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为什么医生不建议吃太多“红肉”?这4种肉也要少吃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4-11-27 12:01:00 来源:光明网

为什么医生不建议吃太多“红肉”?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2020)》中提到,红肉和加工肉类摄入是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①

那么,红肉是如何增加癌症风险的呢?最近的一项研究给出了部分答案。

为什么医生不建议吃太多“红肉”?这4种肉也要少吃

资料图片。曹子豪摄

多吃红肉促癌的原因被发现

2024年10月,刊发在《癌症发现》期刊的一项研究显示,过量摄入红肉增加结直肠癌风险,红肉中的铁能重新激活端粒酶,从而诱导结直肠癌的发展。

为什么医生不建议吃太多“红肉”?这4种肉也要少吃

研究截图

研究使用了结直肠癌患者的样本发现,细胞铁感应蛋白Pirin会与红肉中的铁相互作用,以铁依赖的方式重新激活端粒酶,解锁了癌症的限制,从而诱导癌症发展。

为什么医生不建议吃太多“红肉”?这4种肉也要少吃

研究截图

此外,研究还发现一种潜在的治疗方法,一种小分子SP2509,可以阻止端粒酶再激活,并抑制了肿瘤的生长。②③

红肉到底应该吃多少合适?

看完研究,有人会问:“不吃红肉,只吃白肉行不行?”

首先,增加结直肠癌风险,不代表一定会发生癌症。

其次,四川大学华西广安医院临床营养科临床营养师蒋文静2024年在“华西医生”公众号刊文介绍,红肉中的铁含量较高,有助于预防贫血。B族维生素含量较丰富,对维持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

一点红肉都不吃,容易导致身体铁元素不足,进而导致疲劳乏力、头晕、心悸及缺铁性贫血等。④

所以,红肉可以吃,但要注意摄入量和类型。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的数据,2015—2017年,我国城乡居民每标准人摄入畜肉(即“红肉”)量为72克/天,推荐摄入量为:

18~65岁成人:40~75克/天

65岁以上人群:40~50克/天

同时《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还建议,少吃深加工肉制品(培根、火腿、香肠、牛/猪肉干、肉罐头等),少吃肥肉、烟熏和腌制肉制品。优先选择鱼,每周最好吃鱼2次。⑤

这4种红肉,再馋也要少吃

1.加工肉制品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医师潘战和在“肿瘤专业医生”刊文介绍,加工肉,具体来说就是经过盐腌、风干、发酵、烟熏或其他处理,用以提升口感或延长保存时间的任何肉类。比如,香肠、热狗、火腿、腊肉、咸肉、腌肉、熏肉等。

加工肉的目的一是为了提升口感,二是为了延长保存时间。以前穷的时候更多的是为了延长保存时间,比如腊肉,腌肉。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不必要再这样了,建议尽量吃新鲜肉。

为什么医生不建议吃太多“红肉”?这4种肉也要少吃

健康时报 图

当然偶尔满足一下口福而吃一点点,通常也问题也不会太大,但要知道,致癌没有所谓安全剂量,只是概率大小不同罢了,所以能不吃尽量不吃,偶尔吃一点也不要有太大的心理压力,至少收获一些心理愉悦感。⑥

2.烧烤的红肉

烤肉、烤串等烧烤肉类也建议少吃。中国营养学会会员、注册营养师薛庆鑫2023年在科普中国刊文指出,烧烤属于高温烹调,温度最高可达370℃,在这样的高温下肉类会产生杂环胺和多环芳烃,二者都属于致癌物,致癌物含量会随着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通过饮食摄入多环芳烃的途径中,煎炸和烧烤食物就占到了绝大多数。⑦

为什么医生不建议吃太多“红肉”?这4种肉也要少吃

健康时报 图

因此,老人吃红肉的烹调方式,建议选择炒肉、炖肉、蒸肉饼、做成馅等,尽量不用煎炸、烧烤等方式,不仅不利于消化,且存在致癌风险。⑧

3.冷冻太久的肉

冷冻很长时间的肉要少吃或不吃。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副总工程师臧明伍2023年在中国消费者报采访中介绍,肉类在-18℃以下冷冻保藏,虽然可以抑制大部分微生物的生长,但冻结过程中大量冰晶的形成会造成细胞破裂,影响肉的食用品质,解冻时汁液流失,造成营养物质和风味品质的流失。另一方面,冰箱并不是无菌环境,冻肉如果保存不当,例如没有密封、生熟混放等,都可能导致微生物的滋生繁殖。长期保存,肉类仍有变质的可能。⑨

