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郑成功临终前为何下令处死妻子及长子、长孙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1-01 19:03: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前言:

1661年,39岁的郑成功在台湾基隆建都后不久突然暴毙,临终前还下令将正妃和长子处死,震惊汉人社会。一时间,人们纷纷议论纷纷,对郑成功这样做的原因产生了极大疑虑。

略窥郑成功晚年的心路历程,也感叹英雄终究难逃命运的残酷嘲弄。

郑成功临终前为何下令处死妻子及长子、长孙

一、总攻台湾,郑成功实现心愿

1661年,39岁的郑成功在台湾基隆建都不久,突然暴毙,震惊当时的汉人社会。更让人不解的是,临终前他下令将正妃唐氏和长子郑经以及长孙郑克臧就地处决。郑成功这样做的原因到底是什么?一时间,谣言四起,百姓议论纷纷。

其实,一年前郑家刚刚完成收复台湾的伟业,郑成功也因此声名远扬,被视为大明遗老遗少的希望。这也是郑成功多年来梦寐以求的伟业。

郑成功临终前为何下令处死妻子及长子、长孙

郑成功此前屡次在沿海与满清周旋,但始终没有获得一个稳固的根据地。台湾的获取,终于让他看到了反清复明的曙光。

占领台湾后,郑成功兴奋异常,认为这块肥沃的土地会为郑氏提供强大的经济后盾。他马上计划在岛上大兴土木,建立郑氏的统治体系。在郑成功看来,拥有台湾这张王牌,壮大实力就是早晚的事。没想到好景不长,一系列变故接踵而至,最终令他黯然长逝。

郑成功临终前为何下令处死妻子及长子、长孙

二、永历帝被擒,明朝正统断绝

1660年,郑成功率军攻取台湾,获得富庶的经济基础,本以为终于可以与满清进行长期对抗。然而,永历帝此时已被吴三桂所俘,明朝正统消逝,郑成功明朝复兴的梦想破灭。

听闻永历帝被俘的噩耗,郑成功顿时精神崩溃,泪水夺眶而出。他自幼受永历帝知遇,一直视其为明朝正统在世的代表。永历一死,郑成功反清复明的理想就变得无依无靠。

郑成功整夜难眠,脑海里全是永历被擒前的惨状。一个正统的君主,就这样凄惨地结束了生命,实在令人扼腕。郑成功为永历之死悲恸不已,也深感明朝正统的绝望。

郑成功临终前为何下令处死妻子及长子、长孙

三、父丧祖坟掘,郑氏命脉受挫

与此同时,清廷实施“平贼五策”,围堵郑氏经济命脉,又斩杀其父郑芝龙,掘祖坟以击溃郑成功的斗志。

郑芝龙是郑成功的亲生父亲,两人关系非常要好。得知父亲被杀害的噩耗,郑成功悲痛欲绝,在祖坟前哭天抢地。他痛骂满清的卑鄙无耻,发誓一定为父亲报仇雪恨。

不仅如此,清廷还采取经济措施打击郑氏力量。郑成功对此也无可奈何,眼看郑氏的根基日渐削弱。这些天打雷劈地也好,泼冷水也罢,郑成功感到前所未有的绝望,仿佛命运的洪流就要吞没自己。

郑成功临终前为何下令处死妻子及长子、长孙

四、荒淫乱伦,郑经失德丧义

一片低迷之时,嫡长子郑经的丑闻传来。郑经妻子唐正妃生下长女后便久无子嗣。1660年,郑经突然传来喜讯,宣称侍妾陈氏生下一男婴,取名郑克臧。郑成功欣喜万分,特地奖赏郑经和这位侍妾。

没想到,正妃的父亲,也是郑成功的心腹谋臣唐显悦随后揭发,这个侍妾竟是郑成功幼子的乳母!按明礼,乳母乃长辈,郑经这样的所作所为无异乱伦。唐显悦严词批评郑经玷污祖训,令郑成功声名狼藉。

郑成功勃然大怒,这下终于明白郑经喜讯的含糊其辞从何而来。自己这不孝子居然犯下荒淫乱伦之事,简直罪该万死。郑成功对郑经彻底失望,认为他已经丧失人伦和道义,坚决要将其处罚。

郑成功临终前为何下令处死妻子及长子、长孙

五、抗命不杀,郑氏四分五裂

郑成功立刻派人前往厦门,要将郑经和陈氏等人处死。他认为必须严惩不贞,方能平息外界非议,使郑氏集团重新团结起来对抗满清。

然而让郑成功意想不到的是,厦门的部将竟然联名抗命,拒绝处决郑经。郑成功这才意识到,政治重心已悄然转移至厦门和金门的旧根据地,集团分裂在所难免。

对郑成功而言,这无异是雪上加霜。他这一生推心置腹的心腹,居然在自己危难之时选择抗命背叛。郑成功对手下将领彻底丧失信心,郑氏集团四分五裂的局面已成定局。

郑成功临终前为何下令处死妻子及长子、长孙

六、正妃病逝,郑成功绝望离世

此时此刻,郑成功的内心无比激动。他想起数年前定都台湾时,正妃还恳求他留在厦门,不要孤军深入。如今看来,正妃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

