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改革赋能,南京都市现代农业再上新台阶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4-09-11 06:36:00 来源:南京日报

农业特色产业三产融合总产值近400亿元,年销售额超亿元农业龙头企业达75家

改革赋能,南京都市现代农业再上新台阶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刘全民

通讯员周一波黄明卫

农业特色产业三产融合总产值近400亿元,较2020年增长62%;推广“四新”成果115项,全市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7%;累计培育年销售额超50万元的家庭农场2065家、超千万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41家、超亿元的农业龙头企业75家……昨日,我市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全市农村改革相关情况及下一步工作举措。

记者从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我市上下牢牢把握“三农”工作重中之重战略地位,坚决扛起“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上走在前”的省会担当,坚持以深化改革赋能“三农”高质量发展、以科技创新育强农业新质生产力,乡村特色产业“接二连三”加快融合,都市现代农业强市建设迈开新步伐。

以链式思维驱动产业发展

钓龙虾、包饺子、摘野菜、干农活……每到周末或节假日,浦口区永宁街道简诺田园的研学活动便如期举行,迎来一批批家长和小朋友。

南京简诺种植专业合作社因养殖小龙虾闯出了大市场,但是仅仅依靠小龙虾养殖,合作社发展上限不高,合作社理事长张思洋便开始在产业链上“动脑筋”:引进全自动深加工流水线,提高商品附加值;建设蔬菜基地,打造简诺田园,吸引孩子来乡间研学;养殖鲈鱼、做鲈鱼预制菜……张思洋从地里水里延伸出二产、三产,探索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去年合作社年产值超3000万元。

“我们想为市民呈现一个可看、可玩、可感知、可体验的生态人文空间,把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效益,增添都市现代农业新活力。”张思洋表示。

如何进一步提质增效,突破传统农业收益“天花板”,是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需要破解的难题。南京有着“六山一水三分田”的地形地貌,人多地少、土地资源不足;同时,我市农业背靠主城大市场,拥有丰富的科教资源、优良的生态条件。这意味着,建设具有南京特色的都市现代农业强市,要树立“大农业”思维,以新求变、以小“搏”大,大力培养“链主”、龙头企业,完善加工流通全产业链条,打造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新格局。

近年来,我市按照“全产业链打造、打造全产业链”发展思路,大力推进强链、补链、延链行动,优质稻米、多功能油菜、绿色蔬菜、现代茶、都市花卉、精品蟹虾、特色鱼、南京鸭等8条特色产业链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去年全市农业特色产业三产融合总产值近400亿元,较2020年增长62%,年均增速达17%,初步实现增产量向增质效转变、重一产向重三产融合转变、“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

以链式思维驱动都市现代农业提档升级,产业质量、产出效益迅速攀升。统计显示,目前我市累计培育“两品一标”农产品589个,绿色优质农产品占比达73.5%,优良食味稻米占比达65%;精深加工、冷链鲜食、休闲农旅等融合业态加快发展,今年前8个月全市休闲农业接待游客超2900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破百亿元。此外,全市还构建了以“食礼秦淮”“金陵味稻”等区域公用品牌为引领的绿色优质农产品营销服务体系,“食礼秦淮”授权主体达240家,年带动销售超3亿元;“金陵味稻”发展生产基地20万亩,大米年销售产值达6.5亿元。

以科技创新赋能农业生产

眼下我市水稻刚进入抽穗扬花期,而六合区竹镇镇乌石村的种粮大户龚胜行却已收获了一茬水稻,这是咋回事?“我种的是再生稻,收了第一茬,两个月后还能再收一茬哩。”龚胜行自豪地揭开了谜底。

再生稻是一种利用收割后的稻桩继续发苗长穗的水稻种植模式,即第一茬收割后,通过施肥让稻桩上存活的休眠芽重新长穗,成熟后进行第二茬收割,从而实现“一季水稻、两次收获”。由于第二茬对水分、温度、光照等环境条件有一定的要求,再生稻在南京并不常见。

记者获悉,刚开始,龚胜行的再生稻种植并不成功,当年第二茬亩产不足100公斤。后来,在省市农业专家的帮助下,龚胜行把育秧和插秧时间往前移,同时采用钵苗稀播等技术,今年再生稻长势良好,第一茬亩产接近600公斤。“第一茬收得早,给水稻再次生长留足了温度、光照等,第二茬亩均产量有望突破200公斤。”龚胜行说。

