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财经

国家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47482亿元,中国经济恢复如何?

类别:财经 发布时间:2023-05-21 00:20:00 来源:财经风云

5月16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4月份经济数据。其中各分项数据整体维持在中性区间内,而且读数不错。但考虑到去年同期上海疫情导致的低基数问题,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等分项数据,实际上都没有达到之前市场的一致预期。当前中国经济究竟恢复的如何了?阻力在哪?机遇在哪?我们可以通过理解三个广为关注的问题,一窥究竟。

01

消失的流动性

第一个问题是“消失的流动性”——钱印了、水放了,但是经济并没有“打起来”,甚至出现了通缩。无论是从M2增速,还是新增贷款数据看,现阶段货币宽松的力度确实不小。但是如何理解最近被火热讨论的几组“剪刀差”,也是各界十分关心的问题。比如M2与CPI的剪刀差在扩大,这反映了虽然货币超发,但是宏观整体物价却没怎么涨;再比如,信贷增速与经济增速剪刀差也在扩大,反映了放水已然解决不了经济修复疲弱的问题了。该如何理解这些矛盾?消失的流动性去哪了?

国家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47482亿元,中国经济恢复如何?

流动性消失的一个显性原因,是房地产萎靡导致了货币与实体的脱钩,放水越来越救不起来经济。从4月经济数据看,出口、投资、消费三大分项的两年复合增速都不及预期,斜率均出现下滑。这与之前十分火爆的信贷投放情况,出现了比较大的矛盾。为什么以前我们总说的,“金融是经济的前瞻指标”,这个逻辑不成立了?其实本质原因还是地产的退潮。

我们都知道,房地产一度是中国经济的支柱。但是这两年,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地产行业受到重挫。之前普遍以高杠杆、高负债、高周转经营的地产企业,一个一个倒下了,这种以信贷驱动的拿地赚钱的经营模式,也不再成立了。地产业自然而然也不可能再成为经济增速的压舱石,最终导致了“地产企业景气——信贷景气——经济好”这个逻辑链条失效,再放水也很难把经济在短期内打起来。

更加深层的原因是资金与资源的流向是结构性的,货币之水并没有流向“希望的田野”。我之前总引用的一个非量化的解释,是“新二元结构”模型,也就是可以将经济分成了“国计”和“民生”两大部门进行分析。在现在我们的国情之下,经济修复的时候,资金与资源,往往会优先流向那些信用比较好、名下资产比较优质的、或者是有政策支持的“国计”部门,比如“中字头”企业,比如专精特新企业。

但是和就业息息相关的,民间工业、服务业,往往并没有享受到,至少是没有优先享受到“货币之水”。这也就导致了,水放了,不够普惠,所以民众没接到,货币之水并没有流向“希望的田野”。这是一个长期的结构性问题,很难破解。

02

坠落的民间投资

从统计数据上看,今年1-4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47482亿元,同比增长了4.7%,比1-3月份回落0.4%。看似仍然不低,实际上如果以2021年为基准,今年1-3月,固定资产投资的累计同比平均增速,分别是8.8%、7.2%、5.7%,逐月下滑趋势是十分之明显的。这也说明了,4月单月投资的表现实在是不尽如人意。

从固定资产投资的分项统计数据看,有两点值得关注,一个是地产,一个是民间投资。

地产的形势无需多说,有目共睹。根据以往的商品房销售面积与房地产新开工施工面积的趋势看,往往是销售带动开发。所以一般是楼市火热的一段时间后,地产企业才会“加码”开工。而且在宏观层面(不考虑地区因素),这个过程的传导周期至少在一到两个季度。从高频数据看,宏观需求并没有企稳,所以我们也对年内地产开发数据增速不乐观,地产行业整体企稳周期可能将会比较长,甚至一年以上。所以今年年内地产很可能对于GDP统计起不到任何支持作用,不拖后腿已经是最好状态了。

国家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47482亿元,中国经济恢复如何?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是极其低迷的“民间投资”。统计部门通常把“固定资产投资”这个分项再分为基建投资、制造业投资、地产开发投资,和其他投资。然而如果按照“国计”和“民生”的划分方式来分析的话,我们可以看到1-4月民间投资增长仅仅为0.4%,上月是0.6%,仍然在下滑,而且明显弱于“固投”大项的整体水平。

民间投资的重要组成主体,是沿海等地区的工业制造业企业。我们都知道,中国受益于疫情早期的“替代效应”,吸纳了全球制造业订单,国内工业产能在疫情前两年快速扩张。但企业的经营活动都是具有惯性的,这也导致了虽然后来外需出现退坡倾向,但民间制造业产能仍然在扩张。