4.高脂肪的红肉

可以多选择一些脂肪少的红肉吃。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我们平时饮食摄入中,畜肉(红肉)占动物性食物总量的比例最高,其中猪肉摄入比例又是最大的,而禽肉最低。⑤

然而,畜肉的脂肪含量较高,以猪肉为最高,其次是羊肉、牛肉。鱼肉的脂肪含量低。

图自《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营养科罗斌及吴萍2020年在健康时报刊文提醒,我国居民传统的食肉习惯还是以吃红肉为主,因此建议每周食用红肉不超过3次,并尽量以鱼肉或鸡肉、鸭肉等白肉替代。⑩

本文综合自:

①国家癌症中心 《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2020)》

②Iron-(Fe3+)-Dependent Reactivation of Telomerase Drives Colorectal Cancers.Cancer Discov (2024) 14 (10): 1940–1963.

③2024-11-06医诺维《多吃猪牛羊肉竟会促癌!最新研究:红肉中的铁能重新激活端粒酶,诱导癌症发展》

④2024-04-07华西医生《猪肉吃多了不好?红肉和白肉哪个更健康?华西医生:吃肉记住这3点!》

⑤中国营养学会编著.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275

⑥2023-02-11 肿瘤专科医生《吃肉有讲究!这两种肉致癌》

⑦2023-04-20科普中国《营养师特别提醒!淄博烧烤很美味,但健康撸串要做到这8点!》

⑧2015-11-12健康时报《老人还是得吃点肉》

⑨2023-07-27中国消费者报《长期冷冻的肉吃了会致癌?权威告诉你如何处理冷冻肉》(李建)

