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何仙姑是哪里人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6-12 08:57: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相传,在北宋仁宗时期,聚仙会上有一位女鞋工,鞋不但织得好,还贤良淑慧,是方圆百里之内难得的良人。

后来应铁拐李邀约,连夜赶路,历经七七四十九天,终于赶到了石笋山听受玉帝诏封,殊得此仙位,她原本是八仙中辈分最小的,也是唯一的女神,进门还晚,大家商量的,就给她了一个“第八仙”的末列位。

何仙姑是哪里人

01

武周长寿三年三月初七,在广州新桂乡以做豆腐为业的何泰,她有个女儿从娘胎里呱呱落地出生了,这个姑娘叫秀姑,就是后来的“何仙姑”。

秀姑自小聪明伶俐,十四岁时偶幸遇云游到此的吕洞宾。吕给她吃了一些云母片,从此能知人间祸福,并常去罗浮山里访仙。

后来,父母给她找了个姓冯的婆家,秀姑不愿意去嫁人,在八月初八的晚上便自投家门前的水井。投井时只穿着一只鞋,还有一只鞋留在井台上。

此后,可能是老天都不愿意看到她死啊!就从福建莆田的江河里漂出来,那井与河是相通的。

在当时传为奇案,于是就有了秀姑“登仙”的传说。

到了代宗大历年间,有人看见秀姑现形于新建故乡的小楼,发现她在西园寺旁边的一棵荔枝树下乘凉,把绿绸腰带挂在树上。如今再去此地,那儿的老百姓,家家都称“挂绿园",而这棵荔枝所结的果实每一颗都均有一条绿色彩带,这就是后来在增城出名的“挂绿

荔枝”。

有关这棵奇树,清朝大吃货屈大均在《广东新语》对它的吃法有过详细的记载,他这样写道:

“挂绿脆爽如梨,浆液不见,去壳怀之,三日不变”。

后来人们在小楼旁建了一座何仙姑家庙,一直保存到今天,大门上有一副对联写道:“千年履迹遗丹井,百代衣冠拜古祠”。

02

广州有个何二娘,常年以织鞋为业,在她二十岁那年,到访过罗浮山寺,经常背着筐子为寺僧到罗浮山腰的杨梅树旁,给他们采杨梅善捐斋饭,但罗浮山并无杨梅,她找了半天也一无所获,于是想了一下办法。

罗浮山北四百里外,有个循州山寺,那寺前有着数十顷杨梅树,大的约有数十围,她便跑了隔壁,去“借”摘杨梅。

每天都会有数不尽的杨梅,到罗浮山寺,就连这些僧们他们自己都摸不清这些杨梅是从何而来。

有一次循州寺那边的小和尚来罗浮山游修,进了山门后,便听到了他们的议论,就跟罗浮山的老少和尚们谈起了这件事。说这是去年四月十六日有个叫何二娘的女菩萨到他们寺前采了这些梅,那天听女菩萨的意思,说是做善功捐给你们的。

罗浮寺的和尚们一听,大喜,原来是何菩萨为我们寺所做的贡献啊!真的是太感谢她了,后来何二娘“采梅充斋”这件事被传开了,于是远近的乡里乡亲们都知道她的善举,称赞她是“女菩萨”。

唐开元十三年,玄宗李隆基敕命黄门使往广州访求何二娘,初起何二娘并不想见他,但为了完成皇帝交待的任务,保住自己的小命,不得以也学了刘备的“三顾茅庐”。

终于他的一片赤诚之心,感动了何二娘,得以见面,聊了许久后,跟着他启程返回长安。后来,她在返乡后突然失踪,也没有人知道她去哪了,于是只留下来了这个传说。

03

据说,在仁宗庆历年间,巴陵郡太守滕宗谅在一次民访巡察中偶然见过她。

欧阳修在《何仙姑传》还称:“客有自衡来者,云仙姑晚年羸瘦,面皮皴黑,第一衰媪也”。

有人说她:‘即使是仙游了,都没有成神的迹象发生”。看来这个“仙姑”实乃后人杜撰出来的民间女巫,与描述的并不在同一时代,两个人也完全不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04

何仙姑到底是谁?

读过《唐史国补》与《何仙姑传》,我发现她就是卖胡饼人何大郎的大女儿,后来偶遇了吕洞宾,吕见她生得好看,还有“仙质”,难免不有点心动,他本来是受天命来收八仙中的另一位着,于是灵光一现,通过每天向她讨饼吃来点化仙缘。

果然,她的服务细节很到位,除此外她还有一颗淳朴善良之心,每天行善举,做善施,而且毫不吝啬,常把一些食物分给没米没菜的穷苦人家,洞宾见了颇为感动,便给她了一颗蟠桃吃,后来她因此功德和蟠桃仙力的加持,便羽化登仙了。

武平在《何氏族谱》记载,说她是:“生于后晋天福二年丁酉(公元937年)。因幼性喜清净,不嗜酒、不茹荤,隐迹岩中,矢不适人,故有缘位仙。”

