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云南日报
最高检为西畴县瓦厂村发展赋能——
整合资源铺就振兴路
汤谷村新貌 供图
西畴县西洒镇瓦厂村有两“宝”,一个是沿袭千年的壮族文化“女子太阳节”,一个则是千亩生态八角林。过去,村里交通闭塞、缺乏产业支撑,村民大多选择外出务工,1400多名村民仅剩200多人常年留守。2015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定点帮扶瓦厂村,为村子带来了发展的希望。
2016年,最高检联合上海帮扶挂职干部,依托瓦厂村委会汤谷村的特色壮族文化,规划乡村旅游新业态。通过整合上海帮扶资金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扶贫挂钩项目资金,实施村庄道路及排污沟渠建设、房屋新建及改建、厨房卫生间改造、太阳能路灯安装、传习馆建设等项目,大大改善了汤谷村的基础设施条件,更为村庄注入了文化内涵,“太阳故乡”成了汤谷的文化名片。如今,汤谷村已成为国家AAA级景区,被命名为“全国文明村镇”,不少村民开起了农家乐,吃上了“旅游饭”。
村子美了,如何旺起来?发展产业是关键。2021年3月,在最高检协调下,汤检益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瓦厂村成立,成为西畴县首家村办企业,依托瓦厂村2400亩生态八角林,通过“村集体经济+公司+农户+市场”的经营模式发展八角、草果等农特产品。“我们建设了八角烘干车间,实现自产、自加工、自销一体化。”西畴县汤检益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肖兴发介绍,“公司产品注册了‘绿色商标’,还开发了‘汤检情’系列产品,八角身价提升了一大截,村民收益比以前多了不少。”
“强化利益联结,八角树变成了村民的‘摇钱树’。”肖兴发说,公司实行“4321”机制,其中,盈利的40%作为村集体分红资金,让村民们嵌入产业链条,分享更多收益。首年,村办企业就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350万元,净利润达38万元。2022年春节,瓦厂村进行了首次全民分红。
这些年,在瓦厂村,发展壮大的不止农特产品。
连日来,西畴汤谷文化创意产业园彩绘生产车间里一派繁忙景象。村民们正手持画笔专注描摹上色,不一会儿,一个栩栩如生的熊猫摆件就完成了。产业园里,文创及草果、八角、咖啡等“汤检情”系列农特产品一起销往全国各地,有些文创产品甚至走进了故宫博物院。
2021年12月,最高检协调资金400万元,联合上海市虹口区政府、四川省司法厅多方帮扶力量,共投入760万元建成集游客接待、产品展示、生产作业、互动体验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西畴汤谷文化创意产业园,引入了时髦的彩绘文创产业。“现在,我们不仅做文创产品代加工,还挖掘村里的‘太阳文化’,开发了自己的文创产品。”肖兴发介绍,通过企业定制、直播带货、设置展柜、签订销售代理公司,文创产品销售渠道不断拓宽,文创成了汤谷村的一张特色名片。
如今,瓦厂村彩绘车间、电子线圈车间、八角加工车间稳定运转,带动村内50余人每人月均稳定增收2500余元。2023年,瓦厂村村集体经济收入40余万元,瓦厂村村民人均纯收入达10052.65元,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人均纯收入达16876.88元。
2023年上半年,最高检协调800万元资金开展汤谷小学食宿楼和文创园二期项目建设,瓦厂村正成为村民创业和生活的乐园。去年9月,最高检派驻瓦厂村驻村第一书记董敏接下了帮扶的接力棒。“下一步,就是要不断拓宽村民视野,打开市场,让各个产业更有活力地运转起来。”董敏说。
本报记者 王世涵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19 09: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