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石亨推荐于谦的儿子于冕,于谦为何拒绝?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5-15 21:02:00 来源:戏说三国

谈起明英宗朱祁镇和明代宗朱祁钰年间的历史,在武将之中必然会提到名将石亨。石亨几乎参加了所有朱祁镇和朱祁钰执政时期的较大的历史事件,对历史的走向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从历史的发展来看,他当时对明朝政治格局的影响,仅次于名臣于谦。而同他的人生历程来看,却又与于谦密不可分。两人共同主导了土木堡之变后的军制改革和北京保卫战,是挽救明朝危难的最大功臣。可是在对待朝廷和功绩的态度上,两人却表现得极为不同。石亨嚣张跋扈,居功自傲。而于谦则非常谦逊,就连石亨上书推荐其子于冕,他都表示拒绝。

石亨推荐于谦的儿子于冕,于谦为何拒绝?

历史上对于于谦拒绝石亨对其子于冕的推荐,有着各种各样的说法。有的说法是于谦为人忠诚谦逊,自己在朝中当政,为了避嫌拒绝儿子入京做官。也有的说是于谦看不起石亨嚣张跋扈,不愿意与其同流合污,所以才推辞石亨对于冕的推荐。从史料记载来看,这些说法都是主观臆测的,也是非常片面的。于谦拒绝石亨对于冕的推荐,就连朱祁钰下诏后他也推辞掉,实际上是有着非常深层次的原因。从这个事件的前后来看,说明于谦与朱祁钰之间已经出现了裂痕。他们互相不信任,这也为后来的夺门之变埋下隐患。

石亨推荐于谦的儿子于冕,于谦为何拒绝?

就于谦的功绩而言,按照明朝的制度,萌荫一个儿子当官是完全没有问题的。这种情况在明朝非常普遍,不论是文官还是武将,只要功绩和官位足够,都有这种权力。于谦是北京保卫战的第一功臣,又是主导拥立朱祁钰登基称帝的第一人,再加上他以兵部尚书的的官职主持朝廷的军政事务,从各方面看他都有着这个资格。可是于谦并没有主动提出这个要求,反而是石亨主动上书推荐,这就显得很不一般了。史书说是因为于谦谦逊才没有萌荫儿子于冕,这种说法看似成立,实际上却是明显说不通的。

石亨推荐于谦的儿子于冕,于谦为何拒绝?

首先,萌荫一子为官是明朝朝廷的制度,是合理合法的操作,并不是滥用私权。就算于谦要表示自己不揽权,那应该把于冕放到一个远离京城位置,而不是彻底不给他官做。如果于谦因谦逊了拒绝给于冕萌荫官职,那萌荫制度便无法执行,那其他官员的同等权利又怎么保障呢?于谦虽然不是内阁首辅,却是朝廷军政大权的实际掌控者。他的一言一行都影响到朝廷的政治动向,不是简单地拒绝萌荫就能把问题处理掉的。于冕长期不授官,对于谦不但不是好事,反而容易惹人非议,给下面的人有机可乘。

石亨推荐于谦的儿子于冕,于谦为何拒绝?

其次,于谦并不是迂腐之辈,说他因谦逊而让儿子不做官,这显然是太想当然了。于谦还有个女婿叫做朱骥,是世袭的锦衣卫千户。因为于谦掌管军政大权,所以朱骥在锦衣卫中也是炙手可热。如果于谦是迂腐之辈,又怎么会找个锦衣卫做女婿?自己掌握军政大权的背景下,再找个锦衣卫女婿,这是多容易犯忌讳的事情啊。凡事在官场混的,都会注意这种细节。更何况朱骥出身于勋贵家族,于文官集团本来就不是一条路,在文贵武贱的大背景下,于谦又何必找个没有政治依靠,反而受到文官集团排斥的女婿?

石亨推荐于谦的儿子于冕,于谦为何拒绝?

