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傈僳族野蜂养殖习俗:世代相传的独门绝技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3-12-23 09:06: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凉山日报

傈僳族野蜂养殖习俗:世代相传的独门绝技

傈僳族捕蜂人攀树取野蜂窝。

文/林红图/罗良佳

养蜂采蜜,是中国传统的农业养殖业,大家熟知。蜂农追花逐蜜,四季不休,怎么看也是一件浪漫的事情。

而野蜂,是大家避之不及的危险,却世代受傈僳族人追捧,成为他们犒劳家人的美食、增加收入的来源。傈僳族与野蜂几百年来形成的驯养关系,更近于一种自然的游牧方式。

傈僳族,一个古老的民族,几经迁徙,现分布于泰国,缅甸,中国四川、云南等地。德昌这支傈僳族人曾与世隔绝,锻炼出一项神奇的本领——驯服野蜂,因而,他们又被称为野蜂部落。

德昌傈僳人自古有一种说法:“三只土蜂能杀死一头牛,一窝马蜂能蜇死一个人。”即使如此危险,也不能阻止他们寻找野蜂的脚步。

捕蜂技能,独一无二

走进德昌县傈僳族居住区,你会发现许多傈僳人家的房前屋后都悬挂着马蜂窝,马蜂来回飞舞,形成一道别处没有的独特景观。

据说,德昌80%的傈僳人家都养野蜂。养殖野蜂的种类较多,有马蜂、土琴蜂、牛角蜂、狗屎蜂等近二十种。他们将野蜂巢取回家悬挂在房前屋后,不需要喂养,野蜂自己会在蜂巢内繁殖。

每年三四月份,正是傈僳人出门寻蜂、招蜂、取蜂蛹的时候。

寻找野蜂,他们有一套奇特的方法。捉上一两只蚱蜢等昆虫,固定在一根细棍上当诱饵。然后用一根长头发,一端打上活结,另一端拴上白色的火草皮或鸡毛等显眼的、分量很轻的东西,用作跟踪的参照物。

他们拿着有昆虫的细棍在林间舞动,不一会儿就引来马蜂绕着棍子飞舞。随即,捕蜂人停下动作,马蜂便飞到棍上啃虫肉。捕蜂人缓缓地把细棍移下来,瞅准时机,将事先准备好的拴有醒目标志物的头发丝,牢牢套在蜂腰上。马蜂将肉啃成一个接近花生米大的肉团后,将其抱起往“家”飞,捕蜂人随即跟着马蜂飞跑。由于捕获了猎物,马蜂的灵活度和飞行速度都慢了很多,捕蜂人就跟着白色的参照物追,看落在什么地方,就能找到蜂窝的准确位置。

接下来,是取蜂窝。他们一般是采用火烧后迅速用一块布包裹住野蜂窝,然后用刀割下。在这个环节上,他们常会被蜇伤。通常是白天取,但如果是大蜂窝,为了安全起见,他们会改在晚上取。他们将蜂窝取回系在房前屋后,野蜂在新的家开始新的生活。

从此,野蜂变成了家蜂,蜂窝由小变大,一般在冬天来临时蛹化成蜂前取蜂蛹。

捕蜂人先用刀割开大蜂包,随后,把白生生的蜂蛹取出,从蜂蛹堆里找出蜂王,放回空巢,再将蜂包封好,又挂到房前屋后,继续喂养。过不了多久,蜂巢里又会产出新的蜂蛹来。如此循环利用。第一次取蜂蛹的时间在8月左右。以后在9月、10月各取一次。

傈僳人捕野蜂,不需要任何工具,也没有什么防护措施,靠的就是经验与智慧。养野蜂,取蜜取蛹,不仅能自己食用,而且能出售,贴补家用,成为了傈僳人增收的门道。

群体传承,合力保护

德昌傈僳族因受外来文化影响较小,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被誉为保持最原始风情的傈僳族分支。捕猎野蜂是他们狩猎的一项技能,这种技能到底传了多少代,没人说得清楚。

德昌傈僳族野蜂养殖习俗主要分布于乐跃镇沙坝村傈僳族小聚居村落、汉区的巴洞镇团结村、宽裕乡新裕村、金沙傈僳族乡和南山傈僳族乡等地。

2009年,傈僳族野蜂养殖习俗列入德昌县(市、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3年列入市(州)级名录,2023年4月列入四川省非遗名录。

