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李自成为什么要处死谋士李岩?事情背后原因,远比你想的要复杂多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12-15 17:17:00 来源:戏说三国

李岩真是一位颇有争议的历史人物。他可不只是个谋士,还是李自成的“智囊”,在许多关键时刻为李自成出谋划策,贡献可谓不小。李自成在碰上李岩之前,实在是遭遇了不少困境,正是李岩的加入,才让局势逐渐扭转过来。这充分说明,李岩在李自成的征途中,总体上还是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毫无疑问,他的出现让李自成的前景变得更加光明。

李自成为什么要处死谋士李岩?事情背后原因,远比你想的要复杂多

那么,李自成为何最终要对李岩下杀手呢?这问题乍一看挺简单,但细想起来,背后的故事可真复杂得很。

李岩和李自成在相遇之前的经历,简直就像是一部引人入胜的电视剧。他们各自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人生轨迹,背景也大相径庭。

李岩本名其实叫李信,后来遇上李自成后,李自成为了表示对他的高度重视,特意把他的名字改成了李岩。从那时起,李岩这个名字才算是正式用上了。

“自成听到他的名字,觉得很了不起,于是对他十分器重,便把他的名字改成了岩。”——《绥寇纪略》

李岩是河南的咋滴人,按照《明季北略》的记载,李岩“家里有钱而且显赫”。同时,在《绥寇纪略》里也提到过他“曾经出粟千石去救济灾民”,这可真是不得了,说明李岩是个富裕地主出身。

所以说,李岩从小就有着好的教育机会,真的是个名副其实的书生。尽管在许多史料中,对他是否考取过功名这个事儿有不少争议,一些人说他是“诸生”,也有说他是“举人”的,不过管它哪个说法是对的,都能看出他出身于地主家庭,确实是个读书人。

李岩这个人性格挺独特的,虽然是地主家的孩子,但他对穷苦百姓心里有种怜悯。可是呢,他又不愿意支持那些揭竿而起、拿起武器反抗封建制度的农民军,真是让人琢磨不透。

所以在崇祯十三年,河南干旱,百姓都快饿死了,李岩果断地把自家的一千担粟米拿出来救济灾民。他心里想着,希望能通过自己的这番好事,动员更多富裕人家也把自家的粮食拿出来帮忙。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帮助那些受灾的老百姓渡过难关,还能让统治者更好地安抚百姓,达到稳住局势的效果。

为了这个,李岩真是费劲心思,不光自己掏钱出粮,还写了首《劝赈歌》,教灾民们传唱。通过这首歌,李岩把自己对封建朝廷和各地那些大富豪横征暴敛的不满都表达出来了。

那时候的情况是,朝廷明明要把税赋分配给各地方,田地多的那些豪强本该多承担一些税,但他们却各自使出浑身解数利用特权,把该交的税都免了。这样一来,朝廷每年该收的税没变,可压力全都转到了那些穷苦百姓身上。

时间一长,情况就变得愈发棘手,穷苦百姓实在是扛不住了,才有像李自成这样的农民军站起来反抗。从这个角度看,李岩对当时的形势还是有点眼光的,只是他的方法有些理想化。他自个儿掏腰包去救灾,可是并没能引起什么地主或富户的支持。

李自成为什么要处死谋士李岩?事情背后原因,远比你想的要复杂多

原因很简单,指望那些横征暴敛的人来帮忙救济被他们压迫的百姓,这本身就是个白日做梦。而且,李岩提出的“奉劝富家共同救济”的想法也不是啥新鲜事,早在崇祯朝堂上就有人提过类似的意见,但当时就被大学士钱士升等人狠狠地反对了。

至于那些地方的豪强地主,根本不会支持这在他们看来几乎是“荒唐”的提议,动到他们的资产,就跟掐了他们的命一样。结果,李岩的提议和做法不光没能获得这些豪强地主的支持,反倒被他们视为敌人,甚至把他抹黑,说他这是收买人心,瞎搞阴谋、图谋不轨的行为。

“图谋不轨,私自散财来买人心,想要图谋大事。”——《明季北略》

李岩在朝廷的反对和地方豪强的陷害下,不但没能帮百姓解困,反倒自己落入囹圄,被诬入狱。关于他当时的心境,虽然笔者没找到相关史料,但可以想象,他心里一定是无比失落,深刻意识到自己所走的这条路是行不通的。