要是在那个年代有相机该多好了,我也想睹一睹何仙姑的风华绝代样子。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12 11: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古诗中的增城千年史
...广东第一位中进士者,被誉为“岭南首第”。古成之曾在罗浮山隐居读书10多年,在他笔下,罗浮山此时已然成为“世外仙山”——古松苍翠、钟声悠扬,文化底蕴凸显,增城逐渐进入世人、文人
2023-10-26 17:58:00
以奔跑的姿态迎接新年!2025湾区女子半马在增城浪漫开启
...年度迎接十五运会的首场大型体育活动,也是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规模最大的体育赛事。增城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工作部署,加力提速推进“百千万工程”,积极策划和
2025-01-02 21:14:00
健康一夏!全国夏至节气名优特产品名录发布 十大时令美食上榜
...收季节,夏至节气正是采收、品尝麻竹笋的好时节。广东罗浮山荔枝夏至正是食用荔枝的好时节,每年6月中旬到7月中旬正是罗浮山荔枝的黄金采收期。大文豪苏东坡的那首 “罗浮山下四时春,
2024-06-21 19:09:00
探访“中华老字号”罗浮山国药:传承与创新岭南中医药文化
...新闻网中新网惠州2月5日电 (记者 孙秋霞)位于广东惠州的罗浮山拥有悠久的制药生产历史,东晋时期葛洪在罗浮山采药、炼丹,宋代罗浮山“洞天药市”一度是岭南地区最大的药市。日前,
2024-02-05 17:47:00
...边购买年货,一边品尝金坛茅山十大名小吃;茅山腰鼓、仙姑花鼓、茅山号子等民俗文化演出穿插其中,让游客感受非遗魅力;“鹅兔闹仙姑”亲子打卡年趣活动精彩亮相,还有景区门票、仙姑村咸
2023-01-20 20:16:00
罗浮山国药:擦亮中华老字号金字招牌,助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2024年3月8日,由广东罗浮山国药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简称“罗浮山国药”)主办的“中华老字号”发布会在郑州举行。本次活动,罗浮山国药就中华老字号获批情况进行了发布并与合作客户分享
2024-03-12 10:38:00
聊聊神话故事八仙之一的何仙姑,出身来历和修行
...铁拐李、张果老、吕洞宾、韩湘子、蓝采和、曹国舅、何仙姑。八仙之中唯一的女仙就是何仙姑。有关何仙姑的家乡历来有多种说法,比如广东、广西、浙江、安徽、福建、湖南等多地之说。至于为
2023-06-10 07:39:00
罗浮山采药记
...文转自:中国中医药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葛洪与罗浮山便是最真实的写照,谈葛洪离不开罗浮山,而谈罗浮山更离不开葛洪。广东省深圳市宝安纯中医治疗医院坐落于风景秀丽的平峦山下。
2023-12-20 09:59:00
民俗味儿浓!仙姑顶山会来啦~
...吸新鲜空气,更可以了解很多传统特色民俗。”在2024年仙姑顶山会活动现场,市民丛女士高兴地说。4月21日上午,威海仙姑顶景区人声鼎沸,锣鼓喧天,2024年仙姑顶山会隆重开幕。
2024-04-22 10:4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这一展览是老教授们艺术才华与精神风貌的集中展示,更是他们以艺陶情、笔耕不辍的银龄风采的生动写照。9月16日,“银龄的风采——河北师范大学老教授书画展”在河北博物院揭幕
2025-09-17 09:44:00
《德润武陵待君来》:音乐与人文的绝美相逢
一曲凝萃常德6500年文明风骨,是音乐与人文的绝美相逢。城头山遗址的稻浪,翻涌着中国最早稻作文明的脉动;善卷“以德化民”的遗风在德山千年萦绕
2025-09-17 09:49:00
“游目骋怀——张宝珠山水画精品展”即将开展
前言人生在世,总要有一番梦想,纵然如梦幻泡影,言行也当用心。因为,只有以幻修真,无中生有,我们才可以成就梦中之想,并使之完善
2025-09-17 11:39: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朱彦俗话说,春困秋乏。立秋后,很多人总感觉没精神,能坐着绝对不站着,能躺着就不坐着。然而“躺平”对环境要求太高
2025-09-17 14:51:00
平原君赵胜,战国时期赵惠文王之弟,曾两度任赵相,战国四公子之一。他礼贤下士,门客三千,于国家危难时散家财守邯郸,智谋救国显担当
2025-09-17 17:24:00
大运河总督署博物馆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7日讯近日,记者跟随着“跟着楹联游济宁”活动走进大运河总督署博物馆,据了解,大运河总督署博物馆,又称河道总督署展示馆
2025-09-17 17:51:00
9月17日,在邢台博物馆看到的这款商代“耳为父癸”铜爵,是3000年前的专属滤酒器。古人饮用自酿粮食酒时,酒液中常含杂质,在斟酒时进行过滤,入口酒液瞬间更丝滑。(摄制:常曌宇、张
2025-09-17 22:41:00
吉林省近现代史展聘任英烈后人为顾问 传承红色基因讲好吉林故事
9月17日,吉林省近现代史展顾问聘任仪式正式举行。此次仪式的举办,是深入落实吉林省委部署要求的具体举措,旨在进一步增强吉林省近现代史展的专业性与权威性
2025-09-17 22:42:00
邢台博物馆,一件2000年前的三轮盘附觞铜温炉,惊艳众人!(摄制:常曌宇、张文进、赵家琪)
2025-09-17 22:48:00
抗战回忆之二:情系“绍隆”——难忘的1939—1942 “慈幼院的难童生活”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7岁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农村问题专家张厚安专门撰写文章
2025-09-16 11:04:00
抗战回忆之一:一个“难童”的回忆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永远的伤痛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7岁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农村问题专家张厚安专门撰写文章
2025-09-16 11:04: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打卡南京其实是阅读《世说新语》的一种读法,反过来也可以说,阅读《世说新语》是打卡南京的一种打法……”9月14日
2025-09-16 15:57:00
孟府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孟府了解到,孟府作为孟子嫡系后裔的宅邸,其春联习俗既传承了中国传统年俗文化
2025-09-16 16:08:00
孔府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孔府了解到,孔府作为孔子嫡长孙的府邸,其楹联不仅是建筑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5-09-16 16:11:00
五马祠街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五马祠街了解到,五马祠街因明代孔尚经的家祠“五马祠”而得名
2025-09-16 16: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