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没有清朝的入侵,崇祯皇帝仍抵挡不住李自成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6-09 10:49:00 来源:戏说三国

如果没有清朝入侵中原,崇祯皇帝依然抵挡不住李自成北上,明朝依然避免不了灭亡的下场。

其实就其根本来说,明朝的灭亡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当时的明朝已经腐败到了极点,如果没有清军入关,明朝依然阻挡不了李自成的军队。明朝就像一棵大树,经历过200多年的成长,到崇祯帝时已经垂垂老矣,大树的根其实已经腐烂掉了。

没有清朝的入侵,崇祯皇帝仍抵挡不住李自成

一、如果没有满洲的入侵,崇祯皇帝也抵挡不住明末农民起义军。

其实在明朝末年时后金的入侵和农民起义军是明朝的两个顽疾。明朝末年需要两个拳头出击,一个拳头是要对抗后金,另一个拳头则用来对付农民起义军。如果去除后金这个因素,只考虑明末农民起义军的话,明朝有可能还会有一线生机,但是这种机会也是非常渺茫的。从大的趋势上来看,明朝有可能会延长些时日,但是归根到底还是免不了一死!如果后金不入侵的话,对于明末农民起义军和明王朝来说可能有以下两个结果:

结果一:农民起义军被镇压下去。其实这种可能性是非常小的,在崇祯朝时虽然也有多次将李自成和张献忠的农民起义军打败。但是在很短的时间之内这些农民起义军又会再一次形成气候。而且新组织起来的农民起义军要比上一次强大得多。所以说农民起义军被镇压下去这种可能性是非常小的,即使李自成被镇压下去,还会出来一个王自成、张自成。一句话:李自成成为农民起义军的领袖是偶然的,农民起义爆发是必然的。

结果二:明王朝被推翻。我觉得这种可能性是非常大的。因为整个明王朝从根上已经腐败掉了。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把这棵大树放倒。如果没有后金的入侵,可能会给明王朝延长几年寿命,但是明朝却依然避免不了灭亡的厄运。这应该就是所谓的自作孽不可活吧!

没有清朝的入侵,崇祯皇帝仍抵挡不住李自成

二、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有很多人将明朝灭亡的原因归结为李自成和张献忠带领的农民起义,以及努尔哈、赤皇太极率领清军入侵明朝。其实这些观点只看到了明朝灭亡的外部原因,而没有看到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明朝的灭亡是其自身的局限性而导致的。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吏治腐败和土地兼并!

明朝的吏治腐败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明朝从明太祖时开始就对吏治非常重视,明太祖对于腐败问题是觉不好手软的,在一些极端的情况下他甚至将一些贪污腐败的官员扒皮,用稻草填充起来挂在县衙门口。现在想想都让人有点心惊胆战。但是明朝的吏治可以说是物极必反,经历过明太祖时期的严打之后,从明成祖开始吏治问题又成为一个大问题。

一方面,因为吏治腐败,一些官员仗势欺人欺压百姓。造成一般的平民百姓对于明朝并没有什么好感。而且大多数的百姓对明政府有反抗的态度。

另一方面来说,因为吏治的腐败,地方的一些民情很难反映到中央,地方官员作为上传下达的工具,如果一旦腐败掉就会影响中央和地方之间的联系。

“土地则屡易其主,耕种不时”;“人之贫富不定,则田之去来无常”;“有田者或自有而之无,无田者或自无而之有。”――《明史》

另外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就是土地兼并,土地兼并问题贯穿中国历史的始终。尤其是到了明朝末期的时候土地兼并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明朝的士大夫阶层是不用向国家交纳赋税的,而相反很多贫苦的农民则是国家赋税收入的主要承担者。

因为有科举功名的士大夫阶层不用向国家交纳赋税,很多贫苦的农民就自愿的将土地卖给这些士大夫乡绅,以此来减免国家强压在他们身上的赋税。如果是一户两户还可以,但是如果全国范围内的贫苦百姓都这样做的话,就会使得自耕农手中的土地越来越少,而相比之下士绅阶层的土地就会越来越多,如果一旦遇到天灾人祸,这些贫苦的佃农就会成为流民,他们四处流动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一旦有一两个挑头闹事的,他们就会揭竿而起成为反抗明朝政府的主要力量。

没有清朝的入侵,崇祯皇帝仍抵挡不住李自成

2、明政府对百姓横征暴敛。

明朝的赋税收入实际上是很沉重的,明朝自从张居正改革之后,确立起一条鞭法的赋税制度。这种制度实行的时间不长,等到张居正死后就逐渐破坏了,而且土地兼并问题也使得这种赋税制度难以推行下去。后期明政府的赋税除了正常的赋税收入之外,还额外的增加了很多的赋税和徭役。额外的征收赋税和徭役使得本来已经走投无路的农民铤而走险走上了反对明政府的道路。

