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原创2004年,河北一专家被判死刑,骑自行车背大布兜上班,盗走259件文物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5-01-23 14:57: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2002年10月28日下午,位于香港金钟道的万豪酒店会议大厅里举办了一场名为“皇室信仰:乾隆朝之佛教宝物”的专场拍卖会。

拍卖会快结束时,拍卖师让人抬出了两件压轴珍宝。

一件是高29厘米的莲花瓣座粉彩描金无量寿佛坐像,拍卖底价200万港币;另一件是手工打造的纯银坛城(又称“曼荼罗”,上面聚合了很多佛像和供奉品,是一种佛教徒理想中的极乐世界模型),拍卖底价10万港币。

原创2004年,河北一专家被判死刑,骑自行车背大布兜上班,盗走259件文物

银坛城

这尊粉彩描金无量寿佛坐像是乾隆时期独有的瓷制佛像,造型精美,在场的20多名中国香港、德国、法国和瑞士买家们就是奔着它来的,一见佛像出场,买家们纷纷加价竞拍。

最终,佛像被一个香港古董商人以227.4万港币的价格拍了下来,而整场拍卖会上的49件文物共拍出390万元港币,也就是说,这尊粉彩描金无量寿佛坐像是该拍卖会的镇场之宝。

原创2004年,河北一专家被判死刑,骑自行车背大布兜上班,盗走259件文物

乾隆粉彩描金无量寿佛坐像

一个参加拍卖会的内地文物专家发现了蹊跷之处,在这座粉彩佛像底座上有“故160801”、“留平20388”、“复查22”等原始记号,另外那件银坛城上,也同样有“留平56044”、“故141442”的编号,说明这两件文物是故宫博物馆的馆藏文物。

接到专家的来信后,国家文物局开始核查,根据编号和馆藏文物名单溯源,查出这两件文物分别在1972年9月21日和1974年10月28日由故宫划拨给了承德文物管理局外八庙管理处,是国家定级馆藏珍贵文物,而奇怪的是,承德文物局中的这两件文物至今仍登记在册,也好端端地被封存在玻璃展柜里。

那么,到底哪份文物是真的,哪份文物是假的呢?

当年11月28日,承德公安局正式立案,命名为“11·28”特大盗窃倒卖文物案,很快查出一个“内鬼”:他叫李海涛,是承德市文物管理局外八庙文保部主任,也是享受承德市“拔尖人才”津贴的文物专家。

这次香港拍卖会上出现的49件文物,竟有46件是李海涛监守自盗倒卖出去的。

1、半路出家,成为当地知名的文物专家

李海涛是河北承德人,他出生于1960年,中学毕业后报名参军,1981年退伍后被分配到承德市文物管理局外八庙管理处,当上了一名文物保管员。

承德拥有木兰围场和避暑山庄两处皇家园林,每年夏秋,清代帝王均会来此地避暑、打猎和处理政府,令此地成为紫禁城之外的另一个政治中心,经过历代清帝的经营,承德的皇家寺院外八庙(避暑山庄东北部八座藏传佛教寺庙)也是全世界规模最大的皇家寺院,因此,承德的清宫文物相当多。

原创2004年,河北一专家被判死刑,骑自行车背大布兜上班,盗走259件文物

承德外八庙

在圆明园被英法联军劫掠一空后,慈禧太后派人从承德离宫和寺院里调拨大批文物进京,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为了充实地方博物馆,国家文物局从故宫博物馆划出近10万件文物,原属承德避暑山庄和外八庙的部分文物也因此被返还,还另拨了原本属于故宫博物馆的部分文物。

原创2004年,河北一专家被判死刑,骑自行车背大布兜上班,盗走259件文物

李海涛刚来到外八庙文物管理处时,条件非常清苦,工作地点设在远郊区的一个庙里,他也被当地人戏称为“看庙的”。

为了保护文物,庙里一年到头看不到阳光,冬天更是寒冷彻骨,据当地一位老导游回忆:“那时,我每次带客人去,就看见他穿着军大衣,缩在角落里捧着一本书在看。”

