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如何应对狡猾的“神经病变”?做好10个预防,远离糖尿病神经病变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4-03-13 13:31:00 来源:快乐的小大夫
如何应对狡猾的“神经病变”?做好10个预防,远离糖尿病神经病变

这两天接到一位男性患者,是一名中学教师,52岁。

患者自述左下肢麻木感,夜间刺痛加剧。近期发现行走时易摔跤,且伤口愈合缓慢。

患者为已知2型糖尿病病史10年,服用二甲双胍控制血糖。过去一年内未规律监测血糖。

近两个月来,患者开始出现左下肢间歇性麻木和刺痛,最初表现轻微,但逐渐加重,特别是在晚上入睡时症状更明显。

上周因摔倒造成左膝擦伤,但伤口恢复缓慢,现有轻微渗液。

除2型糖尿病外,无其他慢性病史。

家族中父亲有2型糖尿病史,母亲高血压。

体温36.8℃,脉搏80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30/85mmHg。

- 左下肢皮肤干燥,局部有轻度红肿,伤口边缘有少量渗液。

- 下肢远端感觉减退,振动感觉明显减弱。

- 踝反射减弱,巴宾斯基征阴性。

如何应对狡猾的“神经病变”?做好10个预防,远离糖尿病神经病变

- 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检查结果均在正常范围。

- 空腹血糖9.2 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7.5 mmol/L。

- 糖化血红蛋白(HbA1c)8.9%。

- 足部动脉多普勒超声显示下肢动脉血流正常。

- 神经传导速度检查显示下肢神经轴突损伤迹象。

- 糖尿病神经病变。

- 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

如何应对狡猾的“神经病变”?做好10个预防,远离糖尿病神经病变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由于长期高血糖导致的神经系统损伤。它可以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大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四肢、躯干等)。

1. 感觉改变:

疼痛、刺痛或灼热感,尤其是在夜间更为明显。

麻木或感觉缺失,患者可能不会感觉到脚下的伤口或压痛。

触觉敏感度降低,轻微的接触也可能产生不适。

2. 肌肉功能问题:

肌肉无力或萎缩,导致平衡和协调困难。

步态改变,因为足部肌肉的作用减弱。

3. 自主神经病变症状:

心率异常或血压问题,因自主神经控制心脏和血管。

消化问题,比如胃排空延迟(胃轻瘫)、便秘或腹泻。

男性勃起功能障碍或女性性交时润滑不足。

尿频、尿急或其他尿路问题,例如尿失禁。

4. 焦点性神经病变症状:

突然的、严重的疼痛在特定的神经区域,比如腰部或腿部。

局部肌肉无力或麻木。

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症状可能逐渐出现,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剧。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防止神经病变恶化至关重要。

如何应对狡猾的“神经病变”?做好10个预防,远离糖尿病神经病变

1. 血糖控制:

严格控制血糖水平可以减慢神经损害进程。

遵循医嘱进行饮食管理、定期监测血糖,并使用胰岛素或其他抗糖尿病药物。

2. 疼痛管理:

使用非处方药物如阿司匹林或布洛芬缓解轻度疼痛。

处方药物,比如抗抑郁药(三环类、SNRIs)、抗癫痫药(加巴喷丁或普瑞巴林)可用于控制神经痛。

3.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师可以设计练习程序来增强肌肉力量和协调能力,改善平衡。

4. 足部护理:定期检查双脚以预防感染和溃疡。

穿着合适的鞋子和袜子保护受影响的脚趾和脚跟。

5. 健康生活方式:戒烟,因为吸烟会影响血管健康,减少流向受损神经的血液。

增加体力活动,有助于改善血糖控制并促进整体健康。

6. 规律监测和检查:定期与医疗保健提供者会面,监控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7. 营养补充:某些维生素和营养补充剂(如α-硫辛酸、维生素B12等)可能有助于神经健康,但应先咨询医生。

8. 手术治疗:在某些情况下,例如压迫性神经病变,可能需要手术来减轻神经受压。

任何治疗都应该在医疗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不同个体的情况可能差异很大,有效的治疗方案需要个体化。因此,在开始任何治疗前,请咨询您的医生,他们将依据您的具体情况给出建议。

