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中国食品报
“今年,种植面积增加了100多亩,现在总共610亩。”“搞机械化种植收割,一台机器一天要抵20个人工。”“用大棚培育西红柿,品相好、产量高。”……成都年代记忆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叶小红带领笔者参观他的种植基地,并分享了种植心得。基地内,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正不断探索应用,数智化转型助力农业增产增效。
机械化采收土豆效率高
农机一响,种地不慌。一场阵雨过后,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天马镇新民社区的田间地头又热闹起来,土豆收获机在地里头采收,二三十名村民提着塑料桶跟在后面捡拾、装袋,田坎边放着一袋袋装好的土豆,场面颇为壮观。
伴随着轰鸣声、振动声,一个个土豆抖落了一身泥土,从晒床上滚落下来,平躺在松软的泥土上。一会儿的工夫,土豆全部从地下被挖出,一排排整齐地铺满地面。虽然天气有些热了,但地里的人依然干得热火朝天,不时还能听到欢声笑语。而这一切,都是因为土豆收获机带来的高效率。
叶小红介绍,相比传统收获,一台机器能抵20个人的工作量,节省人工的同时,还提高了工作效率,大大降低了土豆的种植成本。“目前,土豆播种也实行了机械化。土豆一体化播种机可实现起垄、播种、盖膜同时完成。”机械化操作实行一系列规范化作业,所以种植基地的行距、株距都是标准尺寸。
叶小红还透露,为了买到合适的机械,他飞到广西北海、湖北武汉进行实地考察,主要考察机械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去年,他还花费45万元购买了一台毛豆收割机,虽然该机械不在国家农机补贴名单内,可为了促进农业的高质高效,他舍得投入。“未来,随着农业生产的转型,机械必将代替人工,我愿意做那个勇于尝试的人。”叶小红说。目前,种植基地已拥有玉米、毛豆、土豆种植收获机,加上旋耕机、打药机共22台,基本实现了种植全流程机械化服务。
大棚种植西红柿尽显“技术范”
“这个岔枝太长了,只能用剪刀剪,否则用手掰会伤了主枝。”在大棚番茄地里,叶小红跟李大爷分享番茄打岔枝的技巧。今年63岁的李大爷,虽然当了一辈子农民,可他说过去种地采取的都是比较粗放的模式,精细化管理还得跟年轻人学。
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不断拓宽眼界,勇于尝试,叶小红身上具有现代农业人的优秀品质。去年11月初,他作为都江堰市农业职业经理人被推荐参加2023年四川省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项目培训,又于12月中旬赴山东寿光蔬菜基地参观学习,学习过程中,叶小红萌生了引种西红柿的想法。说干就干,今年2月底基地收获萝卜后,他就带领家人动手搭建大棚,安装滴灌设备,开始了他的“温室化”生产作业。
“种植西红柿,最怕的就是长期雨水,会导致西红柿开裂,而光照时间成为西红柿成熟的重要因素。”叶小红说,他试种了3个品种,目前都长势良好。一排大棚内,约两尺多高的西红柿植株健壮、叶片青绿,工人们为其牵拉好绳子助力它们蓬勃生长,第一批果实将于7月初上市。
最近正值农忙,本周收土豆,下周收毛豆,收获后大豆玉米套种。虽然忙碌辛苦,但叶小红脸上始终洋溢着喜悦的笑容。“目前,采取‘公司+农户+基地’种植模式,常年用工15人,农忙高峰期二三十人。下一步,希望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真正让产业成为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的引擎。”叶小红说道。
(武奎玉 孙立国)
《中国食品报》(2024年06月14日04版)
(责编:朱美乔)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14 11: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