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胡清华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文学是人学,文学创作根源来自人的生存情态,鲁迅杂文亦如此。在阅读秦磊毅、梁迎春所著的《生存情绪与“理解”诉求——鲁迅杂文的深层底蕴》(以下简称《鲁迅杂文底蕴》)之后,对于鲁迅先生的杂文作品中所蕴藉的思想和情感,或称之为“情绪”,有了更为“本真”的理解,从而回归“本真鲁迅”的研究。
纵观以往鲁迅杂文研究,争论的问题虽多,但都不外乎鲁迅杂文的思想、文学价值及文体本质的研究,即如何认识、如何评价鲁迅杂文独特的思想和艺术成就,这是鲁迅杂文研究的主流。
在纷纭的论争中,有对鲁迅杂文价值持肯定和赞扬态度的,对鲁迅作为一文学家、思想家的地位做出中肯评价,也存在与之对立的另一种即贬低甚至否定鲁迅杂文价值的意见。这些研究使我们感受到研究者们没有真正“回归鲁迅”,鲁迅始终是被“肢解”的:在肯定鲁迅杂文为匕首、投枪、战斗的“阜利通”,凸显鲁迅作为战士的战斗风采时,也贬低了他作为一思想者思想的深邃与博大,忽略了鲁迅作为常人理应会有的精神孤独、寂寞、茫然、彷徨等“活人颓唐”的因素,甚至还会过分强调鲁迅与人笔战时偏激尖刻的攻击性倾向;而在肯定鲁迅杂文的艺术价值、凸显鲁迅作为文学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意义时,因过分强调鲁迅在文化底蕴、艺术修养方面达到的成就以及他的幽默、讽刺才能,似乎也与鲁迅初衷相去甚远。过分强调次要方面反而把鲁迅庸俗化而导致“鲁迅的分身”无法回归“本真鲁迅”。事实上,在这些研究中一直存在着一个盲区——鲁迅杂文中独特的生存体验和生存内涵,即滋生鲁迅杂文的生存情态。也就是说,大量的研究争论都忽略了一个重要而切实的考察维度:生存情态。
正如鲁迅研究学者吴康在其著作《书写沉默:鲁迅存在的意义》里论述的:自“鲁迅现象”产生以来,人们都在询问其意义与影响,并对鲁迅以种种命名,所谓命名,无非是从特征或性质上对其存在的意义、价值所做的最突出、最鲜明的界定。自鲁迅作为书写言说者具有影响力的那一天开始,人们对他的命名就如影随形,伴随其始终,甚至时至今日。这或许可称为一部关于鲁迅的命名史,我们似可从中窥见一些有关鲁迅存在的意义的消息。而鲁迅生前死后所呈现的最为喧嚣扰攘的命名史,无疑就是对他存在的意义及其独特的存在之声的历史性反响。
在《鲁迅杂文底蕴》一书中,作者秦磊毅、梁迎春从重要而切实的考察维度“生存情绪”入手,分析鲁迅自身的本己生存情态对其杂文的生成关系,探索文学乃是生命感受的交流和对话这一本质。全文瞄准鲁迅诉求“理解”这一“生存情绪”切入鲁迅杂文世界,重点阐述鲁迅杂文的生存情绪与语式表达、生存情绪与书写语体的选择、生存情绪的诉求对象以及文本中的生存道说等内容,以“时代的理解”充分感受鲁迅杂文中独特的生存体验和生存内涵;充分论述鲁迅为何选择杂文及如何于杂文中敞显“人的灵魂不相通”,解读隔膜达及真正个体“人”之间,从中窥见“本真鲁迅”心灵世界以及鲁迅存在的现实意义。
这些研究与解读,无论是在内容选择上、研究视角上,还是观点表达上,都揭开了政治权力运作笼罩在鲁迅身上的神秘面纱。让当下读者去思考与感受,处于传统和自身独特世界中的鲁迅,去体验、理解传统,推动历史。这不仅契合鲁迅“故事”,更让大众可以贴近鲁迅,去解读鲁迅文本、对话文本。如此推动鲁迅研究不断产生新的存在意义。
同时,《鲁迅杂文底蕴》作者有意透露出鲁迅杂文文本中致力于塑造理想“人性”、构建理想“人国”的美好情感愿望,以及追求独立、平等、自由精神等“情绪”,使当今互联网时代人们理解人与人的沟通具有启示作用,对当下共建和谐社会也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鲁迅杂文底蕴》一书不仅是表达解读鲁迅“情绪”的思想,在文学专业研究领域,对现代文学的学科研究也提供了学术支撑,进一步挖掘和肯定鲁迅杂文的艺术价值,对客观认识、评价鲁迅杂文独特的思想和艺术成就给予了充分论述,凸显鲁迅作为文学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影响与作用。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04 08: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