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雍正宠臣很少善终的,为何李卫能被雍正高度信任一生不疑?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3-02 12:07:00 来源:戏说三国

千万不要以为李卫真的是影视剧演绎的那般,是乞丐出身,继而对他的身份产生疑惑!实际上,在历史上李卫的身份没有什么好猜的,他非达官显贵之后,更非皇族成员的私生子,只是普普通通的商贾之后。

李卫,清代名臣,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为三朝元老,官至署理(代理)刑部尚书、直隶总督。

李卫出身在一个富裕的商贾之家(能花至少1700两白银捐一个员外郎官职的,他绝对是大富之家。要知道,康熙时期苏州一个熟练织工一年的收入大约才12两白银,1700两可以在苏州支付145个织工一年的薪水),他的家族是江苏徐州地区老牌的豪族彭城李氏,清代徐州地区唯一的文状元李蟠就是彭城李氏出身,与李卫同族。

本来,他的家世足以让他舒舒服服的过完这一辈子,可是人吗!总有梦想,借用《少林足球》的一句台词:“做人如果没有梦想,跟咸鱼有什么分别!”,李卫的梦想就是做官!在允许花钱买官的清代,富家子弟做官并不难,只要花点钱就行,而李卫就是靠捐资得到了一个员外郎的官职(很难想象吧!李卫这位未来的直隶总督,他并不是靠科举入仕的,而是花钱入仕的)。

雍正宠臣很少善终的,为何李卫能被雍正高度信任一生不疑?

当然,李卫虽是花钱入仕的,但并不是一个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相反他很会做官,为官期间他刚正不阿,政绩卓越,其理政能力被三代清帝所认可,并被重用。

李卫在官场上的升迁速度,在整个清代都是少见的。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李卫刚刚花钱买了员外郎一职不久,就被调到兵部,任从五品兵部员外郎。要知道清代状元一开始被授予的官职才是从六品翰林院修撰。李卫能在短时间内就被授予兵部员外郎一职,这足见他的能力,毕竟康熙时期可不同于清末,虽说也允许花钱买官,但对于官职的授予却依旧很严格,尤其是六部这样的重要部门的官职。因此,李卫能在短时间内就获得兵部员外郎一职,这绝对是他能力使然。

二年后,李卫就又升迁一品,由兵部调至更为重要的户部,成为正五品户部广西司郎中。在户部任上,李卫的理政能力被时任吏部左侍郎的张廷玉所认可,张廷玉评价他:“事遇纷纠,长官恒委裁决,悉合条理”。同时,他的理政能力也被康熙所看重,康熙六十年,山西发生大旱,李卫随左都御史朱轼赴山西赈灾。赈灾期间,李卫辅佐朱轼“悉心筹划,全活无算”,且“所过郡邑,虽盘之馈不受”,从不接受沿途官员一丝一毫的馈赠。

回京后,康熙对李卫在赈灾中的表现是尤为的满意,他当着满朝文武官员感慨道:“曹郎实心任事如李卫者,盖无几人”,于是特授李卫为直隶巡道,掌直隶刑名之事,不久,保留从三品道员衔仍回户部办公。

雍正宠臣很少善终的,为何李卫能被雍正高度信任一生不疑?

除此,在户部任职时,李卫干了一件让朝野为之震动的事情,他居然公然说某位亲王贪污,让他难堪。当时,主管户部的某位亲王,他经常指使属下将本该收缴银库的白银据为己有。李卫屡次谏阻,亲王都不听,于是李卫被逼无奈,就巧施一计。一日,他就在通往银库的走廊上置一柜,在柜上写上这是某亲王的“赢余”,指明亲王贪污,弄得他很是难看,迫不得已只好停止多收。

此事,让李卫瞬间在朝堂上打开了知名度,成为了刚正不阿、不畏权贵的代表人物,而也因为这件事,他被日后的雍正皇帝所关注,为他日后的飞黄腾达打下基础。

雍正,我们都知道他是清代最勤政的一位皇帝,是实干家,他不喜阿谀奉承的庸臣,只喜精明能干的能臣。在他的眼里,做官可以不管出身,也可以不管资质,只要能干,肯干,敢干,就可以重用,田文镜如此,李卫亦是如此!作为能在康熙末年那文恬武嬉的官场洁身自好,不随波逐流,刚正不阿的官员,雍正自然心喜。

雍正即位后,李卫调任云南盐驿道,掌盐政事。彼时,康熙晚年因康熙怠政,施宽仁,致使朝堂上下出现严重的腐败现象,而当时的盐政就因官员的腐败变得弊端丛生。要知道,盐课在古代社会一直都是朝廷的赋税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是为国家的命脉。如若盐政破败,则国家必定出现动荡,甚至是影响国本。因此,对于刚刚即位的雍正来说,整治盐政弊端已是势在必行。

而在当时,盐政问题最为严重的地方就在云南。当时,云南的井盐全由官府掌控,官产官运官销,由官府一手包办,许多官员就趁机大捞油水,致使国家盐税亏空,百姓吃盐困难,云南地区出现动荡。于是,雍正即位后就对云南盐务尤为重视,为了让云南的盐政得到显著的改变,雍正就让自己最为看重的李卫前往整顿后。

雍正宠臣很少善终的,为何李卫能被雍正高度信任一生不疑?