如何应对狡猾的“神经病变”?做好10个预防,远离糖尿病神经病变

1. 血糖管理:保持血糖水平接近正常范围,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

2. 定期检查:按时进行糖尿病例行检查,包括A1C测试,以监控长期血糖控制情况。

3. 健康饮食:遵守营养师推荐的饮食计划,减少对高糖和高脂肪食品的摄入。

4. 增加体力活动:保持规律的身体活动,如散步、游泳或骑自行车,以改善血糖控制并促进血液循环。

5. 戒烟和限制饮酒: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损害血管,加剧神经受损,应该戒烟并限制饮酒。

6. 足部护理:定期自我检查双脚,寻找划痕、红肿、溃疡等异常迹象,并及时就医。

7. 穿着舒适合脚的鞋子,避免脚部受伤。

8. 控制血压和胆固醇:高血压和高胆固醇也可能导致神经损伤,所以应当予以控制。

9. 避免神经毒性药物:在可能的情况下,避免使用可能导致神经损伤的药物。

10. 紧密合作:与糖尿病医疗团队保持紧密合作,包括医生、护士、营养师和其他专业人员。

即使采取了所有正确的预防措施,糖尿病相关神经病变仍有可能发生。因此,定期与医生沟通,早期诊断和治疗任何潜在问题是至关重要的。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13 14: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什么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科普下
2型糖尿病朋友们都了解,如果病情控制不好,可能患上心脏病、脑梗死、肾功衰竭等严重的疾病。除了这些并发症外,2型糖尿病如果控制不好,时间久了,还会患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这种并发症
2023-07-07 21:44:00
腿上有3个表现,可能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随着生活品质的不断提升,糖尿病这一曾经陌生的名词,如今已悄然化作潜藏在我们身边的“甜蜜杀手”,无情地威胁着人们的健康。而在糖尿病的众多并发症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尤为常见,且容易
2024-07-15 16:15:00
医生提醒:多吃这些食物能营养神经
王爷爷患有糖尿病已经十多年了,是个老病号了。目前联用两种口服降糖药来控制血糖。医生和家人老劝他一定要管住嘴、迈开腿,但是王爷爷一直改不掉多年来的饮食习惯。比如每天三顿正餐更喜欢吃
2023-10-09 12:01:00
怎样早期发现糖尿病神经病变世一堂
...各种并发症了,今天就来和大家说说神经系统的并发症。糖尿病神经病变的5大表现 1、“麻”有糖友说:夏天穿着凉鞋的时候,突然感觉有什么虫子在脚上爬,一看又没有。过一会又来了,还以
2023-04-25 15:26:00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知多少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peripheralneuropathy,DPN),又叫慢性感觉运动性神经病变,一般由肢体远端逐渐向近端发展并加重
2023-07-31 10:31:00
健康问太和 | 糖尿病患者应如何有效控制周围神经病变发展?
...)近年来,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和饮食习惯的显著变化,糖尿病的发病率持续攀升。其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作为常见并发症,给患者带来极大的身心痛苦。那么,糖尿病患者如何有效控制这一病
2024-06-19 19:59:00
血塞通软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如何?
相信大家都知道,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中,比较常见、治疗却非常困难的并发症之一,一般会出现肢体感觉障碍,出现麻木、疼痛、蚁行感、烧灼感、发凉等症状,可导致糖尿病残疾
2023-06-01 15:43:00
甲钴胺除了能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外,对付这3种疾病也很在行
...觉,好像是肉痛,又好像是骨头神经痛。张阿姨患有1型糖尿病,之前也没出现过这样的情况,于是刘大叔又带着老伴去了医院。到了医院,医生询问了既往史和具体情况,得知张阿姨有糖尿病,先
2023-10-09 09:27:00
如何应对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痛苦和不适?
糖尿病神经病变,作为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不仅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常常伴随着难以言喻的痛苦与不适。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面对糖尿病神经病变,我们该如何有效应对,以减轻其