当时的李海涛非常敬业,半路出家的他一头钻进文物研究和藏传佛教研究中,阅读了大量专业书籍,由于他肯下功夫,又天天和文物打交道,很快业务能力变得拔尖,在专业刊物上发表了不少文章,还以“彼岸”为笔名,写了《承德欢喜佛之谜》、《藏传密宗佛像考证》、《佛门探艺》等书籍,出事前,曾在景区纪念品店出售。

一次,他在附近一座古庙的挖掘现场勘查时,意外在屋檐上发现了两幅破损的古画,李海涛如获至宝,立刻把古画送到沈阳故宫博物院进行修复,使两幅珍贵的古画重见天日。

参加工作后整整十年,李海涛都在清点、整理当地的清宫文物,因表现出色,1985年,他被派到复旦大学历史系文博专业进修了两年。

毕业后,他被提拔为外八庙文保资料室副主任, 2002年升为外八庙文保处主任,还被评为承德市“拔尖科学技术人才”,每个月享受100元的人才津贴,也是承德文物局最年轻的高级知识分子。

然而,随着事业的成功,李海涛心中渐渐萌出了贪念。

在法庭上,他称自己开始作案是因为“心理不平衡”,刚来外八庙时,他看到单位的文物管理没有章法,就主动承担起这一工作,把分散保管的文物进行了编号、清理、归档,使之规范化,从而把7千多件文物归档入库。

那时候,他心无杂念,因为外八庙的文物当时都没有档案,如果想偷的话,根本不会被人发现。

可时间长了,加上了解到很多外国拍卖会上的清宫文物价格,李海涛的心里不平衡了。

李海涛称,他觉得自己兢兢业业干了很多年,却只能拿点死工资过日子,整天穿着蓝色粗布大褂的工作服、吃单位食堂,生活非常清寒,而且,由于他不擅言辞,工作再辛苦,最多就能获得领导年终的一句口头表扬,没什么实际好处,反而有些无所事事的人还能被评为先进,自己的付出与获得并不成正比。

平时,他也经常被外地朋友邀请去“掌眼”,帮人鉴定文物,看着这些没啥文物知识的古玩商倒个手就能赚到成千上万的钱、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李海涛也感到不满。

而他手里保管着数以万计的珍贵文物,随便拿出去一件,就能换回来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工资,在利欲的促动下,李海涛动起了歪脑筋。

2、骑自行车、背大布兜上班的文保主任

1993年夏天,李海涛在复旦进修班的同学闫峰夫妇一起前来承德游玩度假。

闫峰当时刚刚辞职当古董商,酒席上,闫峰试探地问李海涛能否在承德帮他“淘点货”?李海涛一听就懂,立刻答道:“有朋友托我鉴定一件民间收藏的瓷粉彩奔巴瓶,我看过是真的,价格合适的话,可以卖给你。”

原创2004年,河北一专家被判死刑,骑自行车背大布兜上班,盗走259件文物

瓷粉彩奔巴瓶

瓷粉彩奔巴瓶是仿制“金瓶掣签”的金瓶制成的,又称“藏草瓶”或“甘露瓶”,形状大小跟花瓶差不多,由于造型复杂,直到乾隆年间才烧制成功,存世数量很少,非常珍贵。

李海涛的这只奔巴瓶来历比较特殊,是文保处去年有一次到外地参展,当李海涛带着奔巴瓶等文物来到会场后,会场布局有变,主办单位让李海涛负责把奔巴瓶带回去,而李海涛回到承德后,却没把瓶子放回库房原位,而是用报纸包起来,悄悄放在一个隐蔽角落里,当时,他已经有了盗取文物的念头。

