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马鞍山日报
走进含山县昭关镇同发村,一路上林木郁郁葱葱,空气清新怡人。
“目前,我们村集体所有林场达3000亩。”同发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姚德成介绍说。
据介绍,同发村自2011年开始,便明确了“产业优势在山林、潜力在山林、前景在山林”的发展思路,在村民自愿的前提下,村集体通过购买、租赁、生态补助三种方式,给村民带来收益的同时,也最大限度地保护了生态。
2017年,同发村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林地集约化经营的优势,大力发展精品苗木产业,投资300万元成立了同发苗圃公司,开发了1050亩精品苗木基地,引进种植红榉、柏树、榔榆、香樟、三角枫等10余种市场潜力大、社会需求量大的树木,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40余万元。
随着乡村振兴的深入推进,同发村没有故步自封,立足自身丰富的林业资源,探索将其转化为产业优势,在林下发展起了特色养殖业。
2020年,同发村在当地一山脚下养殖林下黑山羊800多头,在县科技特派员的指导下,聘请多名饲养员对黑山羊进行放养。同发村黑山羊绿色健康、肉质鲜美,在县内外市场供不应求,每年为村集体增收80余万元。
53岁的干方传就是村里的“羊倌”之一,提到他,姚德成竖起了大拇指:“村里养羊的,就他最顶能(聪明),他负责的羊场,成活率最高、效益也最好。”
干方传因为腿脚残疾,家庭负担重,曾是村里的贫困户。如今的干方传,是村里首屈一指的养羊“专家”,除了照顾村里的羊场,自家还养了6头羊,每年养两拨鸭,妻子也在镇上的电子厂上班,日子越来越红火。
而在昭关后圩村,攒够了“底子”的村集体,坚持在土地上动脑筋,在产业上做文章,实现村集体经济产业发展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突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
2022年,该村紧盯万亩良田优势,抢抓机遇,积极争取“含山大米”育秧工厂产业项目落地后圩。在镇党委、政府的统筹支持下,该村利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项目资金150万元,自主组织施工建设集自动化育秧、插秧、栽种一体化育秧工厂,并与大宣村、潭泉村抱团发展。同年5月,育秧工厂正式投产运营,后圩村有了自己的特色产业项目,村集体也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运营初期,后圩村充分学习育秧经验,采取“村集体+种植大户”合作模式,确保育秧工厂快速发展。2022年,育秧工厂共育秧3100亩,经营性收入44.3万元,利润率超35%,成为了后圩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之一。2023年,育秧工厂实行村集体自主经营,已育秧4000余亩,经营性收入60万元。
“今年我们抱团东兴村、褒北村已成功申请市级扶持资金共计150万元,拟继续实施‘含山大米’育秧工厂二期工程。”后圩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沈超说。
“因为有支柱产业的存在,今年后圩村集体经济收入有望突破100万元大关。”沈超介绍说。(通讯员 李佑胜 王武 王星星)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25 17: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