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今晚报
水西庄是清代津门査氏的私家园林,兴盛于清中叶。乾隆皇帝曾驻跸,赐名“芥园”,更为其增光添彩。《天津县志》中赞曰:“水西庄……地周百亩,水木清华,为津门亭园之冠。”由于主人査氏广结文人雅士,使这里成为南北名士云集荟萃之所。至清末,园林荒废,楼阁坍圮,基址日蹙。以致查氏遗存,荡然殆尽。
瞻览古迹,足以启人爱国之思,而文人遗迹,更能兴人向学之念。清末以来,津沽乡贤对水西庄多有关注。清同治年间,严氏先祖与黄静山、杨春农、姚斛泉诸公倡议复兴。因人事变迁,未竟其功。严修继承其志,引为己责,曾借华世奎家藏朱岷绘《秋庄夜雨读书图》,请人临摹装池,遍征题咏。并于1922年,与曹健亭、杨敬林、齐斐章亲赴踏勘,希望能对遗迹妥善保护,但未果。
严智怡秉承先志,倡议成立水西庄遗址保管委员会。1933年6月29日,水西庄遗址保管委员会(以下简称:遗址保管委员会)第一次筹备会议召开,该会始告成立。在筹备会议的7项决定中,就有“搜集水西庄纪念物品”一条。由此,对于水西庄相关物品的征集、史料的搜集拉开帷幕。
1934年10月28日,遗址保管委员会与天津广智馆在《广智星期报》头版发表启事,征集水西庄相关文物,并准备筹办“水西庄文物展览会”。其中写道:“海内收藏家存有关于水西庄之陈玩珍异、诗编画卷,虽残篇零简、断甓拳石,均极欢迎借陈,俾壮盛举,而广流传。”
“水西庄文物展览会”于1934年12月1日至7日在广智馆举办。《大公报》《益世报》《天津商报画刊》《广智星期报》等各大报刊在展览开幕前多有预告。展品是遗址保管委员会成立一年多来,想尽办法,各处搜罗,并承各界赞助的结果。根据《广智星期报》的报道,展品大致分:真迹、照片、钞稿和书籍等类,共计二百余件,分置于三间展厅之中。
展览过程中,先后增添多件展品,分别来自:三河县北石渠村查宅、杨协赓、王翰臣、张德孙、夏渊若诸公,以及本会委员中的高凌雯、陈宝泉、严智怡、李金藻四位,使展览生色不少。《大公报》《益世报》记者亦到场参观,并撰文见诸报端。
因入览者极其踊跃,展期故延期两日,至12月9日方始闭幕。统计前后九日来宾,购票者817人,各机关、各新闻界暨学校团体758人(以距离芥园稍近之各学校为多),共计1575人。
对于本次展览会,《益世报》的评价颇为到位:“无论为文字或器物,莫不古色古香,虽吉光片羽为数不多,而鲁殿灵光实足代表一时文献。”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21 05: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