其实,正妃早在郑成功南征北战时就已身染疾病。她眼看丈夫征战在外,心中无限牵挂。临终前她只恳求郑成功放下贪欲,与自己白首偕老。没想到愿望落空,她病重不治,郑成功哀恸不已。

而今天,正妃、郑经与骨肉,都尽归黄土。郑成功心如刀绞,在绝望中咽下最后一口气。儿子的荒唐之举埋下祸根,导致郑氏内乱,郑成功受伤最深,终究没有挺过这场浩劫。

郑成功临终前为何下令处死妻子及长子、长孙

七、黄昭另立新主,郑氏内战爆发

郑成功死后,黄昭等旧部果然在台湾另立郑袭为主。郑经回军厦门,双方展开激战。从此郑氏家族四分五裂,明朝遗老遗少的最后希望就此破灭。

郑成功一生积极复明,却因家人动乱而自取灭亡。如今郑氏内斗激烈,各自为政,台湾与厦门互不统属。满清缓过气来,坐收渔翁之利,从此在东南牢牢立足。

郑成功临终前为何下令处死妻子及长子、长孙

八、悔过莫及,后继乏人

真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郑成功一生跌宕起伏,最终却被自己人弄致瓦解。儿子的荒唐之举埋下祸根,导致郑氏内乱。若非郑经先动乱子,郑成功安能三更死?

人生最可悲,不过白首方悟君子迟。郑成功终此一生,都没能明白一个道理:要治国平天下,先修身齐家。到头来什么都保不住,只留下遗憾和叹息。后继无人,郑氏就此毁于一旦。

郑成功临终前为何下令处死妻子及长子、长孙

九、兴衰成朽,郑氏难寻新生

郑成功怎会想到,自己一手创立的,竟会在自己死后迅速坍塌。如今郑氏分裂内斗,注定难以为继。满清坐收渔翁之利,复兴大业无望可言。

兴衰成朽,郑氏难寻新生。郑成功用毕生心血换来的伟业,就这样在自己死后破碎一地。儿子的失德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加速了郑氏的覆灭。郑成功不禁在九泉之下痛心疾首,悔过莫及。

郑成功临终前为何下令处死妻子及长子、长孙

结语:

郑成功的一生可谓是跌宕起伏,最终却以悲剧收场。他在世时,为打败满清付出心血,却因家人亲人的失德而心灰意冷;他死后,郑氏家族也在内斗中迅速走向覆灭。兴盛和瓦解来得同样迅速,郑成功的心血就这样付之东流。

