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在历代士人眼中,寇准是一个比较正面的人物,寇准本人有着很独特的仕宦经历,他十九岁即中进士,并很快得到宋太宗的重用,在太宗、真宗两朝多次入职两府。
他本人除与丁谓争斗外,还牵涉入与其他大臣的争斗,最典型的是太宗时与冯拯之争和真宗时与王钦若之争,两次均以失败被贬告终。
但由于他在公众中的正面形象,他在争斗中虽然失败,但却往往得到公众的同情。
北宋一生最大的遗憾是失去了北方的幽云十六州,迫不得已与辽国达成了历史上的澶渊之盟,每年要向辽国缴纳岁币。真宗时期的权相寇准屡遭被贬,最终惨死,究竟为何?
一、寇准被贬的前尘后事
1、寇准的性格导致屡次被贬
寇、丁之争,是寇准与丁谓之间的政治争斗,这次争斗不但是他们两人之间的争斗,他们周围也结成了各自的阵营。
而寇、丁二人,正是他们各自阵营的代表,也是争斗最明显的两个人。寇准和丁谓二人,有着不同的仕宦经历和思想性格,这些都成为他们日后发生矛盾的潜在因素。
有一次,寇准罢同知枢密院事,其实也是一次政治争斗。事缘一次寇准与温仲舒在街上,被一疯子迎面称作万岁。
太宗在这件事的处理上对寇准在朝廷上不识大体,公开与张逊互相攻评指责这一点,是非常反感的,但这一点,则正是寇准性格使然,也是他的重要弱点之一。
2、澶渊之盟让寇准功劳高过了皇帝
宋与辽自结澶渊之盟后,双方都非常珍惜这个盟约,两国和平相处真的长达百年之久,而且后来还是宋朝一方首先打破盟约的。
寇准在渲渊之盟中,功劳的确最大。这次战役的胜利或许使寇准产生功臣的幻象,他志得意满,凭一己喜好办事的作风,一下子又回来了。
这一切真宗看在眼里,心里自然不大高兴,寇准的任性始终成为他心里的一根刺。渲渊之盟朝野公论都认为寇准居功至伟,而真宗主和就相对有点窝囊。
这位信奉道教的皇帝对寇准在朝廷上的率性妄为和出尽风头应该早有心病,此时也正是把他从权位上拉下来的时候了。
寇准的狂妄让真宗下不来台面,这对于至高无上的皇权是一种亵渎。皇帝始终是一国之主,寇准屡次的办事风格没有等级观念,妄自菲薄。
二、寇准的性格与思想
1、寇准的性格
寇准的性格直接影响着他待人处事的态度。寇准性格中最明显的特点是太刚直,对真宗真是一点也不给皇帝面子。
他对别人的批评是毫不客气的,无论对方是自己的朋友还是政敌,只要他认为不对,不符合他的观念,他就直斥其非,不留一点情面。
连皇帝他也毫不留情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寇准这种直斥人非的性格,当御史言官是非常好的,但作为宰执之臣,就不免会引起朝廷内部的矛盾和争斗。
寇准这种刚直的性格用于政敌或中立派时就会惹来很大的麻烦,政敌会由此对他更加怨恨,而中立派则会由于不满他的态度而成为他新的政敌。
这种性格导致寇准在朝廷上树敌众多,被贬也是理所应当的了。
2、寇准的思想
寇准的主要思想,是儒家"以天下为己任"的入世思想。他入京为官不久,就能力陈边事,言其利害,得到太宗的赏识。
之后,他又曾经多次力谏太宗,甚至"挽衣留谏",使太宗把他比作唐朝的魏征。后来到了真宗时期,他又在遭州一役之中力主抗辽,保证战争胜利,促成澶渊之盟。
这些都是寇准为有宋天下创立的赫赫功绩。寇准的入世思想,还表现在他对权力的渴求上,这一方面是他刚直性格引发的专断行为。
而另一方面,也可能是他想通过获得政治权力来实现他的政治理想。
三、寇准贬官与宋真宗后期政治不无关系
1、天书封祀
宋真宗在前期可以说是一个守成之君,促成了澶渊之盟,打下宋辽两国百年友好的基础。
真宗统治后期的"天书封祀",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逆转,又把国内政治形势压到一个低潮。
"天书封祀"的后遗症,也彻底加速了寇准的死路。"天书封祀"对宋朝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对宋朝经济的影响。
众所周知,"天书封祀"是一场闹剧,无论"东封西祀"、"天书下降"还是"大造宫观",这些都需要花很多钱,而这对宋朝财政来说,是非常巨大的压力。
"天书封祀"所耗费的又何止是真宗十余年的积蓄,就是太祖太宗所留下来的积蓄,也是大大耗费掉了。
大量地耗费钱财,自然会引起财政危机,而在当时,表现最为明显的是金银价格暴涨。
2、佞臣当道,阿谀逢迎
真宗要大搞"天书封祀",就必须有人附和,像"五鬼"等人,专从按幸,奉承真宗是理所当然的事,但一些被后世目为忠臣、名臣的大臣,也是直接或间接、主动或被动地去附和真宗。
一些大臣为了自己升官,也放弃了原则,争相附和奉承真宗。寇准就更不用说了,他为了重登相位,不听朋友和门生的劝告,奏报天书以奉承真宗,最后也为献天书的事而被远贬雷州。
结语:
寇准一生最大的功绩,就是澶渊之盟中保扶真宗,力主出战,以战求和,赢取宋辽两国百年和平之基业,谓之大忠,不为过分。
况且寇准的确有一种儒家入世精神,事事欲为皇帝分忧,也不怕皇帝怪罪,敢言直谏,在士论中赢得刚直之名。
但是,寇准也有他缺失的地方,他好大喜功,态意使气,与人忿争似乎又是他的喜好。
寇准想把朝廷中的权力集中在自己手里,把与自己道不相同的丁谓排挤出朝,自己保扶太子,同时也可独揽大权。
宋代的士风比较积极,相权颇为强大,对皇权也有相当强的限制作用,从这个方面寇准给真宗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忠君侍主这是历朝皇帝对权臣所期望的。但他万万没有想到,他一生与人争权,最后却在争斗中失败,被远贬南方,再也没有机会重返朝廷。
个中缘由离不开真宗后期政治经济因素和寇准自身的性格和权臣思想问题。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28 05: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