有明两税丁口而外,有力差,有银差……一条鞭法,……是银力两差并入于两税也。未几,而里甲之值年者,仍复纷然,其后又安之。谓:‘条鞭,两税也,杂役,值年之差也。’岂知其为后出之差乎?使银差力差之名不去,何至是杂役耶!故条鞭之利于一时者少,而害于后世者大矣。――《黄宗羲评一条鞭法》

除了沉重的赋税和徭役之外,明朝政府为了应对来自北方的后金,以及李自成,张献忠的农民起义军,实行三饷加派即,辽饷、剿饷、练饷。

辽饷:用于辽东所需的兵费,共520万辆。主要是为了镇压辽东一带的女真,用于与后金的战争。

剿饷:主要是用于镇压李自成张献忠的农民起义而征收的军费。在不同时期剿饷的数额有所不同,大约有330万兩。

练饷:主要是用于镇压农民起义和后进的战争训练军队而征收的军费。从明朝万历年间后期开始征收,每年征收的定额为330万两!

没有清朝的入侵,崇祯皇帝仍抵挡不住李自成

3、明朝后期的皇帝大多数是昏庸无能的。

明朝后期的皇帝从万历开始,可以说都非常的奇葩。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比较懒,而且个性还非常的强。就他们个人的能力来说根本就无法挽救已经病入膏肓的大明王朝。明朝后期一共就有四位皇帝,分别是明神宗,明光宗,明熹宗,明思宗。

其实明朝的灭亡和这四位皇帝有着密切的联系,尤其是万历皇帝,其实明朝的很多隐患都是发生于万历皇帝时期,正是因为他没有处理好这些潜在的矛盾,才使得后期的三位皇帝越来越难做,而且各种矛盾也是逐渐的激化,给了后代一个千疮百孔的大明王朝。

三、外部因素都是由内部因素激起的,加快了明朝的灭亡。

外部因素也是明朝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比如后金的入侵,再比如李自成张献忠领导的农民起义,这些因素虽然在明朝灭亡过程中起着很大作用。但是他并不是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而且这些因素的产生是由内部因素激起的。

没有清朝的入侵,崇祯皇帝仍抵挡不住李自成

瀚海说:

明王朝免不了灭亡的厄运。其实从万历朝开始,明朝就已经埋下了灭亡的隐患,但是当时这些隐患都处于萌芽状态。

如果当时的统治者能够意识到这些问题的话,只要稍微加以重视认真的处理,就有可能会将这些隐患排除。但是不幸的是当时的万历皇帝,整日沉迷于深宫,纸醉金迷。对于即将到来的厄运他丝毫没有考虑到。

