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宋代公务经费怎么花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0-30 05:07: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北京日报

宋代公务经费怎么花

——基于《岳阳楼记》所涉史事的分析

吴钩

范仲淹《岳阳楼记》开篇即说:“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滕子京为何会谪守巴陵郡,这里有一个比较有趣的故事。

张亢、滕宗谅涉嫌滥用的,是属于地方政府公务经费性质的公用钱

大约庆历三年(1043)七八月,陕西四路马步军都部署郑戬给朝廷发来报告,检控前任知渭州张亢“在渭州过用公使钱”、知庆州滕宗谅(即滕子京)之前在知泾州任上,亦“枉费公用钱十六万缗”。随后,监察御史梁坚对张亢、滕宗谅发起弹劾:张亢“出库银给牙吏往成都市易,以利自入”;滕宗谅“用过官钱十六万贯,有数万贯不明,必是侵欺入己”。这里我们需要先弄明白概念,什么是“公用钱”“公使钱”。

简单地说,公使钱是朝廷拨给领有节度使兼使相、节度使、节度观察留后、观察使、防御使、团练使、刺史等荣衔的长官的个人津贴,“皆随月给受,如禄奉焉”。公使钱的数额,依长官的官阶分为若干等,从五百贯至二万贯不等。长官可以自由支配属于他的公使钱:“旧制,刺史以上所赐公使钱得私入”;“方镇别赐公使钱,例私以自奉,去则尽入其余”;“(公使钱)不隶州府,(长官)自以亲吏领之,岁杪上计则入其余”。

公用钱则是朝廷拨给中央机构与地方政府的特别办公经费,主要用于公务需要的宴请、招待、馈赠、捐赠、补助。公用钱的数额,“随州郡大小立等,岁自二百贯至五千贯止”,如宋真宗年间,朝廷拨给广州的公用钱为“五十万”钱(500贯)。公用钱必须由知州与通判联署签字才可以领用,“皆长吏与通判署籍连署以给用”,每一笔支出都要在账籍上登记清楚,接受审计。

不过宋朝人经常将“公用钱”也写成“公使钱”,以至于读史的人也常常将公用钱与公使钱的性质弄混淆了。有一点我们应该先说明:张亢、滕宗谅涉嫌滥用的,是属于地方政府公务经费性质的公用钱,而不是属于长官个人津贴性质的公使钱。

若说张亢、滕宗谅“枉费公用钱”,应该是确凿无疑的

庆历年间,战争造成的沉重财政负担已将朝廷搞得焦头烂额,连仁宗皇帝与后宫嫔妃都要节衣缩食,以裁减浮费,守边的将领竟然大手大脚滥用公用钱,甚至侵吞公款,是可忍孰不可忍?所以,仁宗见到御史的弹章,震怒,派太常博士燕度前往邠州(今陕西彬县)成立一个临时法庭,“鞫其事”,调查张亢、滕宗谅究竟有没有贪污公款。

范仲淹站出来替两名老部下辩护:滕宗谅被指控挪用十六万贯公用钱,实是受了诬告,因为这十六万贯钱中,包含了十五万贯泾州诸军请用的钱数物料,“岂可诸军请受亦作宗谅使过”?滕宗谅“旧日疏散,又好荣进,所以招人谤议”。至于张亢,尽管“不能重慎,为事率易”,但“昨在渭州,亦无大段过犯”。

范仲淹建议:邠州的临时法庭可先勘鞫干连人,并取来钱帛文账磨勘,如果发现滕宗谅与张亢“显有欺隐入己”的罪证,再逮捕他们勘鞫;如果二人并无“欺隐入己”,只“差人取问,分析缘由,入急递闻奏,别取进止”。范仲淹还说,“乞以臣此奏宣示台谏官,候勘得滕宗谅、张亢却有大段乖违过犯及欺隐入己,仰台谏官便更弹劾,臣甘与二人同行贬黜。”

燕度在陕西调查了三四个月,就掌握的证词、证据而言,都未能证实张亢与滕宗谅将公用钱“侵欺入己”。平心而论,张亢与滕宗谅都不像是私吞公用钱的贪官,但这两个人花钱都十分大方,张亢“好施轻财,凡燕犒馈遗,类皆过厚”;滕宗谅“尚气,倜傥自任,好施与”。因此,若说他们“枉费公用钱”,应该是确凿无疑的。滕宗谅的犯罪情节尤其严重,因为他将账本烧掉了,公用钱是怎么花的,又是哪些人接受了馈赠,成了一笔糊涂账。

仁宗经再三权衡,决定听从范仲淹之言,对张亢、滕宗谅都从轻发落

那么,应该如何处分张亢与滕宗谅呢?

