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财经

稳住宏观经济大盘 中国经济积聚增长内生动力

类别:财经 发布时间:2023-01-19 15:25:00 来源: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网

经济总量突破120万亿元,跃上新台阶;人均GDP达到85698元,比上年实际增长3%;年末外汇储备余额达到31277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一;全国工业增加值达到40.2万亿元,制造业增加值达到33.5万亿元,均居世界首位……数据背后,是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和国内“三重压力”,我国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稳住宏观经济大盘的来之不易的“成绩单”。

多位专家表示,我国发展基础更牢、发展质量更优、发展动力更为充沛,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空间广且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着眼2023年,随着疫情防控转入新阶段,各项政策不断落实落细,生产生活秩序有望加快恢复,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将不断积聚增强。

GDP总量突破120万亿元 经济大盘稳中有进

经济增长率是考察国家整体经济状况的主要指标。过去一年,我国经济在严峻挑战下仍保持了较高速的增长。初步核算,2022年国内生产总值121020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2021年增长3.0%。

“2022年,我国经济总量突破120万亿元,达到121万亿元,这是继2020年、2021年连续突破100万亿元、110万亿元之后,又跃上新的台阶。按年均汇率计算,120万亿元折合美元约18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位。从人均水平来看,2022年我国人均GDP达到了85698元,比上年实际增长3%。”国家统计局局长康义指出,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持续提高,意味着我国的综合国力、社会生产力、国际影响力、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升,意味着我国发展基础更牢、发展质量更优、发展动力更为充沛,意味着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空间广且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现在德国已经公布了全年经济增速预估数,为1.9%;据IMF预测,美国、日本2022年GDP增长都不会超过2%。”康义表示,在超预期因素反复冲击下,我国GDP实现3%的增速是一个比较快的增长速度。

过去一年,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贡献几何?“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去年拉动经济增长分别是:最终消费支出1个百分点,资本形成1.5个百分点,货物和服务净出口0.5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是:最终消费支出32.8%,资本形成50.1%,货物和服务净出口17.1%。”康义说。

日前,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司长赵同录发文解读称,2022年,三大需求共同发力,彰显了国内大循环作用。受疫情多发频发影响,消费恢复压力明显,但仍对经济发展起到重要支撑作用;随着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持续显效和接续政策措施落地落实,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投资保持稳定增长,为扩大国内需求、稳住经济大盘提供重要支撑;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我国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外贸政策持续发力,外贸呈现较强发展韧性。

就业物价总体稳定 切实兜牢民生底线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2022年,就业的基本盘总体稳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206万人,超额完成1100万人的全年预期目标任务。

“受疫情散发多发的影响,个别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出现了阶段性上升,高的时候调查失业率达到过6.1%。但从全年来看,总体失业率保持基本稳定,尤其是随着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政策落地显效,近期就业形势有所改善。“康义表示,从下阶段看,今年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超过1150多万人,就业总量的压力仍然存在,结构性的矛盾仍然突出,但是随着经济的好转,就业需求的扩大,岗位会相应增加,2023年我国就业形势有望总体改善。

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司长王萍萍表示,就业主要群体保持稳定,青年劳动力就业形势有所改善。25—59岁就业主体劳动力占城镇劳动力的八成以上。25—59岁劳动力城镇调查失业率于12月份降至4.8%,保持在5.0%以下的较低水平。12月份,16—24岁城镇青年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16.7%,比7月份最高点下降3.2个百分点。

同时,相关促就业行动也正在开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司长张莹在1月18日举行的2022年四季度网上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23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将接续推出“10+N”公共就业服务系列活动,服务对象将覆盖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城乡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和各类用人单位,活动期间,预计将提供就业岗位3000万个。

此外,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保持了同步。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883元,比上年名义增长5.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9%,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政府对居民收入保障加强,全国居民人均转移净收入比上年名义增长5.5%,快于全部居民收入增速。民生领域投资增加,2022年社会领域投资比上年增长10.9%,其中卫生和社会工作投资增长26.1%,比上年加快6.6个百分点。”康义说,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持续强化民生投入,切实兜牢民生底线。

同时,在全球粮食和能源价格大幅上涨、输入性通胀压力较大的情况下,我国价格形势保持平稳,CPI全年上涨2%,与欧美等主要经济体的高通胀形成了鲜明对比。

“2023年物价不具备大幅上涨的基础,我们对未来一年的CPI走势保持平稳还是有信心的。”康义表示。

优势条件推动今年中国经济整体好转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今年中国经济具备哪些好转的优势条件?

