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中国中医药报
□ 程艳萍 长江航运总医院 肖福君 江苏省太仓市金浪卫生院
自啮舌是指口唇不自觉运动所致的不自主嚼咬舌头,本病首载于《灵枢·口问》:“啮者,咬也。”临床又称咬舌、嚼舌,严重者可造成舌部溃疡,令患者痛苦不已,影响饮食睡眠,甚至咬破舌动脉危及生命。笔者运用针刺治疗一例自啮舌患者,取得满意效果,现将验案分享如下。
刘某,男,72岁,2023年6月2日初诊。主诉:不自主嚼咬舌头1个月。患者2个月前,因突发张口受限、咀嚼吞咽困难被送急诊,住院治疗,核磁共振检查结果提示延髓右后方可疑急性腔梗灶。住院期间予抗血小板聚集、调脂、稳定斑块、改善微循环等对症支持治疗后张口受限及吞咽困难好转。患者1个月前出现不自主嚼咬舌头症状,遂来诊,刻下:轻度吞咽困难,自啮舌,难以自行控制,口腔内及舌尖可见多处溃疡,舌红,有咬痕,苔黄厚腻,脉弦。
诊断:自啮舌(肝肾不足)。
治则:调补肝肾,安神定志,舒筋解痉。
选穴:太冲(双)、涌泉(双)、下关(双)、神庭、风府。
操作:患者仰卧位,常规消毒,取0.3mm×40mm毫针,先针风府,针刺得气后,重提轻插使针感向局部放散即可,不留针;运用捻转泻法针刺下关穴,针刺得气后,快速捻转,使针感向面颊局部微微扩散为宜;针刺太冲穴时,针尖向涌泉方向透刺,针感局部酸胀为宜;针刺涌泉时,采用飞针法快速刺入,而后行搓针手法,使针感循经上传;神庭平补平泻。隔日针灸治疗一次,每次留针30分钟。
6月5日二诊:患者诉针刺治疗后自啮舌症状小发作2次,大发作1次。大发作时间为6月4日凌晨,当即舌头血流不止,予以纱布按压止血,氨甲苯酸注射液静脉推注及云南白药局部外用对症治疗后止血,舌头左侧舌尖旁可见大片咬伤,触痛肿胀明显,舌尖运动未见明显受损。
6月8日三诊:患者诉第2次治疗后未发生自啮舌症状,按原方案巩固治疗后出院,随访2个月未复发。
按 足三阴经的循行均与舌有联系,《灵枢·经脉》载:“脾足太阴之脉……连舌本,散舌下。”“肾足少阴之脉……循喉咙,挟舌本。”“肝足厥阴之脉……系舌本,属目系。”《灵枢·口问》提示了自啮舌的病因病机及治法,“人之自啮舌者,何气使然……此厥逆走上,脉气辈至也。少阴气至则啮舌……视主病者则补之。”本案患者,年过古稀,肝肾不足,肾不纳气,气不归元,气逆于舌,加之肝风内动,内扰心神而发此病。太冲、涌泉为肝肾经脉之原穴和井穴,是调补肝肾之要穴,另外针刺涌泉可引气下行而止啮;舌为心之苗,咬舌可暂稳心神,凝神自定,咬啮不已,神庭为安神定志要穴,心神得安,啮舌自止;风府可以祛风;下关为局部取穴,可舒筋解痉。诸穴合用,共奏调补肝肾、安神定志、舒筋解痉之效。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24 11: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