因此说于谦因谦逊而推辞于冕的官位,这种说法是完全无法成立的。而另一种说法,是于谦于石亨有个人矛盾,看不起石亨嚣张跋扈的作风,才拒绝了石亨对于冕的推荐。这种说法是典型的倒果为因,把于谦之死扣在在了石亨推荐于冕失败的事情上。石亨实际上与于谦并没有不可调和的矛盾,实际上石亨能够成为北京保卫战的总兵官,就是于谦提拔推荐的结果。当时石亨在与也先的瓦剌大军作战中失败,只身逃回北京,然后被朝廷以战败罪投入监狱。如果不是于谦的提拔,他根本不可能出狱,更没有机会在北京保卫战中立功。

石亨推荐于谦的儿子于冕,于谦为何拒绝?

因此于谦对于石亨来说不但不是仇人,而且是恩人。史书上说石亨恨于谦是从这次推荐于冕失败开始的,并且认为是后来于谦在夺门之变后被杀的根源。这种说法完全没有依据,实际上于谦被杀的推动者并非石亨,而是于谦的另一个政敌徐有贞。把于谦之死扣在石亨身上,是朱祁镇为了除掉石亨党羽而设计的罪名。因此用推荐失败的原因,来说明于谦和石亨之间的仇恨,这完全是说不通的。至于说石亨嚣张跋扈的事情,那是在夺门之变后居功自傲产生的。于谦掌握大权时,石亨并没有表现出这种态度,否则还活不到夺门之变,就被于谦除掉了。

石亨推荐于谦的儿子于冕,于谦为何拒绝?

所以史书上最为常见的两条理由,都不能充分说明于谦拒绝石亨推荐其子的原因。如果从这个事情的细节上看,可以发现一些另外的端倪。首先,石亨推荐于冕出任的是武将,而不是文官,举荐的官职是都督府前卫副千户。这说明石亨是通过这种方式把于谦往勋贵集团的路上带,这是违背于谦意愿的。于谦虽然是北京保卫战的主导者,但本质上是文官。他掌控着实际的军政大权,但做的却是内阁首辅的活。这些都说明了于谦在政治上倾向于文官而非武将,自然不希望儿子与勋贵集团过从甚密。

石亨推荐于谦的儿子于冕,于谦为何拒绝?

而且于谦本身已经有个当锦衣卫的女婿,再让儿子进都督府,这就显得非常刻意了。当时文官集团和勋贵集团的斗争非常激烈,于谦作为掌权大臣本身就不宜站队。石亨推荐于冕,本身就有拉于谦站队的想法。从朝廷政治的角度看,于谦拒绝于冕任职都督府前卫副千户,本身也是合情合理的。

第二,从与朱祁钰关系的角度看,于谦拒绝这个任命是最为明智的选择。当时石亨提出推荐,于谦上书拒绝,朱祁钰又下诏令调于冕入京,于谦再次拒绝。这种做法看似他不揽权的表现,实际上是在保护儿子。前文讲过,朱祁钰对于谦并不是非常信任,而是存在着猜忌。

石亨推荐于谦的儿子于冕,于谦为何拒绝?

朱祁钰猜忌于谦的原因在前文讲过,这里不再赘述。这种猜忌让于谦感到了伴君如伴虎的感觉,所以他不能让儿子一起跳进这个火坑来。朱祁钰下诏让于冕入京,看似支持石亨的建议,实际上是在试探于谦,否则他应该在北京保卫战后就下诏,而不是等到石亨上书建议之时。如果于谦接了这个招,说明于谦与军队勾结过多,那朱祁钰就会对于谦下手了。于谦是个成熟的政治家,对朱祁钰的这种小心思看得非常明白,又怎么能让儿子往这个火坑中跳呢。正是因为这种两人之间的不信任,使得于谦逐渐脱离朱祁钰,靠向了文官集团。

石亨推荐于谦的儿子于冕,于谦为何拒绝?

