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慈安之死:清史疑案与慈禧的嫌疑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1-30 06:10:00 来源:戏说三国

慈安之死是清史疑案之一,所谓疑案,就是事出有因,但是查无实据的事情。必须承认,史学界至今拿不出一条直接的有说服力的证据来证明慈禧确实谋杀了慈安,仅停留在推断的水平上。

慈安之死:清史疑案与慈禧的嫌疑

根据翁同龢日记记载,他不是被召进宫吗?等他到宫里的时候,很多大臣都来了,大家做的第一件事儿是到奏事处看药方和脉案,慈安不是死了吗?他们一起去看药方和脉案,5份药方脉案都在,分别是上午,中午、下午、傍晚开的,这是四份,还有一份,实际上是死亡证明,一共三个医生参与了诊治。这是一条对慈禧十分有利的证据。因为在慈安临终的这一天,医生一直为他提供治疗。为什么说对慈禧有利呢?你想如果是慈禧谋杀慈安的话,他肯定是这样两种心态,一她盼望慈安赶紧死,二害怕自己的罪行已经暴露。

慈安之死:清史疑案与慈禧的嫌疑

在这种情况下,慈禧能让医生前来诊治么,另外这个时候的慈禧还处在病中,悲观的说前途未卜,能否痊愈尚属未知数啊,眼前都自顾不暇,反而为了长远的利益去谋杀慈安合乎情理吗?必须承认,在当时的技术水平下,毒死一个人并不容易,但是现在可能也不大容易,就拿常见的毒药砒霜来说,一个人从中毒到死亡,短则几个小时,长则几天甚至十几天,关键看剂量的大小,剂量小了不管用啊,剂量小的效果不明显。而靠大剂量短期吃人死亡办法只有一个,像潘金莲毒死武大郎那样硬灌。

慈安从发病到死亡不过一天时间,如果属于毒杀的话,只能是大剂量投毒。慈安身为皇太后,身边随时有几十个太监,宫女儿,谁能强迫她一口气喝下大剂量的毒药呢?你当那是可口可乐啊,在各种史料中最具权威性的是翁同龢日记,不仅是作者亲历亲闻,而且秘不是人,人家是日记,不存在曲笔掩饰的必要。

徐策先生在他的《慈禧大传》里边研究了慈安之死,综合各种症状,他推断为是脑血管疾病恶化,脑出血死亡。当时中国人患这种疾病的比较少,中医对此缺乏充分的认识和有效的治疗手段。其实如果果真是这样的话,西医也没有太好的对应,总之结论属于正常死亡。虽然没有证据表明慈禧是谋杀者,但她是慈安之死的最大受益人,无疑慈安是死让她感觉到轻松,说起来奇怪,困扰她一年多的更年期综合症日渐好转,三个月之后正式向全国宣布慈躬大安。

慈安之死:清史疑案与慈禧的嫌疑

慈禧精神抖擞一个新的计谋,在她的心中酝酿,一场政治风波即将掀起,这是怎么回事儿?奕訢是咸丰的弟弟,两公皇太后的小叔子。本来他跟哥哥的关系并不融洽,所以在咸丰朝基本是靠边站的。咸丰十一年的时候,皇帝英年早逝,临终安排了八位顾命大臣辅佐年幼的儿子,其中居然没有奕訢。您看八个人都没排上他。所以奕訢心中不满,没想到刚刚守寡的两宫太后也不满这个体制,于是叔嫂联手发动宫变,顾命大臣杀头的杀头,流放的流放最后叔嫂之间瓜分了权力,确立了太后垂帘亲王辅政的新体制。

慈安之死:清史疑案与慈禧的嫌疑

两宫太后以垂帘听政的方式代行皇权。他的最高统治者饮水思源,自然要报答奕訢的拥戴之功。宫变刚刚成功,就授予他议政王的头衔,让他领导军机处组织政府。任何一个统治者都不愿被分享权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奕訢和慈禧之间围绕着权力问题矛盾越来越深。慈禧琢磨着怎么才能够制裁奕訢收回大权。

