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历史上的明教是什么样子呢?摩尼教进入中国后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3-18 17:01: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延载元年(694),一位来自波斯的高僧走进洛阳。此时,正是女皇的天下。

高僧此行目的只有一个:在这片繁荣强盛的土地,留下摩尼教的印记。他所虔信的对象,被当时世界另外两个强大的国家——萨珊波斯和罗马帝国,视作“异端”,遭到迫害。唯独天朝的女皇对这位外邦之人礼遇有加,甚至无视佛教徒的敌意,让他留在中土传教。

武则天以女性身份称帝,所历艰辛非同一般。要证明其合法性,不可能求之于儒家,便依仗佛教进行政治宣传。摩尼教或许也能说明武后登基是上天的旨意,因此才讨得武则天的欢心。而且,外邦异教高唱赞歌,不正体现四海咸服,天下归心的意味吗?

这是摩尼教在中国历史上留下的第一笔记录。现存北京图书馆的《摩尼教残经》还留存武后时期特有的文字,这种字在中宗即位之后就废止不用了。可见,这位高僧如愿在中土传法译经。

公元3世纪中叶,波斯人摩尼创立摩尼教。这是一个世界性的大宗教,在其创立后的1000多年里,曾广泛地流传于亚洲、欧洲和北非洲。

摩尼教进入中国之后,有一个我们更熟悉的名字——明教。在金庸的《倚天屠龙记》中,明教不仅是快意恩仇的江湖帮派,还是朱元璋的创业团队。小说中,张无忌统帅下的明教徒在蝴蝶谷聚会,并在圣火前誓师驱杀鞑子,齐声歌咏“焚我残躯,熊熊圣火”。然而,拜火其实是祆教的习俗。

1941年,历史学家吴晗在《明教与大明帝国》一文中认为明朝的建立和明教有非常大的关系。但他也承认,在西南联大看到的资料非常有限,这个结论经不起太大的推敲。

那么,历史上的明教是什么样子呢?摩尼教进入中国之后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历史上的明教是什么样子呢?摩尼教进入中国后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摩尼教残经》。图源:中国国家图书馆01

开元七年(719),吐火罗国王向大唐遣使进贡,特意派来了一位摩尼教大慕阇(即大主教)。

这位君主在介绍大慕阇的时候,殷勤地将他说成是一个知晓天文的学者,以其学识来取悦唐玄宗,而没有提及他在宗教事业的成就。唯一的愿望,就是能在长安建立法堂。这说明,摩尼教虽早在武后时代进入中国,却不怎么受社会上层的欢迎。

除了皇帝的冷眼之外,佛教徒的敌视也是原因之一。他们认为:佛道为正,余者皆邪法,“末尼既是邪见,朝廷便须禁止”。同为外来之宗教,佛教在进入中国之时也颇遭反感。它争不过道教,便只好努力不被其他宗教超过。攻守易位,排斥异己是合乎情理的事。

开元十九年(731),唐玄宗突然想要弄清摩尼教的真面目,令在京的摩尼高僧译经。

摩尼教之教义,可用“二宗三际”概括。“二宗”为光明和黑暗,即善与恶;“三际”为初际、中际和后际,即过去、现在和未来。

过去存在着光明王国和黑暗王国,光明王国十分美好,黑暗王国尽是丑恶,两者断然分开,互不干扰。后来由于黑暗侵入光明,引起光明和黑暗的大战,遂进入现在。世界的末日终将到来,那时地球将毁灭,光明和黑暗又将截然分开。摩尼教的创立,正是为了人类能够摆脱黑暗的纠缠,回归光明王国。因其崇尚光明,后来人们便称其为“明教”。

历史上的明教是什么样子呢?摩尼教进入中国后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敦煌出土《摩尼教法仪略》(局部)。图源:大英博物馆

