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财经

(近)零碳园区建设的“绿建解法”

类别:财经 发布时间:2024-05-13 09:23: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常州日报

从推广绿色建筑到前瞻布局碳市场

(近)零碳园区建设的“绿建解法”

□本报首席记者 周茜

随着(近)零碳园区建设热潮在全国各地澎湃兴起,武进区紧锣密鼓制定(近)零碳产业园发展规划,分区域、分层次、分行业、分批次有序推进(近)零碳园区建设。其中,全国唯一绿色建筑产业集聚示范区——武进绿建区作为先行示范,立足产业基础和前瞻布局,给出了绿色低碳转型的“绿建解法”。

面向未来,抢滩蓝海市场

上周,内蒙古龙圣能源科技公司技术总监高晓敏辗转1400公里来到武进绿建区,参加碳排放交易员能力建设培训班。“考试合格,就能拿到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颁发的碳排放交易员证书,相当于有了从业资格。”关注碳市场两年多,她迫切希望抓住“双碳”目标带来的新机遇。

和高晓敏有一样想法的人为数不少。2021年以来,碳交易员上岗资质培训在武进绿建区常规化开办,迄今累计培训5000人。

聚焦碳管理、碳金融、碳中和等多领域创新探索,武进绿建区早在2019年就与上海环交所共建全国碳市场能力建设(上海)中心常州基地,引入碳投资商,发行江苏首支碳基金;2022年,又与常州市政府、上海环交所共同打造长三角碳管理体系研究院,持续推动碳管理体系发展。

“我们积极开发‘双碳’课程,协助制定碳关税国际认证标准,发布碳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还开发了碳管理体系数字化协同系统和国际绿色贸易服务平台,为企业建设碳管理体系、完成进口国碳足迹认证提供支持。”研究院负责人唐文斌告诉记者,计划5年内贯标企业1000家、服务出口企业1000家,进一步提升常州在全国碳市场、低碳试点城市中的辐射力、影响力。目前,研究院正在接洽多家控排企业、龙头企业。

深耕绿建,厚植产业家底

抢滩新蓝海,底气在于深厚的绿色“内核”。

2011年以来,武进绿建区率先探索绿色建筑碳达峰的有效路径,主导并见证了武进绿色建筑产业从小到大、从强到更强的拔节成长。

贝赛尔科技(常州)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环保建材机械设备研发、制造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2016年入驻园区后发展连连迈上新台阶。“作为产能补充,二期生产车间已经封顶,落成后每年能增加10条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生产线,为企业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公司副总经理周永灿说。

重点关注“绿色建筑+新能源、物联网、新材料、现代金融”等领域,武进绿建区培育了绿和环境、贝赛尔科技等一批节能环保产业龙头企业,吸引长三角碳管理体系研究院、江苏绿建韧性城市研究院等低碳领域“三新”企业落户。

站在“双碳”风口持续领跑,中欧(常州)绿色创新园围绕绿色低碳节能领域加强中欧合作,引进西班牙美卓伦仪表、中欧暖通人才创新港、威卢克斯等一批优质项目。“前哨站”绿岸科创专注碳中和垂直领域,通过技术转移、企业孵化、政策扶持、基金引导、产业加速等,赋能“小而美”的企业快速成长。去年,武进区绿色建筑产业总产值跨上千亿元台阶。

减排降碳,发挥独特优势

从设计到建造、再到建筑垃圾处理,涵盖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绿色产业链,为武进绿建区加快建设(近)零碳园区创造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前不久竣工的长三角低碳循环创研谷,生产车间、科技研发楼等7万平方米空间中,通过建筑窗墙比、自遮阳等系列被动式节能设计,以及海绵城市建设和绿色植被覆盖等举措,提升了环境品质,打下了节能低碳基础。同时综合利用屋顶光伏、地源热泵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减少能耗需求。相比同类建筑,其本体节能率、综合节能率、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分别达34.9%、66.1%、47.8%,每年每平方米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5千克。

武进区绿色建筑和建筑产业现代化推广办公室主任黄吉告诉记者,目前园区已建成的民用建筑,全部按绿建二星以上标准设计,三星级绿色建筑占比超30%。园区还建成江苏省绿色建筑博览园等一批在全国有示范意义的绿色建筑项目,形成了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绿色工厂、绿色办公、绿色基础设施全方位推广的格局。

深入推进绿色化与数字化协同发展,武进绿建区联合江苏绿瓴数字城市与智能建造研究院开发“双碳”数字孪生园区管理平台,综合构建区域层级的碳排放、碳抵消、碳分析、碳账户等功能模块,为碳排核算精准化提供重要参考。

“从用好绿色能源,到叠加智慧化、数字化的能源管理,再到布局能源交易,绿建区持续引领模式创新。”武进绿建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探索降低能耗、精准减排、推动低碳高效发展的新路径,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13 11: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全区已成功创建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1个;国家级绿色工厂14家,占全市31.1%;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7家,占全市29.2%;共有6个企业拥有国家级绿色
2023-12-24 09:18:00
武进国家高新区6个新能源重点项目上榜
...点项目58个。进入2023年,开局就是决战,起跑就是冲刺,园区6个新能源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在武高新大地上奏响铿锵有力的奋进之音。重大项目是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在
2023-02-22 22:37:00
武进:深耕新能源领域  擦亮“首位区”标识
...万帮集团打造的智能微电网,前不久也在这里落户。结合园区各厂房用电特点,智能微电网共配套32台储能系统,平均每天可“吞吐”电量1.37万度,相当于一个巨型充电宝。万帮数字能源常
2023-11-13 09:33:00
武进:绿水青山依旧在 金山银山接踵来
...00座‘光储充放’绿色综合能源场站,在5个以上的厂区、园区完成综合能源部署。”公司科技发展中心总经理陈明君介绍。 近年来,武高新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智电汽车、工业机器人等战略
2023-08-20 14:22:00
...动中,《碳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英文版、《碳中和园区碳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预发布,碳管理体系综合服务平台、碳管理体系数字化协同系统、国际绿色贸易服务平台发布。碳管理体系
2023-10-20 09:34:00
武进国家高新区以党建链领跑产业链
...发展“聚能环”。数据显示,在产业链党建联盟引领下,园区产业发展态势良好,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产业,上半年完成规上产值464
2023-10-30 06:26:00
逐新提质丨常州武进:向“新”出发 打造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发展高地
...选择新能源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及重点用能单位、重点工业园区等,加快“光储充售”智能微网基础设施覆盖,探索建设光伏一体化建筑、光储直柔建筑、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虚拟电厂和氢能综合应
2024-05-16 19:51:00
...进国家高新区和常州供电为降低企业电力接入成本、提升园区营商环境水平的探索实践得以有效落地。2022年8月20日,常州供电顺利促成武高新管委会印发《武进国家高新区政企共担客户红
2024-04-11 00:34:00
...司基建中心经理朱建芳向记者介绍,得益于“常州市开发园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行政许可承诺书”的快速批复,项目开工时间大大提前。去年以来,武进区大力推进水土保持区域评估,全区水土
2023-02-23 09:44:00
更多关于财经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