同治四年,也就是1865年的时候,双方发生了一场交锋。慈禧自我感觉时机成熟了,借口有人弹劾奕訢,凭着几点捕风捉影的罪状,就把奕訢给一撸到底了。没想到满朝大臣上书请愿,甚至连封疆大吏都开口了,替奕訢说话,希望两宫太后,能够再给奕訢一次机会,让他继续执政,慈禧一看时机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样,她认为是成熟了,实际上没有成熟。所以见风使舵又恢复了奕訢的一些职务,但是取消了他的议政王头衔。

慈安之死:清史疑案与慈禧的嫌疑

经过这场风波奕訢对慈禧开始有所威胁。但是他依然领导军机处,手中权力还是不小。经过了这次羞辱,奕訢难免心中不平。转眼到了同治八年,奕訢终于找到了一吐胸中闷气的机会。原来这个时候,同治皇帝的大婚提上了议事日程,慈禧打算在苏州,还有一说是在广州要置办一批衣服办喜事儿,家里大人小孩都办几身衣服。这个事本来由内务府承办的,但是慈禧的心腹太监安得海跟慈禧说,如果不派一个熟悉内情的人去采办,花色、样式、尺码未必合适,慈禧想想也是这个理儿,说那谁去,安得海说我愿意去,慈禧就同意了。其实安德海是在北京城里边住腻了,想到南方转转,一则开开眼界,二则摆摆威风,三则借机搜刮。总之,自认为是个美差。

慈安之死:清史疑案与慈禧的嫌疑

清朝祖制对太监约束极严,太监出京就是死罪,安得海知法犯法,这是胆大包天。慈禧再有担待也不敢给他一个正式合法的出京手续。慈禧对此事的态度就是默认,你去吧,也不用办手续。安德海估计,凭着慈禧太后的后台,没有人敢把怎么样,带了几十个随从分成两条大船高悬旗帜,鼓乐齐鸣的从通州就启程南下了。

安得海是慈禧重用的总管太监,他小人得志,在紫禁城里狐假虎威,肆无忌惮,在慈禧跟奕訢的矛盾当中,他屡进谗言,起了很坏的作用,这回撞到枪口上了,奕訢怎么能手软,奕訢暗中授意山东巡抚丁宝桢捉拿安得海。果然,安得海进入山东境内啊,他乘船进入大运河山东境内之后被扣押。丁宝桢上奏朝廷,请示如何处置,这等于给朝廷出了个大难题了,把安得海给扣了,你看怎么办吧,看慈禧怎么表态呢?

慈安之死:清史疑案与慈禧的嫌疑

结果丁宝桢的奏折递到军机处的时候,据说慈禧正在看戏,还有一说是正在病中。恭亲王奕訢就拿着奏折去找慈安太后和同治皇帝看怎么办。小安子惹事了,同治皇帝个性放任,不专心学习,三天两头让生母慈禧太后痛斥。在同治皇帝看来,安得海是没少向他妈打他的小报告,自然恨之入骨。现在得知安得海惹火烧身,口口声声说宰了这个老兔崽子,慈安太后还有疑虑,毕竟是慈禧的人啊,打狗还得看主人啊,奕訢又做了慈安的工作,说这是祖制,如果不按祖制办那不乱套了吗?慈安想想也是这个理儿,于是就批准了,下发谕旨命令山东巡抚丁宝桢将安得海:指证确实,毋庸审讯,即行就地正法。

谕旨一天一夜就传到了济南,丁宝桢接旨后连夜行刑,为什么连夜行刑呢?谕旨命令他即行就地正法,贯彻最高指示不过夜,所以连夜就把安得海拖到刑场上,安得海稀里糊涂的就丢了一条小命儿。