“随着疫情防控转入新阶段,各项政策不断落实落细,生产生活秩序有望加快恢复,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将不断积聚增强。”康义表示。

产业组织能力和产业链韧性强、基础设施完善;超大规模国内市场优势明显、科技新动能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深化改革开放红利持续释放、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营造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宏观调控经验丰富、政策工具使用空间大……康义认为,今年推动我国经济好转具有一些优势条件,仍然需要我们付出艰苦的努力。

从各省市区公布的GDP增速目标来看,各地对于2023年经济复苏也持乐观态度。绝大多数地区2023年GDP增长预期皆高于5%,21个省市区预期值在5%至6%之间,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四川6个经济大省均将增长目标定在5%至6%之间。

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表示,5.5%-6.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兼顾了需要与可能,与潜在增长率相衔接,也为结构调整和应对经济运行中的不确定性留出余地,有利于引导预期、提振信心,引导各方面把精力集中到稳增长上来。

“国内消费市场扩内需是今年工作的重点之一。去年,整个消费市场受到疫情冲击较大,特别是聚集性、接触性消费受限,对整个消费市场形成的冲击较大。”康义表示,随着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恢复和线下消费场景加快拓展,消费市场有望逐步恢复。

尽管遭受疫情反复冲击,2022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依然达439733亿元,稳定在44万亿元左右,我国仍然是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和第一大网络零售市场,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依然明显。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年底,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扩消费、扩内需的中长期规划的方案,对扩大国内市场、促进消费、扩大就业、提高收入、改善收入分配、完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便利化消费场景,把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结合作了一系列安排。

