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临朝称制八年培养一代明君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5-18 11:17:00 来源:戏说三国

宋英宗即位后,在政治方面基本上延续了宋仁宗时期的政策,因此宋朝在其手中仍旧保持承平局面,宋英宗继位时,已经四十二岁,虽然刚过不惑之年,但是面对纷繁复杂的朝政事务,原本身体状况便不好宋英宗很快生起病来,以至于无法处理朝政,英宗生病,朝政事务一度由皇太后曹氏与皇后高滔滔代为处理。

由于宋英宗的病时好时坏,而逐渐年长的曹太后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皇后高滔滔便一度成为了朝廷一些重大事务的裁决者。虽然这一时期的高滔滔并没有走上前台,但是其在帮助宋英宗处理朝政却是不争的事实。

宋英宗治平四年,公元1067年,在位仅四年的宋英宗因病驾崩于汴京皇宫福宁殿,年仅四十五岁。英宗驾崩后,其长子赵顼继位,皇太后曹氏晋为太皇太后,皇后高氏晋升为皇太后。

宋神宗即位时,已满二十岁,早已成年,因此高氏并没有干预朝政,虽然高滔滔不之干预政事,但是宋神宗对于自己的母亲却非常尊重,每有重大朝政事务决策之前,宋神宗都会事先向母亲请教,在征得了母亲的同意后才会施行。

而饱读诗书,颇具政治才能的高太后也并没有对权力展现出过多的欲望,神宗一朝,除了激烈的反对王安石变法一事外,高太后并没有插手于朝政事务。这期间,最让高滔滔悲痛欲绝的恐怕就是元丰八年时自己的儿子宋神宗因对西夏用兵惨败而一病不起终致含恨去世的事情吧。

宋神宗弥留之际,曾下诏将皇位传于其第六子赵煦,因为赵煦年仅九岁,无法理政,因此神宗请其母高氏辅政。宋神宗病逝后,赵煦继位,是为宋哲宗,尊祖母高氏为太皇太后,因为哲宗无法理政,因此高氏凭借神宗遗诏,垂帘听政。高太后执政期间,任用司马光为宰相,将王安石的新法全部废止。

