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广西日报
富川瑶族自治县积极探索“庭院经济”发展模式
方寸庭院开出别样“致富花”
本报记者 夏晓云 通讯员 夏 燕 廖 莹 实习生 韦东妮
茅刀源村一隅。
牛背岭村的农户小花园。(本文图片均由本报记者 夏晓云/摄)
俯瞰茅刀源村,每家每户房前屋后都有一个小庭院。
本报记者 夏晓云 通讯员 夏 燕 廖 莹 实习生 韦东妮
9月20日,晴空明净,云卷云舒。记者走进富川瑶族自治县莲山镇牛背岭村,只见村道笔直洁净,沿道挂置着二十四节气与农耕文化相结合的内容标牌;房前屋后菜园篱笆错落有致,一房一院皆风景。
村民陈明妹正在自家门前的小菜园里浇水打理:“最近我家菜园里种了不同品种的辣椒,今天中午准备摘一些做辣椒炒肉。”
“我们充分利用‘三清三拆’的成果,整合村里闲置的土地,规划建设微菜园、小果园、小花园,主要通过村级集体经济带动的方式统一发展庭院经济。”牛背岭村党支部书记李运鹏告诉记者。
目前,该村首期已完成部分闲置地的开发,种植红肉脐橙300亩、特色蔬菜15亩,分别打造草莓采摘体验园、园艺盆栽园、油茶馆各1个。同时,该村结合当地瑶族特色、非遗花炮节文化开展采摘体验,接待公司团建休闲等活动。
今年,“庭院经济”被首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脱贫地区有条件的农户发展庭院经济。据了解,庭院经济一般来说是农民以自己的住宅院落及周边场所区域为空间范围,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小规模生产经营、为自家和社会提供农业土特产品和有关服务的经济形式。
目前,庭院经济作为乡村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模式,正在不断融入新内涵。富川柳家乡洋新村下辖的茅刀源村,便是建好了小小“方寸地”,开出“致富花”的生动一例。
“一定要改变村里的落后面貌,大家才会有发展产业、安居乐业的机会和可能。”茅刀源村原党支部书记盘志荣回忆起10多年前村里的情况,感慨万千。
2010年,盘志荣下定决心通过宅基地整合流转的方式,带领村民开启了茅刀源村改造之路。经过7年的建设积累后,村里道路井然有序,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同时,村里充分利用西岭山脚下的地理环境、水土气候的优势,积极发展瑶药种植产业。
2017年,该村成功引进广西锦沐仁和中草药材种植有限公司,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每年给村里带来60万元土地流转租金、200多万元的劳务收入。有了产业发展的加持,助推了茅刀源村农文旅产业融合,该村庭院经济收益也逐步提升。
如今,漫步在茅刀源村的巷子中,家家户户门前都有一块绿茵地。秋日里的乡村庭院,小巧而精致。院子里的蔬菜花朵沐浴在柔和的阳光下,瓜藤绿叶随风摇曳,时间仿佛瞬间定格,温暖又治愈。这里已然成为乡亲们心中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
在富川瑶族自治县,像茅刀源村、牛背岭村这样走出了具有本村特色“庭院经济”发展新路子的村寨,越来越多。
近年来,该县积极探索“庭院经济”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动员群众利用自有院落空间及资源资产,就地就近就业创业,通过组织化生产方式,实现产销有效对接、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展增收来源,为加快乡村振兴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同时,当地盘活闲置庭院资源,打造多彩家庭产业。以家庭为阵地,以庭院为载体,利用院落空地、房前屋后等闲置空间与资源,因地制宜地建立蔬果工厂、手工作坊、非遗文创工坊等庭院加工产业。截至目前,该县共有93个自然村进行了改造建设。
“下一步,富川将持续创新庭院经济经营方式,强化发挥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基层组织和企业等主体的联农带农作用,促进融合发展,提高相关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进而提升庭院经济的盈利能力。”富川瑶族自治县乡村振兴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24 08: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