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宋朝的时候,由于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所以导致两宋时期武官地位低下、受制于文臣,很多战争的指挥者是文臣而不是武将。这样的情况往往就是“外行指导内行”,然后结果都不看理想。
但是有一个五十多岁的老书生,指挥两万宋军击败六十万金兵,有的史学家曾经认为这场战役的重要性可以同淝水之战相提并论。这个老书生,就是被毛主席称赞为“千古一人”的虞允文。
虞允文是四川眉山市人,在绍兴23年考中进士,从而走入仕途。因为秦桧很不喜欢他,所以在秦桧活着的时候,他一直不得重用,直到秦桧死了,才得到了上升的机会。
在绍兴31年,金国皇帝完颜亮举兵南下,妄图打下南宋的大好河山。整整四十万的精兵,让当时守卫淮河的将领吓得不战而逃,直至长江边的采石矶。
南宋高宗皇帝面对金国来犯也是惶恐不已,他将兵权放给李显忠。而虞允文当时的官职是督视江淮军马府参谋军事,就是起协助的作用。
当虞允文到了采石矶的时候,看到当地的两万兵马全无士气,而皇帝委派的指挥者李显忠还没到来。但是再等下去恐怕战局更加困难,所以他决立刻整顿兵马,和金国开战。
两万对四十万,差距显然不是一点半点,所以虞允文决定发挥宋兵善于打水仗的优势,将步兵安排在山中,配备弓弩等武器,用来击杀上岸的金兵。而水军被分为五个部分,两部分排在东西岸边,其中一部兵力放在中流,而剩下的两部分藏在小港湾里面,以备不时之需。
大战之前,虞允文为了鼓舞士气,明确告诉他们这一场仗退无可退。后面就是家乡父老,如果战败,等待他们的只有被奴役的下场。
虽然,虞允文讲明了己方的优势,那就是长江天险。凭借着长江天险,宋军可抵百万雄师,所以取胜并不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朝廷养兵数十载,为的就是这一刻。
而随后的战场也正是同虞允文所想战场上你来我往、两国将士不断厮杀,宋军战士在长江天险的帮助下,成功击溃了妄图登陆的金兵。就算偶有登陆的金兵,也立刻被步兵的弓弩射中。
在长江水师和岸上弓弩的双重攻击下,金国四十万兵马被打得屁滚尿流,让危在旦夕的南宋得到了喘息的机会,所以有人评价这场战役又延续南宋百年国运绝对不是夸张之词。
采石矶大捷,让虞允文的仕途非常顺利,后来被要求在四川整治军队。他诏令全军进行稽查,对所有士兵按照兵力划分为三级,所有老弱病残的士兵全部解甲归田,淘汰了上万的冗兵冗员。
在得到陕西弓箭手的训练手册之后,他按照规制进行修改,整理成兵书发放给所有军队,并且正式设立兵马司,专职饲养军马。经过一番整顿,四川的军马为之一新。
作为由文转武的官员,虞允文在治国方面也有自己的理念。他将天下英才分为三等编成目录,而当时的孝宗皇帝也全部受用,一时之间朝堂人才济济、焕然一新。为了改革冗兵冗员的现状,虞允文主动和兵部一起裁减军队的闲散人员,而将士们对此并没有怨言和二话。
后来,宋孝宗所立太子去世,而储位一直未定。皇子与朝臣相互勾连一直是皇帝的大忌,所以请立太子的事情一直是比较敏感的。但是虞允文并不在意皇帝的看法,而是站在为国请命的角度上多次上书请立太子,让朝野敬佩。
宋孝宗是南宋的中兴的皇帝,一直有北伐收复失地的梦想,所以他和虞允文约定要一起练兵。乾道九年,虞允文再次来到四川整顿军队。但是在宋孝宗询问是否可以北伐的时候,却以尚需整顿为由阻止皇帝北伐的脚步。
宋孝宗虽然不满,但是却也无可奈何。在皇帝按捺不住心中急切的想法再次下密诏催促能否北伐的时候,享年65岁的虞允文病逝在四川。
虞允文去世后,宋孝宗对于他拖延北伐的脚步很不满意,所以并没有给他与职位相应的葬礼。后来受过虞允文举荐的宰相上任后,再三劝说皇帝,虞允文一直在四川练兵,只是壮志未酬就去世了,才无法完成和皇帝的约定。
后来,宋孝宗在白石阅兵,阅兵将领赵雄称军中的士兵都是年少且体格健壮之人,才感慨虞允文当初实行的淘汰之法,现在在显现出来。
而虞允文过世后,因为给四川培养了大量弓箭手,并且囤积了八十万斛粮食,凭借着这些兵、粮,宋军先后两次击败攻打宋朝的蒙古铁骑,再次挽救了宋朝的命运。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20 14: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