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史记》记录商朝要写殷本纪,而不是商本纪?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3-06 22:21:00 来源:戏说三国

关于商朝的历史,留给后人的记载比夏朝多,但文献众多,记载难免有出入。争论自然是不可避免的。比如老乐在之前的文章中曾经介绍过,关于太甲过去与伊尹的恩怨,不同的资料都有不同的记载,不同的专家也有不同的看法,而老乐的态度是,我认为伊尹将太甲流放到同宫为了劝他想想,而不是像《竹书纪年》那样经历残酷的斗争,具体原因这里就不说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前几天的内容。

其实不管是太甲强行夺回王位,还是伊尹等他变法,总之,自从太甲复工之后,商朝开始稳步发展,只是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是的,问题还是不可避免的。商朝的这段动乱时间也很长,历经六代九王,所以史称第九次之乱。其实,乱的原因很简单。主要原因是继承人的问题。继承,所以父死子继,但没有明确规定由哪个儿子继承,所以皇位必须由兄弟传给兄弟,称为兄传弟。

《史记》记录商朝要写殷本纪,而不是商本纪?

但问题是,如果这一代兄弟都走了,应该由哪个兄弟的儿子继位呢?堂兄弟之间不容易传下去吧?一旦发生,那就麻烦了。毕竟在一个大家庭里,每一代兄弟都是几何级增长的。如果三兄弟各生三兄弟,下一代就是九个同宗兄弟。问题是,这些堂兄弟的父亲还是商朝的国王,都有资格继承皇位,可是皇位只有一个,是给谁的?至少在上一代,活到最后的小弟,也就是最后的继承人,肯定是想把皇位让给儿子,而不是侄子。这也是人之常情,只是他从大哥那里学来的。为什么不把权力还给哥哥呢?可见,这些问题,让大家想一想,都颇为扑朔迷离,何况当事人呢?所以,这就不可避免地引起了商朝的第九次叛乱。

但乱总会有尽头的,直到盘庚的出现,风波才勉强平息。

《史记》记录商朝要写殷本纪,而不是商本纪?

在盘庚登基之初,商王室中还有很多人认为自己有资格当领袖,所以盘庚庚估计也想到了。只有继续行动,避开这些外戚,他才能稳住自己的皇位。上一任商王至少迁都五次,估计就是因为这种情况。另一方面,当时商朝的首都位于河南和山东的交界处。由于当时的地理环境,水土灾害等问题较多。毕竟,先祖们抗拒自然的能力还是很一般的。所以综合这些原因,很可能就是盘庚。搬迁的原因。但这次盘庚迁都之后,他的子孙就没有了迁都的习惯。虽然也曾经历过一些继承人之争,但不少专家认为,盘庚迁都的主要原因是地理环境。但这一次盘庚迁都殷,后人又给商起了个名字,或者叫殷商,就连小说《封神演义》中的商王室也被冠以殷姓。事实上,根据历史记载,商王室的姓氏应该是子,而不是殷。可见殷、商对后世的影响之大,但必须要注意的是,商是本朝的正统名号,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司马迁在《史记》中称他们为殷,并写下他们的名字呢?

《史记》记录商朝要写殷本纪,而不是商本纪?

历史是《殷本纪》而不是《商本纪》?不少学者认为,这是因为尹氏的影响力较大,但老乐并不完全认同这一观点。

根据我综合各种学者和文献资料的内容,总的结论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史记》并不是司马迁原文的本来面目,还做了一些改动。最早的《史记》,是叫印本机还是上本机当然不得而知了。如果是后世儒生的某个删减,那么这个问题就很好解释了:因为在正统的儒家观念中,商汤再伟大,但商汤灭夏之举,本质上是不可避免的。另外,商部落的特点主要是商业,不太擅长农业,不符合中华民族传统的认同价值观;,他的母亲在生他之前吃了鸟蛋,所以才有了玄鸟升上论,而齐的母亲简狄,基本可以确定是蛮夷戎狄部落的,所以才会有一些狭隘偏激的说法古代儒家认为商的祖先是外族。

《史记》记录商朝要写殷本纪,而不是商本纪?

