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古代只要剃光头就能当和尚吗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4-23 16:06: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在一些古装电视剧中,许多落魄之人看破红尘,于是就选择了出家,从此不问世事,潜心修道或者礼佛。其实这并不符合古代的社会现实,因为出家并不是这样的简单的。现代许多道观和寺院招收道士或者和尚,往往需要本科甚至更高学历,许多人觉得不可理喻,其实在古代要求远比现在要严格得多。

在古代出家,必须要经过皇帝主持的考试,考试合格了才分颁发文凭,称之为“度牒”。度牒也就相当于国家认可的出家资格证书,是政府机构发给道士和僧尼们以证明其合法身份的凭证。唐代的度牒都用绫素、锦素、钿轴制成。

宋代一度改为纸制,到了南宋又恢复绫制。度牒上面一般会写着出家人的法名、出家前的俗名、职称、籍贯、出生年月、住所或请住持道观或者寺院、所诵经典、老师名等,而且还会有祠部的批文、签署日期和官署名等。有度牒的就算是正规出家人,留居本地或者云游他方都不会被为难,可免赋税和劳役、兵役等义务,并得到政府的保护。

古代只要剃光头就能当和尚吗

有时国家财政出现亏空的时候,政府就会想到出售空名度牒。据宋代《燕翼诒谋录》载,宋徽宗赵佶继位之初每道度牒的价格为二百二十千,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出售度牒也成为政府的一项重要收入。因为度牒实在是难以获得,出家人都是十分的珍惜。《水浒传》中,鲁智深溜下桃花山,“胸前度牒袋内藏了真长老的书信”,可见度牒是小心收藏的。而孙二娘也将自己所杀的一个行者的度牒交给了武松,叫武松挂在贴肉胸前。从这两个例子可以看出,度牒的确是十分珍贵的。

除此之外,在古代出家还有着许多的要求,一般说来,有以下几点。

一是年龄问题,不能太老或者太小,生活必须能自理。

据《僧祇》规定:太老者,过七十,若减七十,不堪造事,卧起须人。若过七十,能有所作,是亦不听。年满七十,康健能修习诸业,听与出家。若太老,不应与出家。若已出家者,不应驱出。若度出家受具,越毗尼。

古代只要剃光头就能当和尚吗

二是必须要有坚强意志,能吃苦耐劳。

同样是《僧祇》:欲新出家者,先说苦事:谓一食、一住、一眠、少饮食、多学问,言能不?答:可者。方得受之。

三是必须要父母允许。

若有求出家者,应先问父母许已,方与出家。若不先问与出家者,得越法罪。(《出家》)

四是没有犯过边罪。

若是犯过淫、杀、盗、妄四戒中的任何一戒,就称为犯了边罪,是不允许出家的。

五是出家的动机必须纯正。

如果是为了生活所迫而欲出家,或者是犯了罪行,想出家躲罪的,是不允许出家的。

古代只要剃光头就能当和尚吗

六是意志坚定,信仰明确

曾为外道来受具戒,后复入外道,今又重来出家受戒,此人志性不定,名为破内外道。非佛法器,佛不许度。

七是没有债务在身(非负债人)。

有负债人逃避债主而出家,乞食为财主捉;财主嗔恚言,沙门释子尽是负债人。不得度负债人出家。(《四分》)

八是不承担社会重任的官职人员(非官人)。

不应度大臣出家,见来求请应须诘问,汝非王臣不,若不诘问与出家者,越法。若外国人来,无人委识,应与出家。(《杂事》)

九是要身体健康。

病者,癣疥,黄烂,癞病,痈痤,痔病,不禁,黄病,疟疾,謦咳消尽,癫狂,热病,风肿,水肿,腹肿,乃至服药未得平复,不应与出家。若已出家,不应驱出。若度出家受具足者,越比尼。(《僧祇》)

十是四肢齐全,五官端正。

手足不健全、聋、哑、盲、跛、曲腰、侏儒、极丑等不能出家。

从这十个条件也可以看得出来,古代出家并非想象的那么容易,必须要达到标准才能出家。只有手持度牒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出家人,否则就是“非法”出家,官府是要严格追究的。

