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从燕王世子妃到皇太子妃,再到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这位出身并不高的小女子的人生就像开挂了一样,纵观大明王朝276年的历史,有此丰富经历和深厚资历对的女子,仅此一位,绝无二人。
在最初成为皇太子妃(燕世子妃)时,张氏的丈夫朱高炽不被皇父朱棣所喜爱,朱棣有两个儿子,长子朱高炽、次子朱高煦,两个儿子性情、作为各不相同。从心底来说,朱棣更喜爱次子。太子之位处处被汉王朱高煦所挑战,因此终日战战兢兢、长吁短叹。每当如此,张氏总是对丈夫好言宽慰,丈夫因为肥胖导致足疾,行动不便,张氏便亲自为其制定食谱,并督促丈夫减膳减肥。
精明的朱棣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他虽然不喜欢自己的这个儿子,但是却对这位儿媳非常满意。尤其是张氏所生的那位聪敏异常的儿子朱瞻基,更是深为朱棣所宠爱,在永乐九年被朱棣立为皇太孙,数次随朱棣征讨蒙古,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朱高炽的储君之位能够保住,很大程度上的得益于自己的妻子和儿子。
永乐二十二年,明成祖驾崩,太子朱高炽即位,是为明仁宗,太子妃张氏晋位皇后,她是大明王朝的第四位皇后,皇后之位还未来得及坐热,张氏便因丈夫的突然离世和儿子朱瞻基的登基继位,而成为了大明王朝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太后(洪武、永乐两朝并无皇太后,建文朝皇太后吕氏在靖难之役后被朱棣降为皇嫂懿文太子妃,故不被承认)。
明宣宗即位后,皇太后张氏地位更加尊崇,朱瞻基每遇重大朝政无法裁决时,总是来询问自己的母亲张氏,张氏总是能够给宣宗提出合理化建议,因此宣宗对于母亲十分敬重。宣德一朝十年,张氏虽不参与朝政,但是却无时无刻不对朝局产生影响。
宣德十年,38岁的明宣宗朱瞻基驾崩,皇孙朱祁镇继位,改元正统,由于朱祁镇年仅九岁无法理政,所以群臣奏请德高望重的太皇太后张氏行垂帘听政,也许,这些大臣的逻辑是:身为太皇太后非要立9岁的小孩子当皇帝,肯定是想“垂帘听政”,独揽大权。而张氏却以“本朝无垂帘之先例”为由加以拒绝,。张太皇太后说:“祖宗之法不能破坏。今天下太平,没有紧急的事务,只要勉励皇帝不断学习,同时委任厚道的大臣辅佐就行。”同时安排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张辅、胡濙五位大臣辅政。
在五位大臣辅政期间,朝政风气宽松,忠直大臣敢于直言,比如有大臣上奏说:建文帝虽生死未知,但其也是本朝太祖皇帝钦定的接班人,应当作为历史保留记录下来。
朱棣曾下令,凡是敢收藏方孝孺等建文诸臣书籍、信笺等文字的人一律当斩,这条禁令应当解除。
在朱棣一朝,谁敢上奏这两件事情必死无敌,但在张太后面前,这两件事都得到了应允。可见张太后虽是一介妇人,但胸襟之开阔不亚于任何一位帝王。
自幼饱读诗书的张氏很有才华,并不像历史上很多太后那样权欲熏心,在大明利益和个人利益面前,张氏总是以大明利益为重。实际上,无论是在明朝历史上还是在中国历史上,像张氏这样在权柄唾手可得之时而却能够保持清醒头脑的女主并不多,她并没有为了一己私利而肆意弄权,反而先后辅佐自己的丈夫(明仁宗)、儿子(明宣宗)、孙子(明英宗)三代皇帝。客观来讲,与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并称的仁宣之治,有着张太后的巨大功劳。
明英宗年幼时,宦官王振殷勤侍奉,并且经常奉承讨好年幼的英宗皇帝,这却引起了一直冷眼旁观的张太皇太后的警觉,张太皇太后鉴于历朝历代宦官弄权,祸乱朝纲的教训,因此将王振招至近前,一番疾声厉色的训斥之后,扬言要将其斩首,张氏身边的女官伸手将刀架在王振的脖子上,跪在地上头都不敢抬的王振吓得魂飞魄散。
这时,英宗和五位辅政大臣都跪下为王振讲情,张氏才饶了他。接着警告他说:“像你们这种皇帝身边的人,自古以来大都蛊惑年幼的君主,皇帝年幼,还无法辨别是非!这次如果不是皇帝和大臣为你讲情,且饶过你这一次,今后再犯,一定治罪不饶。”此后,张氏时常派身边的人到内阁询问朝政事务,一旦得知有王振干政独断而未交内阁商议的,就马上派人召王振来责备他。张太后在世期间,王振一直都不敢摄政。
正统七年之前,大明王朝在张氏、三杨等君臣上下一心的治理下,基本上延续了“仁宣之治”的辉煌,明朝国力更进一步。正统七年十月,历经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正统六朝的太皇太后病逝。由于其功绩显赫,张氏被史学家誉为“女中尧舜”。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04 18:45:3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