摩尼高僧为了接地气,给“摩尼”安上了“光佛”的名头,还把邪恶称为“魔”。结果,唐玄宗并不买账,于第二年下诏:“末摩尼法,本是邪见,妄称佛法,诳惑黎元,宜严加禁断。以其西胡等既是乡法,当身自行,不须科罪者。”他很可能是听了佛教徒的挑唆,才下这道敕令。

在世界宗教之大熔炉——长安城,“光明”不能再合法传播了。

宝应元年(762),唐代宗邀请回纥的牟羽可汗出兵平史朝义。牟羽可汗亲率骁骑,与唐军合力并进,克复洛阳。在洛阳城,牟羽可汗见到了四位摩尼教高僧,将其带回国。回国之后,牟羽公开向人民忏悔,放弃过往的罪恶,皈依摩尼教。万人齐聚,欢天喜地,在大火中焚烧了过去信仰的偶像。

当时,回纥助唐平安史之乱,功劳甚大,动辄以“有恩”为说辞,在中国横行霸道。摩尼教借回纥之势,获得了在中国布教的最好时机。大历三年(768),唐廷为摩尼教建寺,赐匾额为“大云光明”。大历六年(771),回纥使者(多为摩尼教徒)请求在荆、扬、洪、越等州置大云光明寺,也就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元和二年(807),回纥使者请求在河南府、太原府置摩尼寺三所。

在古代中国这种皇权、神权、知识权力高度统一的国家,想要立足,必须得迎合知识精英。佛教就是这样做的。然而摩尼教“所托非人”。回纥对唐朝予取予求、为患甚烈,经常和回纥打交道的摩尼教徒自然备受敌视。回纥一旦势弱,摩尼教必然收到牵连。

唐武宗时,回纥被黠戛斯所破,唐廷改变了对摩尼教的优容态度。当时,回纥的乌介可汗带着太和公主来到天德城,要求唐朝将天德城借给公主居住。唐武宗询问李德裕的意见,李德裕说只给粮草,不许借城。

生死存亡之际,乌介可汗还提了一个要求:安存摩尼教徒。李德裕为唐武宗写了一封答可汗书,内容写的十分客气,大意是:摩尼教在天宝以前是被禁止的。之后,回纥帮助大唐,才让其传教。回纥破亡之后,官员懈怠,摩尼教在异乡,无依无靠,受到刁难。朕念及高僧远道而来,想要他们安宁,便只好让他们在两都和太原传教,江淮诸寺庙,暂时关停。等到回纥本土安宁,再行开放。

会昌三年(843),在晋陕一带烧杀抢掠的乌介可汗被击败,太和公主回到了长安。这时候,回纥已经不足为惧,唐朝开始全面禁止摩尼教,没收财物,管制僧侣。

摩尼教之禁,还有一个更大的原因:唐武宗要杀鸡儆猴。一个没有社会上层支持的“邪教”,很难满足这位皇帝的胃口,他的最终目标是佛教。当时,唐武宗下令让所有摩尼教众剃发、穿上袈裟、扮作沙门模样,再屠杀之。这显然是为了反佛而造声势。

至此,摩尼教一蹶不振。为了保留“光明”的火种,他们只能远离中原政治圈,在隐蔽之处继续传教。

历史上的明教是什么样子呢?摩尼教进入中国后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唐武宗像。图源:网络02

会昌法难中,有一位呼禄法师死里逃生。漠北之地已经不再是摩尼教的庇护所;西域路途艰险;荆、扬、洪、越诸州,张开法网,也不能去。于是,他来到了福建滨海地区。摩尼教再生了。

北宋至道年间,怀安(属福州)士人李廷裕来到汴京。这座大都市吸引人的地方,除了功名,还有数不清的卜肆。相国寺的市场最为繁华,四方商旅,汇聚于此,奇珍异宝无所不有。前门有珍禽异兽、弓剑、果脯之类;靠近佛殿,则卖笔墨,以及一些寺姑的刺绣;殿后有书籍图画;后廊就是算命占卜的卜肆。