这时,李自成揭竿而起,选择了另一条“拯救百姓”的路。虽然他的路和李岩截然不同,但李自成走的同样是异常艰辛,困难重重。

崇祯十年,兵部尚书杨嗣昌制定了一套“围剿”战略。在洪承畴、孙传庭等人的猛烈进攻下,李自成的军队遭遇了惨重损失,败退时只带着刘宗敏等十来个人逃到了商洛山,差点就要面临彻底覆灭的局面。

李自成为什么要处死谋士李岩?事情背后原因,远比你想的要复杂多

好在张献忠那边挺住了压力,自从在谷城重新崛起后,成功削弱了明军的实力,并牵制了几个省的兵力,给李自成创造了不少喘息的机会。再说那时候局势动荡不安,边境问题频发,明军根本无暇顾及,没能在这个关键时刻对张献忠等人发起继续追击,给李自成带来了东山再起的可能性。

李自成脱身后,辗转来到河南。选河南的原因有俩方面:其一,明军在那儿的防守比较薄弱;其二,河南那边饥民不少,革命的氛围也很浓,很多队伍纷纷起来反抗压迫,组建了农民军。

李自成一到河南,凭借之前的名声,吸引了不少穷苦的农民前来投靠,农民军的实力也随之不断壮大。这时候,李岩和李自成相遇了。李岩原本心灰意冷,但看见李自成那股奋发向上的革命气势,心里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决定加入李自成的队伍。

李岩的死因让人唏嘘不已。他在李自成的革命事业中,本是希望能找到新的出路,可事情的发展却让他陷入了困境。最终,他为了理想和信念,不幸在战斗中丧生,留下了无尽的遗憾和思考。李岩的牺牲,不仅是个人命运的悲剧,也反映了那个动荡时代无数追求自由与公正的灵魂的挣扎。

李岩,这位书卷气十足的读书人,脑子里知识可比李自成丰富多了。两人见面之后,李自成对李岩非常重视,这可真是看得起他啊。李岩也没让李自成失望,给他提了不少好主意,比如“均田免粮”和“不当差”的建议,结果这些都被李自成采纳了,真是相得益彰,帮了大忙!

在明末那会儿,土地被那些豪强们抢得七零八落,早就集中了不少。而且,那个时候的税负也是相当沉重,再加上年年灾荒,老百姓真是活不下去了。这种情况直接导致了农民军到处闹事,反抗声音非常强烈。

农民军一冒头,和明军对上了,结果明朝廷为了弄到军费和税收,竟把那些因农民起义损失的税金全都加在那些没反抗的农民头上。这一搞,大部分农民就算丰收了,日子也依旧过得紧巴巴的。

李自成为什么要处死谋士李岩?事情背后原因,远比你想的要复杂多

所以,李岩提出来的“均田免粮”和“不当差”的建议,在当时的情况下,是非常合适的。李自成听了李岩的点拨,把握住了发展的要点,势力迅速扩张,远远超过了其他农民军。而且,大家口口相传,势头越来越大,很多人都慕名而去,纷纷投靠到李自成的麾下。

同时,李岩还给李自成提了个醒,让他多吸引人才,壮大自己的队伍。这建议李自成也采纳了,不过在执行这个提议时,李岩又犯了“老毛病”。

李岩对明朝的一些老官员还是存有一丝幻想,他期盼在这场革命中,能把那些有才德的官员和那些贪腐的官员区分开来,分别对待。

李岩的这种初心真的是不错,可是,谁能真正分清这两类人呢?于是,一些明朝的人就加入了革命队伍,他们有经验、有文化,甚至有的在农民军里当上了小官。虽然在短期内没出现太大问题,但其实这给李自成败退京城后发生的一系列事情埋下了隐患。

李自成的大军进了京城后,李岩又给李自成提了几个建议,主要有四条:

第一条,李岩建议李自成当个皇帝;

