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娱乐

《解释鸿沟》:当哲学家走出书斋

类别:娱乐 发布时间:2024-06-10 06:20: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齐鲁晚报

《解释鸿沟》:当哲学家走出书斋

□陈佳佳

继高分纪实类节目《十三邀》后,尤里卡工作室推出新作《解释鸿沟》,忠实再现了哲学教授陈嘉映退休后的哲思生活。跟拍三年,创作团队并不停留于浅尝辄止。单集时长一小时起步的视频“干货满满”,尽是知识分子间的探讨学术“硬核”。对话间,哲理激辩、智识交流火花不断。借助沉浸式思考体验,《解释鸿沟》试图唤起观众对于精神世界的关注,于严肃追问中审视自我,淬炼生活真义。

所谓“解释鸿沟”,其实是一种专业的哲学概念,在学术上指的是“物理、生理性状似乎很难或不可能解释我们的体验”。节目以此为名,直接表明了纪录片主角陈嘉映对于“人类心智”问题的学术立场。另一方面,作为谈及陈嘉映个人哲思生活时难以回避的话题,它也在某种意义上暗示了节目的调性,即普通观众想要理解节目内涵或许存在一定门槛。相较《十三邀》主题明确、相对轻松的访谈对话模式,《解释鸿沟》从终极问题出发的学术架势,难免让人望而生畏。

然而,哲学家从来不是困在书斋里。掀开神秘面纱后,《解释鸿沟》向观众展现了刻板印象以外的哲学家的鲜活面孔。在世俗中生活,他们同样有着接地气的一面。论文题目报告会上,面对难以推进项目的硕士生,陈嘉映坦率直言“除了导师之外”,没人会看硕士论文。以过来人的经验看,比起纠结一篇硕士论文,“去爬山、谈恋爱和好好读书”或许更为重要。诙谐、有趣的辛辣洞见背后,是哲学大家敏锐的生活感知力和乐观豁达的心境。这种粗糙的鲜活感,让观众眼里的陈嘉映得以摆脱单一刻板的哲学家想象,拥有更加立体、生动的形象。脱下故作矜持的文人长衫,真正的学者应当有这样一副实话实说的“直肠子”。

这种“直来直往”、看似不合时宜的表达,在《解释鸿沟》中经常被摄制组捕捉、呈现,其背后是知识分子实事求是、不容一丝虚假的求真态度。退休聚会上,关于物理主义是非的争议让陈嘉映与好友争红了脸;找到机会与前辈钱理群见面,打破砂锅也要问个不停;和好友贾新栩谈论边缘对于人生的意义,不知不觉中就拖延了吃饭“正事”……真理面前,无所谓时机、场合,生日聚会、团建草场、同行路上……陈嘉映和他的好友们随时随刻都能开启学术论坛。其中,陈嘉映和昔日门生陆丁、周濂、刘畅之间的交流同样很有看头。虽为师生关系,他们争论起来却是“针尖对麦芒”,从不顾忌人情世故。“智识”水平相近的情况下,对真理的坚决辩护何尝不是一种相互认可与尊重?

陈嘉映在与人文学者钱理群对话时,曾对当代年轻人是否存在雄心壮志产生过疑问。当“善良、可爱”成为年轻人无可指摘的追求,前人的学术衣钵由谁来继承?钱理群引用鲁迅的论断来回应当下,他相信“年轻人,有醒着的,也有睡着的,也有玩着的”。年青一代或许不会以我们前人熟悉的方式去承担雄心壮志,但总会有人来承担。相较钱理群的乐观,陈嘉映在《解释鸿沟》中的表达则较为审慎,持有保留态度。对于精神遗产能否在当下实现继承,陈嘉映始终心怀隐忧。在节目组跟拍记录的几场对谈中,他两次提及西方文化史著作《从黎明到衰落》,以此启发谈话。在作家雅克·巴尔赞的设想中,黎明不再,文明的光辉已经开始衰落。作者认为知识分子或许应当像中世纪修道院的修道士一样,努力存留油灯一盏,以期千年后黎明再次到来时,仍有思想能被继承。从文明衰落的角度来说,有所建树的思想家应当在悲观中葆有乐观的信念,经受住寂寞的考验。

