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剑妓公孙大娘出色的剑舞被唐玄宗垂青,从而留下千古芳名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1-20 15:45:00 来源:戏说三国

高力士被她的秀色和身姿以及那绝妙的舞姿吸引了,尤其是那独特超凡的剑技,把他看得如痴如醉,他想,这样漂亮的少女,这样的剑技和舞姿,整个梨园和两大教坊,包括宫中佳丽都赶不上呢!那时皇宫正在网罗民间美女,高力士为了使皇上高兴,决定把公孙大娘带入京城。

剑侠美女

公孙大娘,原名公孙秀,是唐玄宗时期教坊著名的歌舞妓女。公孙大娘经常给众人表演歌舞,而她的歌舞,以舞剑表演最为引人注目。唐代大诗人杜甫对她的表演十分赞赏。曾写过《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的诗,并写了序,杜甫的诗作虽多,但在他的整个诗集里这是较为突出的一首。

诗里说公孙大娘的剑舞,启发了书法家张旭草书的长足进展,这是诗人杜甫对这位民间舞蹈家——公孙大娘剑技高超的肯定。诗人用生动的笔触,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公孙大娘及其弟子李十二娘的精湛技艺。

有一次,在她表演时,被唐玄宗的心腹太监高力士看到。他当场向公孙大娘的演出团体的管班亮出了身份,摊出了底牌,他说他是皇帝跟前的御前总管,看中了他们的表演,他代表皇帝邀召他们去长安参加歌舞杂技艺术的综合性汇演,管班立即带领全体演员,包括公孙大娘在内,向高力士磕头谢恩。

高力士回京以后,把公孙大娘的事,详细向玄宗作了禀报,玄宗除了酷爱歌舞,还酷爱剑技,他听了自然兴奋,急欲一见这位公孙大娘。

这场演出是晚间举行的,灯火辉煌,五光十色,照耀如同白昼,当报完节目后,一位身着艳色的贴身锦绣戎装的少女,身材匀称,面貌如花,眼神闪烁着秋水盈波,头上挽着高高的发髻,金光灿灿的耳坠,映衬得她朝霞般的脸上有似芙蓉带露,雨后桃花,她毫无半点羞怯紧张之感,沉着镇定,大大方方,迈着轻盈的步子,慢步走向台口,对着台下的观众,丢下一个自强而友好的微笑,人们不禁发出惊讶之声“呀!”都心里暗忖:“这妞儿太美了!”

她施礼后,双剑倏然出鞘,一个漂亮而利落的“亮相”,引起人们片刻的骚动,但立刻又都平静下来,她首先让一个白鹤展翅,然后蜻蜓点水,然后蛟龙出海,猛虎掏心,各种招数,自慢到快,然而,只见银光闪闪,雪浪滔滔,龙飞凤舞,道道寒光,人们看得屏声静气,极度紧张。

尤其玄宗简直目不暇接,叫绝连声,舞到激烈时,台上看不到她的人影,只见寒光闪烁,人们正万分紧张莫测时,她突然一个白鹤凌空,台上空空荡荡,不知她的去向,一道旋风似的白练之光,她像飞燕轻轻落在原来亮相时的台口,面不改色,仍然文文静静带着胜利的微笑,向四下观众一个深深的鞠躬,观众席里的掌声像骤风暴雨,久久不息。

公孙大娘演完这场《舞剑》,引起了玄宗的赏识,除了颁给她大量的奖赏之外,还拨了一笔可观的经费给她的演出团体,而公孙大娘本人,因被皇帝看中,自然作为特殊人才留下,把她安排在宜春教坊当领班,这下就成了皇帝的女班头、杰出人物了。她在演出结束的当晩,就被玄宗召幸侍夜。玄宗发现她还是个地道的处女,不禁格外对她怜爱。此后,唐玄宗更是对她宠爱有加。

剑妓公孙大娘出色的剑舞被唐玄宗垂青,从而留下千古芳名

如日中天

她进入宜春教坊以后,就成了宫廷所设的官家歌舞妓。她来自民间,对剑舞广征博采,进宫以后,并没松懈对剑技方面的刻苦锻炼,兼之,玄宗为她专门派了音乐和文化专业的辅导老师,她在这两方面的提高很快,其学习进度之快,出人意外,不到一年,就能背诵许多经典著作和古诗,特别是掌握了作诗的规律,有好几次她写诗向玄宗感谢他的恩赐,使玄宗看了赞赏不已。不仅如此,她很快还学会了谱曲,她弹得一手好琵琶和古筝,她真是个天生的艺术胚子,有些方面,甚至无师自通。

她常为玄宗进行专场欣赏性的演出,有时是招待外宾使节,有时是自己心血来潮,有时是达官贵人对玄宗的请求,点名要看公孙大娘的演出。这一段时期,她由于文化和音乐素质的提高,加之她对自己的剑舞表演始终不懈,所以,更具有精湛的技术和独特的表演风格了。