第二条,李岩提议李自成对待明朝的老官员时得分分情况,像那些“在乡里颇有德行”的人要好好保护,而那些坏官就得狠狠惩治,不能像李过那样一视同仁。

第三条,李岩建议李自成把军队撤到指定的驻扎地点。这样一来,既能避免在民宿里打扰老百姓,丢了民心;二来也方便随时出征,毕竟明军还是有兵力在,像吴三桂在边关的情况就是个例子。

第四条,李岩提议李自成给明太子一个大国封号,还得派人去劝说吴三桂,“没必要动用兵力”。

李自成为什么要处死谋士李岩?事情背后原因,远比你想的要复杂多

李自成本来就想当皇帝,李岩的第一个建议他肯定会乐意接受。李自成不仅想当个皇帝,还想当个好的皇帝,前年他就跟刘宗敏和李过说过:“为何不帮我做个好皇帝?”所以,李岩的第二个建议他也会支持,因为这对他来说有利于树立贤明的形象。

说到第三个建议,从后人的角度来看,那绝对是个明智之举。如果真按这办法来,刘宗敏可能就不会犯那么大的错误。李自成当时也想着要出兵打吴三桂,把军队从城里调出来,对他出战简直是个好事,想来李自成对这个提议也不会拒绝。

可最后李自成咋就完全否定了李岩提出的四点建议,甚至让一向信任的“谋主”到了“恶之不听”的地步呢?原因就在李岩的第四点建议上。

李岩不仅提议李自成“给明太子封个大国”,还建议“世世朝贡,和国好好相处”。这番话从李岩嘴里说出来其实没啥意外,他出身地主家庭,办事时又容易想得美,所以才会提这么个主意。

李自成率军打入北京,目的是推翻明朝,如果对明朝太子如此尊崇,那么此前所有的努力又算什么呢?这岂不是自相矛盾吗?

而且,李自成本来就想先打吴三桂,没法对李岩提的“招抚”、“不必兴师”这种建议感兴趣。再说了,那会儿很多人都沉迷享乐,根本不想再开战,完全没意识到当时的局势其实没那么安定。

在这种情况下,李岩的第四个建议实在惹恼了李自成,直接导致他把其他三个还算好的建议也给全盘否定了。刘宗敏在城里胡作非为,对士兵特别放纵,百姓岂不是遭了难,李自成的大顺军也因此失去了民心。

当李自成兵败撤出京城,到了如今的河北正定时,他才意识到情况有点不太对劲,急忙问李岩和牛金星,怎么沿途的百姓不再像以前那样支持他们,甚至连农民军喝口水都成了难事。李岩的回答挺直接,拿进京前后的情况做了个对比,搞得李自成和牛金星都觉得挺尴尬的。

李自成为什么要处死谋士李岩?事情背后原因,远比你想的要复杂多

李自成不知道的是,这样的窘境不过是个开头。大顺军一进京,各地的豪强就开始不满,只是因为没胆量立刻反抗,暂时忍耐罢了。还有一些地主阶级的人,假装成贤明之士,趁着农民军招贤纳士的时候,混进了队伍,伺机而动。

“借用他们的兵权,准备迎接天命的惩罚。”

大顺军一撤离北京,那些各地忍耐已久的地主阶级就开始伺机而动,搞封建复辟。而那些混杂在大顺军中的地主们也纷纷显露出真实面目,从内部下手进行破坏。敌人到了各地疯狂反击的阶段,大顺地方政府损失惨重,河南那边情况也是不容乐观。

在危急关头,李岩勇敢站出来,主动请缨要带兵去河南。他的目的,一是为了阻挡清兵南侵,二是护卫陕西。虽然李岩和李自成在北京的时候曾有过矛盾,他的思想有时候也受出身影响,但他提出的这个主意,确实正好契合当时的形势,可以有效缓解李自成面临的困境。

可惜,李岩的提议被牛金星给歪曲了。他对李自成说了许多坏话,声称李岩这么做是想带着军队回自己老家发展,未来肯定会离开大顺军,成了个潜在的隐患。李自成自从退出北京后,对手下的人越来越多疑,结果就信了牛金星的话。

李自成遂假意答应了李岩的请求,并设下宴席为他送行,实则却在宴席之外埋伏了兵甲,将受邀入席的李岩斩杀。李自成与李岩在北京有过争执,因此心存芥蒂,产生了疑心可以理解,但牛金星为何要出言害李岩呢?