这里的术士断人生福祸,颇为灵验,受到士人喜爱。甚至有人打广告说:“士大夫穷达在我可否之间。”李廷裕很可能是慕名而来,想要占卜前程。游玩途中,他看到了一个异教神像,正是家乡盛行的摩尼教。他花了五万钱买下神像,带回福建,临摹复刻,这个神像便流传闽中。

要知道,摩尼教原本是禁止偶像崇拜的。出现在开封卜肆的神像,足以说明,摩尼教改变了生存策略。也是从宋开始,“明教”之称流传开来。

摩尼教有两个路线,要么伪装成道教;要么走向民间。

早在摩尼教进入中国时,道教为了将老子神化,与释迦摩尼抗衡,杜撰了《老子化胡经》,编造老子西入流沙,化为摩尼的神话。摩尼教则反过来利用此经,承认老子是摩尼的化身。宋代是道教繁荣的时代,皇帝们不厌其烦地到民间搜求道家经典,编写《道藏》。明教见此情形,进献摩尼经,把自己伪装成道教的一支。

历史上的明教是什么样子呢?摩尼教进入中国后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老子化胡经》(局部)。图源:网络

宋徽宗时,大力赐封神仙人物,甚至包括一些出身低微的神祗,比如福建霞浦的明教徒林瞪。这位明教徒的神绩实在寒酸,嘉佑年间,福州大火,有人看见林瞪身穿白衣,手持铁扇灭火。在道教光环的加持下,他的庙有“洞天福地”的匾额,他也成了“洞天都雷使”。

南宋时,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记录:“闽中有习左道者,谓之明教,亦有明教经甚多,刻版摹印,妄取《道藏》中校定官名衔赘其后。烧必乳香,食必红蕈,故二物皆翔贵。”

有许多士人也参加明教的集会,陆游质问他们:“此魔也,奈何与之游?”他们还辩解道:“不然。男女无别者为魔,男女不亲授者为明教。明教遇妇人所作食则不食。”

历史上的明教是什么样子呢?摩尼教进入中国后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陆游画像。图源:网络

走向上层还需要一定的知识,走向民间只需要“奇迹”。

10世纪中叶徐铉的《稽神录》记载了一个传说。清源(泉州)人杨某为本郡防遏营副将,在西城有一个大房子。一天,他离府未归,家人看见一只鹅背着一张纸进入房子。家人让奴婢将其赶走,却发现鹅变成了一个白发老翁。杨某回来,拿着棍子与鬼搏斗,结果发现打不中。杨某请来巫者作法,没想到鬼也会作法,而且比巫者厉害。顷刻间,夺去了杨某两位女儿和妻子的性命。后来,有一个明教徒出现,念经诵读,鬼骂骂咧咧地逃走了。然而,杨某在那一年也死去了。

这里的明教似乎没有多少原始摩尼教的意味了,但却非常有生命力,因为它容纳了百姓的情绪。可以说,明教是摩尼教的汉化。

摩尼教认为现实是罪恶的,富人在黑暗魔王的驱使下,压榨穷人。但它并没有激起反抗的精神。它把悲惨的现实视作转瞬即逝的虚幻,世人只需要皈依光明、严守戒律,就能得到拯救。本质是提倡道德,而道德往往是秩序的一部分,所以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并不觉得摩尼教有任何威胁。

然而,当明教走入民间,与百姓越走越近,自然就会引起统治者的警觉。这时,厄运再次降临。03

宣和二年(1120),某官员上奏:“温州等处狂悖之人,自称明教,号为行者。”这伙人建立斋堂,足足有四十多处。他们蛊惑百姓,往往夜晚集会,白天才散去。宋徽宗下令将斋堂拆毁,严惩为首之人。

就在这伙明教徒被查禁前一个月,方腊在青溪(今浙江淳安)造反,自号圣公,一呼百应。官书将这支造反军称为“吃菜事魔”。“吃菜”就是吃素、禁荤酒;“事魔”就是拜邪魔、不拜佛、不事先。当然,百姓不可能认为自己在侍奉魔头,所以这是官府的蔑称。

历史上的明教是什么样子呢?摩尼教进入中国后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方腊。图源:影视剧照

方腊的起义很快失败,宋廷发现:吃菜事魔之徒,由来已久,只是官不究、民不举,愈演愈烈。方腊被处死后一天,宋廷颁布了禁止“事魔”的条法,矛头直指明教。

然而,方腊就是明教的首领吗?“吃菜事魔”就是明教吗?