恰好这次闫峰来访,李海涛认为通过老同学出手更可靠,就准备通过闫峰探探路子。

闫峰很清楚李海涛的专业能力,满口答应要买下来。

酒席一散,李海涛就骑着自行车回了单位,从库房角落取出这只瓷粉彩奔巴瓶,装入随身背的大挎包,然后转身骑到闫峰住的宾馆。

当时,瓷粉彩奔巴瓶在国际拍卖会上价格扶摇直上,每年都价格翻番,闫峰拿到手后,喜出望外,当场支付给李海涛4万元现金。

其实,瓷粉彩奔巴瓶是珍贵的御用文物,在清代仅用于宫中佛堂和皇家寺院,民间收藏极其罕见,精明的闫峰又如何不清楚李海涛这只奔巴瓶的来历?

此后的四年中,闫峰陆续从李海涛手里又收购了15件文物,而这些文物当然也是外八庙文保处的库存品,前后给李海涛带来了23万元的赃款。

此后,李海涛又经另一个同学吴洪宽介绍,认识了职业文物贩子王晓光,卖出去更多的文物。

为了掩饰自己从外八庙库房里大量盗取文物的行为,李海涛采取了一些以假乱真的方法,一是涂改文物档案,把档案中的文物照片、细节、编目甚至名称都做了更改;二是买来仿造的工艺品代替文物,当时承德博物馆还没建成,这些文物绝大部分时间不是放在库房就是送到外地参展,只要身为文保主任的李海涛不批准其去外地参展,就没人能发现玻璃柜中锁的古董是假货。

原创2004年,河北一专家被判死刑,骑自行车背大布兜上班,盗走259件文物

据外八庙的一个工作人员回忆:“他平时也经常来库房清账、点账,另外,文物的布展、除尘或是调换,都有他的身影,大家早已习惯了,从来没有人怀疑他在干什么。”

而邻居和同事对李海涛的共同评价是“节俭”,他上下班都骑着辆破旧自行车,身上斜背着个布制的大包,看起来非常朴素,到了休息那天,他还会骑车来单位吃午饭,其实单位的午饭一顿只值5毛钱。

没人能想到这个文保主任会长期利用查库的机会进入外八庙文物馆,把馆藏文物装进大布兜里,私自带回家里,再以工艺品、文物残件、部件、附件、非馆藏文物或者低等级馆藏文物来代替他盗走的贵重文物。

原创2004年,河北一专家被判死刑,骑自行车背大布兜上班,盗走259件文物

他与东北古玩商王晓光刚认识时关系融洽,由于王晓光认识的京城商人多、出货快,在完成几次交易后,李海涛还曾将一尊未定级的铜鎏金三面八臂佛母、一只绿松石无量寿佛配铜鎏金嵌玉佛座和一件馆藏三级带冠饰飘带的青玉无量寿佛及铜胎珐琅背光佛座,以5.5万元的低价卖给了王晓光,作为感谢,还另外赠送给王晓光一尊铜鎏金无量寿佛。

不过,后来他发现王晓光只是个中介,居中吃了不少差价,心里很不高兴,就甩掉了王晓光这个中间人,直接与王晓光认识的一个富豪收藏家李春玉(化名)交易,一年多时间里就卖给李春玉86件文物,其中就包含那件故宫博物馆调划来的国宝级文物:乾隆粉彩描金无量寿佛坐像。

原创2004年,河北一专家被判死刑,骑自行车背大布兜上班,盗走259件文物

2002年秋天,连标签记号都没抹掉的粉彩坐像出现在香港拍卖会上,这才东窗事发。

3、10年间偷盗259件文物,因贪污罪被执行死刑

承德公安局正式立案后,立刻入驻外八庙文保中心展开了调查。

办案民警发现,一般人根本无法进入这间文物仓库,最外层有一扇又厚又重的大木门,里外都上了锁,院子还拴了条大狼狗,有两名保安24小时把守,库房里也安装了全天候监控探头,不存在任何死角,这让专案组觉得根本不可能有人入库盗窃而不被发现。

