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提起商代,总是习惯性的称之为殷商,这是为何呢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6-13 15:23: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汤伐桀,商代夏之后,定都于亳。

但是我们今天无论是看小说《封神榜》,还是研究金石甲骨,提起商代,总是习惯性的称之为殷商,这是为何呢?

提起商代,总是习惯性的称之为殷商,这是为何呢

这是因为,商部落有个特色,他们总是因为种种原因,不停地迁徙,在商朝建立之前,从部落首领“契”一直到“汤”,部落竟集体迁徙了8次之多。

此后商朝建立,都城仍多次搬迁,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汤的九代孙盘庚时代,才定都于殷而稳定下来。

提起商代,总是习惯性的称之为殷商,这是为何呢

本文提及的商代迁都示意图:亳—黾—殷

大家都知道,都城是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历来迁都,基本上都是统治者的迫不得已之举,盘庚迁都于殷,也不外乎。

商代的君位继承,“兄终弟及”与“父死子继”并行,漏洞这么大的继位制度,贵族为权利的斗争,想必是极为血腥的。

我们看《史记-殷本纪》:

帝太甲既立三年,不明,暴虐,不遵汤法,乱德,于是伊尹放之于桐宫。

三年,伊尹摄行政当国,以朝诸侯。帝太甲居桐宫三年,悔过自责,反善,于是伊尹乃迎帝太甲而授之政。

帝太甲修德,诸侯咸归殷,百姓以宁。

提起商代,总是习惯性的称之为殷商,这是为何呢

伊尹放太甲

同样的事情,《竹书纪年》的记载,就不一样了,其云:

仲壬崩,伊尹放太甲于桐,乃自立也。

伊尹即位,放太甲七年。

太甲潜出自桐杀伊尹,乃立其子伊陟、伊奋,命复其父之田宅而中分之。

大白话来讲:仲壬(第三个君王)死后,伊尹放逐太甲后自行即位。七年后,太甲逃出“桐”这个地方,杀了伊尹后复位,命伊尹的两个儿子平分了父亲的地产。

不论伊尹的结局怎么样,这个事情都细思恐极,伊尹作为人臣,竟然可以放逐君王,可见他的权利有多大!通过这些记载,我们亦可以略窥当年商代朝堂争权之残酷,亦不亚于后世。

提起商代,总是习惯性的称之为殷商,这是为何呢

盘庚

我们接着谈盘庚,他的父亲把国都迁到黾,也就是山东曲阜,这次迁都是为了就近指挥镇压东夷的叛乱。

等到盘庚的哥哥阳甲即位后,非但东夷叛乱未能镇压,西北边陲也岌岌可危。

同时国都“黾”地处黄泛区,这个地方,黄河三年一改道,五年一决口。频繁的水患,导致百姓及国防无不深受其害。

更为重要是,这个时期,贵族势力不断壮大,大臣们骄奢淫逸,极度威胁统治安定,难保哪天还会冒出来个类似伊尹的权臣,盘庚即位后,面对的就是这样一堆烂摊子。

《尚书·盘庚篇》记载盘庚说:

“非予自荒兹德,惟汝含德,不惕予一人。汝不和吉言于百姓,惟汝自生毒,乃败祸奸宄。”

大意为:不是我为君无能,实在是你们这些贵族败坏朝纲久矣,没有一个人肯为社稷出一点点力,还反咬百姓为刁民,造成这个局面,国家行将败亡。

提起商代,总是习惯性的称之为殷商,这是为何呢

殷墟

为了解决国都的安全问题、农业生产问题,以及彻底摆脱贵族大臣的势力范围,盘庚联合支持者,运用铁腕手段,力排众议,最终迁都于“殷”也就是今天河南安阳一带,这就是殷商的来历。