所以最终,在实体经济体系里,工业民企的产能过剩导致了总供给过剩,进一步加剧了通货紧缩;居民部门由于工业民企产能过剩导致企业盈利能力下降,居民收入就随之下滑,进一步压缩了有效需求。在居民和企业两大部门交替循环之下,需求越来越疲软,甚至陷入死循环。也就是说,在宏观产能过剩和民营企业无法得到资源、资金倾斜的大环境下,有效需求的萎缩是很难避免的,“消失的流动性”往往与“坠落的民间投资”二者相互负面影响。

03

困顿的服务业

1-4月份统计局披露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了8.5%,两年复合增速4.1%;4月单月的消费同比增长了18.4%,但是考虑到4月的基数问题,单月两年复合增速只有2.0%,实际上已经出现了明显的消费需求下滑倾向。

这也引出了另一个最近讨论比较多的问题:疫后的消费复苏是报复性的吗?可以持续吗?这个问题很难回答,但是我们可以提供一个角度来解释这个问题,即从社零的分项数据看——1-4月餐饮收入累计复合增速(2021年为基准)达到5.4%,4月单月更是达到了6.6%;1-4月商品零售复合增速仅为2.3%,3月单月为3.8%,也就是说,餐饮消费的恢复明显强于商品消费。

国家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47482亿元,中国经济恢复如何?

餐饮消费强于商品消费其实也是一种“口红效应”的体现。口红效应这个名词已经在网上爆火,指的是当经济增长低迷时、生活压力增加,人们的收入和对未来的预期都会降低,所以支出就会变得保守。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自己在什么情况下会出门消费餐饮,什么情况下会消费商品?之前疫情导致我们没法旅游,所以防疫政策转向之后出现了这种报复式的外出旅游、餐饮消费;但是回归到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吃、穿,和其他实物消费,仍然是十分保守的,这背后隐含的是短期的补偿式消费,和长期的萎靡预期。

内需的持续萎靡很可能会导致长期的高失业率水平。在网上很多人经常调侃说,如果失业了,就只能“进厂”或者送外卖,这句话其实很能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民间制造业和服务业是就业的一大蓄水池。通过国家统计局口径中各行业贡献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据可以知道,制造业是解决就业当之无愧的最大部门,而“泛服务”行业中的批发和零售业等等也都名列前位。

国家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47482亿元,中国经济恢复如何?