当李海涛作为负责人接受调查时,他表现得很镇静,还说香港拍卖会上的那两件文物仍然锁在库房里。

当办案人员走到玻璃柜旁查看时,发现果然有两件几乎一模一样的乾隆粉彩坐像和银坛城,不过,经北京来的专家组鉴定,库房里的藏品为赝品。

原创2004年,河北一专家被判死刑,骑自行车背大布兜上班,盗走259件文物

此后,专家们对外八庙文物库的藏品进行地毯式勘验,发现库房里的赝品远不止这两件,而是多达几十件,此外,还有不少文物的编号、名称与实物对不上号。

2002年12月7日,李海涛被秘密控制。

原创2004年,河北一专家被判死刑,骑自行车背大布兜上班,盗走259件文物

李海涛

当天夜里,专案组人员根据已经掌握的线索,直奔其妻陈某在承德县一个偏僻山村的干妈家,搜出了上百件尚未出手的铜鎏金佛、古画、玉器等外八庙馆藏文物,还从土坑一角扔着的一个旧布娃娃腹中,找出了一张金额高达84万元的巨额存单。

人赃俱获,李海涛不得不低头老实交待了他颇为隐秘的作案手法:按单位规定,每次进库必须两人以上,出库不能带任何东西,而李海涛是单位负责人,每次他和其他同事一起进入库房后,就安排任务打发工作人员前往别的库区,自己单独物色好一些值钱的文物,然后用展布包上,之后,他会借口外单位参展或文物需要修补、归档,以负责人的身份调出该文物,藏在办公室的床下或橱子里,下班后将文物装入大布兜里,转移回家,一段时间后,再买来工艺品或找人复制出赝品,贴上真品编号放回库房原位。

就这样,10年间,他像蚂蚁搬家一样,从库房盗走了259件文物,其中一级文物4件、二级文物73件。盗走文物中有152件被他出售给他人,李海涛自己收到320万人民币和7.2万美元,而那些古玩商、拍卖行则获利高达2亿多元。

由于来钱快,李海涛对这些古董的文物价值并不在意,他用这些钱买了两套房和一些工艺品,还花了10万元用于个人出书,剩下的255万元人民币和8万多美元赃款或以他人名义存了大额存单,或藏于家中,事实上,直到案发时,他也没花掉多少钱,却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

由于监守自盗的行为长期无人发现,李海涛胆子越来越大,打着外出参展的名义,经常让同事或临时工帮忙把一些大的文物抬出库房。

原创2004年,河北一专家被判死刑,骑自行车背大布兜上班,盗走259件文物

2001年夏天,“中介”王晓光看上他库里一尊80多厘米高、50多公斤的佛像,他就让工人把沉重的佛像搬出库房,托人运往外地,卖出了60万元的高价,后来,对方反悔“退货”,李海涛又镇定自如地让人把佛像送回了库房。

在与李春玉相识后,李海涛的盗卖行为越来越肆无忌惮,一年多时间就脱手了86件清宫佛教文物,在香港2002年秋天举办的“乾隆朝之佛教宝物”专场拍卖会上,整个会场上的拍品几乎都是他从外八庙文物库盗取的!

此事也揭开了一条暗藏的内外勾结的国际文物走私链,案发后,公安机关共追回202件文物,尚有57件文物没有追回,其中二级文物18件,未定级文物39件。

2004年8月13日,承德市中院以盗窃罪判处李海涛死刑并没收全部财产,李海涛不服,当场提出上诉。

2008年5月18日,承德市人民检察院再次向承德市中院提起公诉,认为李海涛作为国家公职人员,利用职务之便监守自盗,已构成了贪污罪。

一、二审后,李海涛仍然不服上诉。

2010年,最高人民法院复核后认为:李海涛利用职务便利窃取国家馆藏文物并倒卖,构成贪污罪,其贪污的国有珍贵文物数量多、等级高,主观恶性极深,且案发后尚有57件文物未能追回,给国家造成了特别巨大损失,情节特别严重,应依法严惩,从而核准了死刑。