殷地,位于黄河之北,国都沿洹水而建,且地势较高,无洪涝之虞,西依太行、南面平原,易守难攻。

加之迁都后,贵族势力初来咋到,没有故旧基础,商王权力稳定,为日后中兴繁荣奠定了基础。

盘庚已经是商代的第二十个君王了,其在位28年,迁都奠定了后期的“武丁中兴”,商代此后享国273年,再也没有迁都。

此后,无论是班固的《汉书》,还是尺度令人咋舌的《竹书》,都赞美此事:

《汉书》:“昔者盘庚改邑以兴殷道,圣人美之。”

《竹书纪年》:“自盘庚迁殷,至纣之灭,二百七十三年,更不徙都。”

商朝灭亡后,殷都被废,此地人称“殷墟”。

提起商代,总是习惯性的称之为殷商,这是为何呢

殷墟是商代稳定很久的国都,所以这个地方,挖掘出了大量的甲骨文。

结合史料和甲骨文记载,盘庚之后,商朝再次衰弱,武丁即位后,重用了建筑奴隶傅说(yue),也就是《孟子》里记载的“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商朝进入鼎盛时期。

武丁儿子祖庚之后,再次衰弱,此后直到帝辛,也就是《封神榜》里被妲己迷惑的纣王时期,周武王伐纣,商王朝彻底灭亡。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14 00: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他发现自家后院的桑树下居然长出了另一颗楮树。他认为这是上天对他不理朝政的警告,从那时起,太戊就改头换面,他任用伊尹的儿子伊陟为相,再启用巫咸来辅佐自己,在君臣三人的勤政修德下
2024-02-17 20:03:00
商朝的崛起与成汤革命:青铜文明的开端
...殷商。玄鸟生商“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这是《诗经》商颂中的一首诗,名为《玄鸟》,描写的是商族人的始祖,契的传奇出生。传说上古黄河下游,夷人部落里,有一个叫简狄的女
2024-02-05 05:49:00
商、周两朝的国都朝歌和西岐,古代这两大名地如今位于什么地方?
...人心的过往,体会华夏儿女坚韧不拔的创业之魂?【一、盘庚定都殷商王朝基业奠定】公元前1600年,汤氏后裔盘庚择肥沃殷地为都,开启商朝盛世。此举不仅因殷地土壤肥沃、农业兴旺,更因
2024-12-05 10:10:00
\
...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盘庚->小辛->
2023-12-15 22:13:00
为什么纣王死后再无人皇?商朝的消亡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的桑树下长出一颗楚树,这古人讲风水啊,太晤‘就认为这是先祖对他的警示,于是开始治国勤政、抚民安邦,这颗楚树还真慢慢枯萎了…商中宗在位了75年,也是商集团在位时间最长的老大,等
2023-03-08 12:56:00
“朝歌夜弦五十里,八百诸侯朝灵山”,繁华的朝歌,纣王自焚于此
...然而纣王即位后,都城却在朝歌(zhaoge,今河南鹤壁),这是为什么呢?是作者行文的上下矛盾,还是纣王即位后迁都了呢?其实都不是。作者行文并无矛盾,纣王也没迁都。亳与朝歌并不
2024-08-10 15:48:00
聊聊先秦祖先们那些事
...仅仅是记录制作器皿的家族的名号,字多些的也就是记录这是哪个商王赐予家族这件物品。可是到了周代,青铜器铭文字数大涨,而且往往记录的是重大历史事件。这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西周利簋[g
2023-06-20 11:07:00
浅谈商朝时期盘庚迁殷的故事
盘庚是商朝的第二十位君主,也是一位才能比较出众的政治家。他刚刚继位的时候,商朝的内部局势十分混乱,爆发了所谓的“九世之乱”,列王之间为了争夺商朝的王位你死我活。为了躲避天灾人祸,
2023-05-09 18:14:00
商朝帝王档案,你了解多少
...是中国商朝第十九位国王,前任国王祖丁之子,后任国王盘庚之兄,阳甲在位时,商朝内乱不止,奴隶主贵族之间相互残杀。阳甲已无法控制局面。定都于奄,阳甲在位时曾西征丹山戎。阳甲时期商