高滔滔临朝称制八年,这期间,她十分注重对皇孙宋哲宗的教育,在她的严格教育下,年幼的宋哲宗逐渐掌握了处理政务的能力,对于这位北宋王朝最后一位明君的诞生,高滔滔功不可没。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18 14: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京兆郡君。治平二年(1065年),册封皇后,生下四男四女。宋神宗即位后,不预朝政。元丰八年(1085年),宋神宗死后
2024-06-04 10:53:00
赵光义继位之谜与“烛影斧声”事件:权力斗争与民间传说
...争参见:王安石变法、新旧党争宋英宗去世后,他的长子宋神宗赵顼即位。宋神宗在位期间,宋朝初期制订的制度已经产生诸多流弊,民生状况开始倒退,而边境上辽和西夏又虎视眈眈。宋神宗因此
2023-11-03 08:32:00
北宋的中央集权与文化繁荣:太祖与太宗的贡献
...显的退化。 党派争斗,逐渐退败1、两度改革,失败告终宋神宗在位期间,北宋表面上繁荣,但实际上由于常年积累下来的民族争斗和阶级矛盾的不断恶化,朝廷危机四伏,民生也开始持续恶化
2023-09-23 12:34:00
历史上垂帘听政的太后中,但只有这两位能称为“女中尧舜”
...(1032年-1093年)姓高氏,小字“滔滔”。宋英宗皇后,宋神宗生母。宣仁圣烈皇后高氏高氏母为宋仁宗皇后曹氏姊,年幼时以姨母曹皇后故入宫,结识宫中因排行呼为“十三”的赵宗实
2023-01-25 21:34:00
宋代太后垂帘听政人数为历史之最,为何没出现外戚专权?
...即位帝王曾出现过因病不能理政的情况,比如,宋英宗和宋神宗病重后都由曹太后垂帘听政,《宋史》记载:"帝感疾,请权同处分军国事,御内东门小殿听政。""皇太后处分称"吾",群臣进名
2023-02-18 17:18:00
...宗的皇后刘氏、宋仁宗的皇后曹氏、宋英宗的皇后高氏、宋神宗的皇后向氏、宋哲宗的皇后孟氏、宋高宗的皇后吴氏、宋宁宗的皇后杨氏、宋理宗的皇后谢氏、宋度宗的淑妃杨氏。其中宋真宗的皇后
2024-05-20 07:00:00
\
...举攻大顺城,分兵围柔远砦,烧屈乞村,栅段木岭”。在宋神宗、宋哲宗、宋徽宗时期,这样的记载更多。西夏对于北宋赏赐的那些礼物并不在意,他们似乎更愿意到北宋边地去掠夺,所以西夏的挑
2023-11-26 08:58:00
宋仁宗朝会被官员嘲笑,3000后宫中找不到真爱
...但明君宋仁宗也是普通人,作为宋朝皇帝他和自己的后辈宋神宗一样“憋屈”不过宋神宗的憋屈是壮志难酬,宋仁宗的憋屈是爱而不得。天子的尴尬面在中国历代各朝皇帝中,赵家天子无疑是最憋屈
2022-12-24 12:54:00
一代贤后长孙皇后为何总带一包毒药在身边
...太后。高太后是个女强人,而且治国能力一级棒。她儿子宋神宗在的时候,她不插手政事。等到她孙子宋哲宗上台后,高滔滔开始执政,时间长达8年之久。虽说曹太后和高太后都是比较不错的太后
2023-10-26 15:4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临沂金盾小学开展王羲之故居研学实践活动
鲁网11月12日讯“是日也,天朗⽓清,惠⻛和畅”,恰如《兰亭集序》中描绘的雅致意境,11⽉9⽇上午,临沂⾦盾⼩学⼆年级17班的同学们怀着对书法⽂化的向往
2025-11-12 11:43:00
作者:王孜“是的,上天叫我看见,叫我听见,叫我置身其中,又叫我超然物外。上天是为了这个目的,才让我看起来像个傻子的。”当我在阿来的《尘埃落定》中读到这句话时
2025-11-12 14:08:00
文学作品《权谋通汇》及其简介
《权谋通汇》是赵丹阳创作的文学作品,于2025年11月12日进行版权登记,登记号:黔作登字-2025-L-01881514
2025-11-12 15:08:00
大河网讯 “你好,贵姓?”姓,是标示一个人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你了解过跟随自己一生的姓氏吗?你知道你的姓氏从何而来吗?11月11日
2025-11-12 19:39:00
是什么,让一群六百年前自江南迁徙而来的人们,他们的乡音、服饰与信仰,能如此完整地封存至今?答案,或许就藏在一项名为“抬汪公”的盛大仪式里
2025-11-13 00:03:00
在贵州安顺的屯堡村落里,你可能会偶遇一场与众不同的戏。没有华丽的戏台,锣鼓就在田间地头敲响;演员是身边的乡亲,脸上覆着色彩浓烈
2025-11-13 00:03:00
央媒看太原11月9日,中新社以《跨越海峡寻根 台湾张氏宗亲山西晋祠祭拜先祖》为题,报道了近20位台湾张氏宗亲代表在晋祠博物馆台骀庙祭拜先祖的情况
2025-11-12 07:54:00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西安月登阁村唐墓考古发现三把铜尺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这个问题可以用出土实物来回答了。根据《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10期发表的发掘简报,西安月登阁村3座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保存状况较好
2025-11-11 12:06:00
孙敬明出席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临沂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在蒙山之阳举行。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
2025-11-10 16:57:00
舞剧《颜真卿》本月在石家庄首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舞剧《颜真卿》石家庄站首演
2025-11-10 18:39:00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
唐高祖李渊旧宅考古发现僧尼日用品
近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西安市碑林区陕西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内发掘了一处隋唐遗址,出土遗物中不仅有花边板瓦
2025-11-09 20:51:00
校馆弦歌| 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三十年铸证承国殇
这里是一座用史料镌刻真相的陈列馆,这里是用坚守传承精神的特殊殿堂,这就是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11-09 22:31:00
这把壶 你猜猜是什么材质的?
11月6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铜川市印台区纸坊遗址发掘了3个龙山早期灰坑、1个商代晚期灰坑及3座春秋晚期秦
2025-11-08 08:44:00
11月8日,山西人民出版社郭建华系列文学作品出版研讨会在太原举办。这套文旅(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和影视文学脚本
2025-11-08 18: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