从案发到李海涛被核准死刑的8年中,专案组也经历了极其曲折、漫长的追索文物过程,虽然想尽了办法,还是无法完全追回被盗卖的文物。

原创2004年,河北一专家被判死刑,骑自行车背大布兜上班,盗走259件文物

2010年11月19日,李海涛被押赴刑场之际,他已经满头白发、双眼红肿、神情呆滞,再也不是从前年轻有为的专家模样。

在法庭上,他曾一再辩解,是买家们威逼利诱他盗取文物,否则就告发他,才迫使他不得不一次次铤而走险。

而长达10年的时间中,这个文物大盗的疯狂举动,早已尽显其心底深处的贪婪和狂妄,他将自己曾经热爱、痴迷的珍贵历史文物看成是自己发家致富的捷径,无视法纪道德,才最终把自己送上了死刑刑场。

参考来源:东方早报《挡不住内鬼的博物馆》

三联生活周刊《承德文物大案的两个男主角》

燕赵都市报《承德文物大盗李海涛事件全过程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1-23 17: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第一盗墓高手,栽了
...编筐编得最好的人,父亲对他委以重任,让他骑上家中的自行车,走街串巷卖筐。 生意越做越好,除了木筐,他也贩卖过羊绒、猪皮、猪鬃等。周围人评价姚玉忠热心肠、老实。也是那些年四处
2023-04-17 14:32:00
假期不宅家丨博物馆里有什么?这些神奇“宝藏”,等你探秘→
...、用火、进食和制造工具的生产生活场面你也可以来中国自行车博物馆了解自行车的前世今生位于霸州市的中国自行车博物馆是全国藏品最多、种类最全的自行车博物馆馆内收藏有近20个国家和地
2025-10-06 08:45:00
盗墓高手姚玉忠为什么能找到墓穴?
...活聪明,小小年纪便能把竹筐编得非常好看。他还经常用自行车驮着那些竹筐,到其他村镇去叫卖。除此外,姚玉忠很爱看书,不管什么书,他摸到就舍不得放下。由于竹筐赚不来什么钱,姚玉忠有
2023-08-14 06:19:00
【8点见】河北燕郊爆燃事故致7死27伤
...灾救灾资金下达12个省(区)。·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电动自行车等5类产品消费提示。·最高人民检察院依法对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刘捍东决定逮捕。·河北燕郊爆燃事故致7死
2024-03-14 09:38:00
霸州市博物馆探访:走进千年古城 体验“骑行之旅”
...“骑行之旅”——霸州市博物馆探访2023年12月20日,中国自行车博物馆馆长张卫民向记者介绍展出的自行车。 河北日报记者 田 恬摄2023年12月20日,记者漫步霸州市博物馆
2024-01-07 08:23:00
河北省国防动员文化行·档案里的国防动员故事|走进抗战名将甄凤山:“双枪李向阳”的壮志豪情
...造。”甄凤山打头阵,去定县城西门走了一趟,他假装修自行车窥视着敌人,瞅准机会猛的从车兜里掏出手枪,逼迫敌人交出了枪和子弹。在夺定县城东门日军的枪时,甄凤山带着30名战士,化装
2025-10-03 08:40: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马晨从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网站获悉,日前,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河北省消防救援总队联合发布端午假期消防安全提示,提醒社会单位和公众注意消防安全。一、 社会单位
2024-06-09 17:37:00
新华视点|河南漯河女法官被害事件调查
...遇害者为王佳佳。警方告诉记者,作案后,党志军骑电动自行车迅速逃离现场,返回家中服用事先购买的安眠药,畏罪自杀未遂。次日凌晨3时许,党志军在家中被公安机关抓获归案。最高人民法院
2025-03-01 04:09:00
河北女子请专家鉴定“传家宝”,几个月后索要时,专家:我替你上交了
“你凭什么上交我的传家宝!”1983年,河北一农妇带着传家宝请专家鉴定,不料却被专家私自上交,妇人气不过,将其告上法庭。1983年11月11,河北晋县农妇刘翠钗,拿着爷爷留给她的
2024-08-30 10:4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90后“金牌讲解员”陈双:用青春语言讲“活”红色故事
