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内卷,一种祖传的生存焦虑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5-03-18 19:13:00 来源:搜狐文化

3月9日,“大疆强制员工晚9点下班”的新闻上了热搜。第二天,美的规定18:20后不许有人在公司加班。另一边,3月初以来,多家媒体报道称杭州、南通、长沙等多地正逐步推进落实普通高中双休制度。一时间,职场和校园里呈现出“反内卷”之势。

有打工人戏称“人生第一次被赶着下班”,孩子们兴奋地计划着周末怎么放松,家长在群里哀号“复习时间被压缩,高考怎么办?”

这年头,“到点下班”“周末双休”都能上热搜,现代人的“卷”恐怖如斯。但简中网络近几年热议的“内卷”并不是新梗,这个概念算起来已经有89岁“高龄”了。

内卷:一个“三手”热词

内卷这个词,原本并不存在中文语境里,它源自一个英文单词:involution,直译过来就是“向内卷动”“回旋”。

1936年,一个叫亚历山大·戈登威泽的美国人类学家用involution形容了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当某种文化模式发展到成熟形态后,既无法稳定也难以突破,只能通过内部细节的复杂化来延续。

就好比一种精致的编织工艺,当它在编织技法上达到某种极致时,手艺人只能在把原有图样编得更繁复、更细致,却无法创造一种全新花样。

后来,这一概念被同为美国人类学家的克利福德·吉尔茨借用,引入了农业经济领域。

在一次对印尼爪哇岛的实地考察中,吉尔茨发现,人口密集的爪哇人因土地和行政限制,只能把各家多余的人手不断投入本地狭小的水稻种植地里。

1963年,吉尔茨在《农业的内卷化:印度尼西亚生态变迁的过程》提出了“农业内卷化”的概念,表示在土地面积有限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增加劳动力投入农业生产,来维持农业产出的现象。

内卷,一种祖传的生存焦虑

把“种地”刻进基因的华人当然不会错过这么精辟的概念,1985年美籍香港学者黄宗智在《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中,第一次用中文“内卷”解释了清朝农民的困境。

黄宗智发现,明清以来华北地区的农业呈现出了一种诡异的“没有发展的增长”现象。人口越生越多,但耕地面积不变。为了提高产量,农民只得投入更多劳动力,使土地产量增加,但人均收入却不增反降。

不种地全家饿死,多点人手就能多干活多赚口粮……僵固的社会生产模式创造不了新的增量,不得已只能在现有存量上卷生卷死。

中国人的内卷,苗头初显。

内卷,一种祖传的生存焦虑

《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

祖传的生存焦虑

从两百年前为了养家糊口疯狂种地的祖先,到辗转不同补习班只为高考成绩多涨“1分”的高中生、靠主动加班获得裁员豁免权的打工人,内卷从一个社会经济发展的专业词汇成了当今反映大众情绪的热门词汇。

这种“祖传”的焦虑,从古至今无外乎三种原因——僧多粥少的资源困境、模仿比创新更安全的上升路径和“谁也不敢先松手”的系统依赖。

黄宗智在书中引用了一项珀金斯的研究数据,从明朝初年到新中国成立,中国人口增加了7-9倍。

没有收割机、播种机等高效机械的加持,也没有化肥、农药这些增产妙方,为了养活越来越多的人,农民只能想尽办法提高同一块土地的产量。比如,提高同一块土地的复种比例,种植高风险的经济作物“棉花”,投入更多的劳动力。

放到现在也同理。据人社部公开数据显示,2025年应届高校毕业生达到1222万人,创历史新高,就业总量压力不减。

为了增加自己的竞争力,很多大学生专业课还没修完,就被裹挟着盲目地投期刊“卷”科研、找实习“刷”简历。本可以活力满满的岁月被麻木的忙碌占据,焦虑和疲惫如影随形。

内卷,一种祖传的生存焦虑

这或许也源自人性中一种与生俱来的习惯——模仿。

16世纪开始,由于中国长江下游和闽广市场的需求,棉花价格开始上涨,收益超过了粮食。见此,华北地区大批农户开始推广种植棉花。“直隶保定以南,以前凡有好地者多种麦,今则种棉花。”

然而高收益也意味着高风险,经济作物侵占了粮食作物的种植空间,一旦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对靠天吃饭的农民来说就是灭顶之灾。其次,物以稀为贵的真理万年不变,棉花产量一上来,价格自然暴跌,大量小农沦为贫农,甚至成为完全没有土地的佃农或雇农。

就像现在的人挤破脑袋去看演唱会,第一排的人突然站起来了,后排的人也得跟着站起来。最终所有人都站起来了,每个人都又累又烦,没有一个人能舒心地享受这场演出。

可能人人都清楚这个结果,但它证明了“安全”——至少站起来还可能看得见。

内卷,一种祖传的生存焦虑

除却人本身的心理惯性,人对体制的依赖或许更是造成内卷的重中之重。

对中国人来说,科举和做官可以说是古代人尽皆知的实现阶层跃迁的唯一途径,“学而优则仕”的理念扎根在无数中国人心里上千年,这在古代的农村社会就造成了一个独特的场面——

从事农业生产能力比较出色的富农或者地主,不会将心思放在生产力的创新和改革上,当他们手里的土地面积达到一定规模之后,大多会想办法把地租出去,成为“脱地”的地主,然后通过捐纳或让家里子弟读书来获取功名,争取进一步往上爬。

内卷,一种祖传的生存焦虑

不想卷,怎么办?

