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明仁宗张皇后:历经六朝,被称女中尧舜,曾有机会避免土木堡之变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12-08 09:59:00 来源:戏说三国

张皇后,这个名字在历史上可能并不常见,但她的经历却足以让人惊叹。

她曾在六朝中辗转,甚至被誉为“女中尧舜”,可见她的智慧和手腕非同一般。

但她的命运却并非一帆风顺,尤其在土木堡之变前后,她的一些选择是否改变了历史的走向?

有人说,她本可以阻止这一切发生,可惜,历史最终还是按着它自己的轨迹走了下去。

明仁宗张皇后:历经六朝,被称女中尧舜,曾有机会避免土木堡之变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她如何从一个传奇女性,走到历史的十字路口。

从世子妃到太子妃,再到皇后,太后,太皇太后。

这么完整的晋升履历,在整个历史上,也不多见,而明仁宗朱高炽的妻子张氏,就做到了。

只不过,她的每一次晋升,都不轻松。这个当时天底下最尊贵的女人,其实也没过上多少年舒坦的日子。

从一个小小指挥使的女儿,到被称为“女中尧舜”的太皇太后,经历了朱元璋、朱允炆、朱棣、朱高炽、朱瞻基、朱祁镇6个皇帝,一路走来,可以说是步步惊心。

她或许曾经有过2个机会,可以让明朝避免走向土木堡之变。但是她都放弃了。

本文我们就来说一说,明仁宗朱高炽的皇后,明宣宗朱瞻基的母亲,诚孝昭皇后张氏。

明仁宗张皇后:历经六朝,被称女中尧舜,曾有机会避免土木堡之变

01、世子妃:战战兢兢,生下“好圣孙”

张氏嫁给朱高炽的时候,皇帝还是朱元璋,而朱高炽是燕王朱棣的世子。

不过,燕王府的日子,可不好过。朱元璋一去世,继位的朱允炆就向他这些藩王叔叔们磨刀霍霍,张氏的丈夫朱高炽,差点被朱允炆扣在南京当人质。

朱棣为了自保和迷惑朱允炆,甚至不得不装疯卖傻。

这段日子,燕王府唯一的好消息,大概就是张氏怀胎十月,终于生下了朱棣的嫡长孙。

就在这个孩子出生前夕,朱棣梦到了朱元璋。在梦里,朱元璋把象征皇权的大圭交给朱棣,并对朱棣说:传世之孙,永世其昌。

朱棣一觉醒来,正在琢磨梦里的情形,下人传话说:世子妃生下了一个大胖小子。

当朱棣见到这个孙子的时候,只觉得他英气满面,看着和自己像极了。他心中微微一动:莫非,昨夜的梦要应验了?

明仁宗张皇后:历经六朝,被称女中尧舜,曾有机会避免土木堡之变

朱棣给这个孩子取名叫做“朱瞻基”。瞻,是朱元璋给燕王一脉这一代定下的辈分字,有瞻望、向上看的意思。而基,有基石、基业的意思。

连起来,就是瞻望帝王基业。朱棣的野心,暴露无遗。

就在朱瞻基出生的这一年,朱棣毅然起兵,杀向南京。而张氏的丈夫朱高炽,则留守北平。

精兵都被朱棣带走了,留在北平守城的,几乎都是些老弱。朱允炆手下大将李景隆,把北平城围得水泄不通,展开了猛烈的攻击。

那些日子,朱高炽外抗敌军,内抚百姓,张氏一边抚养孩子,一边帮助婆婆打理燕王府,夫妻二人同心协力,终于等到了北平解围,等到了朱棣进入南京,登基为帝。

明仁宗张皇后:历经六朝,被称女中尧舜,曾有机会避免土木堡之变

02、太子妃:如履薄冰,帮助丈夫巩固地位

朱棣是登基了,但是不想立嫡长子朱高炽为皇太子。他更喜欢骁勇善战、在靖难中立下赫赫战功的二儿子朱高煦。

就在朱棣犹豫的时候,大才子解缙对朱棣说了三个字:好圣孙。这让朱棣的天平,终于倾斜到朱高炽这一边。

好圣孙,指的就是朱高炽和张氏的儿子,朱瞻基。他带着吉兆出生,已经有四五岁了,聪明伶俐,越来越像朱棣,朱棣非常喜欢这个孩子。

为了让自己最喜欢的孙子将来可以登上皇位,朱棣终于立朱高炽为太子,而张氏,也晋升为太子妃。

明仁宗张皇后:历经六朝,被称女中尧舜,曾有机会避免土木堡之变

张氏的太子妃生涯,还是不好过。

朱棣不喜欢朱高炽,又忌惮太子势大,变着花样折腾和打压东宫。平时没事就挑东宫的错,以自己打仗回来朱高炽迎接迟了为理由,抓了东宫一大批属官,好些维护朱高炽的官员,都被关进监狱。

