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多彩贵州网讯自2023年成立以来,汇川区泗渡镇文化教育发展协会广泛汇聚各方力量,聚力文化振兴,深耕教育事业,为这片土地上的孩子铺就一条充满关爱与希望的成长之路。
协会成立之初,便展现出强大凝聚力。副会长汪彦松带头筹资注入启动资金,退休教师戴作云、退休干部冯发铨等骨干奔走呼吁,短时间内便发展会员200余名,累计筹集爱心捐款超过40万元。
为确保帮扶精准到位,协会组建专门工作组,深入村寨,逐户走访摸排,建立精准帮扶机制。截至今年上半年,已累计助学69人次,发放助学金超过10万元,让每个追逐梦想的孩子都能感受到桑梓温情。
协会中不乏榜样力量。年逾八旬的陈华强老人是《泗渡镇志》《泗渡镇文化志》的主编,更是泗渡文化教育事业的核心推动者。他常以自身经历勉励后辈,虽年事已高,仍坚持走访学生、讲述红色故事。他常说“不让一棵幼苗歪起长”,这句朴实无华的话语,已成为协会帮扶学子的坚定初心。
退休教师戴作云则以身作则,在协会成立初期个人承担了日常办公开支。在他的感召下,“募集资金全用于学子,公务开支会员自理”成为协会上下的一致共识与自觉行动。
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形成了强大的“传帮带”效应。泗渡镇班子成员带头以个人名义捐款,越来越多的镇村干部、爱心企业乃至外乡人士加入,逐渐形成一个跨区域的爱心联盟,共同为泗渡的文化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协会的视野不仅限于经济资助,更着眼于精神塑造与文脉传承。
在松杉村,良好家风家教蔚然成风。协会成立的家风家教小组深入挖掘本土家训,通过编纂成册、入户宣讲等形式,让“尊师重教”“积善累德”的传统美德重归日常、融入血脉。文化传承的种子也在悄然播撒。由陈华强主编的《乡韵—泗渡古今诗词选》让散落民间的诗作得以系统留存;《泗渡水》刊物与每月一期的诗联微刊,则年复一年地记录着乡音乡情,让学子们在传统文化的浸润中涵养底蕴。
协会既关注困境学子的就学之路,也激励优秀学子追求卓越。据统计,协会累计奖励优秀大学生200余名,用于发放奖金及帮扶困难学生的支出达27.94万元。
这份桑梓深情,得到了学子与家长们的真诚回馈。越来越多的受助学生向协会送来锦旗与感谢信。在泗渡镇2025年度优秀大学生颁奖大会上,学生家长陈国东感慨道:“这份奖励不仅是物质上的支持,更是家乡对孩子们沉甸甸的精神期许。”
从最初的蹒跚起步到如今的规范运作,从资金短缺到影响力日益扩大,泗渡镇文化教育发展协会用真诚与实干,汇聚起磅礴的桑梓之力,点燃了无数家庭的希望之光。正如协会会员冯焕刚所言:“推动家乡文化教育事业发展,是我辈之荣光。”(毛艺)
一审:王信
二审:姚腾 余从源
三审:唐全寿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10-14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