在对待于于谦的态度上,朱祁钰犯了最大的错误就是不信任。实际上他对谁都不信任,所以使得自己没有完全亲信的爪牙。就连于谦都觉得这个皇帝无法辅佐,要和王直、胡濙一起改立朱见深为太子时,朱祁钰的皇帝就已经做到头了。而于谦拒绝为儿子于冕萌荫官职,这已经表现出了对朱祁钰的失望。他为了国家可以在政治漩涡中沉浮,甚至不惜牺牲生命。但他不想把儿子卷进去,所以才拒绝了这个官职。实际上正是因为这个操作,于冕和朱骥在在夺门之变后逃过一劫,只是充军发配,而没有死于于谦的冤案中。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15 23: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明宪宗为何恢复叔叔明代宗帝号
...机依旧没有解除。为举国一心抗击瓦剌,时任兵部尚书的于谦站了出来,说服想要弃国南迁的大臣们团结一致保卫国都,并力推监国郕王朱祁钰继皇帝位。于谦的建议得到群臣及皇太后孙氏的认可,
2023-11-20 19:56:00
朱祁钰要废太子朱见深,为何遭到强烈反对?这个举动堪称政治低能
...领瓦剌大军退却,明朝的国难危机终于解除了。朱祁钰在于谦的支持下坐稳了皇帝的宝座,于是开始了自己的小心思。当初拥立他当皇帝时,孙太后立了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为皇太子。此时朱祁钰不
2023-05-15 22:19:00
明代宗朱祁钰八年执政生涯,伴随着无休止的政治交易
...接着,不远处传来“轰隆”之声,一团团烟气腾空显现。于谦终于还是下令开炮了,每一声炮饷,也许就代表着几条生命的消散。朱祁钰闭上了眼睛,皇兄朱祁镇此刻就在明军的炮火射程之内。临危
2023-06-18 16:34:00
明朝于谦后代下场?朱祁镇有没有赶尽杀绝
明朝于谦后代下场?朱祁镇没有被赶尽杀绝,是留有余地。于谦,我称其为大明英雄的男人。朱祁镇在太监怂恿下御驾亲征来犯的蒙古瓦剌,结果在土木堡大败,不但耗尽大明家底,自己也成为“瓦剌留
2024-04-22 09:15:00
明代宗的“靠山”于谦,为何没有入内阁主政
...内部因素是明英宗的儿子年幼,加上刚刚升任兵部尚书的于谦的力挺。于谦当时的地位很独特,因为是他极力主战,成为出头鸟,所以大家在危急关头也愿意让这么个强硬派领头,带领明朝渡过难关
2024-04-18 11:28:00
于谦历史评价为何这么高?既成功且主动成仁,历史长河难有第二人
于谦在历史上的评价,特别是在历代文人的心目中,应该高于岳飞和文天祥。岳飞和文天祥是民族英雄,但毕竟“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只成仁却未成功。但于谦不同,他既成功又主动成
2024-11-27 09:16:00
揭秘1449年明朝午门血案
...的朱祁镇在王振的怂恿之下想要御驾亲征,兵部尚书还有于谦等人极力劝谏,但是明英宗就是不听,他认为这是一个名留青史的好机会,从来没有过军旅经验的他一边听信王振的谗言,一边毫无准备
2024-02-26 05:50:00
朱祁镇复辟之后,为何马上下令杀掉于谦?
... 。然而,作为皇帝,他没有任何政治成果,甚至还杀了于谦。他唯一开明的一步就是废除丧葬制度。朱祁镇在野贤军营里呆了一年多。由于人缘好,又在北京保卫战中取得胜利,朱祁镇将热辣辣的
2023-10-19 16:29:00
杨俊建议趁瓦剌内讧出兵征讨,为何被于谦拒绝?
...,就连首都北京都在蒙古人的铁蹄下岌岌可危。如果不是于谦力排众议,调集明朝剩余的军事力量打赢了北京保卫战,明朝极有可能出现南北两宋的混乱局面。当时的明朝人视土木堡之变为国耻,战
2023-05-15 20:3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太行风|一眼千年
一眼千年——遥望古代壁画中的燕赵往事1998年拍摄的安平汉墓出行图白盖轺车。冯 玲摄近日,“彩墨生辉 古壁乾坤——河北古代壁画艺术精品展”正在河北美术馆举办