范仲淹提出,张亢、滕宗谅薄惩即可,因为他们都没有侵吞公款,只是滥用公用钱,张亢虽然存在借公用钱回易的情节,但根据编敕,“若将公使钱回易到别物公用,但不入己,更不坐罪”,至于滕宗谅以公用钱“馈遗游士故人”,也是本朝惯例。枢密使杜衍却“欲深罪滕宗谅”。杜衍的意见也不是没有道理,因为滕宗谅烧掉账本的行为,显然是对国法的挑战,性质可比张亢恶劣多了。

仁宗经再三权衡,决定听从范仲淹之言,对张亢、滕宗谅都从轻发落,于庆历四年(1044)正月,将张亢降为四方馆使、本路钤辖;滕宗谅降一级官阶,保留天章阁待制的荣衔,贬知虢州(今河南灵宝市)。但是,仁宗对滕宗谅的从轻发落受到御史台的强烈反对。最后,仁宗不得不“用御史中丞王拱辰之言”,在二月份重新下诏,将滕宗谅贬到蛮荒之地岳州(今湖南岳阳)。诏书发布后,仁宗宣王拱辰赴御史台上班,并安慰他:“言事官第自振职,勿以朝廷未行为沮己,而辄请解去以取直名。自今有当言者,宜力陈无避。”

被贬知岳州的滕宗谅却不怎么计较穷山恶水,上任不久,便决定重新修葺岳州的岳阳楼。这一次,滕宗谅不敢动用公款,而是采用了类似“众筹”的办法——岳州有不少“老赖”,欠债不还。滕宗谅便发布一个通告:“民间有宿债不肯偿者,献以助官,官为督之”,意思是说,凡是讨不回债款的债主,如果愿意将他们的一部分债权捐献给政府修建岳阳楼,政府将协助他们追债。于是“民负债者争献之,所得近万缗”。

滕宗谅自己掌管这笔巨款,“自掌之,不设主典案籍。楼成,极雄丽,所费甚广”。岳阳楼建成,滕宗谅请老朋友范仲淹写了那篇千古传诵的《岳阳楼记》;又请大书法家苏舜钦手书《岳阳楼记》,刻于石碑;再请著名篆书家邵觫为《岳阳楼记》石碑“篆额”,时人将滕楼、范记、苏书、邵篆合称为“天下四绝”。(作者为文史学者)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30 08: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滕子京重修岳阳楼,他为何敢挪用“公用钱”?
...,被盛赞为“治最为天下第一。”于是,滕宗谅决定重修岳阳楼。吃一堑长一智,他不敢再动用公用钱,创造性采取官府介入民间借贷纠纷方式筹集资金的措施。他针对当地老赖极多现状,发布官府
2023-04-27 05:08:00
辉煌功业启后人
...后人——纪念滕子京谪守巴陵郡980周年 □唐 昕 陈湘源岳阳楼。李 敏 摄岳阳楼双公祠范仲淹与滕子京铜像。张伊林 摄三眼桥。 尹素兰 摄岳阳楼飞檐。 仇玉姣 摄岳阳文庙大成
2024-04-14 00:17:00
宋朝时期也有“招待费”,聊聊宋代公使钱的由来和用途
...历年间,天子曾下诏要减少各个地方政府的公使钱数额,范仲淹和韩琦并不认同,上奏表示:公使钱的设立是为了那些肩负使命工作而远行的官役,他们路途辛苦,于是令所到之处提供一些宴会酒食
2023-06-08 16:49:00
范仲淹为何与滕子京关系最铁,看看其表现就明白
...湖南岳阳),除了“政和民和,百废兴盛”外,还重建了岳阳楼,并写下了唐宋先贤的诗词赋赋。塔被编成集,刻于其上。范仲淹响应他的请求,写下了著名的文字《岳阳楼记》。 滕在建造岳阳
2024-04-23 17:04:00
...子京的贬褒争议之文不绝,以致一些人曾多次建议要把《岳阳楼记》从教材中删除,意为不能借此宣扬一个大贪官。读《宋史》及相关史料后,我觉得后人对滕子京的议论受“庆历新政”的政治影响
2024-01-12 08:18:00
同起于金榜,究竟有一种怎样的魔力
...”来保驾护航。范仲淹与滕宗谅乃是同年,滕宗谅便是《岳阳楼记》里的“滕子京”。两人的交往始于及第,后都在泰州做官。范仲淹修护海堰时,一日遇大风,海潮翻涌,众人皆惊慌失色,只有滕
2024-05-22 09:07:00
宋朝大臣娶雏妓为妻,为何被传为佳话
...范仲淹这位北宋时期的风流文官的人生态度。他以一篇《岳阳楼记》成为北宋最耀眼的星辰,以其卓越的文学才华和政治成就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尽管范仲淹是一位能文能武的全
2023-11-17 10:15:00
范仲淹提出业绩考核制度,为何引来多数人反对
《岳阳楼记》是义务教育中学语文课本上必背篇目,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表达古代知识分子忧国忧民、心怀天下的千古名句。作者范仲淹在历史上也并不只是一个文学家,他
2024-04-18 16:45:00
为何范仲淹要写《岳阳楼记》
说起范仲淹,人们只知道他写的《岳阳楼记》。无数高中生在背诵此篇文章时,都不禁愤慨:为何范仲淹要写这样一篇文章?真是累死人了。如今,没有了学业压力,再读《岳阳楼记》,却能慢慢品味出
2023-07-05 20:4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