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大忍蛰伏待时机,权谋夺政还亲子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6-17 06:46:00 来源:戏说三国

可以说在土木之变的事件处理中,孙太后已经忘却了母亲的身份,而是以太后的角色维护了国家的稳定。但是,这不代表她能忽视自己的亲生儿子。夫君早逝,她一手养育了儿子长大,如今却在瓦剌人手中吃苦受难,随时都有性命之忧,孙太后怎能不日日挂念。如果说京师保卫战是君臣一心共同护国的成果,那么之后的朝堂就显现出了几分微妙的味道。景泰帝原本就是一个微不足道的王爷,但是如今他坐上了宝座,这个位置一旦坐上,没人愿意下来。他不再是那个战战兢兢的庶子,他废除了太子改立了自己的儿子当了太子,野心昭然若揭。

所有人都以为,孙太后肯定会大怒,会采取手段。但是事实证明,孙后城府之深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她平静地接受了现实,任凭景泰帝废立太子,她做的就是保护好被放回来的儿子和还年幼的孙子,自己也不再过问朝政,祖孙三人在后宫一隅过着隐忍平静的生活。但是景泰帝也许真的不是真命天子,他的皇后和太子先后去世,再无子嗣。国不可无嗣,有朝臣建议再立朱见深为太子,但是景泰帝就是不松口。此时,孙太后不再隐忍,她明确支持部分朝臣实施“夺门之变”,拥戴作为皇室嫡长的太上皇朱祁镇重新复位,《明史》中“石亨谋夺门,密白于太后,许之”,这明确表明了孙太后在此次事变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事变成功,朱祁镇复位,朱见深也重新成了太子,孙太后关键时候及时出手,稳了国祚护了亲儿。

孙氏10岁进宫,一生历经永乐、洪熙、宣德、正统、景泰、天顺六朝,当过贵妃、皇后、皇太后,还抚育了成化皇帝朱见深,看尽了大明王朝的巨变沧桑。她一生有两大殊荣:一是身为贵妃却授册授宝,而是在世时以太后位上了尊号。一个是夫君对她的爱重,另一个是子孙对她的敬崇。所以说尽管很多人对她评价不佳,但是与国与家,她可以说都尽到了自己的责任,是一个很成功的女人。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17 09:45:1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朱祁钰为什么会被哥哥朱祁镇推翻
...值,富贵险中求嘛。石亨、曹吉祥、张軏等人大多没有搞权谋的头脑,所以他们找到了权谋老手徐有贞,所有的计划和方案都是徐有贞来制定的,他们首先告知太上皇朱祁镇,接着征求太后的同意,
2023-05-29 10:47:00
明朝权谋风云:从土木堡之变到庆陵之谜
正统十四年,明英宗朱祁镇一意孤行,听信宦官王振的怂恿,不顾群臣反对,要亲征瓦剌。结果在土木堡,王振被杀,明英宗被瓦剌俘虏。在此之后,明朝迎来一段十分艰难的时光。国不可一日无君,皇
2024-03-23 10:32:00
朱祁钰:明朝景泰年间的传奇皇帝与政治智慧
...王振的集权行为,早就引发了他们的不满。趁着这个大好时机,文官集团自然想把郕王朱祁钰给推上前台。因为朱祁钰这个毫无政治根基的亲王,更容易受到他们的操控。由于“午门血案”带来的威
2023-10-06 16:02:00
宗门复辟成功后,朱祁镇如何处置弟弟的妃子?
...记了?当然不是,她之所以还没有和朱祁钰反目,是因为时机未到。景泰帝虽然没有子嗣,但谁也不能否认他对国家的贡献。不过,太上皇已经八年不在朝政,没有稳固的根据地,他不可能仓促废掉
2023-02-12 17:46:00
揭秘傅昭仪的权谋与爱恨
昭仪,是古代后宫嫔妃的称号,最初是在西汉时期被创造出来,地位仅次于皇后,相当于前朝的丞相。昭仪这个称号一直被沿用,只是到了后面的王朝,昭仪只是嫔妃的一种称谓,再也没有那么高的地位
2024-03-13 06:19:00
朱祁钰:从郕王到景泰帝的传奇人生
...个谥号改掉吧?对此宪宗认为此事“处分已定”,也就是时机还不成熟。成化十一年(公元1475年)十一月,宪宗册立庶第三子朱祐樘为皇太子,随即在十二月下诏恢复朱祁钰的帝号。皇帝在给
2023-11-08 14:53:00
朱祁钰为何没有杀朱祁镇
...也慢慢接受了自己是皇帝的事实,这可谓咸鱼翻身的大好时机,景泰3年,朱见济被立为太子,一切都在按照朱祁钰的想法进行着,可令所有人没想到的是,景泰4年,自己的儿子竟然夭折了,这个
2023-05-27 14:06:00
...之变”,命运再次转折可惜这样的好日子只维持了七年,景泰八年正月十七日,被软禁在南宫的太上皇帝朱祁镇发动夺门之变,重新登上帝位。彼时重病缠身的景泰帝朱祁钰被送往西内静养。经过对
2024-06-02 15:33:00
明朝的皇陵被毁事件是咋回事
...敌杭氏的嫉妒,丝毫不配合明代宗,但明代宗心意已决。时机成熟后,明代宗于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五月,废掉朱见深,改立朱见济,同时,将汪皇后废为庶人,改立杭氏为皇后。母凭子贵
2023-10-13 15:2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