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1月24日电 (记者 高凯)记者24日从中国人民大学获悉,1月24日上午8时12分,著名历史学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清史研究所名誉所长、《清史》编纂委员会主任戴逸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公开资料显示,戴逸系江苏常熟人,出生于1926年。新中国成立前在华北大学一部十七班学习,新中国成立后随华北大学进入北京,在中国人民大学任教。曾任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名誉所长,兼任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主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第四届和第五届中国史学会会长、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国务院学科评议组历史组召集人等职。代表作包括《中国抗战史演义》《简明清史》《中国近代史稿》《清通鉴》等。
戴逸被学界誉为清史学科开创者之一。戴逸认为,“欲知大道,必先为史。”易代修史是中国社会流传千古的史学传统。他指出,“清朝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对当今中国的影响最为密切,我们要了解现在中国的问题,必须彻底了解清朝的历史。”
1978年,中国人民大学复校,清史研究所成立,戴逸担任所长。戴逸用7年时间首先完成了对清代历史进行主要线索梳理的《简明清史》。已经年过花甲的戴逸此后仍旧笔耕不辍、著书立说,专注于清代边疆开发和乾隆时代的研究,并相继推出《乾隆帝及其时代》等重要著作。
2002年戴逸受命担任清史编纂委员会主任。2018年2月,《清史》三稿基本完成,这部由国内2000多名清史学者共同完成的百卷巨著终于进入了最后的审阅阶段,圆满完成编纂任务。
“清史是我的专业,我将毕生的精力贡献给它。可说是寝于斯,食于斯,学于斯,行于斯。清史是我的理念之归宿,精神之依托,生命之安宅。”戴逸曾说。(完)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25 11: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