纪录片中,陈嘉映的形象展现似乎是边缘的、独行的、不被大多数学生认同的。然而,正如陈嘉映在片中袒露的那样,“在中心的时候有力量,在边缘的时候有意义”,怀揣着守护黎明般的“天降大任”的信念感,无论时代如何变换,我们不应当放弃“探寻我们的爱恨情仇、幸福快乐、笃信或追求、心灵的位置和真相”。《解释鸿沟》共有7集,每集片头反复播放着相同的语录——“人是通过意义来保护自己的生存”,这正是创作团队想要通过节目倡导的“智识生活”。关注精神世界的交流,真理才能越辩越明。通过围观陈嘉映与学界后辈、多年好友、同行大拿之间的哲学思辨过程,观众也在审视自我的过程中试图解决现实困境,在对良好生活的不断追寻中重新拾起深度思考的力量。

(作者为山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学生)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10 08: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没有高深,生活里的哲学家是大实话家
...能够自洽,论文之外还有生活。从已经播出的五集来看,哲学家劝人自洽真是自有一套,没有说教,只有大实话。比如,一个年轻人因为太过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而痛苦,她询问陈嘉映解决方法。
2024-06-20 19:18:00
面对困惑和难题,陈嘉映展现出一种令人羡慕的松弛感
...那么多好书放着,我怎么会去读一个硕士论文呢?”打开哲学家陈嘉映的个人首部纪录片《解释鸿沟》,本以为会被深奥的哲学理论“劝退”,却在第一集就被这句“大实话”打了个措手不及。《解
2024-06-20 19:17:00
《解释鸿沟》刚一开始,陈嘉映就对主创提了这样一个问题
...是一次“任性”的尝试。毕竟,做一档思想类节目,围观哲学家的生活,看一群游走在主流生活之外的“边缘人”高谈阔论……当真有人感兴趣?在真正开始之前,这是谁也不能给出回答的问题。节
2024-06-20 19:19:00
探索生命意义,呈现智识生活
...里卡工作室继《十三邀》之后的最新力作,是一部通过对哲学家陈嘉映教授的重要思想交流和日常精神活动的记录,以此专注探讨当代精神生活的纪录片。片中从当下与未来、人生与事业、世界与个
2024-05-11 21:37:00
三体:物理学不存在,科学家自杀!若是现实,科学家做梦都会笑醒
...中,发生类似于《三体》那样的情况,误差和理论有巨大鸿沟,那将会像上世纪初的前30年那样,许许多多的理论物理学家提出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理论,试图去解释这个鸿沟,甚至会出现像爱因
2023-01-25 11:00:00
东西问|李文伟:中医与西医之间真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吗?
...中新社上海6月6日电 题:中医与西医之间真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吗?——专访复旦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院副院长李文伟中新社记者 陈静对传统中医理论和实践的认识不足,以及现代医疗体系和社
2024-06-07 11:36:00
未来五年,农村大龄男性结婚的难度确实会增加
曾经,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人是社会的动物。”在人类社会中,婚姻是一种传统的、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社交活动。它不仅仅是两个人的结合,还是两个家族的结合。但在现代化的浪潮下,
2023-11-18 09:44:00
数字法学的“数之理”
...是基于这样的不同,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两者之间的鸿沟,即作为人工智能基础的算法所依赖的计算理性是一种数理逻辑,就其实质而言,算法所使用的语言实际上是一种以0和1这两个代码为
2023-06-28 07:17:00
胡春春:中西文明互鉴需要用长时段历史视角看待
...真正有质量的中西方交流始于17世纪,在17世纪末,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看中国,看到的是欧洲和亚洲大陆的两端有着两个平等的、平起平坐的文明。他谈道,如果欧洲在理性思维方面也许能够
2023-09-27 21:44:00
更多关于娱乐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