遍观史料,基本没有把方腊当成是明教首领的记载,大部分都说他以妖术惑众。而且,方腊起义之初,曾召集骨干,聚众宰牛饮酒,明显不符合明教教义。

看过明教经书的陆游曾说过:“自古盗贼之兴,若止因水旱饥馑,迫于寒饿,啸聚攻劫,则措置有方,便可抚定,必不能大为朝廷之忧。惟是妖幻邪人,平时诓惑良民,结连素定,待时而发,则其为害,未易可测。”言下之意,百姓们不会轻易造反,就怕有人勾起他们的想法。汉之张角,晋之孙恩,今之方腊,都是此类。随后,陆游举了几个例子:两浙的摩尼教,福建的明教,江西的金刚禅,江东的四果等等。

吃素食,穿白衣,不事先,夜晚聚会,这些是民间宗教几乎都有的戒律。在官方的条令中,被指为吃菜事魔的,可能是明教徒,也可能是其他信徒。只要百姓活不下去,任何一个宗教都可能是武器。

一直到南宋,明教都被禁止,然而民变似乎停不下来,甚至军中也有了吃素之人。绍兴四年(1134),起居舍人王居正上疏称:两浙州县,有吃菜事魔之俗。方腊之前,这个习俗还不普及。方腊之后,越禁止,越嚣张。官员平日里不管,一旦民变,就大肆屠杀,“自方腊之平,至今十余年间,不幸而死者,不知几千万人矣”。

调查之后,这位官员算是明白了原因。原来,吃菜事魔之徒聚集在一起,相互结盟,一家有事,同党之人便出力相助。不吃肉,就可以省钱;相互帮助,就能共渡难关。世道艰难,本该由官,老爷提供的安全、公正和精神慰藉,只能在这里找到,百姓自然便投向宗教了。

然而,即便吃菜修行是为善之举,官府也不允许。信仰之异端只是借口,朝廷真正怕的是宗教的号召力。信徒们聚在一起,动辄以千百数,而且总是夜晚聚会,像是在密谋着什么。对于一个吏治腐败的朝廷来说,这不是在密谋造反又能在干什么呢?

就在官府将“吃菜事魔”一网打尽时,佛教徒也乘机发难,借权力之手清除异己。南宋志磐《佛统纪》云:“吃菜事魔,三山犹炽。为首者紫帽宽衫,妇人黑冠白服,称为明教会。”

整个南宋时代,吃菜事魔被认为是妨碍社会的最邪恶者。这成了一个口袋罪,几乎所有不利于统治的团队,都可以装进去。如此一来,官员为了升官,佛教徒为纯洁队伍,士人想要净化风俗,均不遗余力地围剿“魔教”。

这样看来,明教在错误的时间与方腊起义扯上关系,必然不能被宋廷包容。即便它导人向善、即便它的教义如此符合统治者的意愿。

历史上的明教是什么样子呢?摩尼教进入中国后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倚天屠龙记》里的明教。图源:影视剧照04

元末农民大起义的时候,宗教异端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白莲教主韩山童倡言“天下大乱,弥勒佛降生,明王出世”,起兵造反,称红巾军。后韩山童被擒,其子韩林儿逃到武安,刘福通拥立韩林儿为帝,号“小明王”,国号为宋。朱元璋原是红巾军的一员,后自立门户,夺取了天下。