儿子的荒淫无耻成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加速了郑氏的毁灭。人尽可夫,命运终究难违。郑成功虽为当世英雄,但到头来也终究难逃宿命的嘲弄。后人读此,不忍卒视,也唯有长叹,人生几何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01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郑成功之子有多不正经?私通乳娘、坑遍盟友、和平谈判中欺负康熙
1662年6月23日,戎马一生,征战南北的郑成功与军中去世,年仅39岁,对于郑成功的离世民间有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就是清朝政府派出间谍将其秘密解决,另一种说法就是郑成功疲劳过度舟
2025-01-28 17:37:00
施琅的早年经历与抗清之路
...琅随郑芝龙降清,但不久后又因广东提督李成栋的排挤和郑成功的招揽,重新加入了抗清队伍。施琅是一员骁将,尤其擅长海战,因此郑成功将施琅视为得力干将。但也因为他的才能,让二人的关系
2023-12-02 09:02:00
延平王郑经气死父亲,还为儿子埋下悲剧伏笔
1662年,郑成功怒吼:“逆子私通奶娘,我有何脸面见祖宗?”遂抓破脸而亡,临死前他下令杀掉妻子、儿子和孙子。这个将他活活气死的人正是他的长子郑经,郑成功在18岁时,娶了南明原兵部
2023-07-15 18:40:00
施琅:从郑成功到康熙的转折点
清军入关后,明朝余部一路南逃。其中,郑成功占据台湾,将其作为抗清大本营,成为当时抗清实力最为强劲的一方势力。清军紧跟逃窜的明朝余部南下,一路势如破竹,不可抵挡。随主降清所向披靡的
2023-11-11 05:38:00
郑成功在临终前,为何下令处死自己的妻子,儿子和孙子
郑成功在我国历史上,他是我国的明末清初的军事家,同时也是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郑成功抗击荷兰的殖民主义者,在台江海域击沉了荷兰的军舰,在取得了普罗民遮城以后,随后开展了一系列的攻势
2023-02-09 14:07:00
...22日),幼名秦,人称秦舍,字实弘,号晦堂,郑经次子,郑成功之孙。康熙二十年(1681年)郑经及陈永华相继去世,重臣冯锡范联合郑经从弟等人发动政,变,刺杀监国郑克臧得逞,立年
2023-02-25 17:22:00
郑成功临终前为啥要处死自己妻子、儿子和长孙
说到郑成功,相信很多人都会想到他收复台湾的壮举,在这点上被称为‘民族英雄’当之无愧。但是他的结局可谓非常凄凉,39岁忧愤而死,死前抓破了脸,直言“我无面目见先帝于地下”。并且在临
2024-06-15 15:45:00
施琅最后是什么下场
...成栋反了,施琅又遭奸人暗算,历尽千辛万苦,才投身到郑成功的麾下。在施琅最落魄的时候,是郑成功接纳了他,并且还对他委以重任。从某个层面来说,郑成功对施琅可是有大恩的。但施琅却是
2023-06-10 15:05:00
施琅为何能成为郑成功麾下最年轻、最知兵善战的年轻将领?
...郑芝龙降清后,由于得不到重用,又重回郑氏集团,成为郑成功麾下最年轻、最知兵善战的年轻将领。然而,由于他和郑成功在战略上的意见相左,导致兵权被削,后来又因父兄被杀,再次降清。可
2023-08-17 06:4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这一展览是老教授们艺术才华与精神风貌的集中展示,更是他们以艺陶情、笔耕不辍的银龄风采的生动写照。9月16日,“银龄的风采——河北师范大学老教授书画展”在河北博物院揭幕
2025-09-17 09:44:00
《德润武陵待君来》:音乐与人文的绝美相逢
一曲凝萃常德6500年文明风骨,是音乐与人文的绝美相逢。城头山遗址的稻浪,翻涌着中国最早稻作文明的脉动;善卷“以德化民”的遗风在德山千年萦绕
2025-09-17 09:49:00
“游目骋怀——张宝珠山水画精品展”即将开展
前言人生在世,总要有一番梦想,纵然如梦幻泡影,言行也当用心。因为,只有以幻修真,无中生有,我们才可以成就梦中之想,并使之完善
2025-09-17 11:39: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朱彦俗话说,春困秋乏。立秋后,很多人总感觉没精神,能坐着绝对不站着,能躺着就不坐着。然而“躺平”对环境要求太高
2025-09-17 14:51:00
平原君赵胜,战国时期赵惠文王之弟,曾两度任赵相,战国四公子之一。他礼贤下士,门客三千,于国家危难时散家财守邯郸,智谋救国显担当
2025-09-17 17:24:00
大运河总督署博物馆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7日讯近日,记者跟随着“跟着楹联游济宁”活动走进大运河总督署博物馆,据了解,大运河总督署博物馆,又称河道总督署展示馆
2025-09-17 17:51:00
9月17日,在邢台博物馆看到的这款商代“耳为父癸”铜爵,是3000年前的专属滤酒器。古人饮用自酿粮食酒时,酒液中常含杂质,在斟酒时进行过滤,入口酒液瞬间更丝滑。(摄制:常曌宇、张
2025-09-17 22:41:00
吉林省近现代史展聘任英烈后人为顾问 传承红色基因讲好吉林故事
9月17日,吉林省近现代史展顾问聘任仪式正式举行。此次仪式的举办,是深入落实吉林省委部署要求的具体举措,旨在进一步增强吉林省近现代史展的专业性与权威性
2025-09-17 22:42:00
邢台博物馆,一件2000年前的三轮盘附觞铜温炉,惊艳众人!(摄制:常曌宇、张文进、赵家琪)
2025-09-17 22:48:00
抗战回忆之二:情系“绍隆”——难忘的1939—1942 “慈幼院的难童生活”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7岁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农村问题专家张厚安专门撰写文章
2025-09-16 11:04:00
抗战回忆之一:一个“难童”的回忆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永远的伤痛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7岁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农村问题专家张厚安专门撰写文章
2025-09-16 11:04: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打卡南京其实是阅读《世说新语》的一种读法,反过来也可以说,阅读《世说新语》是打卡南京的一种打法……”9月14日
2025-09-16 15:57:00
孟府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孟府了解到,孟府作为孟子嫡系后裔的宅邸,其春联习俗既传承了中国传统年俗文化
2025-09-16 16:08:00
孔府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孔府了解到,孔府作为孔子嫡长孙的府邸,其楹联不仅是建筑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5-09-16 16:11:00
五马祠街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五马祠街了解到,五马祠街因明代孔尚经的家祠“五马祠”而得名
2025-09-16 16: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