现在再来看看《水浒传》,赵员外要鲁智深出家,并非成心埋汰他,而是待他不薄。按理来说,鲁智深是无论如何也拿不到度牒的,以上十个标准,他没几个符合。但赵员外还是买到了度牒,将他这个无论如何也不够资格的人送进了佛门。这其实也是作者的一种隐喻,连佛门清净之地都不清净了,这个社会还能安定吗?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4-23 17: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鲁智深打死镇关西后,官兵为何不敢追杀
鲁智深是水浒传中一位个性鲜明的好汉,他性格暴躁嫉恶如仇,是一个真真正正的好汉。鲁智深最早的时候是小种经略相公帐下的一名提辖,一次偶然的机会得知了金翠莲被镇关西欺负的事情。为了给金
2024-04-25 11:24:00
在唐朝,和尚不是想做就能做的,做和尚需要“度牒”
...剃度出家。后来宋代依然沿用了“度牒”,这也是为什么鲁智深打死了镇关西还去当和尚,因为在宋代皈依佛门是可以免死的。所以,别动不动就皈依我佛了。
2023-04-29 21:41:00
古代当上和尚有什么好处呢
...成为宋朝主要的经济收入之一。现在大家应该就懂得了,出家人是多么不是那么简单就可以当的。
2023-05-15 15:48:00
你可知武松假扮行者的原因?他拿走潘金莲的啥,武大郎只能赔笑
...《水浒传》这部著作里,最具人气的好汉当数“花和尚”鲁智深和“行者”武松了。不知道是凑巧还是作者有意这样安排,这两个人身上确实存在很多相似的地方。举例来说,他们都有着仿若天神一
2024-12-16 11:13:00
古代犯法跑去当和尚就能没事吗
...犯法了,当和尚还不如直接去落草为寇。在《水浒传》中鲁智深上山入佛时,胸襟中藏的就是度牒,可见这是多么重要。还有一点最关键,那就是佛门戒律规定,从不收纳犯了边罪的人,所谓“边罪
2023-04-23 15:54:00
在古代以出家为荣,但为什么出家不容易?
...度来办理,古代的出家制度是非常严格的,这因为在古代出家人一般都会受到各方人士的尊敬出家人的地位非常高,现代人往往以自己结交到高官或者富人为骄傲。而古代人,如果能拥有一个出家人
2023-01-12 20:52:00
宋江当老大,武松不穿官服,扈三娘嫁给王英,这三件事有何隐情?
...摸做样表示要按照晁盖的遗嘱让位给卢俊义,又被李逵、鲁智深、武松、刘唐等人一致反对,其中武松的话最具代表性:“哥哥手下许多军官,受朝廷诰命的,也只是让哥哥,他如何肯从别人?”被
2024-12-17 09:39:00
三位好汉在招安前离开梁山:我们身份特殊,不能做官,也不屑做官
...了马军八骠骑名单,增设了步军五虎将:“除去公孙胜、鲁智深、武松三个空座,实数一百五员,依石碣上天罡地煞题名,各按次序入座。”公孙胜和鲁智深武松应有的位置怎么变成了空座?这三位
2024-12-07 09:17:00
...幼妇人。”武松一眼就能看出这大和尚不是好人,很奇怪鲁智深当时居然没看出来,还相信了崔道成的谎言,这就不能不让人产生怀疑了:莫非崔道成这样的僧人,鲁智深不但见过,而且是司空惯见
2024-06-06 06:3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中国最能吵架的邻居城市,抢人,抢钱,抢高铁
作者:野庐河南南阳、湖北襄阳,中原腹地一对命运交错的双生花。俩城市同在南襄盆地,相距不过两百公里,高铁半小时便可互通。地缘联系造就了经济
2025-09-20 04:19: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朱彦最早的“南京面孔”长什么样?南京先祖的衣食住行有何特点?最早的南京城里有什么?……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江之永矣——江南地域早期文明特展”正在举行
2025-09-19 14:49:00
160件文物静静陈列在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从新石器时代一直跨越到明清,跨越数千年时光在此相聚。一场名为“江流万古——长江流域古代文明瑰宝展”的盛事
2025-09-19 15:57:00
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9月17日至18日,由中国出版协会古籍出版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古工委”)主办,贵州出版集团、贵州人民出版社承办的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2025-09-19 17:21:00
杜兴成新作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 周进朗诵
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作者:杜兴成朗诵:周进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中轴线上,儿孙相伴家人行。大栅栏,一条古色古香的街巷
2025-09-19 20:59:00
名不虚传、个个千年!河南这些小镇入列→
大河网讯 (记者 刘瑞朝)武则天沐浴过的温泉镇,齐桓公光临过的召陵镇,以造纸业出名的纸店镇,唐代高僧玄奘故里缑氏镇……每一个地名
2025-09-19 21:15: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古代人的“航空”梦就在吉林的这面铜镜里
人类对蓝天的向往,从古到今。但谁能想到,千年前的“航空梦”竟被镌刻在一面藏在吉林的铜镜上,那就是延边博物院的金双仙飞天纹铜镜
2025-09-19 21:59:00
史料里的家国情怀 | 陈蕴瑜:战地遗书饱含深沉之爱
在安顺市平坝区天龙镇,一座石木结构的屯堡民居静静伫立,这里是抗日英雄陈蕴瑜将军的故居。踏入院中,与正房相对的照壁前,是将军的遗像
2025-09-19 23:04:00
铭记“九一八”| 黔山忠魂
9月18日,当肃穆的防空警报在贵阳南明河畔响起,警示世人勿忘国耻。我们也铭记,地母洞那象征的文化守护之光。这座深藏于鹿冲关森林公园的溶洞
2025-09-19 05:17:00
1937年,抗战烽火燃遍祖国大地,杭州文澜阁《四库全书》在战火中命悬一线。面对三部藏书被毁和藏书地沦陷的绝境,贵州以血性与智慧扛起守护中华文脉的重任
2025-09-19 05:49:00
9月18日,黑龙江省档案馆首次公布“侵华日军强征及奴役中国劳工”专题档案62件,深刻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期间“劳动统制”政策的罪恶本质
2025-09-19 07:52:00
纪录片|铁证:阁楼收藏家的抗战记忆
记录“九一八事变”的日军手牒,让人胆寒的日军防毒面具,印着“北支事变”字样的画报,南京被攻陷后的城市照片……在收藏爱好者周沧海的阁楼里
2025-09-18 14:43:00
巷遇②|遵义这条宝藏老街穿越百年
开头的话:每一座城市,都有它闻名的地标;但真正的生活,却藏在弯弯的巷弄里。这里没有宏大的叙事,只有触手可及的温暖与烟火
2025-09-18 16:17:00
书桌抽屉里,一直放着爷爷留下的一块旧怀表。表壳斑驳,指针早已停摆,背面刻着模糊的“1945.9.2”,那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日子
2025-09-18 16: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