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孙权称帝后,为何只将孙坚追封为皇帝,而孙策只是一个王爷呢?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12-11 08:47:00 来源:戏说三国

自古以来,很多朝代换人坐庄,大多是因为新头头对老头头有意见,还眼馋那把权力交椅。而老头头呢,也没看清形势,虽说这么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变化和发展,但那时候可害苦了老百姓,让大家的钱袋子瘪了不少,生活也艰难。这事儿对每个人来说,心里头的感觉都是不一样的。

三国时候有位主公,可以说是史上最无私的几个主公之一。他就是小霸王孙策,不仅武艺高强,还特别有才华。快死的时候,他竟然把主公的位置让给了弟弟孙权。可奇怪的是,孙权后来当了皇帝,却只给孙策封了个王爷的称号,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孙权称帝后,为何只将孙坚追封为皇帝,而孙策只是一个王爷呢?

【孙策传位孙权】

在三国时期的三足鼎立里,东吴在《三国演义》这本书里头,可能算是出场和实力都不那么显眼的一个。跟曹操的魏国、刘备的蜀国比起来,东吴哪方面都显得不太出众。

既没有像五子良将、五虎将那样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大将,也没有像卧龙凤雏、荀彧郭嘉那样聪明绝顶、智谋超群的谋臣。

东吴最拿手的还是他们的水军,不过在那个主要靠陆地打仗的时候,尽管东吴的水军改进了作战方式,但实际上发挥的作用并不那么突出。

孙权称帝后,为何只将孙坚追封为皇帝,而孙策只是一个王爷呢?

所以说,就这么几年时间,东吴的头儿就换了三个,先是孙坚,然后是他儿子孙策,接着又是孙策的弟弟孙权,东吴这一路走来,真是挺坎坷的。说起来,孙坚一走,孙策就拿了个没啥大用的传国玉玺,从袁家兄弟那儿忽悠了不少好东西。

孙策把一切都安排得井井有条,逐步推进。东吴的实力慢慢恢复了元气,孙权快速成长,这对东吴来说是个超级好消息,同时也让另外两个国家感到了巨大的压力。

这哥俩,一个是正值壮年、掌管东吴大权的大将军,另一个则是东吴新冒出来的闪亮之星,谁见了都会心里打鼓,生怕惹上他们。就连特别自信的曹操,都忍不住夸起年轻的孙权,说生儿子就得像孙仲谋那样。

孙权称帝后,为何只将孙坚追封为皇帝,而孙策只是一个王爷呢?

可人生总是充满变数,没想到孙策有次出门时被敌人偷袭,受了重伤快要不行。他在病床上连好兄弟好帮手周瑜的最后一面都没见到,就含恨而终,带着没完成的心愿离开了这个世界。

直到生命的尽头,孙策仍旧头脑清楚,他赶紧把东吴的事情简单安排了一下,保证不会立马出啥大乱子。他把年幼的弟弟孙权托付给了老臣张昭,让孙权来接管江东。从这时候起,就开启了咱们熟知的三国故事。

孙权称帝后,为何只将孙坚追封为皇帝,而孙策只是一个王爷呢?

【孙策的大局观】

说实话,孙坚把东吴传给孙策那会儿,简直就是一切得从头来,啥都得重新弄。但孙策再传给孙权时,东吴就已经有了个大概的框架和规矩了。孙权呢,就照着定好的路子,让手下的人都干好自己的活儿就行。

孙策的死来得很突然,而且他也没规定非得把王位给弟弟孙权。孙权这人吧,确实是个挺棒的领导,9岁那年,他一个人去荆州找刘表,就能看出他特别聪明,口才也很好。

但得说清楚,在古时候那个特别封建的年代,皇帝传位或者国君接手位置,大多都是老子传给儿子。要是没儿子,才会琢磨着要不要给自己的亲弟弟。

孙权称帝后,为何只将孙坚追封为皇帝,而孙策只是一个王爷呢?

孙策那时候,他的儿子孙韶虽说年纪还小,可也不是个胆小怕事的人。要是把江东的王位传给孙权,那就等于他们自己家在地位上自然而然地矮了一截。

就算是这样,孙策心里想的还是东吴的未来和荣辱。他清楚儿子孙韶是挺有本事的,但身边这些东吴的老臣子们,已经等不起了,也不能再陪着儿子一起慢慢成长几十年了。

看到蜀国和魏国的势力一天天壮大,自己要么前进要么后退,这时候只能选自己的弟弟孙权,才能尽量填补自己离世后对东吴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可能影响,防止内部出现大乱子。

孙权称帝后,为何只将孙坚追封为皇帝,而孙策只是一个王爷呢?

孙策快不行的时候,还是拼尽全力帮孙权清除那些不听话的人,好让那些和自己一起打天下的老伙伴们能真心实意地支持孙权。因此,孙策把张昭叫来托付后事,对孙权深情又认真地说,遇到国家大事不决就找周瑜,小事不决就找张昭。

可以说是在自己快不行的时候,给老爸想要振兴东吴的梦想出了最后一把力。跟这事儿比起来,孙策自己家里那点事儿就根本不算啥了。不得不说,孙策这人真有远见,而且思想开阔,根本不在乎个人的那点得失。

【孙权的自私思想】

《三国演义》全书都讲了魏、蜀、吴三个国家的争斗故事。曹操、刘备、孙权掌权那会儿,虽然各有胜负,有高有低,但始终没有决出谁能彻底打败谁。

孙权称帝后,为何只将孙坚追封为皇帝,而孙策只是一个王爷呢?