7月21日,西柏坡纪念馆讲解员陈双,现场讲解《我们都是王家川》。陈 双提供9月5日,在西柏坡纪念馆,一场名为“时代回响”河北红色抗战故事主题宣讲活动正在举办
2025-10-13 08:55:00
铁骨忠魂入画来——《吉鸿昌》佳作赏析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这是抗日英雄吉鸿昌就义前写下的生命绝唱,他为抗战事业献出生命,牺牲时年仅39岁
2025-10-13 14:06:00
忆李公:秋雨潇潇 斯人未远
李公,讳宗伟。鲁南枣庄人。少时家贫,耕读乡里,敏而好学。怀弘毅之志,抱淑慎之德。及长治学,淹贯经史,旁涉艺理。常挑灯看剑于夜阑
2025-10-13 15:13:00
学府东街站位于小店区东中环路与龙保街、学府东街的交叉口之间,车站共设4个出入口。该站工程名为学府街东口站,公示名为龙堡站
2025-10-13 20:17:00
“河北五超”第九轮开战在即,石家庄VS保定,强强对决榜首争霸,“板面驴火之战”悬念今晚揭晓!
2025-10-11 17:02:00
笔墨间的垦荒征程——《南泥湾途中》佳作赏析
“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正在长春美术馆展出。展览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与苏联卫国战争为主线
2025-10-11 21:17:00
太行风|巍巍长城
10月3日,金山岭长城。 郭中兴摄长城,是镌刻在中华大地上的不朽史诗,是熔铸于民族血脉的精神图腾。它横贯万里,是承载历史
2025-10-10 08:44:00
以家族记忆还原英雄本色,让抗联精神代代相传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杨靖宇将军诞辰120周年、殉国85周年的特殊节点,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我的爷爷杨靖宇》一书不仅登上了央视《新闻联播》
2025-10-10 17:30:00
秋日的蔚县尖山村,漫山层林褪去葱郁,红黄绿点缀其间,将山野打扮得斑斓夺目。拍摄|赵永辉、王建海制作|吴晓萌
2025-10-10 07:51:00
发现200余处遗迹,出土各类文物标本400余件(套)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河北日报讯(记者史晓多)日前,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会在张家口市宣化区举办
2025-10-09 08:38:00
孙敬会笔下的孙立,钢鞭造型是最大亮点
水浒人物,36天罡的地位高于72地煞,而画水浒人物的画家,也多把创造的精力和巧思,用于前者。不过孙敬会先生画梁山108好汉
2025-10-09 11:32:00
杜梦菲“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每逢八月十五,当一轮圆月悬于中天,中国人便知,这是属于中秋的时刻。这个承载着团圆期盼的节日
2025-10-09 11:32:00
家国记忆·暖月流晖|明月映泉城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千百年来,无数诗人用笔墨描绘这一轮明月,也用月色寄托思念。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写道
2025-10-09 11:33:00
杜梦菲“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当月光穿透千年云层,既照亮了文人墨客案头的诗稿,也温暖了寻常巷陌的烟火。中秋的魅力,在于它既是“诗言志”的情感载体
2025-10-09 11:33:00
人文|白居易与唐代的香衣文化
文|刘永加秋风乍起,天气渐渐转凉,人们会添加衣物,讲究的此前可能会在衣箱或衣柜里放上樟脑丸,也是为了防虫,所以拿出的衣服带着淡淡的香气
2025-10-09 11: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