开元盛世的这几年,是她宫廷艺术的黄金时代,她所擅长的《剑器》舞很得到唐玄宗及当时人们的称赞,许多达官贵人以及骚人墨客,为之撰文写诗予以颂扬,使她的声望逐日提高。

由于她姿色出众,演技高超,气质非凡,表演出色,使得她芳名远溢,因而引得羡慕她并为之垂涎者越来越多,但都知道她是玄宗所宠爱的人,所以不敢染指,怕大祸临头,同皇上争风吃醋的后果是可想而知的。

可是,没过多久,唐玄宗色心大发,注意力转移到了杨玉环身上。从此,很少过问其他佳丽。碰巧,这时公孙大娘生了一场重病,于是,她趁机致书玄宗,请求为其脱籍,她要求到四川一个从医的亲戚家去求医,她信中说这位亲戚善治疑难病症,准有妙方。这时玄宗见她已病得骨瘦如柴,面容憔悴,估计这病多半难以治愈了,便顺水推舟批准了她的请求,又赏了一千两黄金用作医疗费用,嘱咐她如果病好了再回到宫里来,他将不会亏待她。从此公孙大娘离开了教坊,在江湖中过着自由的日子。

剑妓公孙大娘出色的剑舞被唐玄宗垂青,从而留下千古芳名

复返民间

公孙大娘这下如漏网之鱼,出笼之鸟,带着她的一笔积蓄和玄宗所赏赐的黄金,雇了一驾马车,心情欢悦地离开了教坊,告别了皇宫,又回到了民间——她的艺术的广阔自由天地。

也奇怪,她这病离开教坊不到半个月,就奇迹般地不治而愈,恢复正常了,身体又逐渐复原,她心情无比的高兴。

她身上的积蓄十分可观,尤其是金银首饰,加上玄宗临走打发她的药费,足够她这一辈子尽情地享受了,但她仍然想从事她的艺术事业。

公孙大娘回到了原先的那个演出班子,公孙大娘拿出自己的积蓄来,重新添置新的行头,又招收几名新的女学员充实演出阵容,这个班子在她的带领下又开始兴旺发达起来,在这次新招收的女学员中,其中有一个女子就是她的得意门生李十二娘。

她的弟子李十二娘在她的精心传授下,技艺进步很快,她也毫不保守,希望把她培养成为自己的接班人。

李十二娘由于刻苦钻研,得到公孙大娘的专心教导,渐渐便代替了公孙大娘的地位,公孙大娘看了心里十分踏实,她后继有人了。过了两年,由于她所在的这个演出团体名声的传播,使京城里得到了风闻,这时唐玄宗又思念于她,下旨派人去相召,她改名换姓,拒绝接旨。