慈安之死:清史疑案与慈禧的嫌疑

安德海出京被杀,虽说咎由自取,但谁都明白啊,如果没有慈禧太后的默认,除了他分身有术,否则只能老老实实在宫中当差,他跑不了。那么杀安得海就等于给慈禧好看,慈禧后来气得不得了,先是把他儿子同治皇帝叫去骂了个狗血喷头,然后又去找慈安,慈安把责任都推到恭亲王奕訢身上,但慈禧不敢找他,知道这个事儿,输在里儿上,只能独自生闷气。这样一来,自然恨透了奕訢,只是一直拿他没有办法,从上边的这个情况来看,大家能够理解在同光年间的证据中,慈禧、慈安、奕訢,三人构成了,清朝最高权力体系当中得三足鼎立得局面。

慈禧揽权最多,锋芒毕露又咄咄逼人,慈安为人和善,能力一般,但占据宗法上的正统地位,身份最高举足轻重。奕訢虽然是臣子,但是他出身华贵,他是道光皇帝的儿子,咸丰皇帝的弟弟,同治皇帝的叔叔,要不说他出身华贵还才略非凡,掌握的权力资源也不少,三者之间不乏矛盾,不得不相容相处。

慈安之死:清史疑案与慈禧的嫌疑

然而,慈安太后的死打破了这种权力平衡,原来的三足鼎立变成了一对一的单挑,面对手握皇权的慈禧,奕訢的处境顿时恶化了。他知道他被慈禧清洗的那一天,已经为时不远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31 00: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慈安太后暴卒,是自然死亡还是慈禧所为
...是指向说,慈安确实是被弄死的,并非流言那么简单。《清史稿》或号称“正史”,记载此事,只一行字“光绪七年壬申崩,年四十五”,措辞谨慎,没有丝毫渲染。稍后意在给《清史稿》作编年的
2024-05-21 21:29:00
光绪暴毙一百年后,专家最终判定是死于谋杀
...彻底弄清楚光绪皇帝的死因,当时四个部门(中央电视台清史纪录片摄制组、清西陵文物管理处、中国原子能科学院反应堆工程研究设计所和北京市公安局法医检验鉴定中心)联合对提取的一根光绪
2024-06-20 21:18:00
到底是谁毒死了光绪皇帝?
...了短暂的38年的一生。光绪的一生是悲惨的,4岁登基,在慈禧的严厉管教下,没有什么快乐的童年,好不容易亲政了,也没有什么实权。在清朝衰弱时,企图变法图强,成就一番帝业,但最终在
2023-10-20 16:36:00
揭秘光绪死亡档案
光绪之死是清宫八大疑案之一。前不久,国家清史编修委员会等单位公布了对光绪头发衣物的化验结果,认为光绪是砒霜中毒而死。在国家有关部门为破解光绪死亡之谜所进行的长达五年的化验论证过程
2024-08-02 16:05:00
汉献帝、崇祯帝、光绪帝哪个最容易翻盘呢
...权悲惨的一面。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文章,专注于明清史及其中国大历史,喜欢以不一样的角度来说说那些一成不变的历史,觉得可以的朋友记得点赞关注哈。
2024-06-22 16:21:00
同治皇帝去世后,慈安为什么要立载湉为皇帝?
...果慈安人畜无害,慈禧用得着这样做吗?(参考资料:《清史稿》等)
2023-08-13 16:43:00
慈安与慈禧的权力斗争与影响
在清史上,有一个非常独特的现象,那就是慈安、慈禧两宫太后垂帘听政20多年,这在整个古代历史上都是极为罕见的。在很多影视剧里,为彰显慈禧太后是一个很厉害的角色,而将慈安太后刻画成一
2024-01-14 05:55:00
光绪皇帝死因的两种说法,到底是谋杀还是正常死亡?
...是在1982年发表的成果。然而近年这一说法再次被推翻,清史纪录片摄制组等四家单位的专家,历时数年,运用高科技手段,对光绪的遗骨和头发做了检测,发现其中附着有高含量的砒霜,由此
2024-01-30 18:07:00
大清史上唯一以皇后规格下葬的贵妃,也是唯一拥有四字封号的贵妃
说到大清史上之最,同治帝的慧妃富察氏占了两条。第一条,她是大清史上唯一有四字封号的皇贵妃,第二条,她是大清史上唯一以皇后规格下葬的皇贵妃。为何她会受到如此优待?按照清朝祖制,后妃
2022-12-25 21:0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央媒看太原9月19日,新华社《中国网事》栏目报道了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的二战侵华日军“太原工程队”旧址,这里曾是日军的战俘集中营