我市低山丘陵岗地面积占比60.8%,人均耕地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如何充分挖掘释放耕地潜能、提升“亩均产出效益”成为发展农业的首要任务。其中,突出科技赋能,持续提升现代农业生产效率成为有效手段。龚胜行种植再生稻正是我市探索“四新(即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成果的生动缩影。近年来,我市注重“四新”集成示范,以机械化、智能化、数字化为引领,推广“四新”成果115项,全市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7%,以芦蒿为代表的特色农产品实现全机械化种植和全周年生产。

此外,我市注重“四良”整合推广,以全市82个稻麦油绿色高产高效示范方建设为重点,推动良田、良种、良机、良法整合提效,今年夏粮实现面积、单产、总产三增长,小麦实收测产最高638公斤/亩、油菜实收测产最高311公斤/亩,再创历史新高。

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我市充分发挥全市34家涉农高校院所和国家农高区、国家农创中心等“国字号”平台载体集聚优势,推动前沿科技成果在南京首试首用,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74%;同时,创设“科金兴农服务日”平台,引导各类经营主体与科技创新成果高效链接,先后举办40余场专题活动,帮助解决困难问题超500个。

以机制保障推动乡村振兴

“多亏这700万元的贴息贷款,今年蓝莓销售旺季,给我们省下了近200万元的设备和厂房租金。”南京市苏辉果蔬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周辉近日告诉记者。

溧水区白马镇是全国最早种植蓝莓的地区之一。早在2009年,周辉就同其他几个种植大户合作成立南京市苏辉果蔬专业合作社,进行蓝莓种植。后来,他又成立南京双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进行蓝莓、杨梅等鲜果的深加工,形成莓果产前、产中、产后全链条产业。

“购置冷藏保鲜、深加工设备,都需要资金。前期我们因为缺少资金,只能找别的企业代加工,一年增加开销近200万元。”周辉介绍,幸运的是,今年银行批下700万元贷款,还能享受政府的贴息政策,他们用这笔贷款购买了深加工新装备,企业发展更有底气了。

由于农业生产季节性强,农业经营主体在集中生产周期经常面临资金压力。为了破解这一难题,我市积极优化农业发展支持机制,依托“金陵”系列惠农金融产品,集成运用贷款贴息、保费补助等政策,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能力,目前已累计授信超692亿元、累计发放贷款超240亿元,农业经营主体综合融资成本保持在2%以下、全省最低。

得益于一系列政策扶持,我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量质齐升。我市大力实施《南京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振行动计划(2022—2025年)》,实施“万家规范,千家示范,百家标杆”工程,积极构建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机制,引导头部型、领军型主体加强技术创新、扩大生产规模、拓展经营模式、促进产能升级并强化联农带农服务,目前已累计培育年销售额超50万元的家庭农场2065家、超千万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41家、超亿元的农业龙头企业75家(超百亿元3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主力军。

