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我老家的那个乡,就有一个粮管所。我出生在一个很偏僻的小山村,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到中心校去读书。刚刚走进乡镇,就可以看到这个粮管所。虽然那时候我才读四年级,但是对这个粮管所我其实并不陌生,因为家里每年都会把粮食背到这里来交公粮。每次交公粮,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排很长时间的队,才能把公粮交脱手。而且收公粮的粮管所的工作人员,总是对我们交的粮食挑三拣四,一会儿说我们交的公粮不够干,一会儿说我们交的公粮中有烂粮等等。有时候好不容易排上队,该我们交公粮了,但是因为被检查不合格,又重新背回来。不干的,继续晒,晒干以后再背来。有烂粮的,要把里面的烂粮一颗颗挑出来,选最好的又重新背来。
那时候的粮食都不够吃,去街上的餐馆吃饭,需要交粮票。这种粮票,那时候我听大人们讲,就是粮管所发给大家的。我还听过一个关于粮票的故事,说有一个彝胞,走路的时候,从路边滚下了悬崖。彝胞滚下去的时候,幸亏抓到了一个树丫杈,救了他的命。但是他怎么也无法从那里爬上来。好在于有个赶场的人从那里走过,听到路边在喊救命,探头一看,看见了彝胞。于是从身上解下一根绳子,丢了下去,把那个彝胞从悬崖边上拉了上来。彝胞被拉上来后,感激这个救他命的人,因此给了这个人十斤粮票。
我和我的同学们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都兴奋不已,每次上学或者放学,遇到悬崖的时候,都会探头往下看一看,看看是不是恰好有个什么彝胞掉到悬崖上。那样的话,咱们就可以趁机把他救起来,从他那里获得一些粮票了。可见,从粮管所发出来的这种粮票,有多么珍贵!
我第一次到中心校读书,是我父亲把我送去的。走过粮管所的时候,我父亲对我说,你要认真读书,将来考上大学脱了农皮,我就到这里来给你转户口,将来你就可以按月到粮管所称商品粮吃了。
这是父亲第一次告诉我,粮管所除了交公粮、发粮票以外的另一个功能,也就是给所有城镇户口的人,按月发粮食。
我每天去学校读书,放学后从学校回来,都会从粮管所外面走过。每次我都忍不住把头从门口伸进去,看一看粮管所,看看在粮管所工作的人。觉得在粮管所工作,又神圣又神秘。这样读了几年书,粮管所里的每一个人,我都已经把他们搞得清清楚楚了。
大部分时间里,他们几乎没什么事儿干。要么就坐在粮库的外面打牌,要么就有一帮人围着他们摆龙门阵,要么他们就躺在一把靠背椅上晒太阳。其中有一个又矮又胖的人,我对他的印象最深刻。叫什么名字我已经忘了,但那又矮又胖的样子,我至今还记得。因为他长得又矮又胖,因此走路很慢。每走一步,都要研究一下,就仿佛怕把面前的蚂蚁踩死了一样。
当然了,他之所以长得那么胖,而且走路那么慢,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粮管所工作的他,吃得太好了。同时,他几乎每天都没有什么事儿做,因此也不需要走得那么快。他的工作,大多数时候就是有城镇户口吃商品粮的人,拿着粮证去找他的时候,他就在粮证上打一个勾,盖一个章。然后打开仓库,把粮食称给那个人。
我在中心校读书的时候,渐渐知道,我们班上竟然有个同学是他的儿子。这个同学特别调皮捣蛋,成绩也特别差。上课他几乎从来不听,有时候很随心所欲地就从课堂上跑出去玩了。但就算是这样,老师们也很少管他。只要他不扰乱课堂纪律,不和别人打架,他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一开始我并不明白,他为什么有那么大的特权?后来我才听人说,原来他根本就用不着认真读书,因为将来他是要去接他父亲的班等。接了他父亲的班,他就是粮管所的工作人员,也就成了吃商品粮的人,所以根本就用不着认真读书。
那时候我有一个梦想,就是考到粮管所去。怎么做才能考到粮管所去了?我曾经问过老师,老师说,粮管所采用的都是接班制。父亲到了退休的时候,就把工作职位交给他的儿子,他的儿子进去上班。其他人想要考进去,根本不可能。
听到这个话的时候,我一瞬间有一种万念俱灰的感觉。尽管那时候我在班上的成绩是数一数二的。但是我知道,将来只要我考不上大学,很有可能还是得回我那个偏僻小村庄去干农活。班上那个不认真读书、调皮捣蛋的同学,因为他的爹在粮管所工作,他根本就不用努力,就可以像他爹那样,过一种锦衣玉食的生活!
好在后来,我考上了中师,而且成为我们那个乡,四年来第一个考上中师的人。那时候初中读完考学校,是先录取中师中专,然后再录取高中。读了高中的又可以继续考中师中专或者考大学。我考上了中师以后,也就意味着脱了农皮,因为将来我就会回到我们那个乡镇的学校里教书,获得城镇户口,成为一个吃商品粮的人。
三年后我读完师范校,回到了我读初中的那所乡镇学校教书。这样,我手里就有了粮证,每个月可以带着粮证去粮管所称粮食了。
本来,那时候我觉得自己非常了不起,毕竟我是我们那个乡少有的,能够通过读书,脱掉农皮的人。但是到了粮管所以后,我才发现,自己其实什么也不是。粮管所的工作人员,根本没把我们这些人当回事。那个同学又矮又胖的父亲,依然还是又矮又胖的样子。他依然还是每天要么就在粮库外面打牌,要么就有一帮人围着他摆龙门阵,要么就躺在靠背椅上晒太阳。
每次我去找他称粮食的时候,不在粮管所呆两三个小时,是很难称到粮食的。因为他正在打牌,正在摆龙门阵,正在晒太阳,你必须等到他把牌打完,把龙门阵摆完,把太阳晒到下山的时候,他才会把粮食称给你。你还不能够催他,更不能够对他发火。因为他掌握着你的口粮,他想称什么粮食给你,就称什么粮食给你。你要是和他把关系搞僵了,说不定他就把残次粮、陈粮称给你,你也无可奈何。
由于那时候,他还不到退休的年纪,因此他的那个儿子,还一直在街头当混混。当时有人曾经劝他,让他提早退休,安排儿子去接班。但是他不答应。他不想提早退休,因为他提早退休以后,就没有称粮的那个权力了,也没有被人捧着的荣光了,别人也不把他当回事了。
那时候,早已经实行了改革开放,没过多久,全国就解决了温饱问题。包括我们那个偏僻的小山村,吃饭也不再是一个问题了。慢慢地,也就取消了商品粮制度。当商品粮制度取消以后,粮管所似乎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在粮管所工作的人,都纷纷下岗了。我那位同学,因为一直没能接他父亲的班,因此还没轮到去粮管所工作,还没有吃过一天商品粮,连他父亲也失去了吃商品粮的资格了。
那个粮管所里又矮又胖的人,他下岗以后,找不到工作,甚至一度沦为贫困户。当年我们学校组织慰问贫困户的活动时候,我们还去慰问过他。而他那个儿子,也就是我的同学,后来因为犯事儿,被抓起来,送到监狱里去了。
这就是我所知道的粮管所,显然,它只是一个特殊的时代产物。当那个时代一过去,粮管所消失的时候,依附在上面坐享其成的人,必然就会成为时代的悲剧。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08 06:45:4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