2024-06-13 11:1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国医大师王新陆血浊研究工作室揭牌暨收徒仪式9月8日在济举行
9月8日,国医大师王新陆血浊研究工作室揭牌暨收徒仪式将于山东新中鲁中医医院趵突泉院区举行。届时,国医大师王新陆教授学术讲座将于收徒仪式后召开。
2025-09-04 18:01:00
社会性质作为特定历史阶段的生产力水平、社会矛盾与阶级关系的总和,既是历史发展的客观结果,也是党推进理论创新的现实依据。第一个历史决议以近代中国社会性质为切入点
2025-09-04 18:57:00
沉肩挑山,砥砺攀登——记山东中烟滕州卷烟厂卷包车间“挑山工”於永军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泰山,五岳之首,万千游客无不惊叹于泰山的雄奇俊秀,令人仰望。然而我,却折服于一群小人物
2025-09-04 10:15: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张安琪“团长说今晚要走70里路,途中还要消灭800个敌人,我们就跑啊跑。在部队里,赶路不是用走的
2025-09-04 07:40:00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当我们回望那段烽火岁月,不应只将目光锁定在硝烟弥漫的前线,更当看见如贵州这般沉默而坚韧的“战略大后方”
2025-09-03 23:32:00
烽火金叶:山东烟草的抗战传奇
鲁网9月3日讯八十载岁月流转,硝烟散尽,山河重光。当我们回望那段血火交织的抗战岁月,山东大地上一片片碧绿的烟田,竟在无声中化为民族救亡的“金色血脉”
2025-09-03 17:11:00
在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乌江西岸的石坡山上,矗立着一座庄严的墓碑。碑身正面镌刻着“苏联空军金角罗夫烈士之墓”——这个名字被当地百姓铭记
2025-09-03 18:21:00
菏泽郓城九旬老兵观阅兵 见证从烽火岁月到盛世华章
大众网记者 李效谨 通讯员 崔如坤 郓城报道9月3日清晨,郓城的天空被轻柔的阴云笼罩,空气中弥漫着初秋的清爽。张文兰老人家门口那块“光荣之家”的牌匾
2025-09-03 18:49:00
编者按:抗日战争中,河南作为贯通南北的战略腹地与中原屏障首当敌锋,在烽火熔铸中承载深重苦难,于枪林弹雨中镌刻不屈抗争。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09-03 20:20:00
【黔言】抗战记忆永不磨灭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全国各地纷纷以不同形式开展纪念活动,缅怀英烈、重温历史。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
2025-09-03 21:27:00
贵州八万多军民硬生生凿出来的“抗战生命线”:24道拐每一寸土地,都回荡着全民抗战、共赴国难的呐喊
80多年前,当警报的悲鸣第一次撕裂贵州高原湛蓝的天空,山河为之变色;晴隆二十四道拐上,不分昼夜轰鸣的引擎,是维系国脉的喘息
2025-09-03 21:59:00
《如寄》之力与美
张吉祥此题自觉有些怪——《如寄》那来的力?哪来的美?其力有二:一曰感染力。《如寄》一面世,即有学界耆宿如宋遂良、吕家乡等老一辈学者著文解读阐说
2025-09-03 22:14:00
一床如寄月斜风细:耿介耳的寄心与寻迹
李酉宏“一床如寄 月斜风细”,这八个字,是上世纪初被称作“江南三名士”之一高燮《点绛唇》中的两句,大意是指局促在狭小的床上
2025-09-03 22:15:00
这盛世如您所愿!老兵目光坚毅,向新型装备敬礼。
2025-09-03 14:32:00
李建礼:对此融心神,知君重毫素
鲁网9月3日讯(记者 刘斌)对此融心神,知君重毫素。这句诗,出自杜甫诗作《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好的书画作品,能够让观者心神为之一醉
2025-09-03 14: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