朱元璋建立大明,应该和明教没有什么关系,民间信仰主要借力的是白莲教,两者虽有相似之处,但并未合流。关于“大明”之国号,有人认为出自“明王出世”。也有人认为,大元国号出自《易经•乾卦》“大哉乾元”,大明可能也出自《易经•乾卦》“大明终始”。

讽刺的是,朱元璋称帝之后,立即下诏禁绝民间宗教,并写进了《大明律》。造反起家的人,最懂得如何制止造反。明教犯了国号,同时也是异端,自然被禁。但由于户部尚书郁新、礼部尚书杨隆奏请宽容,便置之不理了。大概是因为,明教在异端里面看起来比较“正统”。

正统十年(1445),福建晋江草庵的寺前大石刻上了十六字偈语:“清净光明,大力智慧,无上至真,摩尼光佛。”

这个来自中亚的世界大宗教,最终融进了中国民间的万神殿之中。

历史上的明教是什么样子呢?摩尼教进入中国后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18 20: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力量的信仰,也是人类精神寄托的象征。明教,其实就是摩尼教,它的历史源远流长,起源于远在公元216年的波斯萨珊王朝。其创始人摩尼,出生于波斯的巴比伦北部,早年便被父亲引入了一个
2023-11-07 16:13:00
明教流传中国记9:武则天为什么喜欢明教?
...个高僧则怒气冲冲的盯着胡僧,敢怒不敢言!从此以后,摩尼教(后世称之为明教)开始获得官府的认可,在唐朝公开传教。以上这段不是我杜撰的,而是在历史上确有记载。据《佛祖统记》卷三九
2022-12-29 20:44:00
中国哪个教派被反复剿灭,却每次都能死灰复燃
...明教不能和小说中的“明教”混为一谈,它原本叫做:“摩尼教”,波斯才是它的发源地。这是一个极具特色的宗教教派,同时,也是回,鹘人的国教,之后传到中国。是一种带有诺斯底主义色彩的
2023-08-12 16:21:00
这个组织传承千年,灭完元朝打明朝,最终消失在清朝
...打明朝,在清朝建立后还开始反清复明。这个民间组织是摩尼教,提及摩尼教我们很陌生,但是说起明教那么大家就都耳熟能详了,其实明教的正式名称就叫做摩尼教,摩尼教发源于古代波斯萨珊王
2023-05-19 10:29:00
朱重八如何逆袭张无忌
...先,明教确实存在于历史中。明教其实传自古波斯,又称摩尼教、牟尼教。摩尼教的诞生可谓海纳百川:公元三世纪中叶时,由古波斯的先知摩尼创立。随着后来的发展,教义逐渐深入拓展,将中东
2024-05-16 17:20:00
...真实的吗?其实历史上明教是真正存在的。明教的前身是摩尼教,于公元三世纪由波斯人摩尼创立。主张世界分为阴暗和光明两面,光明和黑暗的斗争,最终是一方消灭另一方。唐朝时期,明教传入
2024-06-26 17:26:00
明教起义:对宋朝的冲击与元朝的崛起
...组织就是明教。公元3世纪,一个叫摩尼的波斯人创立了摩尼教,又叫做牟尼教。发展至公元7世纪左右,开始逐渐传入中国,刚开始率先传入新疆地区,后来又传入回纥,并开始在此地兴盛。公元
2023-10-17 09:00:00
众生平等,佛祖为摩尼洗洗脚也是应该的
一、明教是最早传入中国的布尔什维克,宋代前称为摩尼教,创始人摩尼是生活在公元3世纪的波斯人。摩尼与耶稣一样,是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五代后梁时摩尼教众起义,画了摩尼踞坐,释迦牟尼为
2024-06-21 15:48:00
明教:从唐朝到清朝的造反传奇
...明教却与金庸小说中的明教不同。明教刚开始的时候叫做摩尼教,起源于波斯帝国,后来在武则天时期的时候传入了我国。但是刚开始的时候,摩尼教在我国传播的并不顺利。唐玄宗时期,唐玄宗认
2024-03-26 09:2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太行风|巍巍长城
10月3日,金山岭长城。 郭中兴摄长城,是镌刻在中华大地上的不朽史诗,是熔铸于民族血脉的精神图腾。它横贯万里,是承载历史
2025-10-10 08:44:00