就连朱高炽肥胖的身材,朱棣都看不顺眼,下令御膳房,控制太子的食量,不许给他吃肉。

而朱棣喜欢的朱高煦,则见缝插针,陷害太子,动摇朱棣的决心。一时之间,朱高炽的太子之位,岌岌可危。

这段时间,帮助朱高炽在朱棣面前刷好感的,除了张氏的儿子朱瞻基,就是张氏本人了。

明仁宗张皇后:历经六朝,被称女中尧舜,曾有机会避免土木堡之变

对于朱棣而言,太子妃张氏,实在是个好儿媳。

不仅给自己生了个好孙子,把这个孙子教养得很好,而且本人也是知书达理,性格温和而又不失坚韧,侍奉朱棣和皇后也是尽心尽力。

儿子不好,但是儿媳妇和孙子好,也让朱棣的不满,稍稍降低了一些。明实录和明史都一致认为,朱高炽能保住太子之位,张氏功不可没。

而朱棣对张氏的另眼相待,传到民间,就变了味。明朝的一些野史甚至说,朱棣之所以对张氏和朱瞻基这么特殊,是因为他和张氏之间有私情,朱瞻基实际上是朱棣和张氏的私生子。

这种荒唐的传言,自然没有相信的必要。朱棣自从在张氏嫁进燕王府之前,和妃子生下了四儿子朱高爔之后,生育能力就出了问题,再也没有孩子出生了,又怎么能和张氏生下朱瞻基呢?

但这个传言,也从侧面说明了张氏在东宫中流砥柱的作用。

明仁宗张皇后:历经六朝,被称女中尧舜,曾有机会避免土木堡之变

03、皇后:千钧一发,帮助儿子顺利继位

1424年,朱棣去世,当了20年太子、时时刻刻如履薄冰的朱高炽,终于当上了皇帝,张氏也晋升为皇后,她的儿子朱瞻基,则理所当然地当上了太子。

不过,张氏看了看朱高炽的后宫,不由得幽幽地叹了口气。

将近30年的夫妻,早已把那点情分消磨得差不多了。此时的朱高炽,最宠爱的,是比她年轻、比她貌美的郭贵妃。朱高炽最小的3个儿子,都是郭贵妃生的。

朱高炽对郭贵妃的过度宠爱,让张氏困扰。而朱高炽在朱棣去世之后,再也没有人能管束,纵欲过度,也让张氏忧心。

更让张氏想不到的是,仅仅过了10个月,更大挑战来了:48岁的朱高炽,突然病逝,而太子朱瞻基远在南京,野心勃勃的汉王朱高煦,则准备抓住机会截杀朱瞻基,抢夺皇位。

明仁宗张皇后:历经六朝,被称女中尧舜,曾有机会避免土木堡之变

在这千钧一发、危机四伏之际,张氏站了出来。

她先是派心腹太监海寿飞奔南京,召太子朱瞻基回京继位,又让有胆有识的况钟去路上迎接太子,再派出高级宦官刘顺率领精锐骑兵在路上接应,最大限度地保证太子能安全回京。

接着,张氏命令自己的三儿子襄王秘密监国,并让朱高炽父子最信任的老臣夏原吉辅佐襄王。

这个监国的人选,体现出了张氏的政治智慧:襄王是自己的亲生儿子,值得信赖;但与此同时,襄王只是嫡三子,顶上还有一个嫡次子越王。就算朱瞻基出了意外,继位的也会是越王而不是襄王。