一代剑妓——公孙大娘,终于过上了自己想过的生活,在艺术的世界里留下了自己的千古芳名。

剑妓公孙大娘出色的剑舞被唐玄宗垂青,从而留下千古芳名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20 22:45:1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唐玄宗先天元年(712年),杜甫在巩县出生,汉武帝时期酷吏杜周是他的元祖,杜审言是他的祖父。杜甫是西晋名将杜预的十三世孙。杜预是京兆杜陵人,但在东晋初年,杜甫祖上这一支迁到了襄阳
2024-06-24 20:16:00
公孙大娘:因“舞剑”成就唐朝三圣,开创艺术与政治交融新纪元
...娜,若能轻歌曼舞,定是令无数才子佳人为之神往。她的剑舞似乎汇聚了天地间的所有美,任谁也难以将目光从那翩然飞舞的剑光中移开半分。公孙大娘不仅舞艺超群,更是一个开明博大的女子,带
2024-02-21 19:48:00
唐玄宗创造一职业,被明成祖发扬光大,顺治却将其废黜
...内居住,归属太常寺管理,这就是教坊的雏形。后来到了唐玄宗时期,文艺青年李隆基,热爱音律舞蹈,为了更好的欣赏艺人们的表演,在大明宫内设置了宫廷乐舞机构内教坊和梨园。教坊和梨园的
2022-12-22 19:19:00
晚年穷困潦倒的杜甫,却写下一首霸气无比的诗
...,乐极哀来月东出。老夫不知其所往,足茧荒山转愁疾。唐玄宗开元三年,杜甫曾观赏过公孙大娘的《剑器》与《浑脱》二舞,流畅飘逸,精彩绝伦,令少年杜甫心驰神往。而这李十二娘正是公孙大
2023-04-29 10:50:00
...藻描摹她表演的状态、身姿,那我们便从公孙大娘所走的剑舞人生开谈吧。公孙大娘所跳的剑舞是集合了男子剑法的刚强有劲和女子舞技柔美舒缓,变得刚柔并济的一种舞蹈,所以既受到了男子的喜
2024-06-28 17:50:00
杜甫为舞蹈者所写诗篇,为何点出了唐王朝50年兴衰治
...大娘舞剑技惊四座,由此也带来了盛唐文化事业的繁荣。唐玄宗亲自建立了教坊和梨园,专门的歌舞女乐就有8000人之多!但是50年以后,一切很快都烟消云散了,唐玄宗培养的歌舞人才消失
2024-06-22 21:55:00
...至平民百姓都十分喜爱的一位女子,也是历史上最有名的剑舞专家——公孙大娘。剑,在中国古代可以说是与刀并列为最受欢迎的武器,是属于“短兵”一类的武器,亦是被称为所有兵器中的王者、
2024-06-28 17:49:00
唐朝尚剑习俗的演变与影响
...术意义的提升。唐朝文化的多元性催生出文艺的大繁荣。唐玄宗时期兴建“梨园”,创办“教坊”,从西胡歌舞到越南音乐,梨园弟子八千,音乐舞蹈发展盛极一时,其中剑舞艺术更是技艺纯青,广
2023-12-17 15:07:00
中国历史上六大剑术高手,盖第一名堪称一代宗师
...誉为剑圣,唐文宗时,称李白的诗、张旭的草书、裴旻的剑舞为"三绝"。李白当年还是与裴旻学习的剑术,李白只是跟着学到了一些皮毛。不过在文人的范围内已经是很强大了。所以师傅在这里,
2023-05-05 16:5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大风影像】终南正脉——至相寺
深秋的秦岭山脉,终南山在晨雾中若隐若现。怀揣着对千年古刹的向往,驱车向南,沿着子午大道一路疾驰,目标直指天子峪深处的华严宗祖庭——至相寺
2025-11-05 17:31:00
《羋月传》作者蒋胜男:不要想象一个“自己的古代”
大皖新闻讯 著名网络小说作家、浙江省网络作协副主席、《羋月传》作者蒋胜男现身安徽霍山迎驾笔会。作为人气作家,蒋胜男结合《羋月传》的创作直言
2025-11-05 23:14:00
沈举人巷:微更新,焕新颜
近日,鼓楼区华侨路街道沈举人巷完成“微更新”。这条200米长的老街聚焦景观提升、文化重塑与便民设施优化,更新过程中融入科举文化、名人记忆等元素,在留存历史底蕴的同时焕发时代活力。
2025-11-05 08:18:00
地戏是流行于贵州省安顺市的地方戏,其产生与明初来自安徽、江苏、江西、浙江、河南等地的安顺屯军有关。明朝军队在贵州设有24个卫
2025-11-05 03:25:00
潍坊廉政文化的精神回响
鲁网11月4日讯(记者 王玉龙)一出名为《枝叶关情·郑板桥》的话剧在北京发布,将清代“扬州八怪”之首郑板桥的清风傲骨,再次推至当代观众面前
2025-11-04 14:30:00
送别!福州走出的学界泰斗走了!她的家族竟然这么不一般
闽江呜咽,榕叶含悲。我国海军舰船应用化学领域泰斗、“人民海军居里夫人式女杰”萨本茂同志,于2025年10月31日在上海逝世
2025-11-04 16:10:00
鲁网11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位于鱼台县的孝贤文化主题公园,园内孝贤阁耸立其中,孝贤阁共四个门。在正门(即西门)孝行天下的匾额下中联为
2025-11-04 17:39:00
鲁网11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兖州少陵台。少陵台位于城内中御桥东。公元742~756年,杜甫3次到兖州探望任兖州司马的父亲
2025-11-04 17:43:00
武当山老君洞:一部藏于山林的千年道教石刻史书
在武当山,除了金顶的辉煌和南岩的险峻,还隐藏着一个连许多本地人都未曾踏足的千年秘境。它藏于景区琼台公路旁的密林深处,没有拥挤的人潮
2025-11-04 18:06:00
“捐给博物馆全社会都能看到才有意义”“捐赠达人”再出手 西安八办入藏一批珍贵证章文物史料
11月4日,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举办了“证章捐赠仪式”。陕西省戒毒管理局的李轩向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捐赠了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教职员证章
2025-11-04 18:42:00
第35届“金牛杯”优秀美术图书评选揭晓我省3种图书榜上有名河北日报讯(记者肖煜)近日,第35届“金牛杯”优秀美术图书评选活动在甘肃天水落下帷幕
2025-11-04 08:58:00
鲁网11月3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兖州。“顾余不及仕,学剑来山东”,“我家寄在沙丘旁,三年不归空断肠”。让我们一起来探访李白曾居住的地方
2025-11-03 17:44: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吉林这幅画里藏着古代的“雪天Vlog”
吉林的雪一落,朋友圈立马被刷屏。滑雪、围炉煮茶、啤酒炸鸡成了现代人的下雪标配,吉林省博物院藏的清袁瑛雪景山水图轴,早就把古人的雪中即景安排得明明白白
2025-11-03 18:12: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走进位于思明区大同路7号的厦门侨批馆,一艘悬挂在空中的福船映入眼帘,船旁飘扬着一封封穿越时空的侨批信笺
2025-11-01 08:30:00
探寻教育先驱的“巾帼之思” 《陈嘉庚与女子教育》出版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陈嘉庚的名字如同一座丰碑。他是倾资兴学的爱国华侨,更是率先呼吁男女教育平权的先驱
2025-11-01 08: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