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陕西农村报
米脂气象局农气专家在地里对谷子进行生长期苗情监测。通讯员 高文辉 摄
看着麦收完后种上的玉米长势良好,柳路路满脸带笑。
今年雨雪天气结束后,刘跃峰(左)在田间地头查看苗情。(资料图)
如今,智能化综合气象监测站遍布全省各地,持续为农业生产“发力”。
本报记者 赖雅芬 黄敏 文/图
农业“看天吃饭”,“天意”是否“可违”?在渭南市临渭区阳光利民小麦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柳路路看来,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从春耕春播到夏种夏收,再到秋收秋种,柳路路都会按照气象部门提供的农事指导,及时采取相应的田间管理措施。而这,也是他1700多亩庄稼能够丰产丰收的“秘诀”所在。
从一粒种子到一捧粮食,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气象部门的服务保障。近年来,随着我省气象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精细化气象服务的触角延伸得越来越广。大田调查、会商研判、监测预警……我省各级气象部门在农作物播种期、萌芽期、生长期、成熟期等重要农时节点提供全链条、精细化气象服务,持续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
1 “直通式”服务守护农耕
麦收完了,玉米也种上了,柳路路总算能松一口气了。
6月20日,在临渭区官道镇小什村,太阳还没露头的时候,柳路路已经溜达到了村北的一大片麦茬地里。麦茬行间,一株株翠绿的玉米苗已经有一尺多高,在微风吹拂下显得格外“养眼”。
“最近这墒情不错,苗子才种下十来天就这么高了。”柳路路蹲在地里,顺势拨开麦茬,凑近了仔细看,“大部分都是五六片叶子,个别长得快的已经七八片了。今年的小麦能顺利收割,玉米能如期下种,多亏了气象部门的助力。”
6月初,小麦收割在即,雨来了。这可把柳路路急坏了。
“还好听了天气预报,那几天我们加班加点,几十辆收割机齐上阵,总算赶在下雨前都收完了。”看着粮仓里堆得像山一样的小麦,柳路路悬着的心放下了大半,“‘三夏’就是龙口夺食,先收回来再说,下来慢慢用烘干塔分批次烘干。”
在小什村,柳路路是个种粮“好把式”。他不光自己种了1700亩地,还在周边发展了1.4万亩“订单种植”。这一万多亩小麦从收割、运输到卸车、入库,只花了6天。为了应对月初的那场雨,他忙了好多天。
6月7日是个大晴天。上午7时,风吹麦浪,一片金黄,收割机排队下地收起了麦子。
“麦收时最怕风吹雨打,天气预报说可能有雨,咱手底下都麻利点,一人一块地,争取天黑前把这片收完。”为了和雨“赛跑”,柳路路从6月6日开始,调来30多辆收割机,每天12个小时不停作业。
夏粮丰收、颗粒归仓。柳路路说,每年春耕开始,气象部门都会来到自家地里有针对性地开展气象服务。从种到收每一步该干啥,他心里头明明白白。有了精准的气象预报和及时的农事指导,种地再也不用看老天爷“脸色”。
这些年,从陕南到陕北再到关中,直奔田间地头的“直通式”气象服务全面铺开——农业气象服务产品从普适性向精细化转变,服务方式从“普发型”向“直通式”转变。
为了更好地服务农户,省农业遥感与经济作物气象服务中心连续多年深入田间开展气象服务。农气技术服务人员下基层、奔地头,详细调查作物长势与农田墒情,与群众面对面交流、手把手指导,将精准的气象预报和助农信息送到他们手中,不仅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也让原本“看天吃饭”的农业生产变得“知天而作”。
2 “伴随式”服务精准指导
11亩油菜平均亩产超过175公斤!放在以前,李玉亭觉得这是个“天文数字”,想都不敢想。可在这几年,这一数字已成为常态。
眼下,油菜已经收割完一个多月,地里移栽的水稻秧苗也长到了腿窝处,郁郁葱葱,煞是喜人。这几天得空,李玉亭把今年新产的1500多公斤菜籽卖了,到手将近3万元。
李玉亭是汉中市南郑区高台镇立峰村的油菜制种大户,从事油菜制种已有4年。“和种常规油菜不一样,油菜制种投入少,收入却翻了一番,1亩地能多卖1300元。”李玉亭笑着说。
高收益背后,精细化的田间管理必不可少。为此,李玉亭没少操心。除草、施肥、打药……一样都没落下。眼瞅着还有两个来月就能收获,一场突如其来的雨雪天气差点让他的“丰收梦”破碎。
今年初春,我省粮油作物产区天气冷暖起伏剧烈,雨雪寒潮天气影响较为频繁。3月2日,随着雨雪天气结束,省农业遥感与经济作物气象服务中心迅速行动,制定全省小麦、油菜春季长势调查表,组织关中、陕南9地市开展春季夏粮油作物长势全面调查。调查完后,将结果形成全省春季农业气象形势分析专题服务材料进行呈报、下发,为相关部门决策和春季科学田块提供及时有效的科技支撑。
调查结果显示:当前陕西夏粮油种植区墒情良好,春季整体气象条件利于小麦、油菜返青及后续生长。在村里微信群看到这一消息后,李玉亭吃了“定心丸”:“这下放心了,只要后续管理到位,今年丰收妥妥的!”