这保证了襄王尽心尽力帮助母后和兄长,又不会滋生出不该有的野心。

最后,张氏下令,全城戒严,既防意外状况,也防朱高煦趁虚而入。

在朱高炽去世、朱瞻基未归的这近一个月,便是张氏在北京主持大局,最终让朱瞻基平安归来,顺利继位。

在这期间,张氏在拟定朱高炽的殉葬名单时,不顾郭贵妃是勋臣之后,又为朱高炽生了3个儿子,强行让自己这个最大的情敌殉葬了。

明仁宗张皇后:历经六朝,被称女中尧舜,曾有机会避免土木堡之变

04、太后:本以为晚年享福,却痛失爱子

朱瞻基顺利继位之后,张氏晋升为太后,总算过了几年舒心的日子。

朱瞻基是个好皇帝,也是个好儿子。朝中的事务,朱瞻基经常让母亲张氏帮忙裁决,聆听张氏关于朝中大臣以及如何用人的意见。

在生活上,朱瞻基也尽心侍奉母亲,四方供奉的好东西,都优先奉给张氏,还时不时带张氏出游。

于是,北京城的百姓可以看到,皇太后张氏坐在车里出行,而皇帝朱瞻基则在一旁扶着车行走,母慈子孝的画面,其乐融融。

按照明朝的惯例,藩王不能留在北京,都要外出就藩。张氏一共有3个儿子,除了朱瞻基当上皇帝之外,转眼,另外两个儿子也该到了离开自己的时候了。

不过,朱瞻基只让同母的三弟襄王按照规定出去就藩,却违反祖宗规定,把同母的二弟越王留在了北京,让张氏不必承受太多母子分离的痛楚。

儿子做到这种程度,张氏非常欣慰。

明仁宗张皇后:历经六朝,被称女中尧舜,曾有机会避免土木堡之变

这段时间,也不是没有让张氏头疼的地方。

比如说,朱瞻基宠爱青梅竹马的贵妃孙氏,最后一意孤行地废了原配皇后胡善祥。对此,张氏是持反对意见的。

比如说,朱瞻基天性活泼爱玩,斗蛐蛐、烧瓷器、画画,玩乐之道简直花样繁出。张氏觉得,这样的帝王,着实不够稳重。

不过,这些都不是什么大事。比起前半生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日子,她的太后生涯,简直算得上完美。

可是,她想不好,这样的好日子,只过了不到10年。

她那胖得走路都让人扶、病病歪歪的丈夫,尚且活了48岁。她那素来健壮的长子朱瞻基,居然只活了不到38岁,当了不到10年皇帝,就英年早逝。

皇太后是天底下最尊贵的女人又如何,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不是身份和地位能够弥补的。

明仁宗张皇后:历经六朝,被称女中尧舜,曾有机会避免土木堡之变

05、太皇太后:拥立朱祁镇,震慑王振

朱瞻基去世之后,宫里流传着一条消息:太子朱祁镇只有9岁,年纪实在太小了,太后张氏想立自己的儿子襄王做新皇帝。

这对张氏而言,是个不小的诱惑。

她刚刚失去长子,如果能把多年未见的幼子召回来,也能稍微缓解一下悲伤。

不顾祖宗家法摆在这里,如果继位的是朱瞻基的弟弟,而不是儿子,就违反了朱元璋亲自制定的《皇明祖训》,恐怕会出乱子。

朱瞻基的遗诏也摆在这里,他希望自己的儿子朱祁镇继位。

朱瞻基去世整整7天之后,张氏终于下定决心。

她把文武大臣召到乾清宫,牵着朱祁镇的手来到他们面前,指着朱祁镇说:这位就是新的天子。

在群臣的山呼万岁中,张氏由太后晋升成了太皇太后,代价是失去了自己的长子。

4年后,她一直留在身边的次子越王也早逝。她唯一剩下的儿子,就是远在湖南就藩、无法返回见她一面的小儿子襄王了。

明仁宗张皇后:历经六朝,被称女中尧舜,曾有机会避免土木堡之变

新皇帝年纪尚小,群臣恭请太皇太后张氏垂帘听政。但是她牢记着“后宫不得干政”的祖宗家法,拒绝了。

她想不到,这居然会让太监王振趁虚而入。

眼看着王振在朱祁镇心目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对朝政的影响越来越大,张氏坐不住了。

不过,她老了,已经无力再做什么了。她能做的,就是把王振教导自己的宫里,突然脸色一边,厉声说道:你伺候皇帝,经常不讲规矩,我要把你赐死!