随着各种矛盾的逐渐激化,万历皇帝却没有丝毫要解决这些问题的想法,他对于各种矛盾已经开始麻木了。而且他将一个千疮百孔的大明王朝留给了他的子孙。然而不幸的是,他的儿子朱常洛自慰不到一个月就上了西天了。他的孙子朱由校和朱由检,一个是整日干木匠活一心想当木匠,另一个又是性情孤僻,敏感多疑。最终葬送了大明王朝。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09 14: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明朝末代君王崇祯死后,是谁把他葬到陵墓的?
...己也在朝代灭亡之后,选择了自缢身亡。而崇祯皇帝也被李自成葬入皇陵。坚毅的崇祯经过几代明朝皇帝的摧残之后,明王朝的内在忧患已十分严重,再加上崇祯皇帝在位期间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
2023-02-22 17:14:00
揭秘明朝覆灭:吴三桂、李自成与崇祯帝的三重罪责
...寿是镇守宁远的大将。吴三桂早年一边帮助崇祯皇帝镇压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一边抵抗清军的入侵,确实也立下很大的功劳。崇祯皇帝到了最为关键的时候,也是明朝最后的时刻,把所有的希望都
2024-02-21 12:24:00
李自成提出的三个条件究竟是什么呢,为什么明朝会拒绝和谈
明朝末期,李自成率大军兵临北京城下,此时北京城唾手可得,明朝已经没有和兵多将广的李自成相抗衡的能力。然而奇怪的是,李自成并没有下令攻击北京城,而是派人去和崇祯皇帝和谈。和谈时,李
2024-05-16 13:57:00
崇祯皇帝的遗憾:勤勉却未能拯救明朝
...臣们能拿出钱财救国,结果没有一个人老老实实的捐钱。李自成破进入北京城后,从这些大臣的家中搜到几千万两白银。如果仅仅看到这里,会以为这些大臣没有爱国之心,一个个私心甚重,但实际
2023-10-05 15:51:00
...亡数十万的地震,鼠疫等等一系列灾难,民间一片混乱。李自成在此期间揭竿起义,率领众多农民军不断冲杀,最终他成为了这支大军的首领,而手下的起义军都是那些吃不起饭的农民,每路过一次
2023-03-14 11:27:00
崇祯自缢后,他的尸体去了哪里
...是明朝作为全国统一政权的最后一位皇帝。对于明朝时期李自成带领的农民起义相信很多人都有所耳闻,谁能想到,这是一支农民组成的起义军,队居然推翻了明朝的统治,建立了大顺政权,李自成
2024-06-24 21:45:00
李自成攻入皇城后,皇宫中的貌美嫔妃,结局怎样?一个比一个惨
...危机四伏,内忧外患接踵而至。1644年(崇祯十七年),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攻破北京城,明朝的最后一道防线彻底崩塌。崇祯皇帝是个勤政的君主,但他面临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国家:边
2024-12-27 08:55:00
崇祯帝为什么选择自杀,而不是逃往南京另立朝廷
...的朝代。但是,不论明朝的皇帝多么努力,仍然没有阻止李自成和满清的崛起。最后明朝仍然失落于崇祯手中。说起崇祯皇帝,他还有一个称呼,那就是庄烈皇帝。李自成将都城内城攻破之后,崇祯
2024-06-24 17:04:00
李自成提出3个条件,可保明朝不亡,为何崇祯宁愿死也不答应?
...算是崇祯皇帝在紫禁城中自知大势已去,面对兵临城下的李自成,崇祯皇帝以及麾下的大臣们也不曾屈服一丝一毫! 而李自成接连三次向崇祯提出的和谈,还提出了三个自己退兵的建议,条条都
2024-11-25 10:4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风物之旅走进普定
11月12日,《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风物之旅调研活动走进普定。本次调研与拍摄活动以地理与人文的独特视角,聚焦屯堡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当代活力
2025-11-14 10:52:00
文化中国行|千年文脉 活力运河③:临西古砖 匠心传奇
邢台市临西县历史上是隋代开凿的永济渠与元代开通的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地,两条运河接续造就了临西(古称临清)的繁荣。史料记载
2025-11-13 08:05: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唐小兰11月11日,河南平顶山,新娘即将出场时老太太想“抢喜”,婚礼督导眼疾手快及时发现并制止。“抢喜”
2025-11-13 10:56:00
想要读懂山东,或许不必急于奔赴泰山之巅或徜徉于海岸线。如今,一种更深度的“游山东”方式正悄然兴起——走进散落于齐鲁大地的博物馆
2025-11-13 14:46:00
来滕州看“小国重器”
山东滕州,古为“三国五邑之地、文化昌明之邦”,素有“滕小国”之称,是古代东夷炎族后裔——滕、蕃、邾、薛等氏族的摇篮和商代始祖的发祥地
2025-11-13 15:22:00
临沂金盾小学开展王羲之故居研学实践活动
鲁网11月12日讯“是日也,天朗⽓清,惠⻛和畅”,恰如《兰亭集序》中描绘的雅致意境,11⽉9⽇上午,临沂⾦盾⼩学⼆年级17班的同学们怀着对书法⽂化的向往
2025-11-12 11:43:00
作者:王孜“是的,上天叫我看见,叫我听见,叫我置身其中,又叫我超然物外。上天是为了这个目的,才让我看起来像个傻子的。”当我在阿来的《尘埃落定》中读到这句话时
2025-11-12 14:08:00
文学作品《权谋通汇》及其简介
《权谋通汇》是赵丹阳创作的文学作品,于2025年11月12日进行版权登记,登记号:黔作登字-2025-L-01881514
2025-11-12 15:08:00
大河网讯 “你好,贵姓?”姓,是标示一个人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你了解过跟随自己一生的姓氏吗?你知道你的姓氏从何而来吗?11月11日
2025-11-12 19:39:00
是什么,让一群六百年前自江南迁徙而来的人们,他们的乡音、服饰与信仰,能如此完整地封存至今?答案,或许就藏在一项名为“抬汪公”的盛大仪式里
2025-11-13 00:03:00
在贵州安顺的屯堡村落里,你可能会偶遇一场与众不同的戏。没有华丽的戏台,锣鼓就在田间地头敲响;演员是身边的乡亲,脸上覆着色彩浓烈
2025-11-13 00:03:00
央媒看太原11月9日,中新社以《跨越海峡寻根 台湾张氏宗亲山西晋祠祭拜先祖》为题,报道了近20位台湾张氏宗亲代表在晋祠博物馆台骀庙祭拜先祖的情况
2025-11-12 07:54:00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西安月登阁村唐墓考古发现三把铜尺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这个问题可以用出土实物来回答了。根据《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10期发表的发掘简报,西安月登阁村3座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保存状况较好
2025-11-11 12:06:00
孙敬明出席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临沂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在蒙山之阳举行。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
2025-11-10 16:57:00
舞剧《颜真卿》本月在石家庄首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舞剧《颜真卿》石家庄站首演
2025-11-10 18:3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