农时一天不耽误,农田一亩不撂荒。春夏秋冬,晴雨冷暖,精耕细作,都离不开气象部门的保驾护航。哪一天适合播种,什么时候适合收获,这些,不光农户关心,各级气象部门也在关注。
围绕冬小麦、玉米、水稻、油菜等粮油作物,省农业遥感与经济作物气象服务中心开展“伴随式、融入式”气象保障服务,精准指导农业生产。产前,进行种植适宜性气候区划及年景预报分析服务,发布农业灾害风险年景预测、主要粮食作物适播期预报等;产中,针对小麦干热风等重大农业气象灾害,开展分区域、分作物、分灾种的精细化灾害预警评估服务,并与农业农村部门建立会商研判、定期沟通、联合预警等机制;产后,积极开展苹果、猕猴桃等重要农产品品质测定服务,进一步提升农产品经济附加值。
3 “递进式”服务防灾减灾
夏日的米脂县银州街道高西沟村绿意盎然,美得像一幅画。
在谷子地里忙活了几个小时,高振强赶在中午前把2亩地锄完了。坐在地头歇了一会,他才扛着锄头慢悠悠地往回走。一路上,都是粗壮的谷子苗,看得他高兴地哼起了小曲儿。
谷子耐寒耐旱,但不耐涝。每年一到谷子成熟期,高振强最怕下雨。所幸,在灾害性天气来临前,米脂县气象局总会第一时间将预警信息送达至每位农户。
去年9月8日,正值谷子灌浆—成熟期,天气预报显示全县有暴雨,部分乡镇有大暴雨。这样的天气状况可能抑制谷子成长发育,甚至“腾伤”早枯熟。这对谷子品质和收成将是一个巨大威胁。
面对这一情况,米脂县气象局迅速作出反应。工作人员通过电话逐一联系种植大户,告知下雨具体时间、强度及可能带来的影响,并给出具体防御措施。
“收到提醒后,我们立即进行应对,有的挖沟排水,有的铺设防雨布。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谷子一点儿都没受影响。”时至今日,说起这件事时,高振强仍是嘴角带笑。
米脂小米,淅之如脂。在米脂,气象为农服务工作持续为这一特色产业稳健发展保驾护航。针对谷子生育期气象指标、管理要点、主要气象灾害防御等,县气象局精心编制全面细致的周年气象服务方案。每临农时关键节点,各类气象服务产品便会迅速发布。
今年谷子下种以来,米脂持续高温少雨,旱情逐渐加剧。“久旱严重将会影响植株生长和谷穗分化,产量上不去,一年就白忙活了。还好,县气象局及时开展人工增雨,缓解了旱情。”高振强说,这种贴心周到的服务让他种地“底气”更足。
精细化气象服务是农作物稳产增收的坚实保障。今年以来,省农业遥感与经济作物气象服务中心联合各地气象部门,持续做好农作物春夏季农业生产“递进式”气象服务,加强低温冻害监测预报、风险预警和灾害防御,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入春后,我们提早启动全省春夏专题气象服务,组织各地因地因时开展关键农时气象服务。”省农业遥感与经济作物气象服务中心主任刘跃峰称,在每一个关键农时和重要天气过程中,中心都会推出相应的农气服务产品及决策服务材料,为农民开展农事活动提供精准指导。
制作发布春夏气象服务专报20期、农业气象灾害风险预警2期、国省级苹果气象服务专报5期、通过各种渠道开展“直通式”气象服务1万余次……从种子到播种,再到生长、收获,省农业遥感与经济作物气象服务中心防灾害、促弱苗、保丰收,气象服务全程在线。
(本文素材提供:省农业遥感与经济作物气象服务中心高级工程师李艳莉 张明)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26 09: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