⑩2020-06-12健康时报《给地中海饮食做个改良》

来源:健康时报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1-27 14: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规律可循。重庆市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任王东林2016年在健康时报刊文分享了三种比较多见的“夫妻癌”②:1.消化系统癌变比如胃癌、肠癌等,除了与肠道疾病、遗传因素有关以外,饮食习
2023-10-07 13:55:00
为啥很多人不愿意做肠胃镜?提醒:发现早期癌症,8类人及时检查
...这是一种浪费,因此拒绝检查。4. 等待时间过长:根据《健康时报》记者对北京地区14家三甲医院的调查,普通肠镜的检查等待时间平均为20天,其中大约一半的医院需要排队等候1个月以
2024-05-22 14:28:00
肠癌多半是拖出来的!医生:身体出现5种异常,最好去查一下肠镜
...么结直肠癌发现即晚期?出现“三多、两痛”要警惕》.健康时报.2022年11月28日[3]《吓人!超九成肠癌竟源于它!如何预防?少吃这种肉…》.科普中国.2021年03月06日
2024-07-24 09:28:00
...估计,仅2023年一年,结肠癌新发病例就将超过10.5万例,直肠癌新发病例将超过4.5万例,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死亡病例将超过5万例。这使大肠癌成为男性和女性的第二大
2023-03-05 15:58:00
明明很重视养生,却被确诊癌症!医生:这个吃饭习惯害了她
...盐中毒。原苏北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营养师蒋放2016年在健康时报刊文就提醒,腌菜的前1-2周时间内别吃。腌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波动是有规律的:前1-2周亚硝酸盐含量最高,20~3
2024-12-10 10:52:00
一个人没了肛门会怎样?“造口人”母亲半夜上吊自杀,被我发现了
...癌晚期,手术机会也没了!医生一番话警醒年轻人!》.健康时报.2020-06-04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2023-09-12 15:05:00
45岁男子查出肠癌,后悔大哭:原来大便早已提醒,自己却忽视了
...一次高质量的肠镜可管你至少5年,许多人还不当回事》 .健康时报.2020-07-29.[3]《提醒 | 人到中年,必须做一次肠镜
2024-10-29 01:40:00
鲁医健康说|从生活细节到定期筛查,院士教你科学防癌
...长期高压、心情压抑状态可削弱机体免疫功能,人民网-健康时报显示,癌症病人一般有压抑忍受、紧张焦虑、喜欢孤独、较真懊恼等性格特征,具有这些性格的人较其他性格的人容易得癌症,因此
2025-04-18 18:59:00
56岁男子查出肠癌,后悔大哭:原来大便早已提醒,自己却没有在意
...8个月!29岁网红肠癌去世!出现“三多两痛”要当心》.健康时报.2024-12-30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2025-04-17 03:44: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省疾控专家提醒:9月重点防范虫媒传染病
初秋蚊虫依然活跃,省疾控专家提醒——9月重点防范虫媒传染病□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婕妤暑热尚未消退,蚊虫依然活跃,气温变化明显
2025-09-03 07:38:00
东城中医院呼吸科王辛秋: 咳嗽变异性哮喘科普
出诊时间:周二下午王辛秋,医学博士,国医大师晁恩祥教授学术经验继承人。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肺系病分会副秘书长及委员、世界中联呼吸病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理事
2025-09-02 11:25:00
警惕!长期失眠不仅导致记性差,还可能让血管变“脆”
“明明很困,躺下却翻来覆去;好不容易睡着,凌晨3点又醒了”……这是很多长期失眠者的日常经历。有人觉得“失眠只是小事,白天补补觉就行”
2025-09-02 11:48:00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德州医院中心院区肾内科病房和血液透析室开诊啦
大众网记者 毛冬琛 通讯员 李梦娇 德州报道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就医需求,近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德州医院中心院区肾内科住院部正式开诊
2025-09-02 12:12:00
王如昌:发酵让现代中药焕发新生机
发酵中药,是模拟中药在人体内的消化分解过程,采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在人体外建立一个“工业化肠胃系统”,采用人体肠道内的多种益生菌
2025-09-02 13:33:00
鲁医健康说|开学啦!家长必看:五方面做好孩子健康管理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秦聪聪9月2日,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召开“鲁医健康说”健康知识发布会,邀请相关专家围绕儿童青少年心理调适
2025-09-02 15:40:00
济南市三院:脐灸暖脾胃,夏日寒饮之伤可这样调理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郭蕊 通讯员 陈晨炎炎夏日,冷饮成为许多人的解暑首选,但过度饮用却可能给身体带来负担。年轻的小李(化名)就因夏季过量饮用冷饮
2025-09-02 15:40:00
山东省眼科医院:开学护眼第一课,这些近视防控知识要记牢!
经过近两个月的暑假放松,9月1日学生们重返校园,继续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可是同学们,你的视力还“够用”吗?那些保护眼睛的小习惯
2025-09-02 15:43:00
【天眼问医】总觉得身体被掏空?可能是炎症在悄悄消耗你的能量
明明没干什么但就是打不起精神,做事情拖拖拉拉,总感觉很疲惫……相信许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经历,这可能是炎症在捣乱。贵州省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韦琪介绍
2025-09-02 16:16:00
妈生鼻or网红鼻?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鼻型?厦门美莱隆鼻享大额福利补贴
在医美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鼻子作为面部五官的“点睛之笔”,其形态塑造已成为众多求美者关注的焦点。当“妈生鼻”的自然美学与“网红鼻”的精致锋芒在审美舞台上碰撞
2025-09-02 17:08:00
美中嘉和:精准医疗创造生命奇迹,战略布局彰显投资价值
2025年8月,一则近八年的抗癌故事引发广泛关注。60多岁的肺癌患者Z先生,八年前被确诊为Ⅲ期鳞状细胞癌,右上肺11公分的肿瘤累及右侧肺门并侵犯纵隔胸膜
2025-09-02 17:08:00
齐鲁强国行 健康老区情——齐鲁医院专家赴陕西省、山西省开展党建领航医疗帮扶活动
鲁网9月2日讯为深化落实山东大学“强国行”专项行动,8月28日—30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党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张欣平率领医院15位“双带头人”专家团队
2025-09-02 17:09:00
9月琛蓝健康新康芮汇邀您共赴海洋生物科技盛宴
本届海博会是2025海洋合作发展论坛的重要同期活动,以“从蔚蓝到未来——蓝色·海洋·科技”为主题,展览面积50000平方米
2025-09-02 17:09:00
济南国医堂医院以特色诊疗守护颅面神经疾病患者健康
颅面神经疾病是一类影响面部功能和生活质量的疾病,常见的有面瘫及面瘫后遗症、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梅杰综合征、眼睑痉挛、舌咽神经痛
2025-09-02 17:10:00
尖峰眼科:关于ICL手术后遗症真相的几个数据
在郑州尖峰眼科医院屈光中心,28岁的李小姐向医生倾诉困扰:“医生,我近视1000多度,戴了十几年眼镜,每天都很不方便,但往眼睛里放个东西
2025-09-02 17:11:00