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屹表示,改革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下一步,全市农业农村部门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省委、市委有关部署要求,深化城乡融合发展、纵深推进农村改革,加快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高水平建设都市现代农业强市,努力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上走在前、做示范,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南京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9-11 08: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建设具有南京特色的都市现代农业强市
...惠农,着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建设具有南京特色的都市现代农业强市,加快展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图景。”代表委员热议深化农村改革,不断探索制度创新“我市各部门、各区不断探索实践,形成
2024-01-19 07:23:00
江苏南京:持续用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民宿经营户人均年收入超6万元。【南京实践】聚焦都市现代农业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近年来,南京全面落实中央、省市有关“三农”工作决策部署,
2025-03-11 09:54:00
全域康居 美丽田园——中国式农村现代化的南京探索
...推进美丽乡村片区化、组团式发展。2017年起着力建设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打造了6个“示范村+农业园+旅游点”三位一体的综合性乡村旅游片区。江宁区
2023-06-26 17:01:00
...宏伟蓝图化为实际行动,把全会精神转化为推动南京都市现代农业强市建设的生动实践,奋力谱写农业农村现代化南京新篇章。深学细悟,凝聚“三农”发展新共识“三农”向好,全局主动。市农业
2025-10-31 08:01:00
...转自:南京晨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浦口建设特色都市现代农业强区晨报讯(通讯员 张仁展 张颖 孙雪桐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卢斌)2022年以来,南京市浦口区深入贯彻中央、省、
2023-01-12 06:15:00
...位置——全市持续多年聚焦“国之大者”,大力推进都市现代农业强市建设。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在这个特殊节点,记者走进南京田间地头,寻找这座特大城市对2%“举轻若重”的答案。
2025-10-16 07:37:00
...业现场会为何频频落地江宁?作为制造业强区,江宁都市现代农业同样奋楫争先、表现亮眼——背靠特大城市的大市场,江宁以科技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探索一二三产深度融合,蹚出一条独具
2023-12-10 09:00:00
江苏南京:全市唯一,入选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浦口区的田间地头、科研机构、工厂大棚,处处能感受到现代农业发展的蓬勃生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抓手,是探索推进机制和经验途径、示范引领全国农业现代化的先行区。8
2023-08-14 08:49:00
江苏南京:走好融合发展之路 促进城乡“双向奔赴”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集体采写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
2024-08-11 10:22: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11月5日20时,秦皇岛市公安局北戴河新区分局洋河口海防派出所民警魏志辉和韩愿堂,按照所里的安排开始了夜间巡逻。在巡逻过程中
2025-11-14 08:01:00
全面开创争先进位勇闯新路新局面——访衡水市委副书记、市长董晓航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是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举行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
2025-11-14 08:03:00
2025南京马拉松选手开始报到
2025南京马拉松选手开始报到10分钟“丝滑”领物资,“加油鸭”焕新升级选手领取号码布和手环。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冯芃 戚珂嘉 摄□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程锦欣“‘南马’欢迎您
2025-11-14 08:05:00
南京最大快递物流集散地轻松“拿捏”超6000万件包裹物流大考
南京最大快递物流集散地轻松“拿捏”超6000万件包裹物流大考信息扫描“面面俱到” 分拣动作“轻柔精准”极兔速递南京转运中心7万平方米厂区内
2025-11-14 08:05:00
八卦洲街道敬老院获评全国“敬老文明号”
八卦洲街道敬老院获评全国“敬老文明号”老人按需“点单”,科技为医养注入“人情味”老人享受剪发服务。 通讯员供图南报网讯(记者朱旖旎通讯员武露)“这里不像传统的敬老院
2025-11-14 08:06:00
西街长干古城遗址将建两座保护展示大棚
西街长干古城遗址保护展示大棚效果图。 南京市文旅局供图南报网讯(记者朱彦)见证南京2500多年建城史提前至3100年的西街长干古城遗址
2025-11-14 08:06:00
我省举办全国劳模、燕赵楷模巡回宣讲报告活动让学先进赶先进当先进蔚然成风今年8月至10月,由省委宣传部、省总工会联合组织的全国劳模
2025-11-14 07:55:00
11月11日,黄骅市旧城镇后仙庄村一片高标准农田里,一株株新出土的麦苗在阳光下焕发出勃勃生机。村党支部书记王志亮站在地头
2025-11-14 07:57:00
现场评|家训上墙,文明润心
11月7日上午,无极县大陈镇北家庄村村民李振立和母亲、妻子一起与家训条幅合影。河北日报记者 蔡晓辉摄11月7日上午,天一直下着雨
2025-11-14 07:57:00
江西日报社大江大数据显示,11月12日,大江新闻《问政江西》栏目共计收到帖文199条,其中,九江市濂溪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025-11-14 06:49:00
永丰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信丰县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喜提红榜老人买到虚假产品后要求退货遭拒官方回复:经调解,已办理退款网友反映
2025-11-14 06:49:00
在2025中国新媒体大会上 “问计江西”入选“新闻+”创新案例
11月13日,2025中国新媒体大会“打造社会治理的超级入口”新闻+论坛在湖南长沙启幕。现场正式发布了2025“新闻+”创新案例库入选案例
2025-11-14 06:49:00
赣疆共续“泥火情” 千年土陶焕新生
“各位来宾请看,这件带有艾德莱斯花纹的陶杯,是我们用改良后的输液管画笔绘制,经景德镇技术支持的电陶炉烧制而成。”在10月举办的2025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上
2025-11-14 06:49:00
为净化房地产领域网络环境,规范网络传播秩序,西安市网信、住建、公安等部门,持续推进房地产领域网络平台账号专项整治行动。现就查处的部分案例通报如下——1
2025-11-14 07:01:00
中新经纬11月13日电 据微信号“国家知识产权局”13日消息,为集中整治知识产权代理行业乱象,营造良好的行业发展环境,近日
2025-11-14 07: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