因此到后来,刘备和孙权都自己当上了皇帝,各霸一方。孙权称帝后干的一件事,让好多后世的历史学家对他的做法反复琢磨,甚至有人直接骂孙权是个不忠不义的人。

孙权当上皇帝后,就给他老爸孙坚封了个武烈皇帝的称号,这事儿挺正常的,说明孙权心里还惦记着祖宗,没忘本。但问题出在另一个人身上,他只给自己的哥哥孙策追了个长沙恒王的封号。

按理说,孙策就像是孙坚和孙权之间的桥梁。他当老大的那五年,可是干了不少大事。孙权身边那些能干的帮手,大半都是孙策那时候提拔的老将。可孙权当了皇帝后,只给亲哥追封了个王爷的头衔,这实在让人有点想不通。

孙权称帝后,为何只将孙坚追封为皇帝,而孙策只是一个王爷呢?

只要你用心去琢磨,孙权的打算也就不难理解了,历史学者们对此大多持两种观点。一种看法是,如果孙权追封孙策为皇帝,那孙策的后代理所当然地也有了争夺下一任首领位置的资格。

先不说他的子孙后代会不会真的打算抢主公的位置,老人们常说,宁可相信有这种可能,也别不当回事儿。孙权掌权这么多年,心思早就跟以前不一样了,这种可能出乱子的事儿,肯定得赶紧在还没闹大的时候就给解决了,省得以后出大事。

另一种说法是,孙权其实是想保护孙策的家人。他怕自己把孙策封为皇帝后,等自己不在了,家里的几个儿子会为了皇位争得你死我活,最后可能还会把矛头对准同样有资格继承皇位的孙韶他们。这样的话,他死后哪有脸去见自己的亲哥哥呢。

孙权称帝后,为何只将孙坚追封为皇帝,而孙策只是一个王爷呢?

但孙权的真实想法到底是这两个中的哪一个,我们已无从知晓,最终东吴还是没能摆脱司马家族的掌控,只能让人长长地叹一口气。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2-11 11: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种喻义?难道说曹操不喜欢自己的儿子?还是说曹丕比不上孙权?其实都不是,本文带领大家一起讨论一下。一、曹操本身就是一个爱才之人其实曹操当初之所以说出这句话,完全是被战场上的孙权
2024-05-26 06:06:00
三国时期的孙权是不是只是个割据者
...相角逐,书写了一段段传奇与辉煌。在这一历史画卷中,孙权作为东吴的开国皇帝,其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然而,关于孙权的评价,历来众说纷纭,尤其是对其是否有统一中原的野心,更是争议不
2024-12-11 08:49:00
东吴政权的最后一缕曙光是谁
...到政敌曹爽的排挤,被封为太尉,明升暗降。而东吴大帝孙权则刚刚亲征合肥新城归来,和以往一样并未取得大的进展。可以说,孙休就出生在这样一个表面上三国暂时和平,实则暗流涌动的时代。
2023-01-12 14:25:00
孙权称帝后,为何只将孙坚追封为皇帝
...颖而出,播下了璀璨的一页传奇。而东吴的兴起,与孙策、孙权兄弟密不可分。他们各有千秋,却也颇有不同。孙策胸怀坦荡,孙权深谋远虑,两人的抉择折射出不同的人生价值观。正是这种区别,
2023-11-13 16:02:00
为什么孙权到了晚年变成了昏君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为什么英明神武的孙权到了晚年变成昏君?280年5月1日:西晋将领王濬兵临建业,吴帝孙皓出降,立国52年,历五帝的东吴宣告灭亡,三国时代正式结
2023-05-12 09:01:00
曹丕为什么要给孙权封王呢
...下都应该是他曹家的了,无论是蜀汉国的刘备还是东吴的孙权,都应该是成为了“乱臣贼子”,是必须剿灭的对象,就像后世赵匡胤所说的:“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可是到了第二年,曹丕反
2023-01-05 14:49:00
即便孙权投降了曹操,也不见得会没有安身之处,比如宛城的张绣曾投降曹操,即便张绣杀害了曹操的儿子曹昂,曹操也没有诛杀张绣,反而对张绣很好。不仅如此,在刘禅投降之后,司马昭给刘禅的待
2024-06-29 13:47:00
曹操为何对孙权如此佩服
公元212年,曹操为报赤壁战败之仇,亲率大军40万与孙权对峙于安徽省濡须口。可是曹操看到孙权兵船上刀枪耀眼,防守森严,士气旺盛,找不出一点儿破绽,于是发出了他那句著名的感慨:“生
2023-06-06 15:20:00
三国时期,为何东吴的军队和将领存在感最低?
...原因呢?东汉末年,经过多年军阀混战,最后形成曹操、孙权、刘备三分天下。然而,在三国之间的混战中,给我们的印象虽然是曹魏最强大,孙吴、刘蜀相对弱小,但是,大家发现没有,三国混战
2023-05-09 18:0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