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文|梅堂
今年8月,博主“猛蛇过江”在穿越陕西秦岭山脉“鳌太线”时,发现一名遇难者。12月3日,陕西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发布消息称,“猛蛇过江”非法穿越,依据自然保护区相关条例,或将对他进行顶格5000元行政处罚。“猛蛇过江”表示自己深感震惊,但认罚,并发视频提醒网友穿越鳌太线为非法行为。
时隔几个月,网友们当初的担心还是变成了现实。
今年8月12日,博主“猛蛇过江”在骑行鳌太线时,发现了路边的帐篷以及遗体,随后下山报警。当时就有不少人指出,“猛蛇过江”骑行鳌太线属于违法行为,可能要被处罚。鳌太线贯穿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按照保护区相关法律法规,未经许可不得进入。2018年,当地政府已明令禁止“鳌太穿越”。
“猛蛇过江”被顶格处罚5000元,从法律上来说,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很多人为他打抱不平,说他非法穿越是事实,但是发现尸体随即就下山报警,履行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也是事实。如果那么多穿越的都没被处罚,反而是一个做了好事的挨罚,是不是有“选择性执法”之嫌?
据警方后续通报,帐篷里的尸体是25岁的河南籍驴友马某某。他于7月5号进山,7日就彻底失去消息,此后他的家人发布了寻人启事,当地警方和搜救人员也组织了多次搜救,但是因为山区暴雨,鳌太线复杂的地形状况等种种因素,搜救没有成功,直到博主“猛蛇过江”骑行鳌太线,才发现马某某的遗体。
中国人讲究入土为安,马某某从失联到被发现遗体,中间这30多天,很难想象他的家人是什么心情。正是因为“猛蛇过江”报警,马某某才能被安葬,这对他的家人也是一种慰藉。“猛蛇过江”不是不知道自己报警就等于自首,但他还是没有丝毫犹豫,马上改变了路线下山报警。从他记录的下山过程来看,中间也遇到了很多危险,他所做的,也不是常人随便就能做到的。
在他报警之前,已知的至少有三拨人曾经发现过马某某的帐篷,其中一拨人还打开过帐篷,但是事后报警的只有“猛蛇过江”。在“猛蛇过江”的视频评论区,网友“小户小户夜不归宿”回复说,当时看到帐篷了,上面爬满了苍蝇,感觉不太妙,因为当时快天黑了,自己还有行程要赶,就没敢拉开帐篷看。后面下山后,出于种种考虑,没有报警。
还有一个8人小队,在8月11日晚上发现帐篷,看到了遇难小伙没穿衣服,“出山之后担心被罚款,也没报警”。
同样是违规穿越,这些人因为“没管闲事”,没惹上任何麻烦,反而是及时报警的“猛蛇过江”要被罚5000块钱,成了全网皆知的反面典型,这样真的公平吗?这不是告诉其他发现帐篷的人,他们的私心是对的,幸亏当时没报警?
本来网友“小户小户夜不归宿”还非常歉疚地表示,“如果我能及时上报,他是不是就能早点回家,老百姓讲究入土为安,那里面躺半个月实在是不舒服,对不起兄弟。”现在“猛蛇过江”被罚款,他会怎么想?
这里面还有一个细节,当初马某某家人发出10万元悬赏,“猛蛇过江”报警后主动放弃了悬赏。如今很多网友心疼他亏大了,好心没好报。即便罚款金额不大,这个结果客观上也不利于弘扬社会风尚,鼓励凡人善举。
事发四个月后,当地郑重其事地开了“座谈会”,顶格处罚“猛蛇过江”,可能是担心网友对他的肯定,他从此事中获得的流量,会引发更多驴友效仿,加大相关部门的管理压力,于是重申如何治理和惩处“鳌太”非法穿越行为,以作敲打和震慑之用。但如果之前或者之后的穿越都不能得到有效治理和惩罚,那这一次对“猛蛇过江”的处罚,就会观感不佳,效果适得其反。
鳌太线上遇难者不断,依然不能阻挡驴友们挑战的热情,可见禁是禁不住的。有业内人士建议,不妨化堵为疏,比如设计探险穿越路线,公示高风险地段;提高准入门槛,满足条件才能报备申请穿越;进山时必须佩戴定位设备等。如果相关部门愿意变通管理思路,或许就不会只看到“猛蛇过江”的“过”,而忽略他的“功”,局面就不会像现在这样尴尬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2-05 23: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