最重要的是,儒家所推崇的元圣是周公,从周公开始,然后是孔孟之道。于是以周公为代表的周朝取代了商朝。如果儒家认为商朝是正统的,那么周朝的行为又该如何解释呢?前面说了,在后世儒家眼里,商朝只能算是一个抢走了正统夏朝的造反势力,而后周朝又为夏朝夺回了正统。所以,夏朝是中国的一部分,但是商朝的地位就很尴尬了。如果你认同他们,就是在变相否定周氏的正统。不服他们,就是对商汤、夷人等明君圣贤的不敬。因此,很有可能是后人在删去《史记》时,将上本机改为印本机。

当然,盘庚迁殷后,商朝进入了第二个稳定发展时期。盘庚的功劳,大家怎么看这件事?

《史记》记录商朝要写殷本纪,而不是商本纪?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3-06 23:45:1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商朝帝王档案,你了解多少
...由外丙继承商王之位。在位仅3年便得病而亡。《史记·殷本纪》记载:“汤崩,太子太丁未立而卒,于是乃立太丁之弟外丙,是为帝外丙。”外丙本无继承王位的资格,因汤长子太丁病殁,其子年
2024-06-13 11:10:00
提起商代,总是习惯性的称之为殷商,这是为何呢
...族为权利的斗争,想必是极为血腥的。我们看《史记-殷本纪》:帝太甲既立三年,不明,暴虐,不遵汤法,乱德,于是伊尹放之于桐宫。三年,伊尹摄行政当国,以朝诸侯。帝太甲居桐宫三年,悔
2024-06-13 15:23:00
甲骨文上发现反常,商朝果然不叫“殷”
...本问题,即商朝国号到底是“商”、还是“殷”?史记殷本纪中,除了“契”被“封于商”中提到“商”之外,包括盘庚迁殷之前的其他一切涉及国号的描述都是“殷”,比如开篇第一句就是“殷契
2024-06-08 16:36:00
商朝国力强盛,那么商朝的经商思想究竟是什么
...,这些都是加速商王朝灭亡的内在原因。根据《史记·殷本纪》记载,伊尹是商初重臣,辅佐商汤灭夏的功臣,在商汤死后,太子太丁还没继位就死了,商汤剩下的儿子继位后,一段时间就很快地死
2023-11-20 20:10:00
他们一个迁都一个勤政,最终让殷商中兴
...其它遗址的情况表明,这里就是当年的殷都。《史记·殷本纪》说盘庚迁殷之后又曾“徙河南,治亳,行汤之政”,大约有过短时期的政治中心的转移。可是在盘庚以后,殷都不再频繁移动,还是显
2023-07-29 13:35:00
商国是怎么从一个籍籍无名的小部落,逐步做大,最后吞并大夏的呢
...系了。关于商朝的事迹,史料记载可靠的,首推《史记殷本纪》。西汉早年司马迁(公元前145-前90年)生活的时代,距离商王朝灭亡(约前1046年)已经有900多年,所以当时太史公
2024-02-21 10:49:00
商朝采取“兄终弟及”的方式传承王位,却导致“九世之乱”
...的是,他有一个好的大臣,巫咸的后人巫贤被重用,《殷本纪》特意注了一笔:“巫贤任职。”祖乙在位十九年,获得史家肯定,在其任内,“殷复兴”。只可惜史料留存过少,无法得知巫贤之“贤
2023-01-15 21:10:00
商王太甲从昏君到明王的转变,他经历了什么?
...之前,太甲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昏君。根据《史记》的《殷本纪》记载,太甲在刚刚继位的三年里就做了不少错事,不但不明是非、残酷暴虐,还不遵守商汤留下的法度、失德败行。不过,在遭受了巨
2024-01-15 19:36:00
...讶的发现,《竹书纪年》所记载的内容和最权威的史书《史记》截然不同。它们到底谁才是真的?这个被历代帝王列为禁书的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竹书纪年一.《竹书纪年》出土一千七百多年
2024-04-24 10:0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