“自成让金星陪着李岩喝酒,结果把他给杀了。”

牛金星可不是个普普通通的人物,他当年可是明朝的举人。因为跟亲家闹了点矛盾,不仅被取消了举人资格,还被人陷害送进了牢里。真是走投无路,才选择了投身农民军。说实话,他加入农民军其实是没办法的选择,本来不想当什么救世主,就想着趁这个机会翻身,未来能混得好一点。

牛金星在大顺军攻下北京后,生活得那叫一个奢华,真是过得风生水起。他还利用自己的权势,拉拢“同乡”,就是想稳固自己的地位。可当大局还未明朗,李岩还在为将来的发展发愁时,这小子倒是开始享乐了,忙着为自己谋取私利。

“坐在大轿门口的家伙,手里握着洒金的扇子,上面贴着内阁的字样……四处招呼客人,遍邀同乡过来。”

光看这儿,就能明白,李岩和牛金星根本不是一类人。牛金星对李岩一直心怀嫉妒,想要置他于死地,就是找不到机会。当李岩提议带兵驻守河南,李自成开始对他起疑时,牛金星终于找到了下手的机会,趁机在李自成耳边说闲话,最终通过李自成的手害了李岩。

李自成为什么要处死谋士李岩?事情背后原因,远比你想的要复杂多

从这儿能看出来,李岩的死有着复杂的历史背景和深层原因。而且,也能透过牛金星和李岩被重用的情况,发现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中,其实隐藏着不少不同的势力。李岩的实力明显高于牛金星,不过他自身的一些局限性也是不容忽视的。

