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今晚报
对于天津历史而言,李景铭的《水西庄考》是一篇重要的地方文献,它开创了系统研究水西庄的先河。
李景铭(1879—1950),字识之,后改为石芝,号嗛斋主人,又号适园主人,福建闽县(今福州)人,光绪三十年(1904)恩科进士,曾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民国时财税专家、政府官员。
1944年10月,李景铭偶然读到查为仁的《莲坡诗话》,于是对水西庄充满好奇,随后赴津借取高凌雯的《志余随笔》,两书互相参阅,开展了对水西庄的研究,最终写成《水西庄考》。
纵观水西庄研究史,比较而言,这篇文章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清朝末年,水西庄已经破败不堪。为保护和承续水西庄文脉,20世纪30年代,学者对水西庄开始了初步的研究工作。然而这些研究仅就个案问题进行了探讨,成果多为短篇小文,不够系统化。而《水西庄考》则对关涉水西庄的问题作了多层面的考察,全文分为四个部分:《编年考》《胜地考》《人物考》和《杂事考》。此文视野宏阔,时空交织,对系统研究水西庄,具有开创之功。
《水西庄考》除了主要参阅《莲坡诗话》《志余随笔》之外,还引用了许多其他文献,如《清史列传》《国朝名家诗钞小传》《顺天府志》《重修天津府志》《续天津县志》《清稗类钞》《绝妙好词笺》《忠雅堂集》《蒲褐山房诗话》《雨村诗话》《随园诗话》以及严修的诗歌,等等。有些引文,甚至大段抄录原文,因而使得大量文史资料得以完整保存下来。
李景铭在引据文献时,对史料也进行仔细甄别,纠正了前人的讹误。如严修《题杨味云先生〈重修无锡贯华阁图册〉》诗注说朱彝尊、赵执信、厉鹗等名流曾会聚水西庄。李景铭为此辩驳说:“严氏所云未知何据,误遂闲堂为水西庄也。”此说正确。康熙间,朱彝尊、赵执信所聚之处是张霖的遂闲堂;乾隆时,厉鹗来津所游是查为仁的水西庄。遂闲堂与水西庄,两者鼎盛时期,前后相距三十多年。遂闲堂衰败时,水西庄还没开始营建。
《水西庄考》虽是不可多得的天津地方文献,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水西庄查氏与浙江海宁查氏,虽自称同族,但实际上两者血缘关系已很久远。两支同源异流,祖籍地在安徽休宁。北宋太宗时的查道是他们共同的祖先。宋仁宗嘉祐七年(1040),查铨从休宁迁出,水西庄查氏出自这一支。而海宁查氏的始祖查均宝是在元代至正十七年(1357)从婺源迁居海宁的。因此《水西庄考》所谓“为仁原籍海宁,与查嗣琏、嗣庭、嗣瑮辈为同族”的说法有欠妥当。
《水西庄考》所据《莲坡诗话》为丁福保《清诗话》之节录本。相较《蔗塘未定稿》之《莲坡诗话》,节录本每个条文都省略了一些内容,甚至还有窜改之处。如《编年考》“康熙十二年癸丑”条所引的节录本《莲坡诗话》就将“雍正癸丑秋”改为“康熙癸丑秋”,由此,时间前移了六十年,导致了物非人非的错位。李景铭对所引文献的版本没有加以审慎地考量。李景铭对天津史地知识不是很熟悉,因而《水西庄考》中有些建筑发生了时空错位。如《胜地考》“柳墅行宫”条说:“水西庄自乾隆十三年改为行宫后,即名柳墅行宫。”柳墅行宫在城东海河对岸,建于乾隆三十年(1765);而水西庄在城西,两者根本就不是同一个建筑物。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12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