要知道,4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仍然为5.2%,16-24岁劳动力调查失业率甚至攀升至可怕的20.4%。所以从现在的就业形势看,鼓励民间投资,特别是最大可能放开对服务业的各种限制,至关重要。因为这不尽事关经济增长问题,更事关就业、稳定和安全问题。这种民间投资持续坠落、服务业仍在分化萎靡的趋势,也必须要得到遏制。否则经济数据无论读数如何,微观体感都很难发生实际变化。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21 05: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2022年中国国有经济发展情况如何?
...些民营经济发达地区的国企相提并论。我们以入围2022年中国企业500强的169家地方国企为观察样本(注释一),这些企业可以视为13.6万家国企的最优秀代表。我们可以发现,规模
2023-03-09 00:38:00
牛市早报|市值管理指引正式发布,10月主要经济指标回升明...
...动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合理反映上市公司质量。5、据券商中国,证监会近日发布的《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0号——市值管理》。其中,第四条,“依规发布股价异动公告”表述被删除,引起投资者
2024-11-18 09:28:00
三问中国国际收支
...合反映,国际收支是宏观经济的重要指标。近年来,随着中国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国际收支交易规模逐步扩大,交易类型日益丰富,国际收支平衡状况受到越来越多关注。日前,国家外汇管理
2024-10-21 23:00:00
“数”里行间感受经济“脉动” 中国经济“拾级而上”引擎足
...济,通过经济看成就。多维度亮眼数据增信心、强底气,中国经济稳定向好有支撑。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基本稳定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7月31日公布7月份中国采购
2024-07-31 20:05:00
六部门就《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答记者问全文
11月1日,商务部、中国证监会、国务院国资委、税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外汇局修订发布《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为保障《办法》的顺利实施,六
2024-11-04 13:13:00
中国央行将会同相关金融管理部门,持续完善金融领域外商投资准入和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稳步拓展金融市场互联互通,为外资机构来华投资创造友好包容的营商环境文|《财经》记者 康恺编辑|张威
2024-11-20 13:56:00
多组数据见证稳中有升 中国一季度经济发展交出亮眼“成绩单”
本文转自:央视网央视网消息: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4月29日公布今年一季度物流运行数据。一季度,全国社会物流总额为88万亿元,同比增长5.9%,增速比上年四季度加快0.5个百分点,
2024-04-29 18:11:00
· 2023中国民企500强出炉 调研报告有哪些要点?
9月12日,全国工商联发布“2023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和《2023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调研分析报告》。报告有哪些要点?一起来看!今年是全国工商联连续组织开展的第25次上规
2023-09-13 07:52:00
...理增长,在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上,为中国式现代化探索试验、探路先行。
2023-01-31 15:31:00
更多关于财经的资讯:
赛康医疗拟召开202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
2025年4月3日,赛康医疗发布公告,董事会召集将于 2025 年 4 月 15 日上午 9 点到 10 点在张家港市国泰新天地广场 14 楼以现场投票方式召开 2025 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
2025-04-03 05:52:00
海奥斯预计2025年日常性关联交易金额达480万元
2025年4月3日,海奥斯发布关于预计 2025 年日常性关联交易的公告。预计 2025 年购买原材料、燃料和动力、接受劳务的关联交易金额为 150 万元
2025-04-03 05:52:00
313个“仿种子”品种被撤销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新一批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公告发布313个“仿种子”品种被撤销本报北京4月2日电 (记者郁静娴)近日
2025-04-03 05:53:00
创富港拟以200万美元自有资金设立香港全资子公司
2025年4月3日,创富港因经营发展需要,拟以自有资金 200 万美元对外投资设立香港全资子公司——数字空间科技(香港)有限公司
2025-04-03 05:53:00
丁义兴第三届监事会第七次会议决议公告
2025年4月3日,上海丁义兴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第三届监事会第七次会议于 2025 年 4 月 1 日在枫阳路 848 号以现场会议方式召开
2025-04-03 05:53:00
元亨光电全资孙公司股权出售关联交易
2025年4月3日,深圳市元亨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孙公司元亨朗视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 1,000 万港元,子公司元亨光电(香港)有限公司持有 100%股权
2025-04-03 05:53:00
消费贷如何更好惠民生促消费(经济聚焦)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供给体系不断完善消费贷如何更好惠民生促消费(经济聚焦)本报记者  屈信明核心阅读近年来
2025-04-03 05:56:00
交运股份(600676)2024年年报简析:净利润减4361.13%
据证券之星公开数据整理,近期交运股份(600676)发布2024年年报。根据财报显示,交运股份净利润减4361.13%
2025-04-03 06:25:00
苹果美股盘后大跌7.5%,特斯拉跌5%
苹果(AAPL.O) 美股盘后大跌 7.5%,特斯拉(TSLA.O)跌 5%,英伟达(NVDA.O)跌 4.4%。
2025-04-03 06:46:00
大赚1.28万亿!公募格局生变,这些公司“借道超车”
截至4月2日,公募基金产品2024年年报悉数披露完毕。2024年股票行情上涨显著,但降费让利也在约束着基金管理费等收入
2025-04-03 06:46:00
正力新能(03677.HK)4月3日起招股 发售价将为每股8.27港元
格隆汇4月3日丨正力新能(03677.HK)发布公告,公司拟全球发售约1.22亿股H股,中国香港发售股份1215.24万股
2025-04-03 07:00:00
稳增长夯实高分红底气,食品饮料公司年报“有滋有味”
据记者统计,截至4月2日晚,A股共有35家食品饮料公司发布了2024年年报。从业绩表现来看,休闲食品、运动饮料等细分行业表现亮眼
2025-04-03 07:00:00
A股逾千份年报亮相:近九成盈利,AI赋能释放业绩增长新动力
上市公司2024年年报披露进入密集期,各细分产业头部公司发布成绩单。据上海证券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4月2日,已有超过1100家A股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
2025-04-03 07:04:00
最高看涨至12.70港元!大摩、中金齐看好先声药业(02096) 创新药增长潜力可期
智通财经APP获悉,2025年4月2日,摩根士丹利发表研报将先声药业(02096)目标价从8.70港元上调至9.50港元
2025-04-03 07:05:00
补血注资,地方财政直接入股这家城商行
4月1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山西监管局发布批复显示,监管已同意山西省财政厅山西银行的股东资格,山西省财政厅将入股山西银行超14亿股股份
2025-04-03 07: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