她身边的女官,顿时就把到架在了王振的脖子上。

一旁看着的朱祁镇,脸色大变,赶紧和几个大臣跪下来给王振求情。

张氏叹了口气,又警告了王振一番,才让他走了。

从那之后,张氏每过一段时间,就派人去内阁询问政事,确保王振没有干政。在她活着的时候,王振虽然得到朱祁镇的依赖和信赖,却一直无法对朝政施加太多影响。

我想,如果张氏能预料到,王振后来居然把明朝拖入深渊,一定会坚定地杀了他。

然而,张氏没有预言能力。

当了7年太皇太后之后,张氏去世,也解开了王振最后的枷锁。

明仁宗张皇后:历经六朝,被称女中尧舜,曾有机会避免土木堡之变

06、写在最后

诚孝昭皇后张氏这一生,历经世子妃、太子妃、皇后、太后、太皇太后。

然而,当世子妃的时候,全家要合力对抗朱允炆;当太子妃的时候,笼罩在丈夫随时被打压、随时可能被废的阴影之下;当皇后的时候,为情敌闹心,为丈夫忧心;当上太皇太后,又饱尝丧子之痛,还得为朝政焦虑。

一生当中,过得最舒心的,大约就是当太后的那不到10年时光吧。

天底下最尊贵的女人,也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

而她或许至少有2次机会,可以避免土木堡之变。

如果再朱瞻基去世之后,她愿意以太皇太后的身份垂帘听政,如果她在觉察到王振对朱祁镇的影响大过头之后,可以下定决心除掉王振,明朝的走势,或许就不一样了。

但是,没有预言能力,不是她的错。

你觉得呢?