李卫到任后,也的确不负雍正的看重。李卫对云南盐政是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推行招商盐、降价拨销、追补盐课等一系列措施,迅速改变了云南盐政的积弊。就任不到一年的时间,云南盐税亏空的问题就得到显著的改变,不仅改变了亏空的问题,还让云南盐税盈余三万余两。李卫在云南盐驿道任上的政绩,雍正都看在眼里,是大为赞赏道:“尔为人刚直。居心莅事,忠诚勤敏,朕所深知”,不久就钦赐御砚一方。

雍正见李卫在处理盐政上有独到心得,且行事果断,能力卓越,于是就在雍正二年升任他为云南布政使,兼理盐务、通省铜厂事务。雍正三年,雍正又将李卫调任浙江巡抚,主管两浙盐政。当时两浙地区的盐枭颇为猖獗,行事毫无法度,已对国家的统治造成严重的威胁。李卫到任后,先是设官兵巡缉查私,大力打击盐枭整顿盐政,而后为彻底杜绝盐枭的出现及壮大,他到处走访去查探两浙地区为何会出现数量颇多的盐枭。

在走访的过程中,李卫发现之所以当地多盐枭,是因为人多地少,以致无业农民只能多以贩私盐为生,为此他招募百姓前往玉环岛垦田晒盐,减少失业农民的数量,又兴修水利,灌溉农田,在他的治理下,两浙地区一改此前的积弊,盐枭大减,盐税大增,农业昌荣,是"千里无盗贼"。为此,雍正多次向群臣赞赏李卫,说:“督抚中能察究匪类,惟李卫为第一,尔当仿效之”。

雍正宠臣很少善终的,为何李卫能被雍正高度信任一生不疑?

雍正五年,李卫因政绩卓越,被提拔为浙江总督,兼浙江巡抚。雍正七年,雍正加封李卫为兵部尚书,加太子少傅,后被任命为署理刑部尚书,不久升任直隶总督。

自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至雍正七年(1729年),不过十二年的时间,李卫就从一个从五品的员外郎,一路担任盐驿道、巡抚等各种要职,直至官居总督,成为朝廷一品大员、封疆大吏,其升迁速度不可谓不快。

李卫之所以能有如此成就,这离不开雍正的宠信!雍正对李卫的恩宠,那绝对是不用说的,雍正曾当众与群臣说道:“乃成全圣祖之是也,岂止朕之功臣,乃朕之恩人也”,将李卫视为自己的恩人,这份宠信可想而知。