2025-11-14 08:41:00
“永恒回响”——汉唐艺苑2025秋季拍卖会即将启幕
时序入冬,艺术盛事再启新篇。汉唐艺苑2025年秋季拍卖会——“永恒回响”书画、瓷器、玉器精品专场,将于11月20日至11月21日在成都启雅尚国际酒店5楼桑耶裕康厅举行预展
2025-11-14 16:31:00
在黄河奔腾入海的壮阔画卷中,在泰山巍峨耸立的云海之间,齐鲁大地以其五千年未曾断流的文明血脉,孕育出“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的深厚底蕴
2025-11-14 17:31:00
11月的太原秋高气爽,阳光明媚。周末,我乘车沿新兰路一路前行,去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窦大夫祠。平坦宽阔的道路两边
2025-11-14 18:13:00
《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风物之旅走进普定
11月12日,《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风物之旅调研活动走进普定。本次调研与拍摄活动以地理与人文的独特视角,聚焦屯堡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当代活力
2025-11-14 10:52:00
文化中国行|千年文脉 活力运河③:临西古砖 匠心传奇
邢台市临西县历史上是隋代开凿的永济渠与元代开通的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地,两条运河接续造就了临西(古称临清)的繁荣。史料记载
2025-11-13 08:05: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唐小兰11月11日,河南平顶山,新娘即将出场时老太太想“抢喜”,婚礼督导眼疾手快及时发现并制止。“抢喜”
2025-11-13 10:56:00
想要读懂山东,或许不必急于奔赴泰山之巅或徜徉于海岸线。如今,一种更深度的“游山东”方式正悄然兴起——走进散落于齐鲁大地的博物馆
2025-11-13 14:46:00
来滕州看“小国重器”
山东滕州,古为“三国五邑之地、文化昌明之邦”,素有“滕小国”之称,是古代东夷炎族后裔——滕、蕃、邾、薛等氏族的摇篮和商代始祖的发祥地
2025-11-13 15:22:00
临沂金盾小学开展王羲之故居研学实践活动
鲁网11月12日讯“是日也,天朗⽓清,惠⻛和畅”,恰如《兰亭集序》中描绘的雅致意境,11⽉9⽇上午,临沂⾦盾⼩学⼆年级17班的同学们怀着对书法⽂化的向往
2025-11-12 11:43:00
作者:王孜“是的,上天叫我看见,叫我听见,叫我置身其中,又叫我超然物外。上天是为了这个目的,才让我看起来像个傻子的。”当我在阿来的《尘埃落定》中读到这句话时
2025-11-12 14:08:00
文学作品《权谋通汇》及其简介
《权谋通汇》是赵丹阳创作的文学作品,于2025年11月12日进行版权登记,登记号:黔作登字-2025-L-01881514
2025-11-12 15:08:00
大河网讯 “你好,贵姓?”姓,是标示一个人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你了解过跟随自己一生的姓氏吗?你知道你的姓氏从何而来吗?11月11日
2025-11-12 19:39:00
是什么,让一群六百年前自江南迁徙而来的人们,他们的乡音、服饰与信仰,能如此完整地封存至今?答案,或许就藏在一项名为“抬汪公”的盛大仪式里
2025-11-13 00:03:00
在贵州安顺的屯堡村落里,你可能会偶遇一场与众不同的戏。没有华丽的戏台,锣鼓就在田间地头敲响;演员是身边的乡亲,脸上覆着色彩浓烈
2025-11-13 00: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