2024-07-14 11:15: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立秋养生:解锁千年“收润”智慧,让中医“治未病”融入每一天!
凉风初至,白露始凝。当北斗斗柄指向西南,立秋便裹挟着“一场秋雨一场寒”的古老智慧翩然而至。然而,朋友圈热传的“贴秋膘”
2025-08-08 12:22:00
立秋的第一杯“黔”味特调,你pick哪一杯?
多彩贵州网·众望新闻讯(本网记者 郭邱磊)8月7日,立秋节气如约而至。还记得“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吗?在贵州,除了秋天的第一杯奶茶
2025-08-08 10:19:00
立秋丨热浪未退,代谢拉满!抓住三伏最后燃脂期
8月7日是立秋,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标志着夏季的尾声与秋季的起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载:“秋,揫也,物于此而揫敛也
2025-08-07 14:31:00
伏天养阳有“妙招”丨日照华洋白求恩医院三伏贴“借暑发力”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张颖 邹杰“入伏后总觉得没胃口,贴了两次三伏贴,最近吃饭香多了。”8月初,在日照华洋白求恩医院中医科诊室
2025-08-07 23:06:00
云岩区水东路街道百合园社区关工委组织青少年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近日,贵阳市云岩区水东路街道百合园社区关工委联合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壹刻宝文化驿站、“甜小伴”儿童之家,共同组织辖区青少年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安全‘绘’同行
2025-08-07 23:35:00
玉屏自治县关工委:“四位一体”护航青少年成长
近年来,铜仁市玉屏自治县关工委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构建“法治筑基、红色铸魂、文化浸润、关爱护航”四位一体育人体系
2025-08-07 23:35:00
玉屏自治县田坪镇:返乡志愿者用行动“点亮”乡村少年缤纷假日
“小朋友们,现在天气很热,我们能随意下河洗澡吗?”“不可以,我们必须要在大人允许并在家长的陪同下才可以。”近日,铜仁市玉屏自治县田坪镇庆寨村活动室内气氛热烈
2025-08-07 23:35:00
万山区谢桥街道:服务“一老一小” 绘就幸福图景
今年来,铜仁市万山区谢桥街道坚持党建引领,深度聚焦老年群体与少年儿童的生活服务需求及急难愁盼问题,通过建强服务阵地、汇聚多元力量
2025-08-07 23:35:00
夜问丨知名歌手陈奕迅自曝患病!这些症状竟然很多人有?
近日,知名歌手陈奕迅在纪录片首映式上称,自己在杭州演唱会之后因压力太大陷入焦虑症,一停药就紧张,一直不敢停药。巡演过程中有时不小心停过药
2025-08-08 03:14:00
西瓜、桃子、奶茶……“咬秋”吃什么? 与立春“咬春”相对应,立秋也有“咬秋”“啃秋”的习俗,既有迎接秋天到来之意,又有养生防秋燥的功效。
与立春“咬春”相对应,立秋也有“咬秋”“啃秋”的习俗,既有迎接秋天到来之意,又有养生防秋燥的功效。在我国北方民间,立秋“咬秋”对应的食物是西瓜
2025-08-07 08:33:00
晨起肩膀、骨盆像被\
王云卿 杭州临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连续5个月来,61岁的李阿姨被全身关节疼痛折磨得苦不堪言——双肩、双髋
2025-08-07 08:34:00
一碗肉丁面,一座烟火城
天还未亮,街头巷尾已升起了缕缕炊烟。大竹人的一天,从一碗热腾腾的肉丁面开始。在外求学这些年,我始终带着一个执念:一回家
2025-08-07 09:12:00
东城中医院特聘专家王大伟:中医角度看息肉
王大伟:医学博士,博士后。先后曾任世界中医药学会青年中医培养委员会理事,北京中医学会仲景学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六经气化委员会常务委员
2025-08-07 10:43:00
东城中医医院特聘专家刘昌艺:多动分心别发愁,中医调理有盼头
刘昌艺,东城中医医院特聘专家,儿科主任医师,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从医近20年,系“京城儿科王”刘弼臣之子。先后在国内外医学杂志
2025-08-07 11:13:00
东城中医医院特聘专家裴胜:中医如何治疗肺炎
裴胜,北京中研集团东城中医医院副主任医师,出身中医世家,其师爷为四大名医孔伯华,其父为著名儿科专家裴学义,先后在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5-08-07 11: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