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贵州日报
选准一枚果
荒山变成“奇异山”
“李八亩”在修剪猕猴桃枝丫。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梁圣 摄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梁圣
一根藤,影响三代人。
猕猴桃是修文县极具标志性的特色产业,在这里拥有16.7万亩的“江山”,麾下的108个村级“名将”中,谷堡镇平滩村拥有元老级别的话语权。2022年,平滩村猕猴桃产业产值达到1.5亿元,上榜2022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
登上平滩村产业园观景台,从山脚的田野村庄到远处的山头,猕猴桃藤串起一座座“奇异山”,那是村民不断培育壮大的绿色财富。
三代支书带头干一根藤“牵挂”万亩山
在修文县西面,有一个吃蔬菜都要去镇上买的村庄,2020年和2022年,两次获得“亿元村”称号。
村里人说:除了猕猴桃,别的都不种。
走进平滩村,漫山遍野的猕猴桃藤是当地人的财源,94%的土地被猕猴桃占领,面积达1.3万亩。这里95%以上村民种植猕猴桃,2022年人均收入6.6万元。
老支书黄国祥是平滩村第一批种植猕猴桃的人。1993年,当其他地方的百姓忙于开荒种粮的时候,他与几名党员却开荒种藤。“开始时只有5个人干,种了几十亩,毕竟猕猴桃不能当饭吃。”黄国祥回忆,尽管当时专家说猕猴桃营养价值高,但也怕种多了卖不出去,好在是种在不产粮的坡地上,也不影响生活。
经过10多年用心管护,到了2009年,市场渐好,他赚到了第一桶金。“当时,我有27万元,又全部投入,买来7000多根桩打下去。”黄国祥说,到了2014年,他的猕猴桃卖出70多万元,之后每一年收入都在100万元以上。
发财后的黄国祥还把苗木分发给村民,带着大家一起种。此后,当地猕猴桃产业在一代支书接着一代支书的带领下,发展到如今集生产、包装、冷链、物流于一体的全产业链。
”1988年,黔东南州人大退休干部马怀麟将猕猴桃引进修文,如今长成了大产业。”修文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黄亚欣介绍,平滩的猕猴桃发展有着三代支书的不懈努力和坚持,也有县里面的大力支持。2009年,修文县提出发展猕猴桃产业,政策、物资都开始倾斜。2011年,修文县成立猕猴桃项目指挥部,统筹协调全县猕猴桃产业发展,全县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全产业链逐渐形成,修文猕猴桃打了漂亮的一仗,也为作为发源地的平滩成为“亿元村”埋下了伏笔。
山沟挂满金果果返乡创业气象新
“一开始技术不精,交通不畅,果子卖不脱嘛。”平滩村党支部书记黄良华说,最初尝试种植的几个村相继放弃了,唯有老支书黄国祥带领着平滩坚持了下来。
提起当年,黄良华用一个“苦”字形容。“别说卖猕猴桃,山里没有田,三餐都是包谷饭,待不住,人都跑了。”1993年,带着对山外的向往,黄良华和村里多数年轻人踏上了远赴他乡的打工路。直至2009年,村里种植猕猴桃的都赚钱了,黄良华和许多乡亲开始陆续回乡发展。
“一开始的3年生长期是真的苦啊,没有技术,只有力气。”黄良华说,后来技术进步了,规模上来了,市场起来了,单价高时卖到6元一斤,平滩的猕猴桃也从最初的几十亩,发展到了如今的一万多亩。
“当年我们出去是一帮人,回来是两帮人,都带着媳妇儿哩。”黄良华说,漫山遍野的藤带来了好生活,也带来了许多新鲜事。
“你看,外来的媳妇儿又带来了新媳妇儿。
“每年授花粉的时节,村里人手不够,要到邻近乡镇请‘花粉娘娘’,头一天交定金抢人,第二天大巴车接送,待到采收季节,更是到处请‘外援’。”
…………
黄良华说,回到以前,谁能想到今天这样的场景。
货卖八方迎远客做精主业赢未来
9月底10月初,是平滩猕猴桃成熟季,客商游客涌来,小车货车川流不息。
“车太多,需要交警来维持秩序;摘不赢,到处请工人来帮忙。”黄良华说,平滩猕猴桃名声在外,现在村里有专业的营销企业10余家,打通了黑龙江、大连、浙江、北京等地市场,为销售供了有力保障。
“大宗交易是我们的销售核心,近几年也在走小而精的路线。”修文县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副主任张亮介绍,近年来,当地大力推进数字化建设,让产品全程可追溯。同时,和京东等合作建立直播间,大力推动电商销售,聚力打通生产端、销售端和消费端,产供销联动,带动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
在平滩,提到“李八亩”人人知晓。他叫李兴祥,也是1993年第一批种植猕猴桃的元老,几十年如一日,他精心护好自己的8亩猕猴桃地,从产量到品质都比别人的好,价格也比别人的卖得高。“当年不懂技术,我买书钻研,向专家请教,慢慢摸通了门道。”李兴祥就这样成为了“土专家”,每年都会受邀到省内外授课。
李兴祥的儿子李雪林人称“小八亩”,提起他的种植技术村里人都竖大拇指。父子俩一人8亩地,每年收入几十万元。“1993年,父亲种猕猴桃的时候我1岁,那时候每天都跟着他在园子里跑,跑着跑着,树长大了,我也长大了。”李学林说,“现在,我也种起了猕猴桃,我的孩子也在猕猴桃地里学走路了。”
老支书带新支书、子承父业、种植能手带新手……修文猕猴桃产业从一根藤开始,生根发芽,不断壮大。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03 05:45:1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