英国历史学家伊懋可在《中国历史的模式》里写下了这样一个陷阱:中国发达的农业养活了发达的人口,发达的人口又投入了农业生产,难以容纳工业创新技术和资源的进入。

张宏杰在《饥饿的盛世》一书中提供了这样一组数据:清代人口从乾隆初年的1.4亿暴涨到乾隆末年的3亿。短短54年人口翻倍,可谓“奇迹”,但奇迹的背后是饥饿的残酷现实。

数据表明,乾隆末年人均粮食占有量仅为780斤,而秦汉是985斤、隋唐988斤、宋代1457斤、明代1192斤。

人口增长速度远高于粮食生产速度,人民物质生活匮乏,为了生存人们只能不断生孩子,让新的劳动力继续种地,企图增加产量改善生活,如此不断循环......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陷阱?因为一旦有高精尖的工业技术进入,代替了原本的人力,农民就只剩下“走投无路”。

比如,一块平整的麦田上,1台联合收割机一小时大约能收20亩小麦,而一个熟练的农民一小时很难收完1亩。100亩麦田,原本要远超100人才能快速收完,现在只需5台收割机就能搞定,而1台收割机只需要1个驾驶员。

内卷,一种祖传的生存焦虑

剩下的农民面临失业,社会又没有提供其他备选岗位。为了当下的稳定,人们自然会反抗这种革新的力量,从而陷入一个看起来已经相当“高水平”的封闭循环,可天下又苦内卷久矣。

面对这样无意义的内耗,有些人已经看到了“卷到最后一无所有”的结果,干脆早早选择“躺平”。放弃“鸡娃”的家长鸽掉课外班带着孩子游山玩水,大学毕业的年轻人选择gap一年追寻“人生旷野”,打工牛马裸辞做小成本创业甩掉孔乙己的长衫……

所以,内卷固然糟糕,可如果不解决造成内卷的根本问题——不种地就干不了别的,一切都是空谈,大快人心的口号、优渥的补贴这些表面措施不过是治标不治本。

当有朝一日,社会出现了新的结构性改革,让人们不用只锚着一条道走到黑,有更丰富多元的向上发展通道,“反内卷”大概才可能真正实现。参考资料:黄宗智《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张宏杰《饥饿的盛世:乾隆时代的得与失》[英]伊懋可《中国历史的模式》[清]黄可润《畿辅见闻录》中国青年报《为1222万即将走出校园的“社会新鲜人”谋未来》央视网《孩子休息,家长焦虑,高中周末双休为何争议这么大?》人民日报《新车载北斗,麦收更顺手》