以家族记忆还原英雄本色,让抗联精神代代相传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杨靖宇将军诞辰120周年、殉国85周年的特殊节点,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我的爷爷杨靖宇》一书不仅登上了央视《新闻联播》
2025-10-10 17:30:00
秋日的蔚县尖山村,漫山层林褪去葱郁,红黄绿点缀其间,将山野打扮得斑斓夺目。拍摄|赵永辉、王建海制作|吴晓萌
2025-10-10 07:51:00
发现200余处遗迹,出土各类文物标本400余件(套)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河北日报讯(记者史晓多)日前,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会在张家口市宣化区举办
2025-10-09 08:38:00
孙敬会笔下的孙立,钢鞭造型是最大亮点
水浒人物,36天罡的地位高于72地煞,而画水浒人物的画家,也多把创造的精力和巧思,用于前者。不过孙敬会先生画梁山108好汉
2025-10-09 11:32:00
杜梦菲“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每逢八月十五,当一轮圆月悬于中天,中国人便知,这是属于中秋的时刻。这个承载着团圆期盼的节日
2025-10-09 11:32:00
家国记忆·暖月流晖|明月映泉城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千百年来,无数诗人用笔墨描绘这一轮明月,也用月色寄托思念。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写道
2025-10-09 11:33:00
杜梦菲“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当月光穿透千年云层,既照亮了文人墨客案头的诗稿,也温暖了寻常巷陌的烟火。中秋的魅力,在于它既是“诗言志”的情感载体
2025-10-09 11:33:00
人文|白居易与唐代的香衣文化
文|刘永加秋风乍起,天气渐渐转凉,人们会添加衣物,讲究的此前可能会在衣箱或衣柜里放上樟脑丸,也是为了防虫,所以拿出的衣服带着淡淡的香气
2025-10-09 11:33:00
有一种热爱,叫做“我和国旗合个影”!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王国青有一种红,叫做中国红;有一种热爱,叫做“我和国旗合个影”。国庆期间,济南战役纪念馆设置的“我在济南英雄山和国旗合个影”打卡点
2025-10-09 11:33:00
池沙鸿绘观音展现生活气息
这是池沙鸿于2018年所绘的一组观音与善财童子题材的扇面作品,共有30幅。其中,这幅《卧莲观音童子嬉水》,在气质上和其他作品明显不同
2025-10-09 11:34:00
琅琊王氏始祖身份最显赫的学生,墓里藏着“文艺青年”的多少意难平
鲁网10月9日讯 (记者 杨成喜)公元前74年,汉昭帝驾崩,饮马瀚海、勒石燕然的强汉在这一刻出现了动荡,深幽的长安长安城里波诡云谲
2025-10-09 16:28:00
国庆中秋长假里,山西博物院开启“延时模式”,丰富的展览与精彩的活动吸引观众在博物院里过双节。8天假期,山西博物院(含山西青铜博物馆)累计接待观众16
2025-10-09 19:48:00
大风·影像|中国最“吓人”村子:坟上村
与世隔绝500年,专心致志守墓,坟墓上就是家,顺着墓道进出村!网友惊叹《盗墓笔记》具象化了……山西省临汾市坟上村因明代晋王的陵墓而得名这个村子就是地处吕梁山脚下的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土门镇坟上村
2025-10-09 21:22:00
赤子心承红色志,红嫂后代徐美安让沂蒙六姐妹的故事“活”起来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主余凤在沂蒙山区野店镇,有一位特殊的红色故事讲述者。他不是专业的文史学者,却对沂蒙六姐妹的事迹了然于胸
2025-10-09 21:3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