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贵港日报
脑梗死又称脑梗塞、缺血性脑卒中,是俗称的“中风”中的一种。其是由于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患者症状表现为偏瘫、偏麻、头晕、吞咽困难、言语障碍甚至昏迷等。是我国中老年人致死、致残的主要疾病。
得了脑梗死的患者需长期口服阿司匹林等抗血栓药物预防复发,部分患者除口服药物外,还会定期到医院或诊所输液,即所谓“通血管”进行预防,认为静脉滴入的药液可以稀释粘稠的血液,溶化管壁的“垃圾”,从而可以清理血管,降低脑梗死复发风险。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答案是否定的。所谓“通血管”常用的药物,就是具有扩张血管作用的药物。这类药物通常通过配体(即药物成分)与受体结合的机制使周围血管的平滑肌变松弛,抑制血管平滑肌本身存在的紧张性,从而造成血管扩张、增加循环血容量、改善脑灌注。但其作用时间短暂,一般为6—8小时,不可能永久扩张血管,预防脑梗死。此外,具有扩张血管作用的药物很多是活血化瘀的中药注射液,由于原料及生产工艺的原因,这些中药注射液往往含有生物碱、蛋白质、鞣质、色素等多种成分,杂质无法完全去除,且大部分为高分子有机化合物,一部分具有过敏原性,直接入血后有可能触发过敏反应,造成人体发热、红疹等,严重者可致休克甚至死亡。而且,静脉输液是一种侵入性及有创性的给药方式,未经人体天然屏障的过滤,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有可能引起微粒污染、血栓形成、静脉炎等不良反应;同时,静脉输液还会干扰人体自身的免疫防御功能,造成人体免疫系统的懈怠。另外,输液进入人体的药物及液体都要经过肝、肾代谢排出体外,频繁过度输液则会大大增加肝肾负担,对肝、肾造成损害。尤其是老年脑梗死患者往往伴有心肝肾功能的不全,无指征输液会增加人体循环血容量,增加心脏及肝肾负荷,不仅有可能加重肝肾功能不全,还有诱发心衰的可能。
因此,想通过输液来“通血管”以预防脑梗死是不可取的。那么日常中,除了规律口服抗血栓药物外,还应该怎样预防血管堵塞及脑梗死发生呢?
首先,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按时作息,合理膳食,营养均衡。推荐每天摄入谷薯类,蔬菜、水果类,肉、禽、鱼、乳、蛋类,豆类,油脂类共五大类食品,做到主食粗细搭配。烹调的方法,建议多用蒸、煮、炖、拌、汆、水溜、煨、烩等少盐少油烹调方式。
其次,控制体重,使BMI维持在18.5—24.9kg/m2,腰围<90cm。
第三,要戒烟限酒,香烟中的尼古丁会加速动脉硬化。有研究表明,吸烟者发生脑梗死的风险是非吸烟者的1.9倍。因此,吸烟者应该戒烟,不吸烟者也应避免被动吸二手烟。而饮酒量与脑梗死发生风险成J型关系,少量饮酒降低脑梗死风险,而过量饮酒则增加脑梗死风险。建议有饮酒习惯的人适度饮酒,女性一天饮用酒的酒精量不超过15g(15g酒精相当于450ml啤酒、150ml葡萄酒或50ml低度白酒),男性每日饮酒酒精量不应超过25克。而对于不饮酒的人则不提倡采用少量饮酒的方式预防脑梗死。
第四,要积极运动。适当的体育锻炼可改善心脏功能,增加脑血流量,改善微循环,还可消耗脂肪、减少体内胆固醇沉积,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对预防肥胖、控制体重、调整血脂和降低血压均有益处。运动方式建议步行、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频率3—5天/周,时间20—60分钟/次,强度以较静息状态心率增加10—20次/分钟,且不感疲劳为度。
第五,适当多喝水。增加饮水量,尤其不应过度控制睡前水的摄入量。有研究表明,脑梗死最易发生在天亮将起床时和刚刚起床后,因为此时血液黏滞度大,易形成血栓阻塞血管。有些老人为了减少起夜次数、睡好觉,晚饭后就开始控制饮水量,从而增加了血液黏滞度。冬季是一年中比较干燥的季节,再加上冬季供暖,房间内空气湿度不够,限制饮水会使血液中的水分更显不足,增加卒中发生机会。所以,老年人晚上8时前不宜过分限水。对于那些确实夜尿多,或次日晨起时有颜面水肿而不宜在晚上喝水的人,可以采用减慢起床动作和晨起后先喝一杯温开水的措施。睡前饮水并不包括饮茶或咖啡之类,因其有利尿作用,会促使水分的排出,增加血液黏滞度。
(贵港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农媛)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30 11: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