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初冬,赤水河畔,毕节市七星关区田坎乡白沙河村6000余亩柑橘迎来丰收,空气中弥漫着阵阵果香。
50岁的潘应俊穿梭在自家的柑橘林里,忙得不亦乐乎。
近年来,在村合作社的带动下,潘应俊改良品种、学习种植技术,通过建“家庭农场”种植了20亩柑橘,现已成为一家增收的支撑产业。
“每年柑橘采摘前,在浙江务工的儿子儿媳都会赶回来帮忙,还开直播卖柑橘,销路根本不用愁。”跟记者闲聊间,潘应俊的电话不断,“这几天有老客户预订了500斤柑橘,还想来现场体验采摘乐趣,现在人快到了,我马上发果园的定位给他们。”
陆续成熟的柑橘
在白沙河村,像潘应俊这样依托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成立“家庭农场”,通过种植柑橘实现增收的村民还有18户。
“全村6000亩柑橘,有3000亩正式投产,合作社种植了100余亩,剩下的全由村民以建‘家庭农场’等形式种植。”白沙河村党支部书记王作楼介绍,村合作社在“家庭农场”培育方面给予村民技术培训、品种改良、直播带货等方面的帮助。同时,注册“田坎乡大河口椪柑”商标,统一品牌,组织合作社成员集中收购,统一包装销售,进一步提升柑橘的市场竞争力。
白沙河村的发展变化并非个例。
2022年,《毕节市七星关区培育发展“家庭农场”经营模式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衔接乡村振兴工作方案》出台,明确以七星关区各乡镇(街道)辖区内户籍农户家庭为生产经营单位,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以“适度规模经营”为基本导向,重点围绕高粱、烤烟、刺梨、蛋鸡四大主导产业以及生猪、牛、蔬菜、茶叶、中药材、林下经济等特色产业加大投入力度,培育具有较强种植、养殖发展意愿,且具备与发展意愿相匹配的劳动能力的农业家庭,在技术、资金等要素上给予支持。
通过“党支部+集体经济+家庭农场”“龙头企业+集体经济组织+家庭农场”等发展模式,目前,七星关区由基层党组织领办1166个集体经济,带动村民组建“家庭农场”2000多个,其中,省级示范性“家庭农场”63个、市级“家庭农场”166个。
时下,距白沙河村10余公里外的田坎乡元山村,由党组织领办村集体合作社进行参股经营管理的贵州澹泊寨酱酒有限公司酿酒车间同样忙碌,工人们制曲、拌料、摊凉、装酵池……分工有序。
“元山村依傍赤水河上游,水源水质良好,酿造出的高粱酒口感醇正、品质优良。驻村帮扶单位毕节盛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帮助解决原材料供应和销售问题,公司纯收益的10%作为村集体发展壮大资金。”元山村党支部书记高华强说,公司需要高粱作为原材料,带动村民成立“家庭农场”种植高粱。村里还组织村民去金沙、仁怀等地观摩学习,提高种植和管护水平。
已酿制好的酒
“今年,我家种了20亩高粱,卖了4万多块钱。”2023年,村民汪加寿成立了“家庭农场”,享受了信贷支持和贷款贴息,每亩还补助80斤复合肥。
“高粱卖到村里的酒厂,销路也不愁,比以前种苞谷划算多了。”两年来,通过建立“家庭农场”发展产业,汪加寿一家收入逐年增加。
“家庭农场”的兴起,强了产业,富了乡村、村民。
“下一步,七星关区将持续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大力盘活集体闲置资源资产和群众弃耕撂荒土地,加大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的带动作用,引领群众发展壮大‘家庭农场’,助力村级集体经济和群众增收。”七星关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吴树斌说。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蒲艳梅
编辑 孙蕙
二审张齐
三审 陈诗宗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2-17 08: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