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谁是英宗朱祁镇的生母?按理说这是关系大明龙脉的头等大事,不应该成为问题,但事实上,英宗的生母的确存在不同的说法。
第一种说法:英宗生母为孙贵妃
《明书》、《明实录》等书都是支持这种说法的。
《明书》中记载孙贵妃于“宣德二年十一月,生英宗皇帝”。
孙贵妃这个女人出身一般,但论宫斗,却是个厉害的角色。她是河南永城人,主簿孙忠之女。10岁时,经彭城伯夫人、张太后母亲向明成祖朱棣推荐,选入内宫抚养。
据说,朱祁镇的父亲宣宗朱瞻基,从小就喜欢她。
永乐十五年(1417年),朱棣册封孙氏为皇太孙嫔。宣宗即位后,她的地位得到提升,成为后宫事实上最得宠的孙贵妃。
如《明书》所载,宣德二年,孙贵妃生下朱祁镇,朱祁镇被立为太子后,孙贵妃便“母凭子贵”,向贤惠无子的胡皇后发起了挑战。
宣宗朱瞻基可谓是大明一代明君,但对待胡皇后,他却有失明君风范。因为孙贵妃争宠挑唆,朱瞻基竟在胡皇后毫无过失的情况下,宣布废后,并以孙贵妃取代。
此次废后,开了明朝的一个恶例,感觉很不好,无形中为后来的宫廷动荡埋下了伏笔。
第二种说法:英宗生母为宫女
此种说法,正史、野史均有记载,而且内幕详实,细思极恐。
《明史稿》记载“(孙氏)子宫人子,于是眷宠日重。”也就是说,孙贵妃为了争宠,巩固宫中地位,偷偷抱养宫人之子为自己儿子,而那个宫女却销声匿迹了。
查继佐在《罪惟录》中也说孙贵妃“宠冠后宫,宫人有子,贵妃子之。”
值得注意的是,《明史》中也认同这种说法。
而记载更为详实的则是野史。
时人王锜在《寓圃杂记》中详细记载说:宣宗胡皇后无子,有一宫女纪氏受到宣宗临幸,怀上了一个孩子。孙贵妃得知后,先将纪氏藏匿控制起来,然后假装怀孕。待纪氏产下一男孩后,孙贵妃立即抢走,谎称皇子是她生的。
“母凭子贵”,孙贵妃宫斗成功,被册立为皇后,而无辜可怜的胡皇后则被废为仙姑。
宣宗母亲张太后对于儿子朱瞻基的废立之举很不满意,对无故被废的胡皇后更是心有怜悯,因而张太后时常邀被废的胡皇后到她宫中来,而且座次在新立的孙皇后之上。
正统七年,太皇太后(也就是宣宗朝的张太后)驾崩,凡六宫有位号者皆得祭奠,被废的胡皇后性情本就懦弱,以前她有太皇太后支持,还能维系一点尊严,现在太皇太后不在了,她再也不敢与孙太后有一丝一毫的争锋举动,在祭奠一事上,她只与诸嫔妃同事,不敢与孙太后同列。
孙太后得知此事后,鸡蛋里挑骨头,借机打击胡氏。
胡氏心中悲苦,最终痛哭而死。
胡氏死后,孙太后命令阁下诸臣商议治丧之仪,毕竟胡氏曾经是宣宗皇后。
当时,内阁重臣杨士奇正卧病在床,诸臣前去探望,问他该如何办?
杨士奇说:“当以后礼殓,葬景陵。”(以皇后礼仪,与宣宗同葬景陵。)
诸臣这时提醒杨士奇:“此非内中所欲。”(孙太后恐怕不会答应。)
杨士奇听了,面壁不答,许久之后说了一句:“后世骂名。”
迫于孙太后的压力,诸臣商议,最终决定以嫔御礼葬曾经的胡皇后。
但这一场宫廷争议并没有就此结束——
天顺六年,孙太后驾崩,英宗朱祁镇不知道自己非孙太后亲生,而惟一知道真相的钱皇后,在这个时候也没有说出真相。
天顺八年,英宗大渐,这时候钱皇后终于在英宗面前哭泣着说出了她所知道的真相:“皇上非孙太后所生,实宫人之子,死于非命,久无称号。胡皇后贤而无罪,废为仙姑。其死也,人畏孙太后,殓葬皆不如礼。胡后为未复,惟皇上念之。”
据王锜的记载,英宗是在他在位的最后一年才从钱皇后口中得知自己本是宫人之子,但年长日久,他已无法知晓生母的身世和下落,最后只能将一腔哀思同情寄予无故被废的胡皇后身上,为她重修陵寝,一切按照皇后的规制办理。
讲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另一个问题,钱皇后为何要在关键时刻为毫不相干的废后胡氏讨说法呢?
除了钱皇后贤善,更要紧的是,她自身的命运跟昔日的胡皇后太像了。她为废后胡氏讨说法,其实就是为今后的自己讨说法。
英宗朱祁镇的后宫与老爹宣宗朱瞻基的后宫极度相似,钱皇后就像胡皇后,也没有生养皇子,而周贵妃和孙贵妃一样,生有一子,此子就是后来的明宪宗。
钱皇后遭受的磨难不比胡皇后少,但她的一生却比胡皇后幸运。
论才华,英宗比不过宣宗。
论情义,英宗在大明历史上是有名的。
钱皇后出身低微,但很贤明,英宗很想给她的家人加官进爵,但每一次钱皇后都推辞。皇后的家族没有封爵,这在有明一朝是很少见的。
钱皇后与明英宗的患难真情,发生在土木堡事变之后。当时,钱皇后把宫中的家底全部拿出来交给瓦剌的使者,去营救英宗。
在英宗被囚的日子里,钱皇后日夜哭泣,席地而睡,结果哭瞎了一只眼睛,弄坏了一条腿。
英宗回来后被关在南宫做太上皇,在这段最忧郁的日子里,也是钱皇后陪在他身边,宽慰他,照顾他。
英宗通过夺门之变复位后,对于患难与共的钱皇后,当然情义深重,但钱皇后的内心有担忧,那就是她没有儿子,而皇太子的生母周贵妃又不是善茬。
所以,她在英宗病重时,讲出了她知道的秘密。
英宗没有让钱皇后失望,知晓自己的身世后,他不愿胡皇后的悲剧再发生在钱皇后身上,临终之前,特留遗命:“钱皇后千秋万岁后,与朕同葬。”
这等于是告诫周贵妃:你的儿子做了皇帝,但钱皇后的太后地位是不能动摇的。
英宗驾崩后,周贵妃果然开始排挤钱皇后,要独称太后。大学士李贤、彭时以英宗遗命为理由反对,最后宪宗从中做出妥协,两宫并尊,钱氏和周氏同为皇太后。
等到钱太后去世,周太后又从中作梗,不让钱太后与英宗合葬。
群臣为此伏哭在文华门外,最后才为钱太后争来一席之地,钱太后葬于英宗玄堂左边,右边空着留给周太后。
周太后不愿就此罢手,居然派人暗中做手脚,让钱太后圹位距离英宗玄堂数丈之遥,而且故意将中间堵塞起来,其意就是不让钱皇后与英宗地下相见。
所以说呀,皇后无子的背后,往往都是幽深似海的宫廷悲剧······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23 20: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