傈僳族野蜂养殖习俗广泛存在于民间,大家相互学习,非个体传承。能够世代相传下来,皆为群体传承。

过去,傈僳族人家很穷,男人大多养殖野蜂。现在,农村大力发展支柱产业,大多数人将精力放在发展农业生产上,加之,捕养野蜂有一定的危险性,很多年轻人已经不愿去做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村产业的转型,德昌傈僳族野蜂养殖习俗如不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予以保护,将面临消亡的危险。德昌县傈僳族学会成立以来,积极推动傈僳文化的深入研究,开展民族文化保护、发展对策研究,为民族文化开发、保护管理、继承创新提供理论依据和学术支持,为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

在傈僳族野蜂养殖习俗未来五年保护计划里,德昌县政府和文化部门将进一步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在普查的基础上,制定出保护利用计划,成立德昌县傈僳族文化挖掘和保护领导小组,通过搜集、记录、拍摄等方式,建立完整的档案,利用文字和音像资料进行保存,在丰富资料信息库的同时,召开专题研讨会及完成书籍汇编成册和影碟的出版。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培养传承人,文化部门将加强年轻艺人的培养,举办培训班,资助传承人,让他们形成传习自觉,不断扩大交流,对外搭建研究平台。

到2025年,将规划设计含傈僳族野蜂养殖习俗展厅在内的傈僳原乡。到2026年,将创建傈僳原乡4A级景区,在布置好傈僳族展厅的同时,把傈僳族文化保护利用纳入城乡建设的重要内容并实施好。

相信在民间群体传承和政府持续保护的双向奔赴下,傈僳文化将会绽放出新的活力和生机。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23 15:45:3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惊心动魄!云南盈江傈僳族勇士表演“上刀山下火海”绝技
...文静包头戴起、挎刀背起,春节刚过,云南省盈江县苏典傈僳族乡于2月20日举行2024年傈僳族阔时节。活动中,傈僳族勇士向四方宾客展示了“上刀山”、“下火海”的绝技。活动中,傈僳
2024-02-21 17:26:00
...市滇滩镇联族社区棋盘石村,村道墙壁上一幅巨大的展示傈僳族群众生产生活场景画卷映入眼帘。傈僳族过农历新年、刀杆节、献新节、婚俗、农耕文化等习俗被描摹成一副副美丽的图画,讲述着腾
2024-03-14 15:47:00
用特色刺绣课传承傈僳族文化
...认真学习刺绣知识。本报讯(崔朝)11月2日,德昌县金沙傈僳族乡中心完全小学开展了一堂极具民族特色的刺绣课,激发孩子们对传承傈僳族文化的热情。课堂上,老师为该校下辖中心幼儿园的
2023-11-08 08:05:00
人大代表助力傈僳族特色村寨建设
...场所,美丽的村寨焕发了新的活力。普照村是一个典型的傈僳族聚居村寨,2021年,村民从勐板河水库饮用水水源地集体搬迁至距芒市城区5公里的地方。搬迁后的普照村以其统一的灰瓦、青砖
2024-03-15 11:00:00
金沙傈僳族乡:党建引领唱响乡村“致富曲”
本文转自:凉山日报德昌金沙傈僳族乡观音堂村金希兔场揭牌。□龙诸侯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刘昌宁文/图“兔场建成了,我们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4月21日,德昌金沙傈僳族乡观音堂村金希兔
2023-04-26 08:17:00
少数民族村寨里的年味
...一个多民族组成的大家庭,万小二是傣族,妻子曹小月是傈僳族,两人膝下有两个女儿,加上父母,家里一共有6口人。今年春节,万小二和妻子商量后决定到丈母娘家吃个团圆饭。大年初二,万小
2024-02-21 10:19:00
德昌傈僳族群众种出甜蜜“致富果”
...,村民杨再友黝黑的脸庞上绽放出爽朗的笑容。杨再友是傈僳族,据他介绍,过去,当地傈僳族群众种植结构单一,收入情况并不理想。2018年,德昌县巴洞镇致富带头人王涛将雨无声金桔引入
2023-11-29 06:46:00
...民网-四川频道在“百村示范、全域整治”行动中,新山傈僳族乡新山村立足自身优势,坚持“保护、更新、发展”理念,做好全村发展规划,在传承保护民俗特色的基础上,科学布局功能业态,持
2024-04-26 16:27:00
龙陵县木城彝族傈僳族乡关爱保护留守儿童
...文转自:保山日报用心护成长用爱暖童心龙陵县木城彝族傈僳族乡关爱保护留守儿童本报讯近年来,龙陵县木城彝族傈僳乡切实把加强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作为保障民生、促进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
2024-03-27 15:04: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