明仁宗张皇后:历经六朝,被称女中尧舜,曾有机会避免土木堡之变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2-08 11: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张皇后要是活着明朝还会发生土木堡之变吗
历史上张皇后是指挥使张麒之女,明仁宗朱高炽元配,明宣宗朱瞻基之母,明英宗朱祁镇之祖母。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封燕王世子妃,永乐二年(1404年)进封皇太子妃。明仁宗即位,册立
2023-06-20 19:38:00
朱高炽的皇后张氏,为何被赞誉为“女中尧舜”
...右握慈悲张氏,?~1442年,籍贯:永城(河南永城),明仁宗朱高炽的皇后。大明朝著名的张皇后除了明仁宗朱高炽的张皇后而外,还有一个明熹宗朱由校的张嫣皇后,俩位皇后都十分杰出,
2024-05-16 16:47:00
张皇后:明仁宗朱高炽的坚强后盾,明朝女性权力的典范
张氏是明仁宗朱高炽的原皇后,应城侯张琪的女儿。遗憾的是,仅次于明朝开国皇后马皇后的张皇后并没有留下自己的名字和生辰。不得不说,这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张氏从太子妃到太子妃,从太子
2024-04-12 18:54:00
聊聊称为女中尧舜的朱高炽的皇后张氏
张氏是明仁宗朱高炽的原配皇后,营城侯张麒之女,可惜的是这位大明仅次于开国皇后马氏的张皇后没有留下名字和生辰,不得不说是一件十分遗憾的事情。张氏从世子妃到太子妃,从太子妃到皇后,从
2024-07-08 16:38:00
...权,表现得比较守规矩。张太后是明英宗的祖母,也就是明仁宗朱高炽的妻子,明宣宗朱瞻基的母亲张氏。1395年,张氏嫁给朱高炽为妻,成为燕世子妃。燕王朱棣即位之后,朱高炽虽然不受待
2023-04-19 22:02:00
哪位皇后被称为“女中尧舜”,默默辅佐三代帝王
...征询媳妇的意见 公元1424年,成祖驾崩,朱高炽即位,即明仁宗,立张氏为皇后,长子朱瞻基为皇太子。登基后,仁宗日夜勤于政事,所有国家大事,都征询媳妇的意见。张氏位及至尊,毫
2022-12-27 12:13:00
此女子被称为“女中尧舜”,辅佐了大明三代帝王
...子。永乐二十二年,明成祖驾崩,太子朱高炽即位,是为明仁宗,太子妃张氏晋位皇后,她是大明王朝的第四位皇后,皇后之位还未来得及坐热,张氏便因丈夫的突然离世和儿子朱瞻基的登基继位,
2023-07-04 14:10:00
张太后:仁宣之治的背后推动者
...面。但是,事情无绝对,明朝就有这么一个特殊的人物:明仁宗张皇后。张氏为指挥使张麒之女,明太祖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朱高炽被立为燕王世子,同时封张氏为燕世子妃。这位强悍的
2023-10-25 15:12:00
她是明仁宗的宠妃,却第一个被殉葬,是自愿?还是被逼无奈?
明仁宗洪熙元年(1425年5月28日),刚刚即位不到九个月的明仁宗朱高炽就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在宫内钦安殿的病榻之上,朱高炽颁布了遗诏,朱高炽在这份遗诏中阐述了自己的政治遗愿,确立
2024-10-18 09:5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我最喜欢的济宁楹联”|兖州区少陵公园楹联
(曲苑亭 上联:不大地方可家可国可天下 下联寻常人物能文能武能神仙)(莲香阁 上联:会松竹柳桐梅兰菊桂以为一体 下联:共冀青徐豫荆扬梁雍而称九州)(翰墨轩 上联
2025-10-27 11:45:00
“我最喜欢的济宁楹联”|兖州青莲阁楹联缅怀诗仙李白,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鲁网10月27日讯在兖州青莲阁内,现存一副楹联:上联:乘兴偶凭栏,问泗水长流,何殊昔日下联:欲吟还搁笔,有先生在上,不敢题诗诗仙李白
2025-10-27 11:47:00
电影《澎湖海战》发布致敬曲《澎湖》 统一台湾 势不可挡 扫码阅读手机版
10月25日,在台湾光复 80 周年这一重要日子,为了纪念台湾脱离日本殖民统治、重新回归祖国怀抱,海战电影《澎湖海战》在相关单位指导协助下创作并发布致敬歌曲《澎湖》
2025-10-25 12:28:00
10月25日,正值台湾光复80周年纪念日,《我的国籍我的血》读书分享会在福建农林大学福州仓山校区举行。
2025-10-25 17:37:00
10月24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公布山西财经大学东山校区5座元代墓葬发掘资料。5座墓葬形制基本相同,还发现有火葬及迁葬合葬现象
2025-10-25 19:08:00
尊古重先 崇德尚艺 ——郭尊先将军书法浅见
【书法家】艺术家简历 郭尊先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某学院原政治委员,少将军衔。国防大学书画研究院副院长、首都炎黄将军书画院副院长
2025-10-25 20:58:00
想吃一口穿越百年的醇厚?答案早藏在福州的烟火里了!佛跳墙的根,原来在这座城!福州聚春园的那坛,凭着老匠心守住了最正宗的魂。
2025-10-25 22:01:00
河北迁安:“胜迹千秋”书法展 笔墨传承黄帝文化
图为胜迹千秋主题书法展开幕现场。郭宝强摄河北新闻网讯(梁玉水、郭宝强)金秋送爽,翰墨飘香,10月24日,河北省迁安市“弘扬黄帝文化凝聚城市精神”主题系列活动之“胜迹千秋”书法展在迁安市博物馆开展
2025-10-25 07:15:00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金卓)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5周年纪念日即将到来之际,北方联合影视集团携手湖南卫视
2025-10-24 14:40:00
大河网讯 郑州是商朝开国君主商汤建立的第一个都城——亳都,距今已有3600年历史。郑州商城的发现,今年正值七十春秋。10月23日
2025-10-24 15:23:00
张立奎作品全国巡展(临沂)系列报道四 | 重大题材作品
学术支持: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办单位:临沂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临沂市美术家协会协办单位:临沂大学美术学院大众报业集团临沂新闻大厦北京龙族环球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北京玖玖文投艺术品有限公司北京海天高视国际文化传媒5A画廊承办机构
2025-10-24 16:00:00
千年繁茂一杏花
位于杏花岭区胜利街的“天”字桥 牛利敏 摄杏花岭区坐落于太原市中心腹地,西临汾河,东倚台地,自古便是山环水绕、人杰地灵的文明沃土
2025-10-24 21:29:00
鸠杖映重阳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山西博物院珍藏的一件北魏木雕鸠鸟,以无声的纹理,诉说着千年前与重阳节敬老传统深深交织的历史故事。这件出土于山西大同东郊
2025-10-24 22:00:00
文化中国行·千年文脉·活力运河①|运河古城 赫赫“大名”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近年来,大运河河北段保护传承利用不断取得新突破
2025-10-24 08:17:00
涤尽尘心悟画禅 ——记巾帼画家柳咏絮
柳咏絮先生柳咏絮先生1937年出生于江西玉山,自幼受父亲柳子谷的熏染,矢志翰墨,深得其父绘画之三昧。她对中国画往圣先贤
2025-10-24 08:5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