雍正之所以宠信李卫,主要的原因就是李卫既是一个能臣,又是一位廉臣,他不但公正廉明,刚正不阿,还很能干,雍正交代给李卫的事情,他都能给雍正一份满分的答卷。试想,就是这样的一个廉洁奉公的能臣,雍正岂有不宠信的道理呢?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3-04 13:46: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雍正的3大宠臣中,为何只有李卫被高度信任?
...伴虎’,刻刻要当心。’”,对这句话感触最深的莫过于雍正的宠臣们了,如隆科多、年羹尧、田文镜,都被雍正宠信过,但很快又堕入凡尘,甚至有了生命危险,如年羹尧,因为自持功高,竟然敢
2023-05-22 11:42:00
李卫传奇:身世简单、不畏权贵,他是如何成为雍正的宠臣的?
雍正是清朝非常有能力的一位皇帝,但是也以残酷多疑,苛待功臣闻名于史。雍正大力提拔人才但又苛责功臣,生怕功臣拥功自重,有谋反之心,还豢养了杀手组织血滴子来帮助自己屠戮功臣。所以雍正
2024-04-06 11:35:00
雍正宠臣李卫:巅峰时期有多厉害?后来下场如何?结局让人泪目
雍正帝深情夸赞李卫,言辞难尽其意。他深知李卫之忠,无畏无惧,直言不讳,正是如此,方得朕心深许。雍正帝,史上铁腕如朱元璋,严管官吏,贪腐者惧其酷刑。然于这铁幕之下,李卫独放异彩,身
2024-08-26 11:58:00
雍正三大宠臣:李卫、年羹尧与隆科多的权力沉浮
雍正时期,朝堂之上三鼎足而立,年羹尧、隆科多与李卫并称为雍正最宠幸的“三贵”。他们曾经权倾朝野,后世评价却各不相同,有的声名狼藉,有的功成身退。其中,李卫的一生最为传奇,他是如何
2023-11-13 14:14:00
雍正宠臣李卫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康乾盛世是中国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盛世,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然而围绕这段时期究竟是盛世、治世还是仅仅算作一次清朝的高峰期,史学界存在不同看法。这其中,人们关于雍正和乾隆两
2023-01-01 17:07:00
雍正的四大宠臣里,为何乾隆却如此憎恨李卫
1999年播出的历史大剧《雍正王朝》向我们展示了雍正是如何从一个没有多少势力的孤臣一步一步地走上权力顶峰,他信佛,吃斋但是却非常克忍,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自己手下的那些大臣,清朝也
2024-06-23 20:28:00
盘点雍正朝四大宠臣
若要评出清代最勤政的帝皇,雍正说自己是第二,绝对没人敢说自己是第一,光是奏折批字就多达1000万,简直是神一般的存在。此外,雍正在吏治反腐(高薪养廉)、经济改革(摊丁入亩)、西南
2024-08-02 17:05:00
雍正帝与李卫:重才轻德的治国用人之道
...家在他们的领导、指挥下都或多或少地在前进和发展。01雍正帝的用人治国方式用人之道莫过于两方面——“德”与“才”。比如春秋战国时期,秦国的两位君主对德、才两方面的用人标准就不尽
2024-02-05 19:18:00
李卫:以能力与人格魅力赢得尊敬,直言不讳的清朝名臣典范
在清朝雍正年间的宫廷之中,有一位官员以他独特的个性和出色的才能而声名远扬,他就是雍正帝身边的宠臣李卫。在那个阶级分明、权谋交织的时代,李卫的故事堪称传奇。他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迅
2024-04-06 03:1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临沂金盾小学开展王羲之故居研学实践活动
鲁网11月12日讯“是日也,天朗⽓清,惠⻛和畅”,恰如《兰亭集序》中描绘的雅致意境,11⽉9⽇上午,临沂⾦盾⼩学⼆年级17班的同学们怀着对书法⽂化的向往
2025-11-12 11:43:00
作者:王孜“是的,上天叫我看见,叫我听见,叫我置身其中,又叫我超然物外。上天是为了这个目的,才让我看起来像个傻子的。”当我在阿来的《尘埃落定》中读到这句话时
2025-11-12 14:08:00
文学作品《权谋通汇》及其简介
《权谋通汇》是赵丹阳创作的文学作品,于2025年11月12日进行版权登记,登记号:黔作登字-2025-L-01881514
2025-11-12 15:08:00
大河网讯 “你好,贵姓?”姓,是标示一个人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你了解过跟随自己一生的姓氏吗?你知道你的姓氏从何而来吗?11月11日
2025-11-12 19:39:00
是什么,让一群六百年前自江南迁徙而来的人们,他们的乡音、服饰与信仰,能如此完整地封存至今?答案,或许就藏在一项名为“抬汪公”的盛大仪式里
2025-11-13 00:03:00
在贵州安顺的屯堡村落里,你可能会偶遇一场与众不同的戏。没有华丽的戏台,锣鼓就在田间地头敲响;演员是身边的乡亲,脸上覆着色彩浓烈
2025-11-13 00:03:00
央媒看太原11月9日,中新社以《跨越海峡寻根 台湾张氏宗亲山西晋祠祭拜先祖》为题,报道了近20位台湾张氏宗亲代表在晋祠博物馆台骀庙祭拜先祖的情况
2025-11-12 07:54:00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西安月登阁村唐墓考古发现三把铜尺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这个问题可以用出土实物来回答了。根据《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10期发表的发掘简报,西安月登阁村3座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保存状况较好
2025-11-11 12:06:00
孙敬明出席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临沂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在蒙山之阳举行。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
2025-11-10 16:57:00
舞剧《颜真卿》本月在石家庄首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舞剧《颜真卿》石家庄站首演
2025-11-10 18:39:00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
唐高祖李渊旧宅考古发现僧尼日用品
近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西安市碑林区陕西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内发掘了一处隋唐遗址,出土遗物中不仅有花边板瓦
2025-11-09 20:51:00
校馆弦歌| 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三十年铸证承国殇
这里是一座用史料镌刻真相的陈列馆,这里是用坚守传承精神的特殊殿堂,这就是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11-09 22:31:00
这把壶 你猜猜是什么材质的?
11月6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铜川市印台区纸坊遗址发掘了3个龙山早期灰坑、1个商代晚期灰坑及3座春秋晚期秦
2025-11-08 08:44:00
11月8日,山西人民出版社郭建华系列文学作品出版研讨会在太原举办。这套文旅(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和影视文学脚本
2025-11-08 18: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