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面塑作品不仅需要技法纯熟,对手艺人的细心程度也要求极高,需要长时间地坚持和日复一日地勤加练习”,近日,在江苏省睢宁县姚集镇陈井村“三乡工程”创业街区陈井面塑工作室,今年35岁的非遗传承人刘振苏,正在耐心地教授村民面塑制作技艺。作为一名80后,刘振苏从小就受父母影响,立志将面塑这个家传技艺一直传下去。如今,他依托当地打造的“文化+非遗+旅游”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模式,不仅开起了非遗工作室传授技艺,还带动当地村民开启了一项富民产业。
黄河故道在流经睢宁县遇姚集而湾,这一“湾”就弯出了美丽的房湾湿地,走进姚集,便是走进了一段山水的独白。2020年,陈井新型农村社区探索打造“文化+非遗+旅游”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模式,引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刘振苏,在陈井村乡村振兴实践站成立面塑工作室,开课授业,组织引导群众创业。虽然是一名80后,但自小受家庭影响,刘振苏痴迷面塑技艺,致力于指尖塑非遗。如今,他不仅是非遗传承人,还因为自己精湛的技艺,在当地颇有名气,“每次坐在面塑桌前,我就能够静下心来,完全沉浸在创作的物件中,细心捏塑好人物的每一个神态,衣服的每一个褶皱,鸟儿的每一片羽毛,鲜花的每一个纹理。”
为了传承技艺,在面塑工作室开办后,刘振苏已累计举办了300余场免费培训班,让更多人走近面塑、了解面塑、学习面塑、推广面塑。在面塑工作室内,村民不仅能学到传统手艺,而且能拿到报酬。技术熟练的村民一天能制作近20个面塑玩具,能挣一百多元。刘振苏工作室在姚集镇党委政府的帮扶下,充分利用姚集镇丰富的旅游资源,在姚集镇路亚文化主题公园、睢宁松鼠咔咔探索乐园等旅游景点设置销售摊点,同时又在抖音、快手等平台进行直播销售,2023年,共销售村民创作的面塑100多万元。2023年5月5日,江苏省委主要领导来到陈井村调研,与村民刘振苏面对面交流,鼓励大家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
“正因为喜欢,所以一直在坚持。”刘振苏说,以后还会带着面塑作品走进学校,走进群众家中,让老百姓和孩子们认识面塑,感知面塑,把这门古老的艺术传承下去。在姚集镇第二小学,刘振苏成立“面塑名师工作室”,把面塑课程加入学校社团活动中,让孩子们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在“陈井面塑工作室”,这里的壁橱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面塑作品。捏、搓、揉、擀、切、刻……经过手艺人的一系列动作,神态鲜活的京剧名角儿、冲锋陷阵的红军战士、惟妙惟肖的各色动物……一个个栩栩如生的面塑作品就被塑造出来。这些造型精致的面塑作品都出自刘振苏和周边村民之手。2023年,刘振苏被认定为第五批徐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睢宁面塑”代表性传承人。姚集镇党委书记周扬介绍,当下,在文化和旅游融合的大背景下,姚集镇党委政府充分挖掘当地钓鱼小镇文化、乡村旅游、“陈井面塑”等进行深度结合,形成相关产业链,让更多人了解非遗、爱上非遗。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08 12: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