撰文 | 张天娇

编辑 | 钱琪瑶

*本文为搜狐文化独家原创内容

未经搜狐文化授权不得转载,欢迎分享转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3-18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访谈︱倪玉平:晚清中国的“变”与“不变”
倪玉平,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历史系教授。中国财政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运河研究院兼职教授,曾任美国哈佛燕京、UCLA访问学者,荷兰格罗宁根大学客座研究员、日本中央大学客座教授。
2023-09-11 11:37:00
中国古代法治思想自成体系、颇有特色。在上千年的演进与发展过程中,传统中国社会形成了“礼法并用”、“恤刑慎杀”等特点的中华法系,并深刻影响了日、韩等东亚社会的历史状况。元、清等少数
2023-08-18 16:39:00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社北京1月24日电 (记者 高凯)记者24日从中国人民大学获悉,1月24日上午8时12分,著名历史学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清史研究所名誉所长、《清史》编纂
2024-01-25 09:34:00
世上孤品——清代《回春堂抄》外科秘方回杭州
...个角落的摊位上,瞄到两本小册子:“回春堂抄”《外科祖传撮要》(卷七)和《祖传外科撮要》(卷九),纸张发黄,封面注明“共拾二本”。翻开一看,内中都是丸散锭丹的药方。摊主叫何远景
2024-08-30 10:03:00
...济源日报本报讯(记者 黄一冰 通讯员 黄莎莎)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主办,济源市农业科学院、南阳师范学院承办的国家小麦产业体系华北区麦田土壤安全利用
2023-11-03 10:43:00
古淀重生映新城
...多次再版和重印,以其清新、纯朴、自然的风格奠定了新中国文坛“荷花淀”流派基础,使白洋淀的影响更加广远。作为华北地区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白洋淀又被誉为“华北之肾”。就外观而言,
2023-11-06 20:28:00
溥仪为什么会捐出陪伴出逃26年的国宝
...和世界观都有重大改变,不再有复辟之念了。所以,这枚祖传的玉玺也就没有象征意义了。至于三联玺本身的昂贵价值,当时很难衡量,他也不可能变卖,否则是对先祖不敬了。既然出现抗美援朝运
2023-03-02 12:11:00
东北没有i人,是真的吧
...,你都能找到满意的答案。推荐大家关注。社交,东北人祖传技能说真的,东北e人属性,可能是祖传的。往上数3代,性格不够e,很难在白山黑水的东北大地上活下来。东北地区是一个名副其实
2023-12-29 21:23:00
...:北京日报本报讯(记者 朱松梅 通讯员 刘丛欣)昨天,中国·平谷农业中关村发布了高效智能温室项目“揭榜挂帅”的榜单,向全球公开征集项目的投资建设实施主体。发布会上,平谷区正式
2023-06-22 04:36: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旗开得胜!U17女足世界杯中国队首战5∶0大胜挪威队
北京时间10月18日晚,2025年国际足联17岁以下女足世界杯小组赛C组首轮较量在中国队和挪威队之间展开。陈睿琳直接任意球破门首开记录
2025-10-19 06:15:00
“入住时每户都交了10800元,开发商说是用来通天然气和统一安装壁挂锅炉采暖。如今不仅壁挂锅炉没见到,连天然气管道都还没影
2025-10-18 08:11:00
感恩奋进 双争有我|河北斐然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梁小宏:聚集高端人才,打造创新“强引擎”
河北斐然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梁小宏聚集高端人才,打造创新“强引擎”10月13日,梁小宏(左二)在实验室与同事们探讨产品研发计划
2025-10-18 08:33:00
10月17日,河北正定。2025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现场,机器人堪称最强打工人,热舞后倒头就睡,原来它们也知道累,这躺平姿势真标准。
2025-10-18 08:35:00
什么样的中国文化符号,能既跨越山海影响全球,又穿透千年适配现代,更在科技浪潮中成为人类共同的智慧资源?答案藏在福建建阳考亭书院的黛瓦粉墙间
2025-10-18 08:48:00
【亮点】注入强劲政策动能●我市从基础设施、产业布局、数据流通、应用创新、发展环境等五大方面推出16条务实举措●单项最高奖补额度高达3000万元●提供“资金+政策+场景”三重保障
2025-10-18 08:59:00
作家评论家齐聚厦门 共话两岸文学发展
张晓风展示牛骨。(主办方 供图)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昨日,第十三届海峡两岸文学笔会暨文学名家厦门采风活动举办
2025-10-18 08:59:00
枣庄市女企业家商会慰问枣庄高新公安民辅警
鲁网10月17日讯10月17日,一份满载温情的“甜蜜馈赠”送达枣庄高新区公安分局张范派出所民辅警手中。枣庄市女企业家商会委托滕州市柴胡店镇刘村工作人员
2025-10-18 09:02:00
青春华章丨国际食品展区闪耀全国糖酒会:汇五洲佳品,拉满“国际范”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张甜甜“这是一场舌尖上的‘环球博览会’!”10月16日—18日,第113届全国糖酒会在河西集团南京国际博览中心举行
2025-10-18 09:22:00
南报网讯(记者何洁)近日,基于真实历史事件创作的电视剧《沉默的荣耀》正在热播,这部剧以吴石、朱枫等烈士为原型,呈现了一段波澜壮阔的谍战史诗
2025-10-18 09:22:00
蚌埠市区一地将短时停气
大皖新闻讯 记者10月18日从蚌埠新奥燃气发布的停气通知获悉,因管道碰接,当地计划2025年10月20日14时10分-16时30分期间停气。停气范围:学翰府邸6号楼及周边商户大皖
2025-10-18 10:01:00
公共资源交易数智化应用交流活动召开河北招投标数智化两项重要成果发布河北日报讯(记者贡宪云)10月17日,2025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公共资源交易数智化应用交流活动在石家庄(正定)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2025-10-18 10:03:00
滨州中医医院开展肿瘤患者腰椎病理性骨折伴脊髓损伤微创术式治疗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赵旭近日,滨州市中医医院(滨州医学院附属中医医院)椎间盘突出治疗中心成功为一例霍奇金淋巴瘤腰椎转移瘤病理性骨折患者实施微创手术治疗
2025-10-18 10:56:00
东营颐养院里的“隐形守护神”,是这些养老“黑科技”
在东营的颐养院里,一场静悄悄的“科技革命”正在改变传统的养老模式。这些看似寻常的房间内,科技以最温柔的方式融入老人们的日常生活
2025-10-18 10:59:00
东南网10月18日(福建日报记者 李珂 陈欢欢)5000米级潜航机器人、AI赋能“空天地海”监测网……2025世界航海装备大会上
2025-10-18 11: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