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中国环境报
◆李刚
环境应急预案演练是应急管理的重要环节,在应急管理工作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笔者最近在参与一些工业园区企业开展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演练时,却发现了一些问题。
比如,应急预案与生产实际不符,事故场景、预案启动条件仅有一个笼统的描述,没有具体详细的说明,使预案的适用面过大,缺乏针对性,实用性不高,应急处置措施缺乏细节,演练人员不清楚具体的操作步骤。很多企业开展应急预案演练时,内容、时间、地点都是事先确定的,且演练情境设置过于简单,处置过程过于机械化,没有真实事故发生时的突发性和不确定性,一切都是规定动作,把演练变成了“演戏”,影响了演练的真实性,没有发挥出应急演练检验预案、锻炼队伍的作用。
还有一个问题在于,企业虽然建立了应急响应机制,但是缺少对应急人员的培训,参与演练的人员未掌握应急救援的专业知识。比如,一旦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涉事企业或其他生产经营者要立即采取关闭、停产、封堵、围挡、喷淋、转移等措施,切断和控制污染源,防止污染蔓延扩散。做好有毒有害物质和消防废水、废液等的收集、清理和安全处置工作。但笔者现场发现,参与应急人员对应急过程不够熟悉,对防护器材的使用不够熟练,导致演练组织形式单一,不能发挥暴露问题的作用。
此外,还缺乏对演练效果的科学评估,无法为预案的修订提供有效建议。一些园区企业虽然建立了演练评估机制,但由于企业负责人作为评估人员仅能根据个人工作经验和既定的评估检查表对演练过程、人员表现、预案适用性进行点评,受限于评估人员的经验水平,不能正确反映演练人员的真实水平和演练效果。有些单位的应急预案演练很大程度上是以宣传性、演示性为主,导致演练流于形式,而不是按照实际需要组织的演练,只是“演”不是“练”。
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建议,企业应结合自身的环境应急预案,编制实际演练方案,对平时容易发生的事故地点、事故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并结合参演人员的能力设置演练情景,以提高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企业要加大对应急演练重要性的宣传,使员工充分认识到应急演练是防止环境污染事故扩大、减少事故损失、保护人身安全的有效措施。通过演练,提高自救、互救的能力,从而激发员工的参与热情,增强实际演练效果。
要通过开展应急演练,查找本单位应急预案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完善应急预案。落实应对突发事件所需应急队伍、物资、装备、技术等,发现不足及时予以调整补充,以做好应急资源的各项准备工作。同时,要随着企业生产条件、人员队伍的变化,及时对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进行修订,使预案始终适应企业安全生产的需要。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16 11:45:4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