李岩的死虽然让人心疼,但也证明了他在大顺军中的关键地位。李岩一去,李自成很快就彻底失败了,而牛金星也没能实现自己的美梦。两人干掉了李岩,结果也就自毁前程,至少加速了各自的失败。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2-16 05: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李自成杀掉谋士李岩,是自己多疑与兄弟怂恿的结果
...造英雄,可是在很多时候,时势也会吞噬英雄,比如明朝李自成起义军中的李岩,就是这样的一个悲剧人物,因为时势而出山并且成为李自成身边最为重要的谋士,他的存在恰似诸葛亮一样,乃是辅
2023-06-29 05:48:00
...都失败了,失败的那些人当中,距离成功最近的大概就是李自成了。李自成失败的原因很多,其中最关键的一个原因是,他杀了一个可以跟诸葛亮相媲美的人。很多人都知道李自成很厉害,曾经成功
2024-05-26 06:34:00
历史上到底有没有“谋士李岩”这一号人物呢
...史上没有“谋士李岩”这一号人物,或者说李岩其实就是李自成本人。其实,关于明末农民战争的史籍中,李岩的争议最大,问题也最多。而说李岩是李自成的这个论断,就来自于顾诚先生的《李岩
2023-04-11 14:45:00
李严作为李自成的谋士为何会被杀
不是李自成要杀死李岩,而是牛金星容不下李岩。大顺政权有三大谋士,分别是牛金星、宋献策和李岩,三人都是饱读诗书的文人,都因为各自原因加入大顺政权。作为大顺政权内部为数不多的知识分子
2023-06-05 22:51:00
李自成兵败到底有多悲惨!让我们看看他手下文臣武将的结局就知道
公元1645年5月,李自成率领大顺军残部来到了湖北的九宫山附近。此时,他已经是身心俱疲,充满了绝望。李自成到现在也想不明白,他为何会落得如此境地。要知道,在一年前,一切都是那么顺
2024-11-11 11:00:00
李岩与牛金星:李自成身边的重要谋士
随着李自成在河南攻城拔寨,屡挫官军,取得连续胜利,一些在政治上失意的文人开始陆续前来投靠李自成,充当其幕僚、智囊,为其出谋划策,在一定程度上对李自成的草莽行为有所改变,也提升了农
2023-11-13 14:39:00
李自成为什么会成为起义军中的王牌军?
李自成能成气候,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遇到了李岩。不夸张的说,在李自成被清军打得只剩下18起逃出来的时候,最终能够重新崛起,得益于李岩为他重新调整了战略方针,又成功地替他打响了名
2023-08-18 17:45:00
李自成为何听信谗言杀军师李岩
...天的皇帝。喜欢明史的读者朋友们想必知道,他便是闯王李自成。那么闯王李自成又为何不能成为翻版“朱元璋”,都已经推翻了明朝统治,建立自己的政权,为何不能守住?究其原因有很多,比如
2024-03-24 17:24:00
李岩、牛金星与刘宗敏:明末乱世中的忠诚与背叛
...外交困、生死存亡的极度特殊境地。在乱世之中,涌现了李自成、高迎祥、张献忠等众多怀抱不甘命运的人物。他们纷纷兴起,消耗着大明朝最后的力量。然而,最终能够真正崛起的,只有李自成和
2023-12-13 15:1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抗战中的太原:一场诱敌深入的伏击战
东蒲村伏击日寇战斗遗址(资料图片)。 阳光炽白地铺在东蒲村的田野上,微风吹过,卷起细碎的尘烟,与田垄间零星绽放的五颜六色的小花形成鲜明对比
2025-08-20 08:09:00
36幅墙绘讲述婚俗故事,聊城这个小村庄让传统古礼“活”了起来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婚俗文化,恰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其中熠熠生辉。“终身大事”这一称谓,真切传递出国人对待婚姻的庄重与敬畏
2025-08-20 11:39:00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
2025-08-20 12:50:00
百年铜柱 千里边陲:吴大澂晚清勘界固防的爱国史诗
在吉林省近现代史展馆一楼《吴大澂固防》展区内,一件特殊的展品静静诉说着100多年前的边疆风云。这座高大的铜柱复制品,虽不及原物历史悠久
2025-08-20 15:01:00
千年一滴青州醉,此酒曾入东坡杯
大众网记者 杨晓玲 潍坊报道这场时间与匠心的千年对酌,是历史与风土的无声契约。青州大地,仰天山下,狮子峪内,一滴酒藏着半部华夏酿酒史
2025-08-20 16:02:00
在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王尽美诞辰一百周年之际,潍坊籍军旅作家丁一鹤撰写的《尽美中国--王尽美传》一书正式出版发行,并赠送给王尽美革命事迹教学基地作为教材。视频是作者讲述了撰写王
2025-08-20 16:03:00
“红星照耀中国·光耀太行”|“人民军工摇篮”——黄崖洞兵工厂背后的故事
黄崖洞文化旅游区坐落于山西省长治市黎城县,作为“人民军工摇篮”,拥有不可复制的红色资源禀赋:1939年八路军创建最早、规模最大的现代化兵工厂在这里诞生
2025-08-20 17:38:00
红星照耀中国·光耀太行|踏遍武乡,追寻抗战红色足迹
近日,“红星照耀中国·光耀太行”网络主题宣传活动走进山西省武乡县,记者随团踏上这片浸染着英雄鲜血的热土,通过实地调研八路军太行纪念馆
2025-08-20 17:39:00
红星照耀中国·光耀太行|左权将军的最后一封家书
巍巍太行,层峦叠翠,这里是英雄的土地,回荡着不朽的回响。“何日相聚?念、念、念、念!”一封跨越八十余载时空的家书,透着沉重的力量
2025-08-20 18:10:00
《渤海子弟兵抗战史》连环画连载之迫走盐山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赵旭抗战烽火里,渤海大地曾见证无数子弟兵执戈卫国的壮举;八十年后,一部泛黄的连环画为我们重启那段热血记忆
2025-08-20 20:12:00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赵旭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前,无数英勇的中华儿女投身抗战
2025-08-20 20:12:00
《渤海子弟兵抗战史》连环画连载之长白山起义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赵旭抗战烽火里,渤海大地曾见证无数子弟兵执戈卫国的壮举;八十年后,一部泛黄的连环画为我们重启那段热血记忆
2025-08-20 20:12:00
《渤海子弟兵抗战史》连环画连载之胜利第一声——小清河打汽船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赵旭抗战烽火里,渤海大地曾见证无数子弟兵执戈卫国的壮举;八十年后,一部泛黄的连环画为我们重启那段热血记忆
2025-08-20 20:12:00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赵旭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前,无数英勇的中华儿女投身抗战
2025-08-20 20:13:00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赵旭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前,无数英勇的中华儿女投身抗战
2025-08-20 20: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