2025-09-20 07:24:00
9月18日,“致敬英雄·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主题活动在清徐县烈士陵园举行。清徐县党员干部、公安民警、少先队员、抗战英烈子女代表等各界人士百余人
2025-09-20 07:24:00
中国最能吵架的邻居城市,抢人,抢钱,抢高铁
作者:野庐河南南阳、湖北襄阳,中原腹地一对命运交错的双生花。俩城市同在南襄盆地,相距不过两百公里,高铁半小时便可互通。地缘联系造就了经济
2025-09-20 04:19: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朱彦最早的“南京面孔”长什么样?南京先祖的衣食住行有何特点?最早的南京城里有什么?……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江之永矣——江南地域早期文明特展”正在举行
2025-09-19 14:49:00
160件文物静静陈列在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从新石器时代一直跨越到明清,跨越数千年时光在此相聚。一场名为“江流万古——长江流域古代文明瑰宝展”的盛事
2025-09-19 15:57:00
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9月17日至18日,由中国出版协会古籍出版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古工委”)主办,贵州出版集团、贵州人民出版社承办的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2025-09-19 17:21:00
杜兴成新作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 周进朗诵
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作者:杜兴成朗诵:周进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中轴线上,儿孙相伴家人行。大栅栏,一条古色古香的街巷
2025-09-19 20:59:00
名不虚传、个个千年!河南这些小镇入列→
大河网讯 (记者 刘瑞朝)武则天沐浴过的温泉镇,齐桓公光临过的召陵镇,以造纸业出名的纸店镇,唐代高僧玄奘故里缑氏镇……每一个地名
2025-09-19 21:15: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古代人的“航空”梦就在吉林的这面铜镜里
人类对蓝天的向往,从古到今。但谁能想到,千年前的“航空梦”竟被镌刻在一面藏在吉林的铜镜上,那就是延边博物院的金双仙飞天纹铜镜
2025-09-19 21:59:00
史料里的家国情怀 | 陈蕴瑜:战地遗书饱含深沉之爱
在安顺市平坝区天龙镇,一座石木结构的屯堡民居静静伫立,这里是抗日英雄陈蕴瑜将军的故居。踏入院中,与正房相对的照壁前,是将军的遗像
2025-09-19 23:04:00
铭记“九一八”| 黔山忠魂
9月18日,当肃穆的防空警报在贵阳南明河畔响起,警示世人勿忘国耻。我们也铭记,地母洞那象征的文化守护之光。这座深藏于鹿冲关森林公园的溶洞
2025-09-19 05:17:00
1937年,抗战烽火燃遍祖国大地,杭州文澜阁《四库全书》在战火中命悬一线。面对三部藏书被毁和藏书地沦陷的绝境,贵州以血性与智慧扛起守护中华文脉的重任
2025-09-19 05:49:00
9月18日,黑龙江省档案馆首次公布“侵华日军强征及奴役中国劳工”专题档案62件,深刻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期间“劳动统制”政策的罪恶本质
2025-09-19 07:52:00
纪录片|铁证:阁楼收藏家的抗战记忆
记录“九一八事变”的日军手牒,让人胆寒的日军防毒面具,印着“北支事变”字样的画报,南京被攻陷后的城市照片……在收藏爱好者周沧海的阁楼里
2025-09-18 14: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