“下阶段,将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着力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努力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康义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19 16:45:1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会上说,2022年,中国有效应对超预期因素冲击,稳住了宏观经济大盘,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持续提高,这充分表明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有记者问:
2023-01-18 21:31:00
中欧股指反超美股,小盘美股逆袭大盘,两大因素正在起变化
...指表现也反超了代表大盘的标普和纳指。高盛直言,当前宏观经济环境仍然利好风险资产,市场上涨的广度将进一步扩大,不仅局限于少数美国大型科技股,有两大因素正出现变化,可能会为周期性
2024-02-29 11:02:00
目前大盘仍处于牛市的初期,属于慢牛或长牛的范畴
...或仍有扰动,人民币汇率或有所波动,但随着下半年关于宏观经济、资本市场以及汇率等方面的政策持续加码,市场对于国内经济预期料将企稳回升,中长期维度人民币汇率料将得到基本面的坚实支
2023-08-13 18:51:00
...政政策、货币政策更加“给力”。它的出发点是为了稳住宏观经济的大盘,稳住了宏观经济的大盘也稳住了就业,这样即便部分行业受到冲击,也还是能够在国内找到一些新的机会。第二类政策,我
2025-04-11 03:54:00
沪指四连阳强势逼空,突破年线后会回踩吗?
...流,推动近期股市上涨。展望未来,摩根资产管理表示,中国经济可望持续向上,提供宏观基本面支持,新“国九条”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证监会进一步优化沪深港通机制,A股港股可望吸引
2024-04-30 08:28:00
宏观杠杆率稳定为政策留足空间
...既是外部冲击的客观反映,也是逆周期调控政策助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的及时应对。实际上,2020年四季度以来,我国稳杠杆促增长取得显著成效,宏观杠杆率连续5个季度净下降,为后续应对
2023-02-21 05:34:00
数据中看变化 金融政策与财政政策发力托举经济大盘
...政策)与财政(政策)双双发力托举经济大盘。中信证券宏观经济首席分析师 程强:10月份,人民币贷款增长总体稳定。10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增发1万亿元国债,有望支撑11月
2023-11-14 13:10:00
“聪明钱”大举抄底 外资多维度挖掘A股投资机会
...股市场存在显著的投资机会,其中消费、周期性行业等对宏观经济敏感的板块值得关注。10月15日,沪深交易所披露了截至三季度末北向资金持仓状况,这也是自8月16日北向资金披露规则修
2024-10-21 14:17:00
...发创新活力、优化经济结构、促进居民消费,为助力稳住宏观经济大盘发挥了关键作用。打好政策“组合拳” 助稳经济发展大盘202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我
2023-02-01 11:24:00
更多关于财经的资讯:
三方联动护消费!民生银行贵阳花果园支行与渤海银行贵阳花果园支行携商场送反假“干货”
商场作为现金交易高频场景,部分消费者与商户因假币识别技巧不足,面临误收假币风险。2025年9月10日,中国民生银行贵阳花果园支行牵头
2025-09-19 09:33:00
金融知识进校园 护航成长第一步——中国民生银行贵阳分行走进毕节市七星关区归化街道常丰小学开展反假货币宣传
“这张纸币上的水印在哪里?谁能摸到它的凹凸感?”9月11日,毕节市七星关区归化街道常丰小学的教室里热闹非凡,一场别开生面的金融知识课堂正在上演
2025-09-19 09:33:00
助力建设和美乡村 派驻第一书记送来金融“安全钥匙”
“您知道怎么辨别假币吗?我上次在菜市场收到一张百元假币,差点当真钱用了。”一位老大爷拿着宣传手册,皱着眉头向宣传人员问道
2025-09-19 09:33:00
高管当起“宣传员” 金融知识“零距离”——中宏保险山东分公司积极开展“金融教育宣传周”系列活动
为切实提升泉城市民金融素养和风险防范能力,筑牢金融消费安全防线,中宏保险山东分公司在金融教育宣传周期间,聚焦“保障金融权益
2025-09-19 09:51:00
百年人寿济宁中支“以案说险”,带您识别电信诈骗套路
案例回顾:2025年1月,保险公司客户W先生接到一个自称是银行工作人员的电话,对方能准确报出W先生的姓名、身份证号以及部分银行卡信息
2025-09-19 09:53:00
保障金融权益 助力美好生活 中荷人寿山东省分公司青岛中心支公司开展金融教育宣传周活动
近日,中荷人寿山东省分公司青岛中心支公司携手辖区内9家保险公司组成的金融消保志愿服务队,走进湛山街道,共同开展“金融教育宣传周”活动
2025-09-19 09:53:00
阳光人寿吉林分公司走进长春肿瘤医院开展金融知识宣传活动
9月16日,阳光人寿吉林分公司职团业务部借助“致敬医护 阳光同行”医师节慰问活动之机,走进长春肿瘤医院,同步举办以“保障金融权益
2025-09-19 09:53:00
共建自动驾驶创新科技生态:萝卜快跑助力香港自动驾驶加速落地
9月17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在发表2025年施政报告时明确提出,将加速推动自动驾驶在香港实现无人化、规模化发展,尽快达致商业营运
2025-09-19 09:53:00
雅克科技在江苏成立半导体材料新公司
近日,江苏雅睿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5000万元,经营范围包含:电子专用材料制造;电子专用材料销售;显示器件制造;显示器件销售等。企查查股权穿透显示,该公司由雅克科技(
2025-09-19 10:24:00
辽港股份等成立拖轮服务公司
近日,大连长港拖轮服务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5000万元,经营范围包含:船舶拖带服务;船舶港口服务;船舶租赁;运输设备租赁服务等。企查查股权穿透显示,该公司由辽港股份(60188
2025-09-19 10:24:00
德福科技新设子公司,含电池零配件业务
近日,德福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亿元,经营范围包含:电子元器件制造;新材料技术研发;电池零配件生产;电池零配件销售;高性能有色金属及合金材料销售等。企查查股权穿透显
2025-09-19 10:24:00
勘设股份等在甘肃新设鹿川高速公路公司,注册资本5亿
近日,甘肃鹿川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5亿元,经营范围包含:充电桩销售;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运营;新能源汽车换电设施销售;特种设备销售等。企查查股权穿透显示,该公司由勘设股
2025-09-19 10:24:00
平安产险“金融消保专列”启程,让金融知识跃动城市脉络
为积极响应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吉林监管局关于“金融教育宣传周”的活动号召,平安产险吉林分公司创新与长春市轨道交通集团的合作模式
2025-09-19 10:25:00
平安产险吉林分公司启动“金融教育宣传周”系列活动
九月长春,秋意初显。宽城区一心街社区广场上,一场别开生面的金融知识普及活动正在举行。9月1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吉林监管局(以下简称吉林金融监管局)与中共长春市委社会工作部牵头
2025-09-19 10:25:00
平安产险吉林分公司积极参与消保“吉金行”启动仪式
金秋九月,金融为民。9月15日,随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吉林监管局、中国人民银行吉林省分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吉林监管局等部门联合主办的消保“吉金行”金融教育宣传周活动正式启动
2025-09-19 10: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