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7月12日消息(记者 程小丹)“做技术工作不容有半点马虎。”兰舟一丝不苟地说着,话里带有些许四川口音。作为海南矿业股份有限公司石碌铁矿分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一直从事致力于采矿技术管理和项目建设管理,撰写了多篇高质量论文,参与组织了多项科研项目,取得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今年6月,兰舟入选2023年海南省最美科技工作者。
29年来,兰舟一直在与矿山打交道,寻找最佳采矿方法和设计方案。他的足迹遍布海南铁矿的各个项目现场,用责任和担当,书写了当代知识分子大胆创新、追求卓越的精神风貌。
兰舟。本人供图
面对难关选择迎难而上
1987年,兰舟考取了西安矿业学院,1994年,研究生毕业后,兰舟分配到海南矿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南矿业),从此与矿山结缘。
别小看矿山,如何从这块矿山中采掘提取,就是兰舟和同事们的工作,正如他所说,这份工作虽辛苦,却大有作为。性格温厚的兰舟,对工作有着一股细心劲。1998年,海南矿业抽派人员参加钴铜矿地采系统的建设,别人都觉得脏、苦、危险而不愿意去的工作岗位,兰舟二话不说欣然服从,他虚心向前辈请教,潜心钻研,不断提升专业水平,在实践中磨炼成长起来。
海南矿业旗下的石碌铁矿曾被誉为“亚洲第一富矿”。然而,铁矿过去几十年均为露天开采,这种模式不仅破坏了地表环境,造成地表裸露,在转运废石的过程当中也容易产生扬尘。
随着露天资源开发逐渐结束,下一步就要转到地下开采。如何从露天开采平稳、高效、安全、绿色地转到地下开采。这是一项需要攻克解决的技术难题。
机遇永远垂青有准备的人。2011年,兰舟承担了海南省重点项目“海南矿业北一采场深部资源开采工程”(以下简称北一地采项目)建设及生产等工作。由于铁矿石开采方式由露天开采转为地下开采,海南矿业面临许多课题需要研究和探索。
兰舟在检查设备。本人供图
“对于露天开采转换为地下开采的矿山,由于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在时间和空间上均存在冲突,相互制约,矿山矿石产量大多出现剧烈波动和下滑。在转换过程中,如何实现开采规模的稳定过渡是一个关键性的技术难题。”兰舟说。
为了拿出最佳设计方案,他带领项目组深入矿区实地勘察,经过反复调查论证,在短时间内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结合昌江自然环境和矿产资源特点,形成一套贫富兼采、露地结合的综合方案。在北一地采项目建设过程中,兰舟还组织参与了“露天转地下楔形过度开采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课题项目。该项目首次研发出了露天转地下楔形转接过渡开采模式,以及过渡期露天地下协同开采方法,拓展了露天转地下过渡期的时空,提高了过渡期产能。该项目研究成果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北一地采项目自2014年试生产以来,该课题成果得到了很好应用。海南矿业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协同开展,实现了海南矿业2014至 2021 年矿石总产量的稳定,较好地解决了矿石产量剧烈波动和下滑的技术难题,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勇于创新 技术创新结满“产业硕果”
“任何技术进步都可能对采矿行业带来改变,我们需要不断学习、思考,寻找最佳解决之道。”兰舟坚持大胆探索,参与了中国中冶“三五”重大科技专项子课题“复杂条件与超大规模深井矿山开采扰动规律及冒落塌陷过程研究”。该课题首次采用控制体积技术反映散体介质运移过程中的质量与动量守恒,揭示了崩落法开采矿山围岩冒落、运移和充填采场的规律。
兰舟获得的证书。
利用该项目成果,兰舟还主持完成了“海南矿业石碌铁矿露天转地下开采塌陷预测及降雨入渗研究”,重新圈定了海南矿业地下开采的塌陷范围,为海南矿业地下开采排水系统优化和节省项目建设投资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节约排水系统投入近 1000万元。
此外,兰舟还主持完成了海南矿业“地下开采爆破试验及中深孔参数优化”课题项目。该项目摸索和固化了海南矿业地下开采的中深孔爆破参数,为中深孔爆破设计提供了依据。该项目实现了矿石回采炸药单耗0.30~0.33kg/t 的优异指标,为黑色矿山的标杆指标。和设计相比,该项目年节约生产成本近400万元。
从露天安全开采到地下高效开采,兰舟的每一项研究成果都极富创新性。“矿产资源的开发,要紧随科技发展的脚步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未来,我和我的团队还要努力奋斗,对地采出现的技术问题进行攻关,争取让井下资源的利用实现最大化。”兰舟满怀憧憬地说。南海网版权声明:
以上内容由南海网原创生产,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对上述内容的任何部分进行使用、复制、修改、抄录、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使用、销售。如需转载,请与南海网联系授权,凡侵犯本公司版权等知识产权的,本公司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电子邮箱:nhwglzx@163.com. 责任编辑:马玉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12 23:45:1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